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

ID:1287941

时间:2023-07-09 15:27:50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一

今日粗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感到很受震撼,感觉到很受启发,现将读后的感想加以记录。

一、《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四、中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升级的矛盾多发期,如果出现金融上的波动,后果很难想象。这必须需要人们反思,找出相关的对策,但愿担心成为“杞人忧天”。

答:对你提出的问题的一个简单回答是:我不知道。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宋鸿兵先生认为,如果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巨。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xx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350万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坦率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

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许多人对货币问题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而言,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合,货币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认为“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在短期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几乎看不到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程。

对接受主流经济学的人而言,货币作为一种权力并被国家或国家背后的金融大亨用来作为实现自身目标之工具,这一逻辑很新鲜,甚至有些振聋发聩。其实这并不是全新的或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列宁在一百年前就曾在《帝国主义论》中说过,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之一便是金融寡头的垄断。希法亭于列宁之前在《金融资本》中也深入地触及了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货币本质问题。德国经济学家南普在其1924年出版的《货币的国家理论》中就曾明确指出,货币和国家密不可分,脱离了国家的货币便成为无源之水,而没有以货币表现的征税权力的国家则形同虚设。

古德哈特在1998年的一篇题为《货币的两重含义》论文中,更是喊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而当今走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六年前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货币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使世界运转起来,它自始至终都是使支撑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并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事件。顺带提一句,弗格森大概是对罗斯切尔德家族史了解最多、也是最深入的人了。遗憾的是我没读过他得以成名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史论著。我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但又实在是无暇阅读。看来只有等将来再读了。

答:读了《货币战争》,普通读者会很惊愕,世界怎么能是这样呢?由几个大老板在幕后控制,甚至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等灾难竟然都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用作者的话讲叫做“金融定点爆破”,他们有那么大的能量吗?他们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对“国际银行家”下个定义。从狭义的角度看,他们只包括那些大的商业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领袖等人。虽说能量确实巨大,但如果不和国家结合起来,这些人便永远只能做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配角。广义地讲,“国际银行家”还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家。一旦把中央银行家包括进来,也就是把国家权力引入其中,“国际银行家”就足以成为全球主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个全球金融资产迅速膨胀的世界里,广义“国际银行家”的主导地位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人的本性上看,银行家们一定是想通过金融权力来控制世界的,因为做到这一点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逐利又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途径。不过靠一两个家族的力量实现这一愿望的难度是很大的。全球金融市场毕竟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而是一个寡头市场,也就是说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这样一来,为了控制世界,就需要银行家们形成团队,采取集体行动。按照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除了存在共同利益之外,结盟或共谋还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数要少,否则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二是要有所谓“选择性激励”,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胡罗卜加大棒”。再有一个条件是各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时间或次数要足够长和足够多。满足了这些条件后,“国际银行家”作为一个群体便会应运而生。全球银行家在过去几百年间结成了一个同盟并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样的局面在《货币战争》作者看来是真实的存在。我的看法是,从逻辑上看,只要条件满足,“国际银行家”就一定会出现。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二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助市场,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要政府统计国家金银储备,这个提议简直就系荒谬。我们当年初初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货币本身就系一般等价物,严格来讲,只有金银先系货币,而纸币只系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系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现在什麽国家的纸币本身都系不能兑换成等价的金银的(买卖金器个那些不算),纸币本身代表几多金银系由发钞国家自己定的(因而才有各自货币的汇率差),所以发行钞票的同时是不用增加金银实际的量的。如果每次发行钞票的时候就要增加的相应的金银实际的量,那金银实际需求多少才够呢?!某程度上讲,金银就是最后的支付工具,if全世界政府都不承认美元,那美国人每次向外国买也都只能用金银实物了。如果说统计国家金银储备系保障自身国家的金融安全,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亦每这个必要,因为没可能每个国民都见到自己国家有几多金银储备,只要政府出黎讲两句就得啦,无必要去统计,亦无必要说给国民知道。就算美联储系私人的,它转移了美国人的所有金银储备,如果全球政府都不承认金银货币,都不能将金银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到时金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脱离金本位的确有其好处的。如果真的要用到金银来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那那个国家的货币首先要不被承认,而且到时就不是金融风暴了,是倒退回石器时代啊(那时是以贝壳做一般等价物的)!

