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

ID:232106

时间:2023-06-21 19:21:06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一

“立春”是一个季节的序幕,刚掀开一角,春就像幽灵一般,携带着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智慧与感情,四处游荡,无远弗至,无孔不入,无适也,无莫也。与此同时,天地万物,也不失时机开启互动程序,知春、感春、迎春,最终,让自身与春天融为一体。

对于春天的估量、把握、感知、融合,我有自己的方式,既传统又新潮——我让春从口入。我晓得,春虽无形,但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触摸,甚而可以想像。然而,很多人忽略了重要的一条:春是可以品尝的,比如我,还会用吃的方式吸纳春天。这事说来话长,作为乡下人的后代,我是从长辈那里,传承了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一场细雨,一阵微风,草色遥看近却无。约三两小伙伴,提上竹篮,去蔡大凹拾地衣,再到北山松林采松菇,待到晌午,第一缕春天的气息,就顺顺当当进入一家人的身体里了——这时,外公准会告诉我们,这叫:春从口入。接下来,不管是阴是晴,南塘埂有挖荠菜的,龙王岗有挑马兰头的,大桥畈有采青蒿的,此时此刻,不一定非得呼朋唤友,赵钱孙李,任凭各人所喜。只有一件,不宜单独行动,那就是到汤家小河湾里捞篓蒿,这小河湾虽然不曾见过岸芷汀兰,初春的沙洲上,却长满了的篓蒿,绿茵茵嫩生生的一片,无论刀割,或者手捞,轻易可得,但世事往往存在吊诡,危险与容易同在——春二三月,是桃花春汛常发的季节,刚才河水尚不能没膝,一眨眼,就窜到腰深,你一门心思割啊捞啊,河水趁你不备,把你推倒,这时若是没有同伴扶持,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野地,便是一家一户的菜园里,同样会爆出惊喜:越冬的青菜抽了苔,躲进地下的韭菜露了芽,缩成一团的豌豆伸长了腰……,它们同样是春的载体,同样富含春的元素,历来受人青睐,不然,怎么连诗圣都有“夜雨剪春韭”的兴致!

地衣、松菇、荠菜、马兰头、青蒿、蒌蒿、灰灰菜、香椿头、菜苔、春韭、豌豆苗……,一旦被挑选出来,就不单是野菜或家蔬了,它们成了春的化身,它们是有形之春。它们让春的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智慧与感情,成为具像,让春从口入,成为可能。让春与人的交感、交流、交融,成为可能。

让春从口入,这样的好事,乡下人从来不敢专美——头一天,乡下的餐桌上有什么,第二天早晨,它们必定在城里的菜摊上现身。蒌蒿、香椿头,被扎成一把一把的,松菇按大小分类,灰灰菜、荠菜就论堆了吧。它们来自何方,城里人是不管的,见青见绿,就是见春。既然赏心悦目,即使惯于斤斤计较的人,也会慷慨解囊,把大地之春,变成自家之春。凉拌,爆炒,放汤,包饺子,抟圆子,摊煎饼,各显身手,各美其美。城里人爱讲究,他们会让春从嘴里经过之时,更有滋味些,甚或,更有情调些,这就是城乡差别吧,不过,春却殊途同归,无适也,无莫也。春的注意力,就放无远弗至、无孔不入上,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添加什么佐料,摆弄什么花头,无庸置喙。

我后来变成了城里人,并且读了点书。我在那些书中,偶尔会碰到零星的文字,记录古人怎样用舌尖同春拥抱,如何以杯盘与春共舞。然而,我翻捡许多典籍,却一直没查到“春从口入”的出处。多少年过去了,我才恍然大悟:那一定是外公杜撰的。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二

立春了,又该播种新希望了。我们去看看别人的立春随笔,感悟一下希望吧。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立春散文随笔,希望你喜欢。

即日便入春门,远山遍野依旧苍茫,雪白如银,毫无春意可言,更别说玉兰吐蕊,春兴满园了。倒是阳光先来示暖,明媚、鲜亮。

知道北方的冬和春,界限实在不分明,清依然,白依然,冷依然。诺大个乡野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的是那定时器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她有人情世故的味道,她有山乡故土的淳朴和宽厚,她有对土地的一往情深,她有对生活执着、辛勤的耕耘.....来去的路依旧那么弯曲,两旁白杨依然萧条,如兵一般的坚毅,目送春去秋往。此时,没有绿色的手掌举起理想,却有坚实的脚印篆刻街巷。村口那站追踪的目光,站累了却不肯远离,眼睛直奔回归的车辆。

山峰的视野局限于田间,可风襟张开如屏,拥抱久违了亲情。许是拥抱的泪流沾上了云的色彩,春路尽头玉兰枝头裂开了殷实的小口,把微笑对着娘亲,甜甜的吻,在春园的素笺上印上一枚枚醒目的粉痣。

