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放大镜作文400字 放大镜的作文300字汇总

2023年放大镜作文400字 放大镜的作文300字汇总

ID:136655

时间:2023-05-03 05:55:26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放大镜放大镜的篇一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放大镜放大镜的篇二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探索的乐趣。

1.人手一个放大镜

2.人手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 ppt。

1.观察和猜想

2.想象和比较

3.使用放大镜

4.拓展和升华

一、观察和猜想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说说、聊聊,好吗?好,眼睛看过来!

2.出示ppt1,提问:

(1)请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可能是什么?(你们看,这圆圆的,像*,像*,像……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ppt2:对啊,是神奇的放大镜,把普通的蝴蝶翅膀变得像*,像*,像……那么奇妙!

(3)把你的猜想藏在心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大镜下的小鸟羽毛跟你想象得一样吗?出示ppt4,幼儿自由说。

二、想象和比较

1.刚才,我们看了放大镜下的动物,现在看看植物。

(1)出示ppt5:看看,这像什么?

2.看好动物、植物,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放大镜下,我们生活中的东西。

(1)出示ppt7:看仔细哦!

(2)它真的是冰块吗?出示ppt8:哦,它是放大镜下的……糖。

(4)平时见到的砂糖,小小的、细细的,放大镜下的砂糖呢?大大的、方方的。

(5)出示放大镜:就是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奇妙的蝴蝶翅膀,放大了动物和植物,还放大了我们经常见到的砂糖。

3.接下来要用放大镜看的东西,和我们自己有关系,可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3)放大镜怎样才能看清楚?能告诉老师吗?刚才你们都用过了,靠得很近吗?不能太近,有点儿距离。原来,放大镜要对准要照的东西,调整好距离呢!试试看,看看自己的手,看看你朋友的手。

4.收起放大镜。

5.(1)出示ppt11:猜猜看,这又是身体的哪儿?

(2)出示ppt12:哦,原来是舌头!赶紧拿出你们的放大镜,看看你朋友的舌头,是这样的吗?(你们学会调整距离看了,真好!)

(3)简单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到最佳距离就行了。

(4)总结:孩子们,放大镜不仅能让蝴蝶的翅膀、生活中的物品,还有我们身上的东西变得奇妙,还能让好多东西变得奇妙呢!

(5)如果你有放大镜,你会照什么?有了放大镜,有了探索的工具,你们有了那么多的想法。好的,你们都可以去试试看!

三、使用放大镜

2.幼儿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自己观察,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收拾纸和放大镜,物归原处。

5.出示ppt14,电脑里也有放大镜,就是这个加号。

6.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15,逐一验证。

四、拓展和升华

1.孩子们,放大镜可以放大动物、植物,生活中的东西,身体的部位……还能放大什么呢?出示ppt16:请看,放大镜还能放大丑丑的东西,这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放大镜下,水就是这样丑丑的、可怕的样子。再看ppt17。

3.总结:我看到你们笑了,你们感受到了。其实,你们也能做放大镜,不信,请起立,转过去,对着客人老师笑一笑。你会把一个微笑放大成好多的微笑,看到老师们笑了吗?好的,跟客人老师们再见,记得做一个微笑的放大镜哦!

活动反思

放大镜的倍数不够,孩子不能很直接地体验放大的神奇效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指导不够,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放大镜的正确用法。

前面第一、第二部分聊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第三部分太赶。

放大镜放大镜的篇三

;

现在,我面前的来访者是一对母子。母亲人在中年,虽然强作笑颜也掩不住焦灼的愁容,男孩是个高三学生,虽然很有礼貌,却也眉头紧锁。通过初步沟通我了解到,男孩不是本地人,日常都是住校,最近状态不好,母亲便专门来这里陪读。可母亲却发现,自己来陪读后,男孩的状态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

为了解情况,我先和男孩母亲做了沟通。男孩母亲心神不宁地介绍说:“孩子从小很懂事,是个很认真的孩子。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孩子总是烦躁不安,课听不进去,书读不进去,回到家里更是心烦意乱。经常喊头疼头晕和失眠,睡不好觉则更加烦躁不安。有时候孩子还说,‘我活不下去了,我想跳楼,我甚至看到他站在窗子前,两眼直直地发愣。我真的是害怕极了!

