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华山作文字(4篇)

华山 华山作文字(4篇)

ID:212990

时间:2023-06-04 13:23:03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华山华山字篇一

华山,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不单是华山没有,其它的名山都没有。

这是因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

但是,你说到了陕西不去爬爬华山,就跟到了北京而不去爬爬长城一样,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华山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早上九点出发,下午五点会合。

华山在陕西的华阴市

海拔2154.9米,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秦岭的一部分。

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进山的话,可以直接从山脚爬到山顶,也可以首先乘索道上到北峰,来回一百五十元。因为考虑到怕秋辞吃不消,于是选择了索道上山。

但是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只能说是我爬不上去。于是从华山回来后,她到处吹牛说要不是为了照顾妈妈,她一定能从山脚爬到山顶。

我有一点小恐高,比如说坐摩天轮的时候,我的心脏是挪了位置的,在哪儿呢?在嗓子眼,呵呵。

所以,在华山的上空,我真的很怕绳子会断掉,紧张得不得了!

这里稍事休息后,将上苍龙岭,非常险的一段路。

这一道岭笔直插天,好像苍龙腾空,所以被称为“苍龙岭”。

岭上的台阶只有2尺多宽,两旁万丈深壑,势陡如刀削斧劈。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

在这里遥望青松白云,耳听风声大作,令人心惊目眩。

同行的很多人,到了这儿就打道回府了。

因为怕铁链滑和伤到手,我们全副武装,誓师出发。

韩退之投书处,这个有必要说说这是当年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登华山时留下的故事。

韩愈被贬出京城,东行赴任途中登上了险峻的华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游玩之后下山到苍龙岭处,只见两旁深谷万丈,云雾弥漫,山风呼啸,长长的山脊时隐时现,像一条青龙在空中舞动。

当时没有护栏,只凿有石窝。上山要伏行,下山要退行。

他因害怕无法下山而痛哭,于是将身上所有携带的物品都抛于岭下,并写了书信投下山与家人诀别。

当时的华阴县令听说此事后,亲自同人去接,韩愈才得以下山。

当然也有人说韩愈面对皇帝都可毫无惧色,慷慨而谈,胆气实为过人,必不至于不敢下山,而是因为山水景象极致,非文笔所能描述,只有痛哭来抒发对如此胜景的感慨。但是是这个原因更让人不可信。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代的书生苦读十年,有些还不止,难免疏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很正常。

所以我是相信第一种。

反正不管怎样,一代文豪确确实实是哭了。

华山华山字篇二

7、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9、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32、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42、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4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53、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5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华山华山字篇三

《咏华山》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

您正在浏览本站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

本站(本站)

执教人:张建刚

单位: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

学生: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第一实验小学分校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齐读)

生:华、华、齐、齐、......(每个生字读两遍)

师:第一个生字可以读“华”,想一想,在文中它念什么名字?

生:“华”

师:真聪明!还有谁也能够正确地朗读出来?只读一遍。

生:华、天、只、......

师:读得非常正确。(强调“非常”)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华、与、天、......”(齐读)。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够读吗?(出示词语)谁来读?

生:华山、称赞、......(生不会读)

师:谁来帮帮他。

生:圣诞、七岁、生在、山高、更无山与齐。

师:很好!能够一口气读完,声音响亮,这就是勇气。还有谁来读?

生:华山、称赞、生在、七岁、山腰间、更无山与齐(一气读完,正确)

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生:寇准!(齐答)

生:真高啊!(齐答)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华山高呢?想一想,听老师读课文。打开书,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找句子,好吗?教师范读。

生:(听教师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找到写华山高的句子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来说一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读句子)

师:找准了!还有谁想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读的是和前一名学生统一个句子)

师:还有和他们不同的句子吗?(有生举手)你来说。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都在自己脚下。”(生读错了)

师:看清楚了,读正确好吗?再读一遍。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一句也是的,你也找准了。(还有学生举手)你还想说。

师:嗯,不错。你又帮他补充了一句。同学们,课文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华山很高,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

生:好!(齐答)

师:(出示句子)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啊!华山真高啊!”(齐读)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有生举手)你知道的?

生:就是很高很高的山。

生:高!(齐答,声音较小)

生:高!(声音响亮地齐答)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生举手)你来读。

生:“啊,华山真高啊!”