不能再称疏风寒烈,春天的街拍凭着那风瞬间的温柔,令青春在世纪的扉页镌刻楚楚动人的情怀。人们感觉不到春天的脚步,山河却听到春音拍着节奏涓涓而来,栈桥下的梦一点点浮出,浮出浣溪的云纱,浮出摇橹的船只,浮出荡起碧波的歌谣,还有彼岸火红的花朵。

立春的影子繁衍生息的种粒,蓬勃成片的森宇。残冰玉篇孕育柳色黄浅,水文新绿的至美佳境。立春,钟声四起,墨飞扬韵,联窗倾听,一声声卷帘出土的春颂。以及晒出温馨的暖绒!

每过新年,都会有一种写点什么的冲动。至于写什么,却没有明确的主旨。这情形,有点象面对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本来在心里积淀了好多的话,等到真正见面了,却觉得无从开口,沉默或许是彼此最好的表达。但,人与人之间可以沉默不语,可以用心去体会,去交流。但与文字却不可,因为很多时候,一时不写,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面对文字,更确切地说,面对着自己。在文字面前,就象对镜端坐,镜中的那个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也总觉得有些陌生。佛说: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会了解自己,主掌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可是,那个自己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那个自己,有很多地方都不是自己所真正了解的,也有很多地方是自己不敢真正面对的。

一连几天,都沉溺在酒里。仿佛从举杯的那一刻,就会有一个陌生的自己从暗中跑出来,面对着熟悉或者陌生的人,做着不由自主的动作,说着身不由己的话。也能感觉到,那个人,从最初对酒精的恐惧,慢慢地开始对它依赖,进而忘形,直至失忆。记得自己从前写过,别人喝酒为得是求醉,而我喝酒,则是怕从别的麻醉中清醒过来。可是,现在的自己好象也和那些人一样了,也是为了醉而醉呢。知道自己最近一直在逃避着什么,在寻找着什么,在盼望着什么。也知道,那些东西即使来到身边,也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知道:生命要开始另外一种秩序,另外一种节奏,另外一种身不由己。可是,也知道,在自己内心深处,有很多感觉,很多美好会从此尘封。这匆忙的一生,自己几乎总要陷于这种患得患失的无间道。

想起那部《立春》来了,王彩玲有一句台词:每年到了春天,就感觉要发生一些什么事,可是,整个春天都过去了,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窗外的天空是阴暗的,有点潮湿,也有点阴冷。树木是光秃秃的,地是灰黄的,行人是匆匆的。我身边的时间也是。一个人,在这个房子里,写这样一篇文章。这一刻是属于自己的,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这一生,还有多少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文字会从我的笔下流出,流走呢?有时想:一篇文章就象一个孩子,在开头之后,谁也无法预料他将会以一种怎样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谁也无法确知,他将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是从此束之高阁,还是被人争相传阅?每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命!就象每个人一样。

春天就要来了,还是做一棵树吧。在沉默了一个冬天之后,迎着风,迎着雨,发自己该发的芽,开自己该开的花,结自己该结的果,成自己该成的材。

在日历上翻去昨天的一页,猛然间发现,时令已到了立春。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立春过后,大地从沉睡中渐渐苏醒,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二十四节气又开始了新的轮回。

立春也意味着一年新的开始。辛勤的农民要准备播种,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每一块土地,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田野里有被唤醒的蛙叫声,河边的柳条慢慢披上了清新的绿芽,花儿也将被春风吹红。“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春天的美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立春就如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人无限憧憬,细心呵护,试问有谁会放弃一条新的生命呢?立春也如同新的一天刚刚开始,给人无限的活力,让人精神饱满!那么人生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踏入春天的第一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心的去耕耘和灌溉,一番辛勤努力过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你有什么目标或计划,那么就从此刻开始行动吧!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三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标志着严寒的冬天就要过去,意味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我小时候就对立春的记忆最深刻,因为每年的立春晚上,我妈都会为我们兄弟姐妹烙上春饼,裹着豆芽菜炒粉头,吃的是那么香。结婚以后,我妻子也是每年立春都烙春饼。如今虽然每天的饭菜都比我小时候过年时吃的丰盛,但是在立春时吃春饼依然令我回味无穷。

我觉得冬天还没有过几天,春天就向我们招手了,这日子过的真是太快了。本来人生苦短,时光又如此转瞬即逝,实在令人无可奈何。

我们虽然无法让时间停止或缓慢,但是我们可以让生命充实和延长。我们都知道每年立春后蚕蛹都要化为蝴蝶,以新的生命体征迎来新生活。我们人类也应当把立春之日当做是新生命的开始,即人们常说的要脱胎换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北半球一年四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日,这也应当是每个人一年四季的第一个立志日。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最起码要考虑一下在新的一年四季里,自己有什么新打算,准备做出什么新奉献,取得什么新成果。