“我来陪读后,时常小心翼翼地劝孩子,有时候我劝说后孩子会安静一些,有时候却越劝越焦躁。那天晚上,我看孩子又焦躁不安,就赶紧好言劝说。没想到,孩子突然大发脾气,在屋里大喊大叫,抡起拳头砸墙,把手都砸破了。我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抱住孩子安慰他。看我这样,孩子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随后自己抱头痛哭。

随后,我和男孩进行了详尽的沟通。初步交流之后,男孩开始讲述他心中的困扰,大致印证了母亲说的情况。在诉说的过程中,男孩依然眉头紧拧,而且每说一句话,就拧紧一下眉头,以至于让面容更加扭曲,与此相伴的是烦躁不安的长吁短叹。

为了共同探究,我引导他说:“你平时是怎样的呢?”

“我本来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也可以说是较真吧。”

“认真?较真?能举个例子吗?比如……”

“怎么叫做和自己较劲?比如……”

至此可见,男孩的问题只是心理波动的表现,没有什么心理疾病。

在意象对话过程中,男孩只是在想象中刚开始走进房间时,感到光线不足,稍作引导调适,就基本正常了。此外,没有发现男孩有什么异常心理现象。这进一步证明,男孩没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也就是说,男孩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

我以问代答:“是不是时常感觉有那么几天情绪不好,然后就过去了?”

“是的。”

我继续问道:“是不是进入中学后,特别是最近两年这种感觉明显了?”

“是的。”

现在男孩心理波动的原因很明确了:生命周期性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智力、体力等,从出生开始就周期性地波动起伏。奥地利一位心理学家首先发现,人的情绪高低波动以28天为一周期,遵循着临界日、高潮期、临界日、低潮期、临界日、高潮期的规律,循环往复。后来又有人发现,体力、智力也有大致如此的槽形,三者相互影响。于是,人在高潮期就会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得病;
情绪高涨,乐观积极;
思维敏捷,记忆力强等;
在低潮期会表现为:耐力下降,容易疲劳;
心神烦躁,情绪低落;
思维迟钝,记忆减退等。

男孩的心理波动就是这种低潮期的表现。再加上男孩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青春期是个躁动的年龄段,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躁动不安、容易冲动、心绪不稳。不难理解,这又会让男孩低潮期的表现更为明显。

这原本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人之常情,就是说,谁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作为中学生的男孩更是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明显的影响,青春期后就会逐渐趋于平稳。为什么这个男孩却似乎走不过去了?关键就在于人格特征导致的自我心理放大。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心理放大镜”,生活中常常用它来放大烦恼、困境与种种的不如意,让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相对来说,有些人更愿意使用这样的“心理放大镜”,这些人有的是脾气执拗,有的是性情偏激,更多的是思维固执。

男孩就是这样的人,他具有明显的执拗、偏激、固执的人格特征,而这种人格特征,就是一个很好用的“心理放大镜”,会放大正常的心理波动,几乎成了让自己无法跨越的心理障碍。实际上,对于学习和生活,“认真”不是过错,但是,真理超过半步就会变成谬误,“认真”进一步就会变成一味盲目地“较真”,再进一步变成没完没了地“较劲”,就是问题了。男孩和自己较劲,和自己的心理波动较劲,于是,就会对心理波动过度关注与过度纠结,进而原本自然的周期性心理波动就黏住不散了,而且不断地得到强化,也就表现得越来越严重了。

我给予男孩充分地肯定,我们的手第一次紧紧地握在一起。

男孩挺直了腰身:“那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面对这种周期性的心理起伏,最好是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首先是顺其自然,认识到生活中有些烦恼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低潮期更是人之常情。最重要的是,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内心不去放大这个烦恼。其次是当感到自己正处于低潮时,可以有意识地回避一些容易使情绪低落的事,或者暂时放一放那些困扰自己的难题。再者是发挥主观意志的作用,做情绪的主人。有的人容易受情绪左右,甘当它的奴隶,不想也不能自控;
有的人则能主宰自己,以理智战胜情绪。所以说情绪的波动不能只怪周期性,也要看人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最后是可以适当宣泄。做情绪的主人不只是压抑情绪,可以适当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在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时间喊一喊,甚至痛痛快快哭一场。雨过天晴,你就会发现世界还是那么美。

最后还要说的是,男孩之所以对自己的周期性心理波动如此关注,与母亲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男孩母亲人在中年,本就容易引发焦虑心态,陪读时又对孩子的学习及情绪过度关注,便加剧了自己的焦虑心态。母亲焦虑的心态,不知不觉会传染给男孩,给男孩传递了负面信息,强化了男孩的心理反应,更让男孩感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了。这就是男孩母亲感到自己来陪读后男孩状态更加不好的原因所在。

