最新蚂蚁的作文100字模板(五篇)

最新蚂蚁的作文100字模板(五篇)

ID:106845

时间:2023-06-04 14:10:03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蚂蚁蚂蚁篇一

1.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2.养成仔细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

1.经验准备:

(1)前期开展过蚂蚁长什么样,怎么抓蚂蚁等有关活动。

(2)和幼儿讨论过蚂蚁喜欢吃什么。

2.物质准备:糖果、饼干、水果、饭米粒等。

1.回忆导入,猜测激趣。

(2)师:上一次我们猜测了蚂蚁喜欢吃什么?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2.寻找蚂蚁,动手验证。

(1)师:那现在带上你们准备的食物去找找蚂蚁,把食物放在那观察能不能吸引小蚂蚁过来,还可以比一比哪种食物吸引的蚂蚁多。

(2)幼儿自由寻找蚂蚁并尝试用食物吸引蚂蚁。

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尝试吸引蚂蚁,并观察蚂蚁。

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要耐心等待一会。

个别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师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师:谁成功吸引到小蚂蚁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师小结:小蚂蚁不怎么挑食,她喜欢吃的东西也比较多:肉、糖果、饼干、骨头和一些水果。他们最喜欢吃甜甜的东西了。

(3)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延伸:蚂蚁用它的嘴咬着食物拖着走。你们下次可以再仔细观察一下,小蚂蚁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蚂蚁蚂蚁篇二

这次,我写一篇有关科普的小论文,我的观察对象是一种小动物――蚂蚁。

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蚁身长大约1―2厘米,全身黑色或棕色,有一对触角和六条腿,身体明显分为三节,分别是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喜欢成面群结队地住在一起,寻找食物时会单独走开。在一窝蚂蚁中,蚂蚁分别有工蚁、雄蚁和雌蚁三种,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工蚁,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食物。要看到雌蚁和雄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蚂蚁搬家时,才能看到。在雄壮的蚂蚁搬家队伍中,那些身体肥大,长有翅膀的便是雌蚁,而身体较瘦小也长有翅膀的是雄蚁。在蚂蚁搬家队伍中,还可以看到有许多工蚁搬着白色的圆圆的东西,那就是蚂蚁的卵。

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是甜味食物,如白糖和面包屑等。蚂蚁寻食的情况非常有趣,只要你把甜食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旁边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就可看到蚂蚁寻食的全过程。蚂蚁开始是漫无边际无目地到处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味,然后慢慢地爬过来,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食物,看它有无反应,如无反应,它就会吃起来,并会试图把食物拖走。如果食物很大,它拖不动,它就会沿着来路回去叫同伴来,这时你仔细观察就可以找到蚂蚁的窝。蚂蚁钻进窝后不久,就会出来几只蚂蚁,沿原来的路线向食物方向爬去,爬到半路,有的蚂蚁会转回去,在路上碰到别的蚂蚁,它们会用触须交谈。不一会儿,从蚂窝到食物之间就会有许多蚂蚁。

蚂蚁真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全身黑色,有六只细小的脚,这是蚂蚁的外形。一天,我的饼干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灵机一动:“可以用它来喂蚂蚁”,于是我拿看饼干来到了室外,发现地上正好有一只蚂蚁在爬来爬去,就把饼干放了下去,在放下去的时候,饼干碎成了两片,那只蚂蚁马上就发现了,它自己先试着搬,无奈对它而言,饼干实在是一个庞然大物,没办法,它只好放弃,匆匆离去,不一会儿,我发现在它回去的路上一下子出现了几十只蚂蚁,它们浩浩荡荡向放饼干的地方进攻,大家你拖我拉,抬起饼干就往来时的方向一毫米一毫米的移,要到达它们的洞穴,必须经过一个“隧道”,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隧道”口太小,它们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法进去,但是它们不气馁,一直齐心协力,没有一只蚂蚁临阵脱逃,最后,通过将饼干化整为零,它们终于将饼干全部搬入了洞穴内。看着它们的不停忙碌的样子,我的兴趣越来越浓,最后,我把打死的蚊子、苍蝇,吃剩的饼干都放在一起,发现越来越多的蚂蚁源源不断地向这堆“食物”赶来,食物上的蚂蚁越聚越多……,最后,地上的食物被蚂蚁搬得一点不剩,连饼干屑也难看到。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蚂蚁搬东西也不是死拼的,碰到困难它们也会想办法,改变策略,而在搬运的过程中,它们始终团结一致,持之以恒,不会有一只蚂蚁会当逃兵,而最后它们也一定能成功。