我已经经历了60多个立春日,不知道为什么对今天的立春感慨万分。我曾把人生一辈子比作一年四季,但我更相信一个花甲只是一个轮回,人生也有第二个轮回,更有第二春。我深知一生之计在于勤,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和勤奋运动就能够迎来生命的又一个立春。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四

绿油油的小麦苗在一面山坡上斜斜地生长着。山坡尽管是一面陡坡,但小麦苗随着陡坡的起伏,那种忽高忽低的身材,并没有影响小麦苗整体美观。一眼望去,远远近近山里山外的小麦苗,它们那种外观绿油油的美丽倩影,浓烈得让人想起了大海上的绿色波涛在翻滚,蓝蓝的天空在摇摆。

跟着小麦苗的倩影蔓延开去,有一条峡谷溪流与小麦地相邻。峡谷溪流延伸的方向,看不到它的发源地,更看不见它延伸到了何方。峡谷溪流虽然悠长,但峡谷的内容实在是丰富极了。

首先是峡谷中潺潺溪流的响声,带着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好像一路高歌向着远方飘去。这里的峡谷溪流清澈度让人震撼,透过清悠悠的水面,很容易看到有好几只虾米,在水底蹦蹦跳跳却跳出了欢乐跳出了高兴。一只只虾米它们好像在水底世界里,按捺不住苗条的身姿,就随着水流的速度,冲出了水面又一个水面。在一瞬间里,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虾米,在冲出水面那一刻,它们似乎好像眨巴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看到了天空太阳的光辉在闪烁。

峡谷溪流的荡漾仿佛是虾米们极乐的世界,这一只只虾米好像一不小心碰撞了,峡谷溪流岸边冒出水面的一株株绿草。绿草们摇晃了一下又一下身体,直摇晃得水面出现了圆形的花纹。花纹一会儿在变长,一会儿在缩短。花纹在缩短的时候,却延伸在峡谷溪流中,把倒挂在这株绿草上的虾米们,似乎缠绕得五彩缤纷了,原来是花纹带着奇彩的太阳光辉,弥漫到了虾米们的身体上。再看看花纹在变长的时候,却在峡谷溪流的水上空间,仿佛连接到了蓝天白云。白云好像是蓝天上的一棵棵大树,它们在开花又在结果,似乎要把收获的果实,送给峡谷溪流中的世界一同共享。

峡谷溪流岸边的绿草虽然不是一株两株,而且无数株绿草冒出溪流水面那一头,它们爆发出来的芽瓣正在成形舒张。谁知道绿草上芽瓣的绿色生命力是那样强大,不仅绿草本身带着亮亮的色彩,好像在蔓延着,甚至在膨胀着;而且芽瓣那种爆发力的态势,好像在锐不可当,甚至在砥砺前行着。此刻,那几只虾米,不光是在一株两株绿草上倒挂金钩玩耍,而是随着绿草在峡谷溪流中延伸长度在飘荡。一只只虾米在峡谷溪流中飘荡的时候,它们总是免不了摇晃着身体冲出水面,似乎要再一次看一看,挂在蓝蓝天空上,太阳光辉那些流动的光彩。

在峡谷溪流岸边不远处有一排柳树,似乎不是人为栽植,倒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排柳树。其中有一棵柳树的根须,即粗壮又结实,沿着溪流进入了水底世界。两只水中的野鸭是否偷偷在水底觅食,或者在水中世界追逐嬉戏,它们忽然从水底一前一后冒出了水面,没有发出叫声,但有漂浮在水面的声音慢慢被传递过来。这时,那两只野鸭静悄悄地在溪流水面上飘浮了一会儿,它们不停地划动在水面那两只脚,不知啥时候在水面上猛然一踢蹲,两只野鸭就立刻展开了翅翼,不声不响地就飞向了峡谷溪流岸边,一棵柳树上站着。

那棵柳树承载着两只野鸭的重量根本不屑一顾,连这棵柳树的本身都没有微微颤抖一下。但那棵柳树枝条上正在爆发着一串串绿色的爆芽,一颗颗绿色的爆芽缠绕在拥有纤细的柳树枝条上,像是天空的星星眨巴着一双双有神的眼睛,向人世间传递着什么美好的信息。再看看柳树纤细的枝条上,有垂直的,像流动的瀑布;也有斜枝的,像漂浮的彩虹;还有上升的,像不落的太阳。有人对柳树这种地道的风格总结道:上升的空间不够广阔,柳树却有了发光的生命力;斜枝的看上去不够坚韧,柳树却有了生命的延续和担当;垂直的倒有顶天立地的气慨,柳树却有了柔中带钢的窈窕身段。