所以我觉得美联储某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亦显示美国国民对其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不了解美联储的情况下是没必要和一些人一齐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现在所有政府都系通用纸币黎代替金银的,万一你美国恢复金本位,顿时打破全世界的‘恐怖平衡’,到时金银价暴升,那就真系会影响经济了。如果恢复金本位,首先股票市场就立刻运行不下去,试问你有没有那麼多金银去维持股票的泡沫呢?!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2019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偶然的情况下,拿到了《货币战争》,一部超级畅销的经济类书刊。就是这样一本书,居然让我一整天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口气看完了。

之所以这么入迷,也许是里面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深深吸引了我。超级世界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波云诡秘的政治附风波与经济危机中翻云覆雨的手段与才能,操纵了多起世界金融史上鲜为人知的“不流血战争”。执掌经济领域的比尔德伯格俱乐部,负责整治挂帅的三边委员会,在世界银行家们组成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和美国外交协会的领导下,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发财的好机会,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建立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系统,前后共有七名美国的总统被暗杀,多名国会议员丧命,最终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达到垄断的地位谋取暴利。其间他们的手段:制造金融恐慌,挑拨世界大战,引起政治动乱,然后通过“剪羊毛”来获取暴利。泰国,日本,整个欧洲,东亚都被他们屈服。这一切都是以前未曾听闻的害人事件,在令我震惊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

在中国的历史上,任何想要争夺皇位的人总是有一个超级大财团秘密支持着他。在宋鸿兵的这本书中,华尔街财团们几乎被神化了,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境界,通过培养国家高官控制政治,收买经济学者扭曲文化,利用媒体误导欺骗大众,任何与之对抗的银行无不惨遭厄运。凯恩斯,萨缪尔森就是他们的文化工具,他把他们一下子从教科书中的伟大经济学者说成了毫无良知的工具。我不禁感到疑惑,按照作者的思路,如果他们是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智囊工具,那么作者本身是不是可能又是某个财团的工具呢?既然当时的世界银行家们懂得运用媒体来引导大众的思想,那么这本书又是哪些银行家的工具呢?把诺贝尔的获奖者一下子贬到谷底,是不是带有太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呢?更为诡异的是,此书的作者本身就是这些财团控制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级咨询顾问,如果像作者所说,这些银行家们有如此神通广大的本领,又怎会容忍作者这个手下撒泼放肆,写下这些“大不敬”的言辞,让这本书顺利出版呢?他还不早就被秘密暗杀于某个角落了,这不禁引来炒作之嫌。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读性,至少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同的思路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一个复杂而诡秘的谜团。它里面还是有很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解读,且不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至少它把更多的可能解释摆在我们眼前,只有我们通过更广泛的阅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解释,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我们才能更进一步的走向历史的真相。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自己的阅读越来越少,其实读书真的能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书中的世界真的似真似假,有糟糠有精华,读的越多,选择性就越强,判断能力才更强。这本书,至少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三

第一次听说《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在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也只了解到这本书是很具有争议性的,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深色封面的那几个大字所吸引。这不仅是一本写金融的书籍,还是一本写历史的书籍。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史的普遍看法,尤其是美国历史,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南北大战,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遇刺事件,都被该书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的阴谋所导致。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指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让人惊叹,尤其是书中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俄罗斯休克疗法,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金融手段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确是很精彩。