这就是蚂蚁—可爱的小精灵。

今天中午,我坐在椅子上面看弟弟打弹子。忽然,我看见附近地上有一些黑色的小点在移动。于是,我走近去看,发现原来是一些蚂蚁在搬运东西。

我再仔细观察,看到它们是在搬运一些吃的物品。我看到它们搬得是那样的辛苦,觉得它们非常勤劳。忽然,我想到了一个怪主意。于是,我去拿来了一杯子水。我把这一杯子水倒在了它们的身上,倒湿了一大片地方。我看到它们都在水里挣扎,有的还动弹不了,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哈哈,这一些小蚂蚁竟然给我一下子治了。”可是,这一些蚂蚁并没有被淹死。等到水干了,它们又活了,爬了起来。我看到它们竟然又去搬运那一些食物了。我想这一些蚂蚁真勤劳,简直不要命了。我想再考验一下这一些蚂蚁,看看它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我又拿来了一杯子水。我又往这一些蚂蚁身上倒了下去。许多蚂蚁一下子倒在地上不动了,一些蚂蚁还在挣扎着硬要爬出去。接着,一些蚂蚁为了保命,爬出水坑以后就往别处跑了。可能它们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就在这时,我好象得到了什么启示一般。我再仔细一想,明白了:我们人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对待困难,要不顾一切去克服困难,不要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够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还要像小蚂蚁一样学会看方向,不要盲目蛮干。为了集体甘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蚁有着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有着超常的力量,能把比自己重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东西抬起来,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蚂蚁有着团结的精神,宁可自己死也不愿意大家死,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科学家用一个实例来证明了蚂蚁的团结:有一个地方发生了火灾,而蚂蚁的巢正好就在那里,蚁群为了岀巢,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该怎么办呢这时,蚁群一个惊人的举动让人们目瞪口呆:蚂蚁群竟然合成了一个球,滚过烈火,有些蚂蚁虽然已经伤痕累累,可为了内圈的蚂蚁们,外圈的蚂蚁们仍然锲而不舍地紧紧地抱着内圈的蚂蚁,没有一个退缩,最后,内圈的蚂蚁活了下来,而外圈的蚂蚁,已经被烧死了。

还有一件事也令人们大大震惊,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我看到了:有一只蝎子闯进了蚁群,蝎子的攻击力虽然很大,可蚂蚁的团结力量更强大,所以,蚂蚁们英勇向前,不怕自己死亡,团结一致,最后,在蚁群的打拼下,弱小的蚂蚁打败了强大的蝎子,终于胜利了。

蚂蚁具有超常的力量,它们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品德。有了团结,就等于工作上更轻松,学习上成绩更好,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家楼下有个美丽的小花园,一片碧绿的草地上长着几棵不知名的小树,花园虽然不大,倒也显得神机勃勃。