那两只站在柳树上的野鸭,它们静静的神态如同两座小山峰,好像那些纤细的柳树枝条围绕在小山峰周围,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森林。绿色森林中不仅藏有潺潺的峡谷溪流,而且还有两只飞舞的野鸭,在溪流中追逐嬉戏的画面好不生动感人。

当两只野鸭从柳树上飞走时,在柳树的上空又飞来两只小山鸟。温顺的小山鸟,在柳树枝条上,跳上跳下飞上飞下,玩得不亦乐乎。其中一只小山鸟,站在垂直的柳树枝条上,不停地用嘴巴啄一啄枝条上绿色的爆芽。一串串绿色的爆芽生长在柳树枝条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满天空的星星在闪亮。这只小山鸟好像被柳树枝条上的星星吸引住了,就开始鸣叫了一声,另外一只小山鸟似乎听到了同伴传播过来的声音,就贸然从另外一棵柳树枝条上飞了过来。

飞过来的那只小山鸟,并没有站在同伴的垂直柳条上,而是稳稳当当站在了柳树的斜枝上,也同样在啄一啄柳树枝条上绿色爆芽。柳树枝条上的绿色爆芽,并没有让两只小山鸟啄破身体。此时,一只小山鸟啄一口柳树枝条上的绿色爆芽,要不断地看看天空的太阳,太阳好美丽啊!另外一只小山鸟啄一口柳树枝条上的绿色爆芽,要不停地看看大地,大地好辽阔啊!

在柳树枝条上玩够了的两只小山鸟,它们又不约而同地飞在了,一棵柳树上升的枝条上站着。摇摇晃晃的柳树枝条,把两只小山鸟拉扯得左右摇摆。等到柳树枝条静止时,两只小山鸟才顺着柳树的枝干,一步跳在峡谷溪流的岸边上。

白花花的太阳光线,在峡谷溪流岸边把两只小山鸟照耀得如此温馨快乐。此时,两只小山鸟一蹦一跳飞过了宽宽的峡谷溪流两岸。可是,那两只小山鸟并没有在峡谷半山腰停止飞跃,而是越过了一块块庄稼地,一边飞舞着,一边迎接着太阳的光辉,一直不停地飞上了山顶。

当两只小山鸟站在山顶一棵大树上极目远眺时,在一瞬间里,世界万物在复苏在变化。那两只小山鸟不仅看到了大地上的庄稼在生长,自然界中的树木在膨胀,而且也看到了,行走在土地上的广大农民兄弟,他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翻耕着每一寸土地,他们也在用高亢的歌声,站在土地上传递着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五

记得母亲在世的时候,她对立春这个节气是非常重视的。

家乡俗话:“新春大过年。”

意思是立春比过年还重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谁能说春天的到来不是大事呢?是春天让土地有了温暖,是春天让土地变得柔软,是春天让土地生长出了万物啊!迎春——在我们家乡叫接春,这个习俗今天仍然兴盛不衰。我尚幼时,总记得母亲嘱咐父亲千万要买好接春的鞭炮。后来父亲走了,母亲又嘱咐我,每年都是早早就备下了,从不怠慢。

幼时倒不觉得,待读书后,看到家乡接春的习俗,又见日历上分明写着几时几分立春,我就把春天想象成了一列火车,只有火车才载得下春天带来的万物,鸟语、花香、贵如油的春雨……以及万物的生长。那一刻,村庄里鞭炮齐鸣,放得震天价响,家家都在燃炮接春。春天象征着吉利,象征着兴旺,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不放鞭炮内心就不爽,会感觉一年到头都会不顺利似的。除夕年夜饭、正月初一开大门、立春,这三个日子我家乡人几乎是家家都会很隆重地放鞭炮的。

春天这列火车有时是白天到站,有时是半夜到站,即使是半夜到站,鞭炮照旧放得热烈。父亲在时,接春放鞭炮的事情都是他办;父亲不在后,我就听母亲的话,半夜也准点进来“砰啪”地燃放;母亲又走后,再没人嘱咐我买鞭炮接春了,可我和妻子每年都不落下放鞭炮接春这件事。

总是放鞭炮接过春后,母亲就去菜园里连根剜来两棵碧绿的小白菜,拿出一个碗,碗里搁些泥土,然后把一棵小白菜种在碗里,置于正堂的香几上,还要在小白菜的“腰”里松松地给绕一匝红纸,很喜庆的样子。厨房的水缸里也要放带根须的小白菜,只是那一棵小白菜则洗得干干净净。这于母亲而言,仿佛是一个神圣的仪式,她活着时,每年都是如此。当然,很多人家也是这样的。

