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字实用(4篇)

东北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字实用(4篇)

ID:208211

时间:2023-05-28 05:05:04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北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字篇一

而我的家乡,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的济宁,也有很多风俗习惯。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的舅舅一家也会赶回来过年。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只有这一天是这么的与众不同,平时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荡荡,家像一块吸铁石把人们吸附在它的身边,千里万里遥远的儿女们都要赶回家过年,人们都在为团聚忙活着,有的剁肉馅、有的擀皮子、有的包饺子,而爷爷在准备给佛祖与祖先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多讨吉利。我还会在饺子皮中包上糖,传说谁吃到,他这一年都会甜甜蜜蜜,幸福快乐!而姥姥如果发现自己碗里有糖饺子总会悄悄夹到孩子们的碗里鼓励你多吃,而谁吃到就会兴奋的叫起来,大家也为他高兴。

吃完饺子,全家人都会坐到沙发上看电视,每年的春晚成为全中国最关注的节目。接近12点了,新春来临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响了起来,预示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俗话说,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是看花灯、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项新的项目——放许愿灯,特别是今年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是同一天,公园里满是放灯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盏盏灯,像满天的星斗那么壮观,映亮了整个夜空。

民俗民风,就是我们生长的血脉,是我们心里抹不去的最美好回忆。

东北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字篇二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时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在介绍民俗文化之前,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只要是山西人,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山西特有的精神,如忠,如义,如礼,如信,如孝,而这些都离不开山西特有的文化的根基,即孝道,商道,佛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也正是忠孝之道,使中国人,或者山西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其次,是晋商文化。

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东北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字篇三

北宋诗人晏殊发表过这样的感叹:“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又称——仲秋、月夕、八月节、团圆节。

在我们汉族,中秋吃月饼赏月,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在其它民族,却又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向月宫求子。上杭县人过中秋,又是不同的风俗。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来月姑。

而傣族人在中秋节之前半个月就开始过节了,这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节,每天都要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每天都要想方设法地邀请客人来家里吃饭,谁家请的人多,谁家就觉得有面子,人缘好。这半个月期间,还有一些节日活动和食品,在这些食品当中,月饼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我国湖南的侗族,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的习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们要下凡,把甘露洒向人间。因此,这一夜人们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族人民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中秋之夜,已婚妇女可以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大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以求自己的小孩健健康康。

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在中秋之夜有很多特别的活动,如:蒙古族的“追月”、赫哲族的“祭月”、德昂族的“串月”、阿细族的“跳月”、苗族的“闹月”等等,都是一些十分有趣的活动。

东北民俗作文 民俗作文字篇四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