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法理学期末考试题优秀

开放大学法理学期末考试题优秀

ID:120857

时间:2023-04-28 05:33:34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开放大学法理学期末考试题篇一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该法学流派被称为(c)。

a.自然法学派 b.分析法学派 c.社会法学派 d.综合法学派 2.法律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和谐。从法的价值来看,这主要体现了法的(c)。

a.确认性价值 b.目的性价值 c.法本身的价值 d.认识性价值 3.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从法律规范的分类看来,该法条属于(b)。

a.保护性规范 b.相对确定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关于该法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条是对国家政策的规定,说明国家政策是法的一部分 b.该条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置了国家义务 c.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明确具体的作用 d.该规定对违法经营者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并元作用 5.我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其中,“处拘役,并处罚金”,从规范的逻辑结构看,属于规范的(c)。

a.假定部分 b.处理部分 c.制裁部分 d.处分部分 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

a.法律汇编 b.法典编纂 c.法规清理 d.司法判例汇编 7.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冲突 b.法律与道德虽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但二者无任何关系 c.法律与道德在本质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9.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根据是(a)。

a.法律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方法 c.法律调整主体 d.法律调整适用的法律 1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b)。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监察机关的监督 d.审判机关的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1.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法制具有稳定性 b.法制度具有继承性 c.法制具有可移植性 d.法制具有变革性 1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

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 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c.它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 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 13.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

a.分配性价值 b.衡量性价值 c.保护性价值 d.认识性价值 14.作为国家意志、国家命令的法,必须执行两种职能,分别是(ab)。

a.社会公共职能 b.阶级统治职能 c.法的调整性职能 d.法的保护性职能 15.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有(abc)。

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 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d.弱化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6.“一国两制”的主要制度性内涵是:(abcd)。

a.一个国家即一个前提 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c.两制并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d.两种制度不搞相互敌对,而是要在一国的前提下长期并存,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繁荣发展 17.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有(abcd)。

a.法与执政党政策的意志属性不同 b.法与执政党政策的表现形式不同 c.法与政策的实旌方式和保障方式不同 d.法与政策的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 18.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是(abcd)。

a.二者的基本构成元素不同 b.对主、客观因素的强调程度不同 c.法律体系比立法体系更稳定 d.二者的基本机构不同 19.行政执法的特点有(abcd)。

a.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广泛性 b.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意志性 c.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 d.行政执法活动具有灵活、高效、快速的特点 20.我国目前立法监督的方式除了批准、备案外,还有(abc)。

a.审查 b.裁决 c.清理 d.废止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21.马克思法学既有鲜明的________,也有深刻的科学性。

[答案]阶级性 22.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叫做________。

[答案]法学体系 23.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法系是大陆法系和________。

[答案]英美法系 24.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

[答案]法律规范 25.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________。

[答案]自然人的集体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26.法的(形式)渊源:是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27.法律汇编:是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从而便于人们查阅法律,并为法典编纂和法规清理等打下基础。

28.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做得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29.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相应社会关系所施加的规范、组织、控制盒调节活动。

或者答:法律调整是一种重要的规范性调整加个别性调整的社会调整了。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0.法律关系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答:(1)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 一般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规定的最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体法律关系是具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绝对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权法律关系 绝对权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为特定主体,另一方为不特定的主体,即权利人是具体的,义务人则是除了权利人之外的所有的人,最典型的是财产所有权关系。相对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特定主体,即无论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是具体的,最典型的是债权关系。

(3)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它建立在主体合法行为的基础上。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法律制裁,恢复被侵害的法律秩序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因而它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

(4)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在平权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最典型是民事法律关系。在隶属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隶属关系,一方必须服从另一方的合法命令。

(5)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 这些是按照法律关系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性质而作的分类。不同部门法的法律规范,其性质存在很大不同,依据它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也具有不同的性质。

3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

答:(1)法律案的提出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即享有法定权限的国家机关或个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的建议。

关于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与人员,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此有详细明确的规定。

(2)法律案的审议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已经列入议程的法律案正式进行审查、讨论等的活动。

