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

ID:2637019

时间:2023-08-24 03:43:48

上传者:韩ll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篇一

钟南山院士关于肺炎疫情给出的建议是: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他却在1月18日傍晚,出现在去往武汉的高铁的餐车上。今年他八十四岁,再一次义无反顾地挂帅出征,前往危机重重、他都不愿大家去的武汉。

我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他靠在火车的座位上,头微微仰起,似乎是在打盹。身穿花格子外套,他几乎是车厢里唯一的老人。面对疫情,八十四岁的他选择逆流而上,守护苍生。

无私的奉献和现在学术上的成果是他现在最闪耀的光辉,但我想,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现在看上去铺天盖地的闪光点,还有许多我们都了解的榜样的魅力。

对职业的理解和对学术的追求是那样纯朴,炽热。我看到一篇光明日报的的报道:钟南山的家安在有水泥外墙的旧楼当中,他在家里和家人谈的是医疗,谈的是学术追求,从来不谈钱,钟南山连自己的工资是多少都不知道。也许是他对学术的专注让他走向了山峰,也许是利益的羁绊让许多人留在了半山。用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来形容的确不妥,但他的治学精神与颜渊确有神似。

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在体育界也算是一个名人。钟南山在首届全运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夺冠,还获得过北京十项全能的亚军。如今的钟南山也没有在运动场上展现飞奔的英姿,却也仍然坚持锻炼。也看到过一张钟南山健身的照片,青丝中多了白发,依然坚持跑步、举铁的他仍然身形健硕,完全没有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这也许就是他在疫情中如此高强度工作的体力和毅力的支撑吧。奔走于各地之间,仍然脚下生风。

他的那股冲劲和牛劲超乎想象。只认真理不认权威是他无疑。早年研究人工呼吸对肺部影响的时候,他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克尔教授的论文结论完全相反,但他坚决的、毫不犹豫的提笔写了论。,台上,在大家的质疑之中一一回答克尔教授助手的连珠炮一般的8个问题,台下,鸦雀无声,继而是评委们高高举起的赞同的手,向科学致敬。还有在研究一氧化碳对血液氧气运输影响时,他拿自己当作实验品,让其他人像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测。为了得到完整的曲线,他让自己体内血红蛋白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22%才停止了向体内输入。这样连命都不顾的献身精神,为了真理可以拼上命的冲劲和牛劲,让所有人都为之赞叹,为之感到钦佩。

钟南山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已经八十四岁了,却在他的人生中贯穿了对学术的纯真,对生活的认真,对真理的较真。他也许从不会,也不愿说自己是成功的,但在我看来,他的真,就是我人生的标杆,是我将永远追求的远方。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篇二

(你是如何看待偶像的?究竟什么是偶像?)

(只有一个钟老,在扛起国运,作为冲锋战士;国家应该重视医护行业;重点对于青少年做出好的价值培养。)

无事小鲜肉,有事钟南山。国人的这种德性要改!

疫情风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篇三

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曾说过:“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的确,马邑之谋失败后,卫青霍去病出现了;中国需要原子弹时,邓稼先回来了;新冠病毒袭来时,钟南山院士站出来了。他如一位掌舵人,带领着人民,带领着白衣天使团队,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劈波斩浪地向前航行。

钟南山院士,一位爱国,心系百姓的国士。前些日子,钟院士被采访的视频刷屏了各大社交媒体。视频中,当他提到武汉人民开窗高唱国歌时,他那平日坚毅,不屈的目光变得平缓,疲惫的双眼中泛着泪光,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有些颤抖,他用激动而坚定的语气说道:“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说完,一颗在眼中徘徊许久的泪珠终于夺眶流出。这泪必是热泪,是一位院士拳拳爱国心的流露。钟爷爷不顾个人安危,为国为民,勇敢的站在抗疫第一线。相信,有了钟院士的这句话,医生护士们有了斗志,人民群众们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钟爷爷济世救人,国家有您,何其有幸!