对于一年四季,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有着鲜明的爱恶态度。我从小就觉得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比如夏天,可以上山摘杨梅,在门前的小河里游泳,捉鱼;秋天,家乡的板栗、柿子成熟了,可以享受季节赐给我们的收获;冬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春天里,那漫山火红的杜鹃花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而四季又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组成的,它们就像一群名称各异、脾性不同、活泼可爱的姐妹般;所以对于每个节气的到来,我都看作是大自然的一次更新,是一群漂亮姐妹才艺的轮流表演,才让大自然变得如此美好而殊异。我总觉得我们的华夏民族就是有智慧,单是节气一词中的“气”字就用得很有水平,气者无形,而其冷暖却是万物自知,人活一口气,万物活的也是这天地之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朵气质不同的姐妹花,每一朵都有一个动人的名字!

还有一件事可说明我家乡人是非常重视立春这个节气的。按照阴历的算法,总会有些年份,从正月初一到除夕之间没有立春,这个年份便被说成是“寡妇年”,据说在这样的年份里办婚娶之事是不吉利的。记得有一年的腊月,恰好逢着第二年是无立春节气之年,于是一座百十来多口人的村庄争相着办喜事,而那年婚娶的又多,因此有的便同一个日子办,以致弄得连帮忙弄酒宴的人手都不够,人数少的人家更是连吃喜酒的都分派不过来,着实有趣得很。

我对于春的盼望是始于冬至的,冬至也就是进九了。虽寒风凛冽,山野苍黄,万木萧疏,属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我却是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阳历二月四日(也就是农历腊月廿六日),十七时四十六分,立春。日历上清楚地写着。薄薄的纸页上,画着几行垂柳,三羽燕子斜飞,水面上几痕波纹,春的意境便是呼之欲出了。此刻,我所居住的江南深山里的小村落,几乎是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还有直冲云天而起的烟花,拖着尾巴尖叫着在空中“嗵嗵”地炸响,整个村庄顷刻之间烟雾缭绕,加上又快过年了,满是喜庆的味道。鞭炮放过,人们就立即抓起扫把将红通通的纸屑打扫得干干净净。

“辛苦赚钱快活花,图的就是个热闹与吉利嘛。”

“你家儿子和媳妇还没回家?还有两天就是除夕了。”

“明天到家的。”

说着话的当儿,鞭炮纸屑就扫得干净了。

这位递一根烟过去,那位接过来,口袋里掏出气体打火机“噌”一声点燃了香烟,深吸一口,嘴巴和鼻眼直喷出三股蓝烟。阳光很好,两人抽着烟,继续说着话,反正快过年了,年货也置办得差不多了,不忙。

“嘿嘿,你不嫌烦也可以自己蒸年糕的,老婆老公,灶上灶下,压糕。”

“嘀嘀——”一辆红色的小轿车驶进了村,不一会儿,村子的西北角上就燃起了鞭炮。说话的两个人立即支起了耳朵皱起了眉头。

“去看看?”

“看看去。”

找到了放鞭炮的人家,原来是这家人的儿子领新媳妇上门了,主人正拿着烟敬给前来看热闹的人呢。

两个人也接着了,嘴里笑着说:“好事情啊!”

主人满脸堆笑,累累笑意如秋天树上挂着的沉甸甸的果实,好像摇一摇脑袋,那笑意就会嗒嗒掉落到地上。

“我是想老婆了,把你的女儿给了我去行不?”

“想我女儿别对我说,去对我女儿说,她同意我就同意了,嘻嘻。”

“欸,菊叶,等下到我家来陪新媳妇坐会儿。”新媳妇进门的主人在打招呼请人去他家吃喜酒了。

天扯下了黑色的帷幕。

虽说已立春了,但植物却还没有什么动静,小河两岸枯草黄,柿子树、板栗树、杨柳树仍旧向天空伸展着黑色的枝丫。天气依然冷,早上起来,霜还很重,菜园里的白菜、大蒜、芫荽、胡萝卜等冻得蔫不拉叽的。但只要是晴天,白天里的阳光已然温暖多了,风吹在脸上也少了那种刺骨的寒冷。

因为除夕和春节处在立春的时段,自然令这个节气里倍添了许多的热闹,也故而要说说家乡的春节了。时至今日,时代进步了,年味较我儿时淡了许多,但有些东西还保留着。糯米糕几乎每家都有,有白糕和肉糕。白糕呈阴白色,尽是糯米粉蒸制;肉糕呈红色,是在糯米粉里放了切碎的猪肉、红曲米和食盐搅拌均匀后蒸制而成。糕与“高”谐音,大过年的,这个吉利还是要讨的。当然,糯米糕本身也是一种很好吃的农家食品,我家乡的很多人都喜欢吃,有胃病的人则不宜食之,难消化。特别是到了白菜抽芯的时候,用切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白菜芯和白糕混在一起炒,糕菜各半,是很好吃的。