法律案提出后要列入议程,必须经过一定程序。

(3)法律案的通过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三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经过审议的法律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在整个立法程序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

(4)法律的公布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四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将获得通过的法律用法定的形式公之于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并予以公布法律。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法通则》中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是(a)。

a.公理性原则 b.政策性原则 c.专门法律原则 d.自然公正原则 2.“公民”是(d)。

a.法律渊源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该条文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

a.该条规定属于命令性规范 b.该条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法律解释不能独立于法律推理,有推理才有解释 b.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解释,有推理未必需要解释 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 d.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都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c)。

a.法系的概念首先是西方法学家提出的 b.法系是从形式特点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对法制所做的划分 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便不能归属于同一法系 d.法系不等同于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 6.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人认为,王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d)。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辩证推理 7.王某窃听其邻居李某的隐私。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这种处罚属于(b)。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经济制裁 d.民事制裁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部门。

a.六个 b.七个 c.八个 d.九个 9.关于法律规则的如下理解,错误的是(c)。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规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更具有稳定性和弹性 d.法律规则的适用没有法律原则那么灵活 1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以下关于这条规定说法正确是(c)。

a.这项权利的享用是授权性法律规范实现的方式 b.这项权利的享用是规定积极作为义务的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方式 c.这项权利的享用是禁止性规范通过法的实施获得实现的方式 d.这项权利的享用是需要法的适用才是获得实现 二、多项选择题 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13.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abc)。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 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 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

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 d.效力等级性 15.一个国家的法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abc)。

a.法一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b.法律实践 c.指导法和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 d.法的实施 16.以下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必须要坚持一个前提,即一个中国 b.香港、澳门和台湾永远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d.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7.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

a.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 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 18.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abcd)。

a.主体 b.客体 c.客观方面 d.主观方面 19.法律意识包括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abcd)。

a.思想 b.观点 c.知识 d.心理 20.根据法律监督阶段的不同,可分为(abc)。

a.事前监督 b.日常监督 c.事后监督 d.国家监督 三、填空题 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_____。

工具性价值 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_____。

补偿 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_。

保护性法律关系 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_阶段。

法的适用 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_____和社会监督。

国家监督 四、名词解释 26.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27.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对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

28.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含义所作的说明。依据解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依据解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范围分为规范性解释和个别性解释;

依据解释的方法分为文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

依据解释的尺度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法律解释对于实现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

五、问答题 30.恩格斯如何论述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的? 答:(1)在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上,恩格斯有一段名言:“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

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不就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一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2)恩格斯这段话概括了法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交往的重复一习惯——习惯法一制定法(立法)。

(3)从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历史来看,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快慢不同,或者虽然处于同一时期,但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31.如何理解法本身的特殊价值? 答:(1)法有协调对立双方使之共处,达到和谐、统一的价值。

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具有高度理性化、形式化的特点,能把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行为自由、主动性、积极性和遵守一定的纪律、承担一定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生活避免单纯的偶然性和任意性。

(2)法有使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价值。

法是对社会生活参加者一定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是对统治阶级所期望额社会秩序的确立和维护。法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稳定化的因素。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类法律文化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结合实际,充分而深入地研究和创造性运用这种经验,完全可以使法这种社会调整器既具有稳定性,从而保证主体活动的安定、有序,又富有灵活性和活力。运用得当,法就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3)法有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经常化、系统化、公开化的价值。

法既体现一定社会、一定主体共识的“理”,也体现一定的国家权力。国家强制转化为法律强制,使之与一定的“理”相结合,就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了,从而法有了防治和限制现行法和依法建立、维护的法律秩序,也是国家权力经常性的表现。法具有公开性的特点,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的公布、法律适用的公开(不宜公开的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案件除外),使国家权力和运用公开化,这点对社会生活主体具有重大价值,可以防止法律或执法者的偏私,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有利于动员社会舆论监督法律的创制和实施,有利于维护法律所中介的合法利益,防止由于权力的滥用而产生腐败现象。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 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 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b.英美法律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c.大陆法律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

a.司法为民原则 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 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有着多方面的差别。关于两者差别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a.法典化程度不同 b.法的渊源不同 c.法律结构不同 d.诉讼程序不同 12.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

a.法律原则一般应优先于规则而被适用 b.法律原则在每个案件中都应与规则同时适用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13.关于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bc)。