一天,我来花园里。突然,我发现一课树的叶子上有几个小白点。定睛一看,哦,原来是几只蚜虫,它们爬上爬下,正贪婪的吮吸着叶汁。我津津有味的观察着它的一举一动,一只小蚂蚁爬了过来。我想:难道蚂蚁想吃蚜虫?然而,蚂蚁却拍拍蚜虫的屁股。只见一排像水珠似的东西滚了出来,蚂蚁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又来了号几只蚂蚁,它们也拍拍蚜虫的屁股,又排出了一些“水珠”,蚂蚁们也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没过多长时间,就把“小水珠”一扫而光。这时,一只五彩的瓢虫飞过来,停留在对面的叶子上,准备吃蚜虫,蚂蚁们围聚在一起,好像在商量对策。它们爬到瓢虫身上,张开大颚,有的咬头,有的啃翅膀,把它咬地遍体鳞伤。他不断翻滚。瓢虫看了看蚂蚁们,只好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到网上去找找。哦,原来蚜虫排出的东西是蚜蜜。蚜蜜很甜,蚂蚁就非常爱吃。而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蚂蚁为了抱住蚜蜜,就齐心协力,赶走了瓢虫。

在这小小的花丛中,竟然藏着这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大自然可真有趣,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国王爬上高高的石头上,大喊一声往下跳,结果,它没有飞起来,却摔伤了一只小腿。国王不灰心,又爬上高高的大树,闭着眼睛往下跳。结果,它还没有飞起来,却摔伤了头上的触角。

蚂蚁国王没有实现自己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伤心极了,就大哭起来,我看见满身是伤的蚂蚁国王,就走过去安慰它:“您不要难过了,蚂蚁国王。您需要我帮助您吗!”蚂蚁国王难过的说:“我想到天空飞行一次,可怎么也飞不起来,还摔的满身是伤。你能为我想个办法吗?”我说:“这好办,我送你一个气球。”国王把气球拿在手里,一阵风吹来,气球带着国王高高地飞起来,飞过茂密的大森林,飞过又高又大的高楼大厦,它俯身往下望,都变成一个个又小又漂亮的火柴盒。蚂蚁国王飞着飞着慢慢的长出了翅膀。它飞回大森林,高兴的大叫起来:“哦,我长出了翅膀,我可以飞了!”这时,森林里所有的伙伴们都赶来向它祝贺。

我在音乐室旁边的墙角下看见一群蚂蚁正忙碌地走来走去。我发现其中一只小小的蚂蚁头上有一个白色的、细小的东西,我再认认真真地看,发现那细小的东西是一块美味的蛋糕。

我奇怪地想,蚂蚁是怎么找到这块美味的蛋糕呢?为了寻找答案,我决定跟着蚂蚁,跟呀跟呀,果然找到了那块蛋糕。我觉得蚂蚁真聪明啊!因为它能找到那么美味的蛋糕。我在看蚂蚁搬东西的时候,突然,我看到一只蚂蚁比其它蚂蚁还要大,我想那应该是蚂蚁王吧!我还看见一只蚂蚁在蚂蚁王的前面,动动自己的触角,好像在跳舞。蚂蚁王连忙挥挥手,好像在指挥蚂蚁赶快搬粮食。我看见蚂蚁有的在搬米,有的在搬面包,还有的在搬蛋糕。突然,蚂蚁王又动动触角,好像在说:“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吧!”它们休息完后,有一只蚂蚁就动来动去,好像在唱歌。其它蚂蚁也动动触角,好像在鼓掌。

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蚂蚁王,看到了蚂蚁怎样去找食物。我觉得,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动物!

听说蚂蚁摔不死,我不相信,哪有什么动物摔不死?我决定观察一下。

我先在家门口的花坛里捉了几只蚂蚁,然后把它从一个大约有三分米的小台子上扔下去,我想:蚂蚁一定摔死了。我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啊!蚂蚁没有死,有的还向我摇着触角,好像在说:“我生命力顽强着呢!”我觉得这个台子太低了,要换一个高一点的台子。我决定从三楼扔下去,心想:这次蚂蚁必死无疑了!为了不让我捉的蚂蚁和别的蚂蚁混在一起,我请姐姐帮忙看一下。我跑到家里,打开窗户把蚂蚁扔了下去。“张芸菡,快来看哪!”姐姐在楼底下喊,我飞奔到楼下,迫不及待地想看蚂蚁有没有死。姐姐用手指着几只蚂蚁说:“你看,他们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都没有摔死,生命力多顽强!”我听完不禁暗暗佩服蚂蚁顽强的生命力。

蚂蚁这真的`不会摔死,他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

团结就是力量,互助好比翅膀。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虽然一个人不是最优秀的,但只要我们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最优秀的集体!

