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心中的花作文700字(实用三篇)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700字(实用三篇)

ID:159973

时间:2023-06-04 23:39:56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开在心中的花篇一

;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循证组(循证护理)及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后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结果:进行护理后,循证组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及护理满意程度,值得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学习和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因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情况,通常因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死亡率非常高,且近年来还存在着上升的趋势。而心力衰竭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凶险、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应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生存几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对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循证组及常规组,每组各25例对象。其中,循证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7±8.5)岁;常规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3±10.1)岁。两组患者均无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循证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2]:①患者入院前期,由护士长及专业医师、责任护士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查阅疾病相关的文献资料(本次共计查阅110篇),并对护理方式进行统一的培训,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出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②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的病情、病史等资料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静脉滴注速度,并做好床旁交接,及时反馈给医师;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疾病知识科普,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关注,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耐心的倾听,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⑤合理控制患者所在病房的温度、湿度水平,避免外界环境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督促患者进行良好的日常生活;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管理患者食用易于消化、低盐的食物,并服用促进长到蠕动的药物,避免便秘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⑦对患者的受压位置进行及时的护理和按摩,避免压疮的发生;⑧根据患者情况和耐受程度,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日常训练。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抢救后死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由患者对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结果越高则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有(%),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采取护理措施后,循证组死亡患者1例,死亡率为4%(1/25),并发症发生人数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常规组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为12%(3/25),并发症发生人数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对比组间数据,循证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4.348,p=0.037;=5.980,p=0.01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对比 采取护理措施后,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2.3±3.3)分,常规组的护理满意评分为(81.2±2.8)分,对比组间数据,循证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t=12.824,p=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咳嗽、烦躁及呼吸困难等,疾病具有死亡率高、发展迅速的特点,而随着护理行业的进步,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主要通过有选择性的将文献资料、科研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相结合,以实现患者的科学护理配合,现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科医疗之中[3],因此,将此理念运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之中十分有必要。

本次研究中,一方面,通过在患者入院初期建立循证小组,结合护士长及专业医师的经验及文献资料的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临床护理方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疾病宣教、心理疏导及饮食、训练计划的制定,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使得患者的后期治疗过程拥有了更为全面的保障。此外,还通过结合此种疾病的特点和病因,给患者进行及时的按摩和用药治疗[4],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次研究证明,应用循证护理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并且护理满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及护理满意程度,值得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二

;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心电图检查的72例体检者双盲法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优质护理,观察效果。结果:试验组体检者心悸、头晕、心率失常不良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检查后,试验组体检者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94.46±4.33)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减少不良事件,维持体检者心率、血压稳定,提高体检者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优质护理;心电图检查;护理

心电图检查是疾病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为心脏病体检者进行确切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因素干扰,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偏差,同时心电图检查可能增加体检者心脏负荷,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需优质化护理干预,于检查实施过程中需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保障检查结果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本文旨在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心电图检查的72例体检者双盲法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各36例,常规组男患18例,女患18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6.3±2.5)岁;试验组男患20例,女患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56.5±2.4)岁。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指导体检者采取正确体位,叮嘱体检者保持放松。试验组行综合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实施心电图检查过程中,部分体检者因缺乏对检查的了解,加上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常出现抵抗、烦躁的情绪,配合度不足,护理人员与体检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疏导。(2)心电图室做好通风工作,保持清洁,如处于封闭式环境,可使用风景画等图片粘贴于墙壁,若可见室外风景,可指引体检者观看窗外风景,使体检者保持平和的心态。(3)检查过程中,可为体检者播放舒缓音乐分散注意力,缓解身心不适感,主动询问体检者感受,满足体检者合理需求,护理人员观察体检者是否出现气短、心慌等不良症状,若出现该类症状应立即停止检查,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心悸、头晕、心率失常。②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③护理满意度。

1.4 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软件spss25.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 试验组体检者心悸、头晕、心率失常不良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1。

2.2 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对比

检查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检查后,试验组体检者心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94.46±4.33)分,常规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89.06±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电图是临床检查的关键项目,应用较为广泛,检查过程常因操作不到位、医护人员态度差及环境差等因素,对体检者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检查顺利完成,同时对检查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以往对接受心电图的体检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目的在于体检者遵循医嘱接受检查,获取相关数据,常忽略了检查过程体检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4]。综合优质护理是临床一直大力推广的护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确保各项医疗服务顺利实施的同时,针对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保障体检者身心均处于舒适状态,以便达到更佳的效果[5]。良好的检查环境有助于减轻体检者紧张的情绪,综合优质护理更注重体检者心理护理,尤其对于伴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体检者,行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平稳的情绪对检查结果准确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数据显示,试验组体检者不良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检查后,试验组体检者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优质护理在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减少不良事件,维持体检者心率、血压稳定,提高体检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进,人们对心理学教育投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加深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减少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的发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學法进行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成长。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案例教学法进行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效率。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的进行学习,作为知识的探究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运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学《发展心理学》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列举《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经历的段落描述,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研究贾宝玉从小到大的心里变化,说一说对他的生活和心里产生影响的因素有那些。进而将知识进行传授。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不断促进自身学习的情况下,才能使自己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下进行不断的提升,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给学生实行灌输式的教育,讲解概念,给出答案或是通过背诵,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死机硬背。而案例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的引导者,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收集资料

要想案例教学法被有效的应用和实施,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料和案例进行收集,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知识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获得足够的案例资料,需要从相应途径进行下手。需要通过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讲解,可以是通过多媒体的途径进行获取,这样的多媒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跟进时代的步伐,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近些年频繁发生的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根据最新消息进行讲解。这样的案例,一方面符合案例教学的设计需求,保持应有的实效性和热点;另一方面,这样的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寻资料,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引入教学案例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将案例进行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所讲的内容相符合,具体的引入手段,可以采取直接引入法进行,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也可以是让学生进行引入,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好事前准备,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具体的选择,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进行引入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进行考虑,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进行引入,为提问问题进行设计,对课程时间合理安排,促进课堂被顺利实施。

3.小组讨论

实行案例教学,要实现以学生对课堂主体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引入案例之后实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针对案例,展开具体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探究。了解知识的具体含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促进自身的发展,将问题进行具体解决。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表情反应心理变化”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对课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将具体案例进行引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表情图片,让学生进行小组谈论,让学生研究具体的心理变化。通过讨论得出结果,教师给予正确的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心理变化的认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