为此,我单独又与男孩母亲做了沟通。随着沟通的逐步深入,男孩母亲脸上的焦灼渐渐散去,有了几分安定与平和,也反思到了自己给孩子的不利影响,表示自己一定要做到放松;
对孩子的学业以及青春期正常的心理波动,要做到放心;
进而让自己不再焦慮重重;
最后,相信孩子的自救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再有太多牵挂,敢于放手。经过沟通协商,母亲决定要回去上班,不再陪读,要男孩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后来的一个晚上,男孩母亲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说男孩的心理状态安定了许多,不再和自己较劲了。

编辑 陆思寒

相关热词搜索:;

放大镜放大镜的篇四

我老妈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的时候总要拿着一面“放大镜”。

这不,今天要到车站去接外公,我和老爸衣服还没换完,老妈已经在外面嚷嚷开了:“快点儿吧,你们俩都磨蹭好几个小时了,再不出来,你外公该到家了。”其实,我和老爸只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老妈是太急于见到外公了,又怕外公等得太久,才这么催我们的。

有时候我和老爸出门散步,稍微耽误了一点吃饭的时间,老妈的“高音喇叭”就开始唱了:“你们两个人哪疯去了,菜我都热了八百遍了!”看来,老妈还是很关心我和老爸的。于是我和老爸索性也不辩解,只是闷头吃饭。而我要是看到了爱吃的.菜,总是狼吞虎咽,老妈常常笑着说:“小馋猫,给你做一百盘也不够你吃的。”嗨,还是老妈了解我呀!

以前,每天早上我都要睡到要去上学了才极不情愿地和被窝说“拜拜”。于是,老妈便想了个办法来治我的这个毛病。

“姑娘,快点啊,七点半了,上学要迟到喽!”

啊?我吓坏了,连忙用比平常快十倍的速度起床穿衣,赶紧往外跑。谁知,身后却传来老妈的笑声。我回头一看表,哪有七点半呀?还不到七点呢!唉,我竟然中了老妈的“夸张之计”!不过,虽然牺牲了半个小时的睡眠,但是我觉得早晨的时间特别充裕,不仅吃上了热早点,听起课来也觉得精力十足。如此看来,老妈的夸张还是大有好处的。

虽然我是女生,但是不怎么爱收拾屋子,卧室自然也总是乱糟糟的。但是老妈的眼里却容不下半粒沙子,每次进我的房间,都会发出一大堆的感叹:“哎哟,我的妈呀,你看看,这还是人住的地方吗?”老妈一边说一边做出夸张的表情,“就是给你清理一年也干净不了。整个就是一难民营!”我目瞪口呆,吃惊于老妈的措词怎么会这么丰富。老妈却一脸严肃地把我揪起来,直到我把屋子整理得有点眉目了,才准许我“中场休息”。

瞧,这就是我的“放大镜”老妈,虽然每天“夸张”不断,却是处处为了我好。我想,随着我的努力和进步,老妈的夸张用语也一定会越来越少吧。

放大镜放大镜的篇五

今年暑假,我做了许多好玩的事情,比如:摸鱼、自制奶茶、自制千层蛋糕、地下烤炉、广东游……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放大镜烧烤。

太阳当空照,所有的植物都蔫了。可就是在这种天气,我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用放大镜聚光聚热的原理来做烧烤会不会别有一番滋味呢?于是,我叫来我的好朋友,又找来一块大型的放大镜。

首先,我把穿好的羊肉串放在锡纸上又将放大镜聚点。等了许久,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滴了下来,手也酸酸的,可是羊肉串丝毫没有烤熟的样子,我生气了,说:“什么放大镜烧烤!根本就是假的嘛!别说烤出来的肉酥酥的、嫩嫩的了,现在就连烤熟都是问题!”旁边的文轩见我一副气馁的样子,拿过我手中的放大镜,说:“放大镜烤肉的缺点就是慢,你瞧瞧,才烤了几分钟呀?而且呀,你到后面手就酸了,聚点也不准确了,热量都散发了,你说,能烤熟吗?”我想了想,于是继续在那里等。

大约过了二十几分钟,羊肉串开始冒气泡了,哈哈!水开始蒸发了!温度达到了!我继续聚集那个点,没过几分钟,四分之一的块就烤好了!于是,我继续重复动作……嘿嘿!虽然有点焦,但起码熟了!接着,我拿来香油、孜然。往上面涂了一点,一咬,嘿嘿!真好吃!还真的酥酥的呢!紧接着我又烤了5串,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呢!

放大镜烧烤让我们尝到了美味的烤串,更让我们明白科学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