读完这本书,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笔很流畅,并且引述了许多的历史典故,轶事,传说,名人语录等等,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金融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能把这本书看完得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看这本书对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因为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懂,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专业名词,以及其它的疑问,都会主动的去查,参考一些资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我自身对货币和金融的一些了解。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货币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都无从谈起。如此重要的标尺,必须得有其稳定的价值,而书中所写的用美联储券在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价值的决定权在寡头的手中,这种赤裸裸的掠夺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正因为货币如此重要,才会让美元和黄金的争霸战一直延续,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说过的一句话“金融是现在经济的核心”,的确,在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又常常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政治上的危机,而金融是离不开货币的,可见货币的极其重要性。如今的中国,面临着很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造成了滞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08年,为了应付美国经济危机,中央银行投放的四万多亿。如果因为物价上涨而加薪,这又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加剧货币膨胀,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所以很是佩服书中的那些“奇人”,能够运筹帷幄,玩弄货币于鼓掌之中。不过对于这些阴谋和权术,我有一些质疑,宋先生的笔下的国际银行家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么,能够操纵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解释。不过,银行家们的野心是很显然的。在金本位制度下,放款受到了限制,银行家们没多大赚头,所以他们肯定乐意取消金本位制度,来大额放款。正所谓“数字”即是货币,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银行很赚钱。而书中的权术是真是假,恐怕要从很多方面来分析,需要很全面的历史知识和金融知识。如果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被作者的思路引导。另一方面,虽然这本书能够吸引我的眼球,但是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在许多事情上,作者只提出了观点和理论,但没有给出解释来论证,比如宋先生提出的“剪羊毛”,这个说法,称这是国际银行家剥削平民的终极方式,但却没有详尽阐述这个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机制。有的时候,甚至感觉作者的观点有一些自相矛盾,难道是因为我知识面太窄,这些东西不需要解释?但我总觉得应该解释一下的。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我比较不赞同,如实行金本位制。虽然我没有很多的金融知识,但是很多人都明白,黄金是数量是有限的,而社会总财富和流转的资金是不断增长的,这就产生了矛盾,金价会不断上涨,持有较多黄金的人就会以此来剥削不持有或持有量很少的人,这种剥削是很难消灭的,甚至会以银行倒闭为代价。还有大规模购买黄金储备,据我了解,我国现在的黄金储备是很少的,如果外国趁此提高金价,那我们岂不是很亏?前不久,听某某老师说,有传闻中国政府秘密购买黄金储备作为应对措施,不知是真是假,我倒是很想有人跟我讲讲其中的奥妙。

看完这本书,终于明白为什么它具有如此之大的争议性。总体来说,在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方面,这本书是很特别的,且不看其是否具有夸大性。《货币战争》逼真地重现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代历史演变的重大而鲜为人知的影响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货币,认识金融开发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我自己觉得,我还没有把整本书看透彻,所以对整本书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很容易被作者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所以等学到了更多的金融知识后,再来看这本书,应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吧。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四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们没有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丝毫体味不到在战争岁月中人们的苦辛,天真地认为和平才是人类史的常态。《货币战争》一书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并非硝烟战火才是战争,在这个仍然有着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上,国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并且不论输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将一国置于不复之地。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本科学习经济金融的过程中,从未深入分析这些道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在逻辑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诞生竟是如此历尽坎坷、暗藏玄机。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优美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的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空手套白狼”,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来的新钱,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业银行不注意控制风险,准备金率过低,新钱投放增量过大,就极有可能产生恶劣的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体系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直接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由于没有任何避险工具,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将瞬间大幅缩水,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货币战争》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当初机制设计的疏忽,而是银行家们有意的设计,为的就是通过掌控货币数量进而获得瓜分财富的手段,书中做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剪羊毛。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够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大举借钱以保证战争的持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政府把人民今后的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而高额的借款利息并非是能够在短期内结清的,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向人民征税和向银行家们继续借款、并廉价地出售国有资产,国际银行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战争期间和其后的时间内大发横财,并将触角拓展到实业领域,从控制货币体系发展到控制整个国家经济体系。

整部《货币战争》貌似危言耸听,故事情节生拉硬套,与近来欧美流行的有关阴谋论的小说、电影如出一辙,但是仔细想来,习惯了天真、单纯、学究式思考问题的我们真的需要从实际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的真实认知,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服,20xx年此书出版后,书中所预言的国际金融危机真实的发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书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黄金的价格也随之大涨,书中部分言论不可不谓之洞见。但是,部分观点确实无法苟同,和许多读者提出的异议一样,我怀疑当前具有缺陷的金融体制是否只有通过回归金本位一种方法才能矫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国际银行家的阴谋所颠覆的还是如经济学家们反复灌输的“作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作为货币而存在的黄金最终为法币所取代”。我个人认为,为防范应对这种无形的“货币战争”,在当前应该探究筹划的不是金本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着金融人才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问题,而越来越猛烈的国际化浪潮裹挟着机遇和风险已经到来,我们无法拒绝这样的大趋势,不能由于害怕被人给谋了国家资产而闭关锁国,更不能毫无防范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必须准备好应对措施,比如金融业,什么领域是永远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领域是暂时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是允许同业竞争的,都必须界定清楚,并制定好各类方案,就和下棋一样,现在来竞争的是强手,我们就要精打细算的构思好每一步棋怎么走,他们要给我们下什么样的套,这些都要想。

所谓多难兴邦、居安思危,国人多一点这样的思考和顾虑并不能就说是“小肚鸡肠、没有大国国民风度”,在睦邻友好、亲善合作的宏大背景里寻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调,多听听一些所谓“极左”的言论和观点其实也挺有价值的。

