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优质5篇)

最新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优质5篇)

ID:116630

时间:2023-04-27 05:11:06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篇一

广西有许多处山水城市,有桂林、阳朔、北海、贺州……最能代表这个特点的便是全国闻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桂林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便形成了其天然的各种溶洞、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的漓江、貌似大象的象鼻山。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各种天然奇观尽聚桂林,象鼻山,就是桂林的象征,它因山形酷似一头大象。她神奇壮观、形象兼备,鼻脚之间的水月洞就如同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潇潇洒洒。

桂林的山水也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常说“人间仙境、梦幻漓江。这话一点也不错。看第一眼漓江,只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清澈而平静。山的倒影再倒映下来,美得无与伦比。漓江是美的,它不会被任何天气影响以至丑陋—晴天,青峰倒影;阴天,漫山云雾;雨天,涟漪圈圈。

我爱广西的景色,也爱广西的食物。

广西有三大名粉:桂林米粉、柳州螺丝粉、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以爽滑而闻名,桂林米粉入口香,爽滑,细嫩,容易入味;柳州螺丝粉和南宁老友粉都是以辣闻名,辣让食客更有胃口,为食客增加了食欲。

我们广西人,热情好客,有客人来,他们会唱起山歌,跳起山舞;他们又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和客人分享,还会搞一些活动让客人增添乐趣。

读文章的你,如果来到了广西,不要忘了逛逛桂林,吃吃三粉,这会让你领略到广西的美丽与魅力!

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篇二

今天,我体验到畲族的婚嫁习俗。我们跟着讲解员,她说需要四个人分别来扮演新郎、新娘的舅子和两位伴娘。赵老师自告奋勇的扮演“新郎”,另外三人都是我的同学。

新娘在哪儿呢?我正好奇着。该不会在一旁的轿子里吧,想着,便探着脑袋往轿子里看,一旁的导游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接着说道:“我们现在还不能见到新娘呢,要新郎闯过一道道难关后,才能见到新娘。

在一扇大门前,我大家停住了脚步,我看到前方的地上放着两把交叉的扫把,扫把上还有尖刺。它们挡着我们的去路,必需要对出歌才能继续前走,村里的姑姑们都说畲族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也真难为赵老师了,他不但没知难而进,反倒知难而退,只好被新娘家的人罚了三碗酒。

畲族的不少人家还会上山打猎,正因为这样,新郎的'箭法一定要很准。对新郎的第二项挑战就是射箭,我们在一旁窃窃私语:“赵老师恐怕连弓怎么拿都不知道。”“小心,别被赵老师射到啦。”听了这,我们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箭法不准的赵老师射到,果不出所料,五支箭,赵老师一支也没射到。

要进到新娘的家中,还得猜出哪一位姑娘是女祭司。“应该是头上盘着鹤的吧。”“可能是身上的衣服绣着凤凰的吧。”“不对,可能是身上背一个包的!”大家七嘴八舌地给赵老师支着招。是啊,三个姑娘都不一样,哪一个才是呢?最终,赵老师选了那位绣着凤凰的。结果,讲解员说,应该是身上背着包的。

赵老师最终没见到新娘,在真正的婚嫁中,需要全是满分才能娶上新娘呢。

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篇三

我特别钟爱于蒙古族,因为我流淌的血就是蒙古族的血统。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英勇善战,激励着他们的后代。望着英勇的前辈,我真是敬佩不已。

说起内蒙古的美丽,没有领略过它风光的人大概很难想象。且不说那雄伟的大青山,滔滔的黄河水,只看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就足够让你留连忘返了。如果你夏天来到草原,看到的将是一泻千里的绿,平地是绿、溪水是绿的、线条柔美的小小丘也是绿的,到处都布满了绿色,直到和天际相联。在宽阔的绿野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野花、姹紫嫣红把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雪白的蒙古包与流动着的马群、羊群、牛群更加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画。

有时候,服装往往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特点。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对于袍子的颜色,男子大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女袍比较紧,以显示身材苗条和健美。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穿于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则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腰带则更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材。总之蒙古族服饰总体上表现为自然大方缺细琢精雕的沉稳风俗。

而蒙古族的白节就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白节又称新年。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色,所以又称春节为白节,在白节对蒙古人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互送祝福。白节在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通常全家老少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开始拜年。白节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哦!多么独特的蒙古族,我爱你。

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篇四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咱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咱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xx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咱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咱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咱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 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咱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咱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1是为了老人增寿 2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篇五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一样,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非常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