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绍遵义会议会址作文优质

最新介绍遵义会议会址作文优质

ID:218066

时间:2023-05-31 05:27:03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一

遵义会址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岭立。那么你知道遵义会议会址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遵义会议会址的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近日,单位组织党员集体观看《遵义会议》,影片重点讲述了我党历史发展进程中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片段,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毛主席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在湘江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损失后,毛泽东同志对我军失利原因进行了反思,在李德、博古等人的反对和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坚持修改既定军事路线,毅然提出新的军事行动建议,展现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对革命负责的历史担当,以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最终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当时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是正确的。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胜利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影片“飞跃大渡河”片段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在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河面上方,利用被拆得仅剩铁索的“泸定桥”上,与守桥敌军发生激烈战斗,年轻的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先遣部队仅仅用2个小时,就快速拿下了“泸定桥”,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的场面更加衬托出大家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决意志和忠于党忠于国家的坚定信念。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党的革命事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关键时刻确立了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影片《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和遵义会议的这种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3658个院线影院同步上映。于10月10日在海珠大地院线正式开始拍片。

作为首部全面展示遵义会议的电影,目前已经有多家单位预定观影,预计观众有400余人,刚上映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观影热潮。

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这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充满了人性之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9月13日,首部全面展现遵义会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遵义会议》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礼堂放映,由此拉开了“电影《遵义会议》全国高校行”活动的帷幕。这是同济大学在举办“长征与遵义会议”主题展览的同时,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又一项纪念活动,也是“两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同济大学基层党支部书记、师生代表3000余人在大礼堂观看了这部电影。

遵义市委常委、秘书长宋晓路,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欣,影片中毛泽东的扮演者、上海电影集团国家一级演员佟瑞欣,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锦明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电影《遵义会议》由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等联合摄制,电影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在遵义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陕北会师”等五大部分,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该电影于本月9日在遵义首映,即将进入全国各大院线。

出品方表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这部电影,携该影片走进全国高校,是希望借助电影这一艺术表达形式,激励更多年轻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悟并珍惜当今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二

遵义会址,国家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a级风景区,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在遵义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红军总司令朱德与军委直属队指导员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参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住室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避柜(原物),其中一个避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来的瞻仰者。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 、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三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军委会信 、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三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您并不了解。但是若提到遵义会议,想必你也会略知一二吧!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就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的大门。各位团友请抬头看,那苍劲有力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便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上盖灰瓦,歇山式屋顶,整个建筑分为主楼和跨院两部分。主楼楼房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卷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

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这原本为房主的小客厅。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的原貌。洋员灯、挂钟、壁柜、椅子以及火盆都以原有的风貌与各位见面。会场景点虽简陋狭小,然而正是在这里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军事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居住室,它位于主楼西头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老式木架,粗布垫单、薄棉被、铜墨盒、马灯、笔筒的物件。壁上持手枪、望远镜和竹斗笠以及周恩来长征到陕北后的留影。从这些物件中,我们可以想象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朱德、康克、刘伯承及参谋员的住所都和周恩来的一个样,除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物品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不难想象到他们在那艰苦曲折的革命道路上英姿飒爽的风姿以及随时为革命牺牲的精神!

遵义会议陈列馆为遵义20世纪30年代民居特色的二层建筑。陈列馆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有关热舞和事件为板块,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红军长征的概貌。陈列内容有红军长征,进军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之战三部分。展览线长160米,展出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图表资料236件。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队地位。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的局面。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四

遵义会址,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遵义老城 子尹路 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 的私邸。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在遵义 老城子尹路 (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 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 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 ,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 ”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 ,一楼一底,为曲尺 形,砖木结构,歇山式 屋顶,上盖小青瓦 。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 。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 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 、玉屏山 、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 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 、红军总司令朱德与军委直属队指导员康克清 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承 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参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住室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 (原物)和两个避柜(原物),其中一个避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 ,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来的瞻仰者。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 。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 、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 以及《陈中日记》等。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三 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 。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 ,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 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 、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 、军委会信 、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 。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 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宵衣旰食 、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东头第一间,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室内按原貌陈列:一张浅红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垫单、一床灰薄被!

在遵义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从196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红军总司令朱德与军委直属队指导员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参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住室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来的瞻仰者。 20xx年12月,遵义会议会址成功成为国家4a级景区。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路80号。1955年,在遵义会议会址建立了遵义会议纪念馆;1964年,毛泽东为纪念馆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会址是幢砖木结构、通体用灰砖砌成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是贵州军阀、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楼房座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一楼有走廊,楼层四面有柱廊,面阔25.75米,进深16.95米,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五

在遵义 老城子尹路 (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 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 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 ,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 ”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 ,一楼一底,为曲尺 形,砖木结构,歇山式 屋顶,上盖小青瓦 。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 。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 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 、玉屏山 、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 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 、红军总司令朱德与军委直属队指导员康克清 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参谋长 刘伯承 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参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住室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 (原物)和两个避柜(原物),其中一个避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 ,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来的瞻仰者。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 。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 、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 以及《陈中日记》等。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三 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 。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 ,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 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 、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 、军委会信 、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 。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 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宵衣旰食 、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东头第一间,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室内按原貌陈列:一张浅红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垫单、一床灰薄被!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六

遵义会址,国家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a级风景区,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在遵义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桥)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度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红军总司令朱德与军委直属队指导员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军委总部参谋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住室等。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避柜(原物),其中一个避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遵义会议会议室按原来陈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来的瞻仰者。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在遵义会议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 、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三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军委会信 、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东头第一间,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室内按原貌陈列:一张浅红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垫单、一床灰薄被。

介绍遵义会议会址篇七

大家好,是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政策,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渊的纪念意义,在这幢楼的后面还有一翠柏环绕的幽静雅致的花园,这个房间呈长方形,在我们头顶上方“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取消了博古,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楼台曲折。

确立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对博古,它们显得多么苍劲奋力,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提到贵州提到遵义,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遵义会址的门口了,或许您并不了解,大家反思过去,给中国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若是提到遵义会议,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上面封土.19米、红军坟,宽0,厚0,威震环宇的精神,顶部宽2米见方,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83米,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03米,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在邓萍墓的右后侧,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四渡赤水”,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遵义人民迎红军”,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是“邓萍烈士之墓”。距会址约1千米。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

在邓萍墓西面处,高2.7米,内容是“强渡乌江”,碑座上石碑高2,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墓的最高处约3米,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娄山关大捷”,使外环的星光装饰和圆环内的汉白玉画像结合成一体、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雄伟磅薄的气派,东南侧为老红军形像,反映红军崇高理想情操。整个纪念碑以环形和伸向天空的造型构成,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裙高1,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永远激励着后代。邓萍墓东边、钟伟剑烈士,阴刻贴金,群众称为红军坟。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寓意红军威震四方,20xx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邓萍牺牲时的雕塑、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地委决定,下宽6米见方;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2米。整个碑高30米,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遵义红军山又叫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