生:是。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小手如林)你来读。

生:“啊,华山真高啊!”(强调读好‘真高’)

师: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请坐。还有谁想读?你来。

生:“哇,华山真高啊!”(“啊”读成“哇”)

师:别着急,看清楚了再读好吗?

生:“啊,华山真高啊!“(读得准确)

师:我想,这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大家一起读。

生:“啊,华山真高啊!”(读得到位)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你会觉得---

生:我会觉得华山真是太高了,白云都在山的脚下,太阳离我们很近。

师:别的小朋友,这么高的山让你去爬,两千多米,你会觉得---

生:我会觉得华山,它很高,很有力量。

师:你能轻松地爬上去吗?

生:不能。

师:对,这么高的山,很不容易爬。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学生纷纷举手)一起说。

生:艰难。(齐答)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举手较少)自己先读读试试看。

生:学生练读。(又有一些学生举手)

师:你来。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没有读出“艰难”)

师: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你再来。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强调读出“艰难”)

师:有进步了。还有谁想读?(又有一些学生举手)你来。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比前名学生读得更好一些)

师: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情景了。大家一起读。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生齐读)

师: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是什么景色呢?(投影出示句子)女生来读一读。

生:女生齐读。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一座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山)。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举手)好,你来指给我看。

生:是这座山。(生指一座远处的小山,未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这座山该画在哪里呢?听清楚老师的问题。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你再来试一试。你指给我看。

生:(生指在近处)

师:(师指在近处)近处的,同学们,在这儿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谁来帮帮他?(有生举手)你来帮帮他。

生:(该生所指在近处)

师:好,我就画在这儿。请回去。(师画好近处的高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投影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谁来?(生举手)你来。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不下去)

师:别着急,慢慢读。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较快)

师: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张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有进步)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到位)

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你来。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到位)

师:我想,这些山肯定出现在你们的头脑中了。一起读。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到位)

师:学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生举手)好,你来说。

生:因为华山比他们还要高。

师:对,华山太高了。所以这些山看上去就变矮了。这句话中,哪里告诉我们华山比所有的山都高?你来说。

生:是从“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较少学生举手)自己先练习练习。

生:学生自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读得较快)

师:啊,读得这么快,我都来不及爬上去了。你能读得慢一点吗?再来。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读得稍慢,但还显快点)

师:还是有点快,你听老师读,好吗?爬山很难的,很慢的。“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教师示范朗读)听清楚了吗?你再来读,好吗?预备,开始,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读得很好)

师:小朋友们,读得好吗?

生:好!

师:这就是进步啊。还有谁想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哎呀。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能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句子)请男同学来读。

男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更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该画在哪儿呢?这儿行吗?

生:不行。

师:这儿呢?

生:不行。

师:这里呢?

生:行。

师:那你们告诉我,为什么要画在这里呢?看看书上怎么说?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好,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能再近些吗?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更近了。好像就在我的头顶。你再来读读。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不错。谁,还能让太阳再近些?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更近了,越来越近了,好像我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读得非常到位)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一起说。

生:山腰间。

师:山腰间再哪儿?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腰,快摸给老师看一看。

生:(学生纷纷摸自己的腰)

师:嗯,在身体的中部。那山腰间它的位置就是---谁来指给我看。

生:(学生指在山的中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不行。

师:两朵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啊?书上怎么说得?

生:朵朵白云。

生:太高了。

师:谁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自己练习练习。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想读,你来读。

生:“除了蓝天,...”(读错了)

师:哎-别着急,看清楚再读。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好,开始。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读得正确恰当)

师: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景色啊?

生:看到了很美的景色。

师:好,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请坐。还有谁能这样读?你来试试看。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齐读)

生:想!

生:很美!

师:那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还能把这几句话说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说。

师:多美的华山,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会激动得赞叹。

生: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生:把头抬起来。

师:那回首呢?

生:是低头的意思。

师:这下我明白了,听我读。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生鼓掌)

师:我吟诵得好吗?

生:好。

师: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

生:因为你知道华山很高很高,所以你才读得很好。

生:能。 (生齐读)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7岁,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呢!谁能学着先生,来夸一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

生读

师:他读的时候,摇头晃脑。

师: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这就叫――

生:情不自禁。

师:我们一起学着诗人来夸夸他。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学到这,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再一次来吟诵这首诗,好吗?

生:好。

师:吟诵的时候要边读边想画面好吗?

生:好

师:已经能背出来的,可以不看书。

生读诗。

师:好诗,好诗!