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b.新中国法制在废除国民党伤法统的基础上而产生 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 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与法治原则 14.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月30日通过《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是(cd)。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有权解释 15.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该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司法审判中可直接适用 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予以解释 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16.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独家代理销售李某公司的一项专利产品。这一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abd)。

a.相对权法律关系 b.具体法律关系 c.隶属型法律关系 d.平权型法律关系 17.关于当代中国法制基本特点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acd)。

a.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 b.法制体现了人民的所有共同意志 c.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 d.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18.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bc)。

a.经济基础是决定法的唯一因素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法可以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 d.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表现为法总是促进经济发展 19.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相同点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cd)。

a.二者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 b.二者具有国家强制性,都是应当遵循的规范 c.二者的变化都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d.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 20.关于我国民商法律部门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商法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 b.民商法中的某些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 c.民商法中不存在强行性规范 d.民商法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单行法 三、填空题 21.法具有两种基本社会职能:即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法的_____职能。

社会公共 22.法的价值可以分为法的_____、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

目的性价值 2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主要有法律汇编、_____和法规清理。

法典编篡 24.运用辩证逻辑所进行的法律推理,可称为_____或者实质推理。

辩证推理 25.按照社会调整是否以普遍适用的规则为依据,社会调整可以分为_____和规范性调整。

个别性调整 四、名词解释 26.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7.法本身的价值:从法这一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即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的价值。

28.(法律)制裁: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主体不履行行为模式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将要承担的来自国家强制力的处罚,是一种不利的后果。

29.法律监督(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

五、问答题 30.我国法学体系的六大分支包括哪些? 答:(1)理论法学 这是研究关于法的本质、发展规律等基本原理、学说、概念的学科,包括法哲学、法理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监督学等。

(2)法律史学 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包括法律制度史、法律文化史,法律思想史。

(3)国内部门法学 这是研究法的不同部门的法学学科,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婚烟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生态环境法学等。

(4)外国法学 这是专门以外国的法律制度和学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5)国际法学 泛指一切研究调整涉及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国家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刑法学等。

(6)边缘法学 这是法学与其他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包括法医学、物证技术学、法律心理学、司法统计学等。

31.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正确。

首先,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实充分;

其次,定性要正确;

第三,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

(2)合法。

首先,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

其次,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

(3)及时。

首先,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拖延推诿;

其次,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第三,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案件,要在法定时限内,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办案时间,尽快审结案件。

(4)合理、公正。

首先,审判机关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执法;

其次,法的适用的结果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的综合需要,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正要求。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2.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须具有的要素是(a)。

a.假定一处理一制裁 b.假定一处理 c.假定一制裁 d.处理一制裁 3.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c)。

a.授权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 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b)。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民事制裁 d.司法制裁 6.我国《刑法》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 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a)。

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 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 二、多项选择题 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13.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abc)。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 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 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

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 d.效力等级性 15.一个国家的法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abc)。

a.法一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b.法律实践 c.指导法和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 d.法的实施 16.《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的“法律”应扩大解释包括(abc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 b.其他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其他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d.被国家认可的习惯 17.以下关于类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1997年制定的《刑法》取消了类推 b.一般说,在刑事案件中不宜使用类推 c.在民事案件中,类推难免存在并且具有很大意义 d.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司法作为社会中最权威的纠纷处理渠道,法院不能以“法律没有规定”为借口将纠纷推向社会,此时运用类推,更好发挥司法功能 18.以下关于违法行为的观点正确是(abcd)。

a.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实施的主体 b.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侵犯的客体 c.违法行为在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 d.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违法行为也受违法者的思想所驱使 1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bc)。

a.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 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d.自由总是和法律相联系,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20.法律调整不同于其他社会调整的特点在于(abcd)。

a.法律调整反映国家的意志 b.法律调整是运用专门法律手段进行的调整活动 c.法律调整活动是有目的、有结果、有保证的活动 d.法律调整是有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 三、填空题 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_____。