《货币战争》——比战争更可怕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而操控两次世界大战的幕后黑手却是少数几个国际银行集团的银行家,这说起来危言耸听,却是鲜为人知的实情!因为在国际银行家的眼里,没有固定的国界、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悲怆与怜悯!只有永恒的自身利益!为了本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少数的国际银行集团可以不惜发动任何战争机器,甚至可以暗中支持敌对的双方,无论哪一方获胜,最终的受益者都是国际银行家。因为只要战争爆发,敌对双方就必须消耗无比的战争物资,战争物资从何而来,就必须找国际银行家申请巨额的贷款作军费。战争结束时,获胜的一方自然需支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战败的一方除了支付战争赔款外,同样难逃要支付银行的本息,在无钱可还的情况下,政府就成了银行家的代言人,就必须低价抵押给国际银行本国的核心资产,这样一来,国际银行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赚取永久的额外财富,输赢的双方都赚到,大发战争横财。就好比拳击比赛,拳手的表现无论精彩与否、无论谁输谁赢,而大赢家永远是幕后老板。

美国的货币发行权不在政府,而在于私人银行,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美国1863年通过的《国家银行法》规定:银行以美国政府债券作为发行银行券的储备金来发行货币,实际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债务永久地捆绑在一起,这就是说如果政府清偿发售出的政府债券,就意味着没有债券去做国家货币的抵押,还清债务就等于摧毁了货币流通!所以美国的国债会永久无限量的增长!人民在负担日益增加的国债的同时,义务在为银行打工!而银行却被少数的国际银行家所垄断,钱无国界,所以国际银行家有充分的理由:只爱钱,不爱国!总统和首相在西方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可在国际银行家的眼里,那只是他们的前台代言人!他们可根据自身需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稍懂金融的绝大部分知道美国花旗银行,却很少有人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全世界都知道比尔盖兹、索罗斯,比尔盖兹曾连续蝉联世界首富,身价500多亿美元,可比起罗斯柴尔德家族保守的50万亿美元的财富,那只是千分之一!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创造股市神话,他也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马前卒而已…。。伦敦—华尔街轴心银行体系,是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相反,他们控制国家和政府。“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美联储”,其实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就算不上“银行”,国际银行家们操控“美联储”,“美联储”操控着美国的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每次由它发出的任何金融信息都左右着全球的股市行情和银行利率!这些银行家们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发生在世界金融业上的任何一件大事,都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前货币政策是金本位,即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必须以银行储备的等额的黄金来核定,所以当初美元也俗称美金,而这种金本位的货币流通方式无疑是束缚了国际银行家的手脚,他们的可操作赚钱的空间太小,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废除金本位,把黄金作为货币的衡量手段强行废除,想方设法打压成为普通的消费品、工艺品,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摆脱黄金储量的制约,无限量的发行货币,精心进行有准备有预谋的定点、定期、精准的定向爆破(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就好比制爆米花一般,本来你有一桶玉米,在经过国际银行家们有目的的加工工艺后,你留下的一桶是爆米花,而溢出的部分自然归国际银行家所拥有!美国不停的发售国债,到处 “打白条”,造币厂开足马力印制美元,靠出售债务而享受提前消费,而我国目前的“出口导向”经济对美国的国债需求则形成了一种“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如果中国停止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经济就周转不灵,但这样也同时导致中国产品向美出口遭遇麻烦,如何步入良性循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五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们没有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丝毫体味不到在战争岁月中人们的苦辛,天真地认为和平才是人类史的常态。《货币战争》一书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并非硝烟战火才是战争,在这个仍然有着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上,国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并且不论输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将一国置于不复之地。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本科学习经济金融的过程中,从未深入分析这些道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在逻辑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诞生竟是如此历尽坎坷、暗藏玄机。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优美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的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空手套白狼”,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来的新钱,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业银行不注意控制风险,准备金率过低,新钱投放增量过大,就极有可能产生恶劣的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体系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直接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由于没有任何避险工具,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将瞬间大幅缩水,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货币战争》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当初机制设计的疏忽,而是银行家们有意的设计,为的就是通过掌控货币数量进而获得瓜分财富的手段,书中做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剪羊毛。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够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大举借钱以保证战争的持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政府把人民今后的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而高额的借款利息并非是能够在短期内结清的,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向人民征税和向银行家们继续借款、并廉价地出售国有资产,国际银行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战争期间和其后的时间内大发横财,并将触角拓展到实业领域,从控制货币体系发展到控制整个国家经济体系。

