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汇总)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四篇(汇总)

ID:166921

时间:2023-05-14 05:26:28

上传者:曹czj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

84年教育科学版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语言质朴。读后,掩卷反思。朴素的语言如黄钟大吕,撼人心魄。

为什么有落伍的学生?是因为“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作为教师,“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因为成就感是点燃“想成为一个好人”火花的蹊径。

教师要“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进步一点点也好”。

话语平实,却句句珠玑。大师在说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由此,联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迸发出来。

教育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

曾几何时,一说到上述问题,显得都特别抽象、特别呆板,抽象到如同高深的理论,呆板到如同教科书上的印刷体。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一直践行,教育就是“教书”,学生就是生产“分数”的机器。曾几何时,也有不少教师“杞人忧天”,不断反思今天的教育,但浅尝辄止,并不能给出真正的答案。

大师就是大师,非常有远见。“学生是具体的,教育并不抽象。”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师的教诲值得我们时刻铭记,作为教育人心中有学生,眼中更应有学生,因为孩子们是鲜活的、具体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二

不像其他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是在网上买的,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去读,去感受,去学习,它有必要成为我工作生活闲暇时的精神食粮。

拿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心中不禁感慨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多么伟大。

《给教师的建议》中,最显著的建议之一就是让我们多读书。首页的一段文字让我感触很深。“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她的知识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当我经常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会感慨万千,为什么优秀的老师讲课总是那么自然、幽默、顺手。那是因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渊博的知识,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她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课堂上,学生脑力劳动的'培养是教师培养的一面镜子。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骄傲,那么他们就不喜欢脑力劳动。由此可见,教师的知识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成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你有一些东西,你才能把它教给学生。社会在不断地要求我们,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热爱你的工作。

让阅读和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吧,给自己充电,影响你的孩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三

以前只是听说苏霍姆林斯基,只知道好像他是名人,人们喜欢引用他的话来说明某个道理。今天暑假买了他的书。网上邮来,厚厚的两本,一本是写给老师的,一本是写给家长的。“他是哪里来的时间写下的这么多文字的?”我心里暗暗的想,他到底是一个怎么的人?他会写些什么?

每一条建议都不长,没有长篇大论,满满干货,收益颇深。其中,我最深受影响的两条如下:

阅读的重要,我很清楚。我以为,阅读的'重点人群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有余力,吸收了课堂和课本知识,没有吃饱,没有劳累,翻开课外书,汲取智慧和知识。但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跟需要阅读。阅读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错字层出不穷,纠正不完。看了这本书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准确性。同时,努力确保学生记住正确的,第一次就写正确的。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第一次学习的准确与正确,这样可以避免“改不完的错字”等类似情况的发生。

他如我们一样,却能在繁琐与忙碌的工作中,总结出经验,其智慧的光芒一代一代传递。也许,他未必忙碌,但想必一定是很幸福的,所以,才会从他的笔端流泻下幸福的文字,他那种生活就是现在新教育提倡的那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但是最让我感慨的依然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如此专业!

第一遍书读得不精,这个学期要再读一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四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

在看过《给教师的100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例如:《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鲜明而生动地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此类的书籍以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