又想起从前舂粉的碓屋了。那时的碓屋在村子的东边,板壁,茅草苫的屋顶。每到年终岁杪,碓屋里就传出“吱——呀——嗵,吱——呀——嗵”的舂粉声,几乎昼夜不断。全村人蒸年糕的糯米粉都要从碓臼里舂出来。

舂粉是个体力活,一般都是两家合伙工作。两个妇人趺坐在碓臼的两边,每人面前一个边沿盈六寸的竹制容器,那是一根根篾条编织成的,严严实实,几乎可以盛水。另一头两个男人就双手扶着面前一根木栏杆,下面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往一个土坑中一下一下地踩着踏板,大冬天的,汗涔涔下。两个妇人虽趺坐着,可活儿并不轻松的,男人那头踏板踩下去,妇人这头石杵从石臼中抬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只手就赶快伸到石臼中捞出一把米粉到细筛子里,然后绕着圈儿摇那筛子,细细的米粉就如细雨般纷纷落到了容器里。

粉舂好了,接下来就是蒸年糕了。先把两个大木甑洗得干干净净,再在木甑腰部的栏屉上铺一层白土布,放在锅里蒸热了,然后把粉捏成一个一个的粉团搁进木甑里面去蒸制。这是要见功夫的,如果技艺不熟练的话,蒸出的年糕里就会有小块小块的生粉,叫“癞痢壳”。蒸出这种年糕主人一般都会不高兴,因为这带有不吉利的意思。一个年糕多少粉由主人自己确定,可大可小。等到两个木甑里的粉都蒸得熟透了,灶堂里的旺火撤去,就把两个木甑里的年糕合并到一个木甑里来,再就是拿工具使劲按压了,这叫压糕。压实了,才从木甑里把一个圆圆的年糕倒在洗净的棕榈叶上,蒸制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等到年糕冷却变得较硬了,最后拿出一把两端都有握柄的长刀,把一个圆圆的糕切成条块状,再放入容器中拿水浸住,至此大功告成。想吃时从水中捞出切成块就好了。

如今,碓屋早就拆掉了,有人已在地基上面造了房子,连那石杵和石臼也都无处寻觅了。回忆碓屋,回忆当年的舂粉情形,虽贫穷落后,倒也有些许的诗意,生活毕竟是进步了,这是好事!

除夕这天,早上一起来,男人忙着贴对联,贴完了,又是门前屋后打扫干净。虽说生活进步了,日常生活皆是燃气灶取代了从前的柴火灶,若不是逢着婚丧大事,一般都不会烧了,但除夕这天却是家家柴火灶熊熊燃烧,又见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袅袅炊烟,大锅里蒸,小锅里炒,整个村子香气弥漫。

男人贴好对联,就该去祭祖了。这是除夕这天的一项重要的活动,表达的是后辈子孙们对已逝先辈的一片孝心。在一座座荒草遮盖的坟墓前,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儿孙,虔诚祭拜,口中说着请祖先魂灵来用膳的话,还斟上了酒。烧纸钱,放炮仗,都是其中的必要环节。男人们祭完祖回来,女人们已将饭菜弄得差不多了,弥漫在村子里的香气更浓了,有人就吸吸鼻子说:“好香啊!”口水已是在嘴里汩汩而出了。

年夜饭开始了,吃之前要打鞭炮,声音惊天动地,满屋子里都是浓烟。一张桌子上搁满了菜,鸡、鸭、鱼、肉,煎、蒸、炸、煮,色香味俱全。倒上酒,一家人围桌团团坐定,吃吧,喝吧,其乐融融,个个喜眉笑脸,灿若花朵。长辈敬晚辈,晚辈敬长辈。酒一杯又一杯地下肚,脸红起来了,喝酒就不怕脸红。这餐饭吃的时间好长,可以说是吃得疲倦了,才一个个打着饱嗝,腆着肚皮下了桌。

吃过后,就是洗;洗过后,新衣服穿起来了,人人新鲜靓丽。大家聚到村中的场地里尽情地谈笑着,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除夕要守岁的,在我家乡,据说儿女守岁可为父母亲添寿。新房子的大门两边,大红灯笼挂起来了,喜气洋洋。看春晚的看春晚,打麻将的打麻将,熬到半夜,吃顿夜宵,继续热闹。