整部《货币战争》貌似危言耸听,故事情节生拉硬套,与近来欧美流行的有关阴谋论的小说、电影如出一辙,但是仔细想来,习惯了天真、单纯、学究式思考问题的我们真的需要从实际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的真实认知,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服,2019年此书出版后,书中所预言的国际金融危机真实的发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书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黄金的价格也随之大涨,书中部分言论不可不谓之洞见。但是,部分观点确实无法苟同,和许多读者提出的异议一样,我怀疑当前具有缺陷的金融体制是否只有通过回归金本位一种方法才能矫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国际银行家的阴谋所颠覆的还是如经济学家们反复灌输的“作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作为货币而存在的黄金最终为法币所取代”。我个人认为,为防范应对这种无形的“货币战争”,在当前应该探究筹划的不是金本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着金融人才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问题,而越来越猛烈的国际化浪潮裹挟着机遇和风险已经到来,我们无法拒绝这样的大趋势,不能由于害怕被人给谋了国家资产而闭关锁国,更不能毫无防范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必须准备好应对措施,比如金融业,什么领域是永远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领域是暂时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是允许同业竞争的,都必须界定清楚,并制定好各类方案,就和下棋一样,现在来竞争的是强手,我们就要精打细算的构思好每一步棋怎么走,他们要给我们下什么样的套,这些都要想。

所谓多难兴邦、居安思危,国人多一点这样的思考和顾虑并不能就说是“小肚鸡肠、没有大国国民风度”,在睦邻友好、亲善合作的宏大背景里寻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调,多听听一些所谓“极左”的言论和观点其实也挺有价值的。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六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2019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而操控两次世界大战的幕后黑手却是少数几个国际银行集团的银行家,这说起来危言耸听,却是鲜为人知的实情!因为在国际银行家的眼里,没有固定的国界、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悲怆与怜悯!只有永恒的自身利益!为了本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少数的国际银行集团可以不惜发动任何战争机器,甚至可以暗中支持敌对的双方,无论哪一方获胜,最终的受益者都是国际银行家。因为只要战争爆发,敌对双方就必须消耗无比的战争物资,战争物资从何而来,就必须找国际银行家申请巨额的贷款作军费。战争结束时,获胜的一方自然需支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战败的一方除了支付战争赔款外,同样难逃要支付银行的本息,在无钱可还的情况下,政府就成了银行家的代言人,就必须低价抵押给国际银行本国的核心资产,这样一来,国际银行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赚取永久的额外财富,输赢的双方都赚到,大发战争横财。就好比拳击比赛,拳手的表现无论精彩与否、无论谁输谁赢,而大赢家永远是幕后老板。

