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

ID:1609331

时间:2023-07-26 10:39:32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篇一

在本组的学科教研课中,我教了一节关于土地资源的课。通过自己上课和本组组长、组员的点拨与评析,使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通过这次讲评课,我感受颇深。

1、土地资源部分教学是自然资源教学的"示范",从讲解内容的选择到讲解方法与学习方法,都对以后几章的学习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及与学生实际理解力之间的关系,所以许多内容的学习应该通过读图、分析文字或图表资料、景观图片等多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其原有的表象,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再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2、对于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读图,能够了解一些,所以让学生回答即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更明确这一知识点,所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才能达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3、对于土地资源分布,主要以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主。利用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读图,让学生说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土地类型时,还要通过读图让学生明确土地资源还有目前不能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部分,使学生知道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本知识点的归纳,使学生明确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为今后讲解人类的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4、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主要在于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原因并能够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土地资源有限与无限性的认识。最后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驭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其次,本节课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篇二

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然而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师所漠视。每日评选一位杰出学生,就是教师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

评选每日杰出学生,最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我在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在看其当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现,所以人人都有机会当选。

比如,不爱发言的学生勇敢举起了手,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一次作业,优秀学生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参与集体活动表现突出者,平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者等都有可能获得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

另外,对当选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我还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私下与他们来个约定,只要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实现当杰出学生的愿望。因此,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这儿领一张杰出学生的奖状,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成为幸福的杰出者。

为了让杰出学生多一份荣耀与责任,我在班上规定杰出学生当选后就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日常事物,包括开门关门,布置黑板,发表简短演说,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学生的采访,填写好班级日志,作好班级课堂表现记录,下午离任前做一日小结等。

自从评选每日杰出学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在“杰出”的激励感召下信心倍增,彻底地改变着自我。每日评选杰出学生活动产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杨超,一年前我刚接任时他还是一个受人歧视、令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因为他除了爱说谎不愿做作业之外,还经常骂人。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课间,大家集合做操时一位同学不慎将另一位同学的笔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满地都是,由于时间紧迫,前边跑过去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伸手去捡。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最后一个起跑的杨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收捡好散乱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没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当我将当日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授予杨超时,在一片喝彩声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类似杨超的例子在我身边举不胜举。是的`,只要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能成为杰出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激励,学生就会在老师平等地关注下创造奇迹。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篇三

1、导入有特色。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时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图片来创设情境,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增加了解,心中已丛生万般自豪!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并请两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示意图,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1、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2、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时,如能播放船舶如何经过阶梯交界处的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篇四

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

情感目标 通过从材料到总结分析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名人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形成的条件

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1课时

一、海陆是变迁的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田地,田地变成大海。比喻万事多变化大。

师: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图片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

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魏格纳与大陆飘移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及其合理性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

生:是否就能验证假说,分组讨论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终身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科学解释的前提是认真的观察分析总结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结构。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之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罗巴洲与南北美洲逐步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平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平洋将来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之前不在这里,而是在1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所有刚才咱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

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依据和验证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定的驾驶教材的能力。如在一开始上课时就通过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动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人类活动的遗迹”等一系列有趣而又耐人思考的问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学习,在讲授大陆漂移时采用动画效果,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大陆在漂移,十分形象也容易记忆,学生乐于接受。

本节课的教学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差别。虽然一个很小的改变对于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这次的反思,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是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效”,特别在教学上,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改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映还算积极,对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些拓展知识可能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适合。

这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还有待于提高。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的活动(填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

海陆的变迁的例子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周记实用篇五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