师: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这么好的诗,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我来看一看,谁最会学习,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

出示“与”。

学生说笔顺。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笔顺?

生:我自己想的。

师:无师自通!

生:只要把“写”的宝盖头去掉就可以了。

师:利用熟字,是个好办法。 来,我们一起书空。

师:“与”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生: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

师:老师也想提醒大家,第二笔的竖折折钩的折要比第一笔宽些。

师范写,并述: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师:这个“齐”字,你准备怎么记呢?

生:我准备用部件法。上面是个文,下面是个撇和竖。

师: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 (一起书空)。

师: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要提醒大家,三四笔要写得舒展些。

师:说得好!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生:下面两笔要注意位置。

师: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老师范写)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师:请拿出习字册,先不急着写,要摆好姿势。

学生写字。

您正在浏览本站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

本站(本站)

老师巡视。纠正姿势。

下课。

华山华山字篇四

;

梦中时常浮现出屹立挺拔、巍峨壮美的高山形象。读山可以懂得坚持与冷静,可以懂得独立和韧性。登上山巅,可以品味征服的畅快淋漓。

怀着对山的崇敬,我和父母来到以险著称、富有传奇色彩的西岳华山。当时,正值阴历三月,春暖花开。欢快的鸟儿时而飞向无云的晴空,时而站在枝头吟唱啁啾。山脚淙淙的溪水,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它对大山的依恋和尊崇,默默地用自己的灵性和生命装点着雄伟的高山,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曲,将山和水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借助缆车,我们登上了华山的北峰,距离目的地西峰——莲花峰,大约还有近五百米的海拔高度。莲花峰是一块完整的巨石,因石叶如莲花瓣覆盖峰顶而得名。它浑然天成,西北临空,绝壁悬崖如刀削锯割,令人望而生畏。它如同一位沧桑而睿智的老人傲视、鄙夷着世俗的一切。遥望通向莲花峰的必经之地——苍龙岭,只见游人若一条细长的线,在陡峭得几乎和地面呈90度角的山身上缓慢地移动,朝着金锁关(也是上西峰的必经之地)的方向进发。据说山路仅宽一米左右,我们看到两边是万丈深渊。传说,唐代著名文人韩愈登至苍龙岭吓得嚎啕大哭,把随身带的诗稿和与家人诀别的遗书一起丢下崖去,至今崖上还刻有“韩愈投书处”诸字。此时,我的心不禁颤抖了,但是一个声音立刻在耳边响起:你胆小了,退缩了!看那些拄杖攀登的六旬老人,自己一个小伙子,还退缩?于是,我鼓足勇气,朝着奇崛的西峰攀缘前进。

一路上,尽管人们互相鼓励,但还是有不少的归去者。在壁立千仞的高山面前,我也几次瑟缩发抖想低头认输;
在万丈悬崖的边缘地带,我多次不寒而栗想俯首称臣。但是,意志坚强的我最终战胜了意志薄弱的我。当我拖着沉重疲乏的身躯登上顶峰时,我突然觉得浑身轻松了。我感觉自己像个巨人一样将高山踩在了脚底。我向蓝天白云高呼:我战胜了自己,征服了高山,我成功了。这声音久久回荡在山谷中,回荡在我难以平静的心怀里。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现在我真正体会到,孔子为什么会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真正领略到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覽众山小”的豪壮气势。华山群峰耸立,尤其是五座主峰,环绕对峙,形态各异,高擎入云,都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这方灵秀之地。此时,我仿佛看到了金庸笔下武林英雄们北峰论剑的刀光剑影;
仿佛听到了善良勇敢的沉香劈山救母时惊天动地的声响。看,远处、近处的奇松异柏,苍翠挺拔,向人们展示着它们这些石缝问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清水甘泉如琴声悦耳动听,向人们诉说着它们不变的情怀和不改的品性。云就在自己的身边和脚下,我仿佛是乘鹤而来,游历到达这奇幻的仙境,远山、近山被这云烟雾气所缠绕。难怪宋代著名隐士陈抟有诗云“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不是外物,而是自己。是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和壕沟。所以,“志”很重要,当志向化为坚实的脚步时,你离理想就越来越近了。人生如山,山如人生。当你凭借着志向和毅力征服高山时,你就可以欣赏到奇绝的风景:同样,当你凭借着志向和毅力征服命运时,你就可以经历多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马福平)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