美国的货币发行权不在政府,而在于私人银行,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美国1863年通过的《国家银行法》规定:银行以美国政府债券作为发行银行券的储备金来发行货币,实际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债务永久地捆绑在一起,这就是说如果政府清偿发售出的政府债券,就意味着没有债券去做国家货币的抵押,还清债务就等于摧毁了货币流通!所以美国的国债会永久无限量的增长!人民在负担日益增加的国债的同时,义务在为银行打工!而银行却被少数的国际银行家所垄断,钱无国界,所以国际银行家有充分的理由:只爱钱,不爱国!总统和首相在西方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可在国际银行家的眼里,那只是他们的前台代言人!他们可根据自身需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稍懂金融的绝大部分知道美国花旗银行,却很少有人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全世界都知道比尔盖兹、索罗斯,比尔盖兹曾连续蝉联世界首富,身价500多亿美元,可比起罗斯柴尔德家族保守的50万亿美元的财富,那只是千分之一!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创造股市神话,他也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马前卒而已…。。伦敦—华尔街轴心银行体系,是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相反,他们控制国家和政府。“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美联储”,其实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就算不上“银行”,国际银行家们操控“美联储”,“美联储”操控着美国的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每次由它发出的任何金融信息都左右着全球的股市行情和银行利率!这些银行家们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发生在世界金融业上的任何一件大事,都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前货币政策是金本位,即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必须以银行储备的等额的黄金来核定,所以当初美元也俗称美金,而这种金本位的货币流通方式无疑是束缚了国际银行家的手脚,他们的可操作赚钱的空间太小,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废除金本位,把黄金作为货币的衡量手段强行废除,想方设法打压成为普通的消费品、工艺品,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摆脱黄金储量的制约,无限量的发行货币,精心进行有准备有预谋的定点、定期、精准的定向爆破(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就好比制爆米花一般,本来你有一桶玉米,在经过国际银行家们有目的的加工工艺后,你留下的一桶是爆米花,而溢出的部分自然归国际银行家所拥有!美国不停的发售国债,到处“打白条”,造币厂开足马力印制美元,靠出售债务而享受提前消费,而我国目前的“出口导向”经济对美国的国债需求则形成了一种“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如果中国停止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经济就周转不灵,但这样也同时导致中国产品向美出口遭遇麻烦,如何步入良性循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货币战争》是一本引起很大轰动的书,长期雄踞畅销书榜首,但这本书同时广受争议。《货币战争》的核心思想便是阴谋论,书里描述的事情是世界经济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这些银行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1929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这些银行家甚至控制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货币战争》一书主要写金融。由于文笔流畅,且引述了许多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名人语录等,它引人入胜,勾起了一般读者对枯燥金融问题的兴趣,这是该书的一个贡献。但遗憾的是,该书对许多经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缪误甚多,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测,肆意定论,给读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并有可能误导政策制定者。全书每每强调,以罗斯柴尔德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如何拥有神秘的超级权力,可随心所欲地玩弄王权与政府于股掌之上,肆意操纵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事实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确曾经盛极一时,至少在19世纪是公认的最有影响的跨国金融企业,在今天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也算是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其市场地位与影响力目前已可以说微不足道。无论是按股票与债券承销,交易及企业并购业务的市场份额,还是按旗下所管理金融资产的规模,该公司都往往排不上国际前十名,更谈不上呼风唤雨,主宰全球金融市场了。书中宣称,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这并不符合事实。同样,今天的j。p。morgan银行经过无数次分分合合,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出台前的老j。p。morgan公司除了继承同一商标品牌,其股权结构,组织形式,公司文化,业务与客户基础皆有显著不同,市场影响力也是今非昔比。该书武断地认定,所谓国际银行家为一小撮利益一致紧抱一团的阴谋团体,而对现代金融体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空前激烈的竞争这一客观事实全然漠视。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曾经盛极一时的drexel,霸菱等老牌银行都已破产,而书中一再提到的库恩雷波公司也已经无迹可寻。事实上,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中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其产业结构与垄断组织相去甚远,这也就是金融创新如此活跃的一个原因。金融业也恰恰是现代经济中最受监管的行业,其经营业务活动受到各国政府如财政部,央行,专职金融监管当局甚至国际组织的严格监管。书中所刻意描画的超然凌驾于国家政府乃至国际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拥有神秘权力的所谓"国际银行家",恐怕除了存在于作者的丰富想象中,纯系子虚乌有。

《货币战争》一书称,历史上每次金融危机都为国际银行家故意制造,有违基本常识。该书还声称,国际银行家孜孜以求的是廉价货币与通货膨胀,也不合逻辑与情理。通货膨胀使贷款的真实价格缩水,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损失最大,自然最倒霉。该书并没向读者解释清楚究竟为何国际银行家企冀的不是价格稳定,却偏偏是通货膨胀。《货币战争》一书试图给读者一种旗帜鲜明,是非清白的印象,但其实立场含糊不清,多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书中弥漫了反犹太色彩——不断影射一些国际金融家的犹太出身背景;揉杂了极左思潮——抨击私有化,自由贸易等市场经济政策;极右倾向——仇视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民粹主义——反精英阶层,敌视华尔街,金融界与大企业;美国式的孤立主义——不信任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内的任何国际组织与机构;无政府主义——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并流露出对任何集中权威包括中央银行的天然不信任;对日本的同情与反西方意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系西方国家金融核弹打击所至;日本倡导亚洲货币基金乃"天经地义",而美国的反对属极端不合理等)。总之,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方面,此书是一杯奇特的"鸡尾酒"。但是,《货币战争》逼真地重现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代历史演变的重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影响力。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今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为维护中国的货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们没有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丝毫体味不到在战争岁月中人们的苦辛,天真地认为和平才是人类史的常态。《货币战争》一书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并非硝烟战火才是战争,在这个仍然有着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上,国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并且不论输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将一国置于不复之地。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本科学习经济金融的过程中,从未深入分析这些道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在逻辑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诞生竟是如此历尽坎坷、暗藏玄机。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优美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的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空手套白狼”,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来的新钱,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业银行不注意控制风险,准备金率过低,新钱投放增量过大,就极有可能产生恶劣的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体系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直接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由于没有任何避险工具,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将瞬间大幅缩水,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货币战争》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当初机制设计的疏忽,而是银行家们有意的设计,为的就是通过掌控货币数量进而获得瓜分财富的手段,书中做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剪羊毛。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够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大举借钱以保证战争的持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政府把人民今后的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而高额的借款利息并非是能够在短期内结清的,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向人民征税和向银行家们继续借款、并廉价地出售国有资产,国际银行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战争期间和其后的时间内大发横财,并将触角拓展到实业领域,从控制货币体系发展到控制整个国家经济体系。