工具性价值 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_____。

补偿 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_。

保护性法律关系 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_阶段。

法的适用 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_____和社会监督。

国家监督 四、名词解释 26.大陆法系:是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典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等。

28.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做得行为。

29.习惯:就是由于一定事实社会关系的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依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性而被遵守的行为规范。

五、问答题 30.当代中国法有哪几类基本渊源? 答:(1)宪法。

(2)然律。

(3)行破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规章。

(6)自洽条例和单行条例。

(7)军事法规和规章。

(8)特别行政区的形式法源。

(9)国际条约。

31.当代中国的社会监督有哪些? 答:(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首先,党通过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实行政治方面的监督,其次,党通过向国家机关推荐、选派干部,实行组织方面的监督。第三,党通过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实行党纪监督。

(2)人民政协的监督。

(3)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4)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

(5)媒体的舆论监督。

(6)人民群众、公民个人的直接监督。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 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 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b.英美法律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c.大陆法律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 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 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

a.司法为民原则 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 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1.法国学者达维德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划分为(abcd)。

a.大陆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b.英美法系(普通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 d.其他法律制度(包括伊斯兰法、印度法、远东各国法、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各国法)12.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关于该条文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a.该规定所涉及的诸法律概念是构成法的要素之一 b.该规定宽泛,难以起到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中的“等”字说明民事权益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诸项权利 d.对“生命权”、“隐私权”等概念的解释应首先采用文法解释 1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做出专门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d)。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

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 d.效力等级性 15.赵某有祖传的字画一幅,委托李某卖出。樊某以20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有关此交易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d)。

a.樊某的购买行为是一项法律事实 b.赵某与李某的委托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c.在本案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因素是事件 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民商法部门 16.按照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合法行为可分为(abcd)。

a.禁令的遵守 b.积极义务的履行 c.合法权利的享用 d.法的适用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包括(abcd)。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18.以下属于中国法的基本渊源的是(abcd)。

a.宪法 b.地方性法规 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地方政府规章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宏观层次上划分三大部门群,分别是(abd)。

a.公法 b.私法 c.司法 d.社会法 20.以下有关法的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法的实施是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 c.法的实施是与立法相对应的两个不同过程 d.通过法的实施,从而形成法律秩序 三、填空题 21.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_和制裁两个要素构成。

假定 22.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法的时间效力、_____和对人的效力。

空间效力 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_____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4.科学立法原则是_____的思想路线在我国法的创制工作中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 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_____、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四、名词解释 26.正式解释: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解释,一定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在行使其职权时对法律所作的解释,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27.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由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2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的按照法律韵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

29.法律监督(狭义):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的创制和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

五、问答题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七个基本法律部门分别是什么? 答:(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

(2)行政法部门;

(3)民商法部门;

(4)经济法部门;

(5)社会法部门;

(6)刑法部门;

(7)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31.法治基本含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法治即奉行“法律的统治”的治国方略 法治要求确认法律在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的权威性和至上性,把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方式。法治首先指的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在现代社会,“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已成为多数国家和学者的共识。

(2)法治指依“良法”而进行的治理 依法治国的方略需要落实为社会的具体制度安排,要在制度安排中体现特定的社会价值理念。这就进一步对法的价值属性、法理念的特质等提出要求:依法治国即依“良法”治国,法治即“良法之治”。“良法”有形式方面的规定性,也有内容方面的规定性,这是更根本的,即要求法律适合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3)法治也指在依法治理基础上形成的和谐秩序 依法治国,要求从秉持良法、从严格守法而形成一种以法律为主导的社会秩序,即要求从“法治国家”进而达到“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严格限制权力的原则,也是社会领域保障社会治理有效性和社会生括自主性的原则。依法治国要达到的和谐秩序的状态是这样的:法律被严格地遵守和积极地利用,各种权力受到合理、有效的约束,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自由葺h尊严,社会关系、人与自热1的关系和谐发展,法律奎上信念深入人心。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

a.字面解释 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律解释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

a.张某的人身利益 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 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