钟南山院士,一位敬业,忘我的医者。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人们想的是寻找庇护,向后撤退。与其相反,钟爷爷想的是冲在一线,坚守奋战。还记得17年前,他说:“把重症病人送到我这儿来。”17年后,他依然逆行冲在前线,恪尽职守。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他始终坐在座位上看文件,研究病例。下了高铁,迎来的是昼夜奋战,与病毒击战的日子。累了,小眯一会儿;醒了,带领着医护人员继续投身于重症监护室。这,就是钟爷爷。虽荣誉加身,仍砥砺前行;不舍初心,治病救人,为医学奋斗。

钟南山院士,一位敢医敢言,实事求是的领头人。17年前,非典袭来,时任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的钟院士,在记者会上否定了“权威人士”衣原体感染的说法,提醒人民群众应对这种罕见病毒提高警惕。他言“无人敢言”之言,担“无人敢担”之责,将名誉置之脑后,追求真理。17年后,他亦是如此。首先确定“新冠人传人”,告诉大众应“早防预,备护具”。这个时候,最有权威的他,就是信念。人们相信他,才能众志成城,抗“疫”新冠。钟爷爷“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依据说话,实事求是。这,就是科学家的闪光点。

他,就是钟南山。为国分忧,为民奔波,为医学奉献。这就是镌刻在他生命中的品格。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钟南山,就是。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篇四

自6月中下旬开始,四川各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面对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四川各地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成为与灾害抗争的主力军、群众依靠的主心骨。

7月5日,绵阳市遭受持续暴雨袭击,部分区域在不足15个小时内降雨量超过230毫米。灾情就是命令,绵阳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立即奔赴抗灾、转移安置群众的第一线。

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70余人,发动群众400余人,挨家挨户排查险情,迅速转移安置群众65人。在关帝镇,镇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民兵排水抢险,不眠不休,将损失降到最小。在玉皇镇,暴雨警报一拉响,全体党员干部就奔赴一线,组建党员防汛应急抢险队,24小时值守,重点把控水库、塘堰、土坯房、危旧房、在建工地等,每隔4小时就排查一次险情。暴雨刚歇,玉皇镇副镇长谢斌便带领20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社,清理道路,扶植树木,并帮助村民清理排洪沟。

党员干部带头,重建家园就有希望,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就踏实。经历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大地震等自然灾害考验的四川党员干部更知道自己在大灾面前的责任。他们自觉把抢险救灾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把鲜红的党旗插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6月24日,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四川省立即启动自然灾害一级救灾应急响应,省州县党委坚强领导、靠前指挥,各方救援力量立即赶赴灾区。

叠溪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辖区内7个村党支部迅速集结党员抢险突击队。茂县“叠海羌山”志愿服务队火速集结,太平、松坪沟、石大关等相邻乡镇党组织紧急组织党员突击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白腊等16个相邻村党员突击队,与时间赛跑,努力在乱石中寻找幸存的邻里乡亲,搜寻生命迹象。后续到达的党员突击队,在当地党委统一组织下组建小分队,维护现场秩序,排查次生灾害隐患,耐心细致做好受灾群众安抚、失联人员核实等工作。

汶川等生命通道沿线上的基层党组织自发组织党员组建巡逻巡查队,协助交通部门疏散生命通道,确保受伤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同时,四川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组建党员巡逻巡查队,逐一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一位位普通党员冲锋在前。茂县松坪沟乡岩窝村党支部书记何春兰,得知灾情后立刻和丈夫带着绳子赶到现场,带着村里陆续赶来的30多个村民,用绳子拉石头,努力进行救援;太平乡胡尔村党支部书记黄开国,组织党员干部成立29人的应急分队,第一时间到达救灾现场协助开展搜救,连续奋战多天。在新磨村长大的茂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赵秀刚14名亲人失联,茂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王斌4名亲人失联,他们强忍悲痛始终值守在一线,保障救灾“生命线”畅通。

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四川省委组织部及时下发《关于全省组织系统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减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组织系统讲政治讲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动员、组织和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防汛减灾等工作。全省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将对群众的承诺践行在不舍昼夜的工作里,写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一线。

钟南山院士心得体会大全篇五

“我已经毕业60多年,都是在为祖国的健康事业服务,原来的口号是50年,我现在已经过了60年,还想干一会儿。”10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暨附属南方医院建院80周年大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深情表示。

其次,他希望医学教育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重症病人的抢救、复杂手术怎么做病怎么治,这些大学课堂里当然应该有,但我们亦要多学习对很多慢性病怎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钟南山院士谈道。

人民网-教育频道 记者 孙竞

来源: 人民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