整部《货币战争》貌似危言耸听,故事情节生拉硬套,与近来欧美流行的有关阴谋论的小说、电影如出一辙,但是仔细想来,习惯了天真、单纯、学究式思考问题的我们真的需要从实际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的真实认知,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服,2019年此书出版后,书中所预言的国际金融危机真实的发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书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黄金的价格也随之大涨,书中部分言论不可不谓之洞见。但是,部分观点确实无法苟同,和许多读者提出的异议一样,我怀疑当前具有缺陷的金融体制是否只有通过回归金本位一种方法才能矫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国际银行家的阴谋所颠覆的还是如经济学家们反复灌输的“作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作为货币而存在的黄金最终为法币所取代”。我个人认为,为防范应对这种无形的“货币战争”,在当前应该探究筹划的不是金本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着金融人才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问题,而越来越猛烈的国际化浪潮裹挟着机遇和风险已经到来,我们无法拒绝这样的大趋势,不能由于害怕被人给谋了国家资产而闭关锁国,更不能毫无防范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必须准备好应对措施,比如金融业,什么领域是永远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领域是暂时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是允许同业竞争的,都必须界定清楚,并制定好各类方案,就和下棋一样,现在来竞争的是强手,我们就要精打细算的构思好每一步棋怎么走,他们要给我们下什么样的套,这些都要想。

所谓多难兴邦、居安思危,国人多一点这样的思考和顾虑并不能就说是“小肚鸡肠、没有大国国民风度”,在睦邻友好、亲善合作的宏大背景里寻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调,多听听一些所谓“极左”的言论和观点其实也挺有价值的。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八

自从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仍未彻底抵消,《货币战争》这本书叙述了关于经济方面的不少问题。内容如下。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要政府统计国家金银储备,这个提议简直就系荒谬。我们当年初初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货币本身就系一般等价物,严格来讲,只有金银先系货币,而纸币只系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系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现在什麽国家的纸币本身都系不能兑换成等价的金银的(买卖金器个那些不算),纸币本身代表几多金银系由发钞国家自己定的(因而才有各自货币的汇率差),所以发行钞票的同时是不用增加金银实际的量的。如果每次发行钞票的时候就要增加的相应的金银实际的量,那金银实际需求多少才够呢?!某程度上讲,金银就是最后的支付工具,if全世界政府都不承认美元,那美国人每次向外国买也都只能用金银实物了。如果说统计国家金银储备系保障自身国家的金融安全,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亦每这个必要,因为没可能每个国民都见到自己国家有几多金银储备,只要政府出黎讲两句就得啦,无必要去统计,亦无必要说给国民知道。就算美联储系私人的,它转移了美国人的所有金银储备,如果全球政府都不承认金银货币,都不能将金银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到时金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脱离金本位的确有其好处的。如果真的要用到金银来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那那个国家的货币首先要不被承认,而且到时就不是金融风暴了,是倒退回石器时代啊(那时是以贝壳做一般等价物的)!