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 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 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 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 12.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abd)。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权义复合性规范 13.《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从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ac)。

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 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 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 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4.以下有关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有(全选)。

a.自由直接与人的意志有关 b.自由的尽头是责任与纪律 c.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很多限制 d.自由和责任在社会意识中的反映就是权利、义务 15.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陈述中,正确的是(bc)。

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b.新中国法制是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产生的 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 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就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 16.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b.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c.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 d.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 17.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全选)。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 c.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 d.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18.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a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四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下列有关法的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全选)。

a.法的适用是创造性的个别性调整活动 b.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从事法的适用活动 c.在出现违法时,才有法的适用活动 d.法的适用只包括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 20.下列有关法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bc)。

a.法治是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 b.现代法治通常与民主相联系 c.法治与法制概念在内涵和价值指向上不同 d.英国的法治理论被认为是形式主义法治观 三、填空题 21.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_____和社会公共职能。

阶级统治职能 2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奉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_____”等基本原则。

过错责任 23.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_两个要素构成。

假定一制裁 24.在我国,由_____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

国家主席 25.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_____。

部门群 四、名词解释 26.法的可诉性: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耍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

27.立法原则:是指在立法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在总结一国立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在立法工作中所遵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准则和方法。

2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

29.系统解释:是把要解释的法律规范放在其所在的系统中,联系其他的法律文本来确定其含义的一种解释方法。

五、问答题 30.什么是法律原则?如何认识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答: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

(1)法律原则在法的创制活动中的意义。在法的创制过程中,法律原则对立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所设计的法律规范不得同法律原则相违背,否则便会失去其效力。法律原则对立法还具有组织协调作用。如通过基本原则、部门法原则,可以把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庞杂法律规范组织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之相互关联、相互配合、达到法律制度内部的协调统一。

(2)法律原则在法的实施活动中的意义。首先,法律原则的功能表现在它可以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提供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导向,避免法律解释和推理的任意和无序。其次,法律原则还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白或漏洞。由于法律原则特别是公理性法律原则实际上就是伦理道德原则,因此,法律原则也就成为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联结点。

3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看待法律与习惯的冲突与协调? 答:习惯代表了社会生活的“乡土性”、地方性方面。社会习惯的范围比较宽泛,如传统风俗习惯、民族生活习惯、乡村约定性规范、商业性惯例、交易习惯等。

(1)法与习惯的关系呈现出复杂情形:习惯对法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

同样,法律对习惯的维系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

法律可能取缔习惯,习惯也有可能对抗法律。

(2)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急剧社会转型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按照民间习惯进行的行为,可能得不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甚至有可能被国家取缔。社会习惯往往被视为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应该被改造的东西,而法律就充当了改造习惯的重要工具。这便导致了法律与习惯的冲突。

(3)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法律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法律永远要为习惯等其他的社会调整措施留有余地,也要充分尊重其他的社会调整方式。国家应该正视其积极功能,尤其是对于避免纠纷,解决纠纷的功能。这样,法律调整的最大潜力才有可能发挥出来。

(4)国家法律的强势和强制,可以克服民间习惯调整的某些弊端,比如某些习惯规范蔑视人权、助长特权、过于封闭保守等。在涉及到国家的基本责任、严重刑事犯罪、基本人权保护等问题上,法律应该保持其优先性和强硬姿态,不能轻易向民间习惯妥协,而需要以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当然,在这类司法案件涉及到个案正义的情形时,仍需要考虑民俗民风习惯、宗教等因素。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

a.字面解释 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律解释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

a.张某的人身利益 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 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

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 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 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 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 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 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 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 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c)。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c.新法优于旧法 1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abd)。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bd)。

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 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

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 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 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 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bc)。

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 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 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d)。

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 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 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

a.“惟仁者宜在高位” 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填空题 21.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____。

法律原则 22.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____。

规范性解释 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分之二 24.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____。

法律调整方法 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____、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执法为民 四、名词解释 26.法的渊源: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

28.确认性规范: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

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

五、问答题 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

(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

(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

(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

31.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大致有:

(1)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单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时,要严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