正月初一这天,天还没亮,全村就在震天响的鞭炮声中打开了大门。这个鞭炮也是一定要放的,不放怕一年到头都不吉利。当地习俗,正月初一这天是不出门的,拜年要到初二才开始。所以这一天可以一家人自在尽情地玩乐。到了初二,拜年就开始了,亲戚朋友之间,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忆起孩提时,总是除夕这天,母亲还在准备年夜饭时,就嘱咐我们兄弟姐妹在年夜饭桌上和正月初一不能把肉骨头叫骨头的,要叫“元宝”,叫骨头是不吉利的。有一次不小心叫了骨头,父母亲都拿冷眼瞪我,让我幼小的心灵紧张极了。内心却不服气:“骨头就是骨头,干嘛要叫元宝,它能是元宝吗?”如今我也为人父了,也同样嘱咐孩子除夕饭桌上和正月初一的饭桌上都要把骨头叫“元宝”,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虽然,但今日的乡村比起以往来,过年的气氛要寡淡了好多。

一年过去了,村里秋生的老婆又没有回来过年,她已经两年没回来过年了。

秋生的老婆是外省来的,经人介绍嫁到了这个小山村,刚来那些年,与秋生倒也生儿育女,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都怪这个秋生,不好好务实干活,成天的就思量挖古墓发财,人已经是达到走火入魔的境地了。偶尔也会挖到一点小物件,诱惑了他,到底没有实现发财的梦想。女人劝他,架也不知吵了多少,就是劝阻不住。家务事都扔给了女人。眼见得别人家新房子都矗起来了,秋生家还是一幢矮矮的木式结构房屋。女人一气之下就跑了出去。如此一来,可苦了一双儿女。

“这女人心肠也忒硬了,你看一双儿女多可怜的。”

“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只要有钱,才不管那么多的。”

“这损阴德的事情也不怕遭报应?”

年过完了,秋生又扛着他的工具出门了,他皱起眉头,打量着那一座座起伏的青山,坚信自己的发财梦一定埋藏在哪座山上的古墓里——他已经多次在梦中实现了——那一天,就是他秋生时来运转咸鱼翻身的一天!好多人都出去打工,秋生就不出去,秋生就要窝在家里,挖坟,实现他的发财梦!

青年男女们往往是还没等到过元宵节,就拖着包儿外出了。这一出去,再回到小山村时,已是把一年的光阴又放在了异乡。家乡于他们而言,已然成了一个文字符号。

你在他乡还好吗

可有泪水打湿双眼

你在他乡还好吗

是否想过靠着我的双肩

你那不再熟悉的笑容

对我可是一种敷衍

春天虽说来了,但春的迹象并未有着些许的显露。阳光却是增加了温暖,眯着眼睛看一眼明媚的天空,仿佛那天空中有千万张春的笑脸在对我们欢笑。

我渴望那勃勃生机的春天赶快来到!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六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起床,随手关掉那一味单曲循环的《心墙》,点上那只久远的纸型灯笼,轻推那扇朱漆木门,竟有一丝微微的冷风拂过脸庞,还有一片鹅毛雪花滑过我的手背。——噢,下雪了!

然而,我并没有转身回屋,只是提着灯笼呆呆地静立,傻傻地望着昏暗处纷纷坠落飘雪的天井。思念,在这个下春雪的夜里拉向远方。——想着你的好,念着你的坏,还有那憨憨的笑,痴痴的泪……这个黢黑的夜,雪下了,我醉了!

不知何时,一声狗叫声打断了我的思念。冷不防,自己打了个寒战。心底的那份幽微处的怅惘与哀愁顿时侵袭了我的全身,写满了脸膛。不由自主地,就轻吟了泰戈尔的小诗“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

我总是在青葱的岁月里莫名地迷失、伤痛,像极了铁笼中乱蹦乱跳又乱叫的金丝雀。那些朦胧的爱与迷失不经意间就徘徊于眼帘,沉淀于心底。成了我身心的负荷,载得我终日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终于有一天,我在虎年的年尾匆匆逃离了那座百年天井老屋。游到了南昌,躲进了舅舅的家里。

在舅舅那里,大舅如一位慈祥的老师般谆谆教导我、指引我,让我走出感情的低潮。这对我很好!让我明白了“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男女之爱只能慢慢寻找,不能为了心中的爱而一言不留地撇下双亲。让母亲对着月亮为我哭泣,让父亲对着茶杯为我而长吁短叹。

兔年的立春时节,我心里装着双亲,眷恋着那栋百年天井老屋,在母亲的陪同下,我回到了久别的老屋。老远,家里的那只老黄狗就摇着尾巴出来迎接,对我亲昵有加。乍暖的春风淅淅拂面,春光明媚,一派即将涌动的绿意盎然。这让我心情舒畅,或许,这就是家的温馨,这就是家的招唤,还真有一种新媳妇初回娘家的感受。

当我脚踏屋边的碎石小巷时,心中不由自主地就漾起了亲切。小巷深深、长又长,仿佛看见年青时的奶奶撑着油纸伞,正深情款款地行走在姹紫嫣红的季节里,陶醉!下意识地拿出钥匙,轻叩了红石青透的墙壁,重温那清脆的声响。一只蝴蝶误入了小巷,儿时的我,正忘情地咯咯地笑着追逐。这是我孩提时的轻梦,像这初春的阳光,再次地映亮了我的眼帘。令我“美美般”地安好!