所以我觉得美联储某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亦显示美国国民对其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不了解美联储的情况下是没必要和一些人一齐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现在所有政府都系通用纸币黎代替金银的,万一你美国恢复金本位,顿时打破全世界的‘恐怖平衡’,到时金银价暴升,那就真系会影响经济了。如果恢复金本位,首先股票市场就立刻运行不下去,试问你有没有那麼多金银去维持股票的泡沫呢?!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

自《货币战争》出版以来,该系列丛书不仅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内容如下。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3) | 返回目录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们没有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丝毫体味不到在战争岁月中人们的苦辛,天真地认为和平才是人类史的常态。《货币战争》一书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并非硝烟战火才是战争,在这个仍然有着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上,国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并且不论输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将一国置于不复之地。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本科学习经济金融的过程中,从未深入分析这些道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在逻辑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诞生竟是如此历尽坎坷、暗藏玄机。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优美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的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空手套白狼”,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来的新钱,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业银行不注意控制风险,准备金率过低,新钱投放增量过大,就极有可能产生恶劣的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体系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直接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由于没有任何避险工具,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将瞬间大幅缩水,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货币战争》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当初机制设计的疏忽,而是银行家们有意的设计,为的就是通过掌控货币数量进而获得瓜分财富的手段,书中做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剪羊毛。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够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大举借钱以保证战争的持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政府把人民今后的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而高额的借款利息并非是能够在短期内结清的,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向人民征税和向银行家们继续借款、并廉价地出售国有资产,国际银行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战争期间和其后的时间内大发横财,并将触角拓展到实业领域,从控制货币体系发展到控制整个国家经济体系。

整部《货币战争》貌似危言耸听,故事情节生拉硬套,与近来欧美流行的有关阴谋论的小说、电影如出一辙,但是仔细想来,习惯了天真、单纯、学究式思考问题的我们真的需要从实际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的真实认知,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服,xx年此书出版后,书中所预言的国际金融危机真实的发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书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黄金的价格也随之大涨,书中部分言论不可不谓之洞见。但是,部分观点确实无法苟同,和许多读者提出的异议一样,我怀疑当前具有缺陷的金融体制是否只有通过回归金本位一种方法才能矫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国际银行家的阴谋所颠覆的还是如经济学家们反复灌输的“作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作为货币而存在的黄金最终为法币所取代”。我个人认为,为防范应对这种无形的“货币战争”,在当前应该探究筹划的不是金本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着金融人才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问题,而越来越猛烈的国际化浪潮裹挟着机遇和风险已经到来,我们无法拒绝这样的大趋势,不能由于害怕被人给谋了国家资产而闭关锁国,更不能毫无防范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必须准备好应对措施,比如金融业,什么领域是永远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领域是暂时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是允许同业竞争的,都必须界定清楚,并制定好各类方案,就和下棋一样,现在来竞争的是强手,我们就要精打细算的构思好每一步棋怎么走,他们要给我们下什么样的套,这些都要想。

所谓多难兴邦、居安思危,国人多一点这样的思考和顾虑并不能就说是“小肚鸡肠、没有大国国民风度”,在睦邻友好、亲善合作的宏大背景里寻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调,多听听一些所谓“极左”的言论和观点其实也挺有价值的。

最新货币战争读书笔记精选篇九

自从2017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仍未彻底抵消,《货币战争》这本书叙述了关于经济方面的不少问题。内容如下。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要政府统计国家金银储备,这个提议简直就系荒谬。我们当年初初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货币本身就系一般等价物,严格来讲,只有金银先系货币,而纸币只系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系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现在什麽国家的纸币本身都系不能兑换成等价的金银的(买卖金器个那些不算),纸币本身代表几多金银系由发钞国家自己定的(因而才有各自货币的汇率差),所以发行钞票的同时是不用增加金银实际的量的。如果每次发行钞票的时候就要增加的相应的金银实际的量,那金银实际需求多少才够呢?!某程度上讲,金银就是最后的支付工具,if全世界政府都不承认美元,那美国人每次向外国买也都只能用金银实物了。如果说统计国家金银储备系保障自身国家的金融安全,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亦每这个必要,因为没可能每个国民都见到自己国家有几多金银储备,只要政府出黎讲两句就得啦,无必要去统计,亦无必要说给国民知道。就算美联储系私人的,它转移了美国人的所有金银储备,如果全球政府都不承认金银货币,都不能将金银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到时金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脱离金本位的确有其好处的。如果真的要用到金银来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那那个国家的货币首先要不被承认,而且到时就不是金融风暴了,是倒退回石器时代啊(那时是以贝壳做一般等价物的)!

所以我觉得美联储某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亦显示美国国民对其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不了解美联储的情况下是没必要和一些人一齐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现在所有政府都系通用纸币黎代替金银的,万一你美国恢复金本位,顿时打破全世界的‘恐怖平衡’,到时金银价暴升,那就真系会影响经济了。如果恢复金本位,首先股票市场就立刻运行不下去,试问你有没有那麼多金银去维持股票的泡沫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