在蚂蚁身上我就看到了团结的身影。清明节时,我做了一个令我自己很感动的实验——火烧蚂蚁。我先从家里拿出一张白纸、打火机,然后到室外去寻找蚂蚁群。我来到一级台阶下,把白纸放到了台阶上,又将找来的蚂蚁群小心翼翼地引到了白纸的中心,实验正式开始了。我好激动,不知将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我用打火机点燃了白纸,火势渐渐蔓延开来,还轻微的冒着黑烟。蚂蚁们先是乱了阵脚,但是它们并没有丧失理智。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它们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蚁群们迅速滚成一团,蚁后在最里面,外面是一圈又一圈的兵蚁、工蚁,它们团结一心滚出了这场“火灾”。最外层的蚂蚁已经被火烧得“噼哩啪啦”响,个个都烧焦了,但它们死的无怨无悔。蚂蚁的“核心”被保护了,它们牺牲了个人性命却保护了集体力量呀!我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啊!这是团结的力量。这力量能战胜一切,战胜一切困难!这力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啊!团结,是几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事物,要想团结,不需志同道合,只要每个人都用真诚去面对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学会谦虚,学会倾听,学会冷静,在必要的时候让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是蚂蚁最好的明信片。

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温暖。彼此互相帮助,共享微笑与泪水,这样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蚂蚁蚂蚁篇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蚂蚁是随处可见的。自然地就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蚂蚁的外型非常奇特。头和身体非常的不协调,可是它有六条长腿很巧妙的弥补了自己的缺点,不但速度没有丝毫的减退反而加快了。它是一种群居动物。可别小看它噢,预测天气的本领可强了,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动物。

有一次,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群小蚂蚁正在朝着一个方向“狂奔”,当时也没有特别在意,只是觉得蚂蚁很多,心想可能是要换一处巢穴吧!回到家里把这个怪事告诉了妈妈,就听见妈妈自言自语的说:明天可能要下鱼了吧。这就更让我觉得奇怪了――蚂蚁搬家和下雨有关系吗?半夜,睡梦中被雷声惊醒,窗外雷雨交加,我这才明白,蚂蚁是在用它们的行动提醒人们大雨就要来临。

这事过后,我对蚂蚁特别留意,又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几只小蚂蚁想搬动一片“小小的”瓜子壳,很显然是奈何不了它的。结果呢?一只小蚂蚁飞奔回巢穴,接着大队的援兵前来,轻轻松松的把瓜子壳搬回了家。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吧!

如果能把蚂蚁的这种团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用在现实社会里,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少一些贫困地区和失学儿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蚂蚁蚂蚁篇四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习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

(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习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习第6、7页时,在学习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蚂蚁蚂蚁篇五

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妈妈突然插嘴道。我又从妈妈这句话中知道:如果蚂蚁搬家,就代表明天要下雨。

真的是这样子的吗?我又带着疑问,去观察蚂蚁。我又发现它们又搬运着食物,向一个巢穴的方向去。原来,这是一群好吃懒惰的家伙。忽然,。几滴小雨点忍不住了,也来观察蚂蚁。随后,下起了倾盆大雨,于是,蚂蚁们都被冲走了。“哎,太可惜了。”我为它们叹气道。但我高兴地跑回家,对爸爸说:“新发现,我知道蚂蚁为什么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了。因为下雨前蚂蚁能感觉到热,所以通知其它蚂蚁,让它们搬家或把洞口堵住。我还知道,蚂蚁还能抬起比自身重四百倍的东西呢!”“这个我还不知道呢。”爸爸高兴地说。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还很多,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