天眼井一如往昔地静静地对着老屋的琉璃瓦,默然不语。合着四处散透的苔藓的气息,与那旮旯处新冒的青苔,唱响出那沉醉的而又厚重的历史韵味。幽幽的底蕴,好像在这个即将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等待一个迷失方向的影子。因为,往日的光阴里,我总是静坐在天井旁洗着衣物。天井旁边留下了我单纯青涩的光影。只是,我暂别后又回来了。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七

立春,这新一轮回里的第一个节气,说来就来了,在春节喜庆的锣鼓尚未敲响的时候。

其实,早在冬雪飘飘的时候,这只季候鸟就驮着温馨和吉祥,栖息在千家万户的檐角,给人们带来春的希冀、春的遐想和春的问侯。

冬,刚从我窗前走过,春便尾随而来。

但是,没有鹂歌。唯有风的哑语,探询这乍暖还寒的世界,撩拨我不再年轻的心。哦!我心之旅任凭雪之濯洗,风之肆虐,早已燃起一团火!

于是我又开始了被严寒封冻多日的晨练。

春,早已在路边的草丛中等我。

冬虫还在昏睡,草儿刚刚醒来。那些许晶莹,是残雪?是凝露?哦!昨夜刚下了一场春雨。

滿是桠杈的树向走来的我点头:“你早!”“呵呵,春早!”我说。

冬泳的人不知春已到来,他们问:“春来了么?来了么?”于是嘻笑着向我泼水,我便与清凉的河水撞了个满怀。

春水荡漾,排闼而至的是思想的潮水……

好多年前上学时读到一首写春的诗歌,心立刻被打动,很快就背熟。我是一个人的时候在心里背诵的。只有喜欢极了,才会用心去背给自己听。诗里写的是春的温柔春的骚动还有春的茫然,那正是我当时的心情。而今日此时,我的胸腔已全部被温柔占据。暖暖的,清新的,许多东西在生长着,美丽着。不知为誰而生长着,美丽着。

呵!春天来了,不只在曲折的小路徘徊,在广阔的田野徜佯。

春天把希望萌芽在每一个枝头。

春天里诞生的一切,将拥抱这一片热土。

2023年立春散文优秀篇八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

立春在我国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古时春大于年,在立春当天迎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重视。自唐朝开始就有“吃春饼”、“打春牛”、“簪春燕”的习俗。每逢立春这天,皇帝会领着大臣们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然后赐春盘与近臣,众臣一起吃春饼(用面皮包着各种时令蔬菜)、三生菜(三种生的蔬菜)、五辛盘(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辣之菜)。

民间讲究立春之日“咬春”。“咬春”,就是在立春这天,男女老少、不分贵贱,必须要吃个萝卜。寓意“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一个“咬”字,是心情,是心底埋下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风俗。

我们金华的习俗:立春这天,在冬去春来的那个时辰要放鞭炮接春。然后做春饼,吃春卷。春饼烙得薄薄的,将韭芽肉馅包于其中做成春卷,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捞起,醮着蕃茄酱吃。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是立春时节金华人最爱吃的一道时令美食。也有的人家会在门上插松柏枝,苍翠的松柏象征朝气蓬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打春牛”也称鞭春。“春牛”用桑木做成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牛形,放置各州府衙门门口。迎春之日有“春官”牵“牛”扶“犁”,用彩鞭抽打“春牛”。百姓同唱栽秧歌,祈求丰年。最后用彩杖击碎“春牛”。大家纷纷抢得“春牛”的碎片带回家视为吉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时“打春牛”的活动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

“簪春燕”也是立春的一个习俗。古时女子挽长发,梳高髻,在立春之日都爱在发髻上插春燕形状的鎏金簪子。宋《梦窗词》中云:“花鬓愁,钗股笼寒,彩燕沾云腻……”描写的就是“簪春燕”的情景:美貌娇羞的女子在乌黑的云鬓中斜斜插一支流光溢彩的春燕簪,莲步轻移时发簪微微颤动,青丝上“春燕”欲飞。想来这也是立春一道靓丽的风景。“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簪春燕”寄托了古时女子对春天的美好愿望:希望也能象春燕般在蓝天自由飞翔。

春寒料峭,俗话说“春捂秋冻”,立春时节为了健康起见还是得多穿点衣服,以防感冒。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并适量运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