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体会(通用9篇)

庄子心得体会(通用9篇)

ID:3217849

时间:2023-09-21 18:56:57

上传者:雨中梧 庄子心得体会(通用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庄子心得体会篇一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谈笑论生死。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大道与自然。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庄子心得体会篇二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也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庄子说,我们要懂得顺应,去面对,当你已无能力握着的的领头羊时候,去放开。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或是横加于人的。多经历了葬礼,我懂得无论对人对物,如果只去忧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经相遇相守的幸运,那去到哪个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乐。有人问佛祖,什么是佛?佛说,无忧是佛。原来,现在脚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庞杂,回归自然便直观,生命是八个数目字和一条小桥,像德兰修女19101997,周18981976,在看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个数字。我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桥赏过风光,活好当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书里娓娓而出。外面实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质、欲望膨胀的今天,滋长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样的人际网,已天天疲于奔命,却发觉满足更难,快乐变小。心为形役原来心被外物奴役着,心当然是高兴不起来。是时候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声音。见过有种培训课程,学员要每日停下来和自己的手手脚脚,耳朵肚子身体各部说说话,关心它们过得怎么样。这近公于庄子的观心入门。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说的耳聪目明,不在于听得、看得有多高远,而是能听见自己的声音,看见自己的心。心要见,必先静。水静尤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乎。水能映照天地万物,是水清静的时候,风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东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万物也照不进人的心。

庄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以心为镜,才可看清现状,联系过去,看到未来。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闭上目,静静的,我问我自己的心,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怎样努力过?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卷?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花时间在不该当的事情上,不会因为执拗、较劲追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于丹老师说,为了娶绝色女子,为了虚荣嫁给富商,离开了爱情,于是此生与他(她)错过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结果猴子给逮着了。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倒置之民。将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开,以心为镜照见自己,再去思索问题,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状态。且好的心态,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艺重要,像运动员往往场上显不出场下的好成绩;搭在板凳上的板条我可以轻易走过,但横到悬崖上就我就却步了。静心达而见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颗清明的心,以规律迎合规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会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书禅明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状态,以真求真,以真发现真,大道合乎自然是庄子所有理论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们平常断章取义的无为、懈怠、隐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们才能最后获到大自然里和缓的凝聚力。天地运行,万物更迭,四时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间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贤纳士传授至理,是他们不可或缺地拥有和缓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骨子里就是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团结共济和谐发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不息不灭。和缓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恒久澄静清明,精神有了足够的强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静而观己心,洞明规律,勉力,顺应!

庄子心得体会篇三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庄子心得体会篇四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思考人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阅读庄子的著作,我深深感受到他思想的独特,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尘世间的事物,提倡人们要追求自由、宽容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段:庄子的自由思想

庄子的心得体会表达了他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束缚的反抗。他认为人们不应受制于外界的压力和限制,而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他通过寓言故事和比喻,阐述了人的本性应该是不受拘束的。他以大鹏展翅、蝉与鱼对话等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人应该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些比喻使我深刻思考,让我明白了只有追求内心的自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第三段:庄子的宽容思想

庄子的宽容思想体现在他对世界万物多样性的理解和接纳。他认为,不同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他以屠龙之后鳞爪为证明,强调了不同事物之间的互补关系。庄子对于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持宽容的态度,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人的不同,而不是抱有偏见和歧视。宽容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处理冲突和争议时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四段:庄子的乐观思想

庄子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他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在不可改变的情况下,选择接受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以对于自己的手断为例,表达了一个人应该积极面对命运和困难,并从中寻找乐观和积极的一面。这让我领悟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战胜困难。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和思考庄子的著作,我对他的心得体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庄子鼓励人们追求自由,提倡宽容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压力和束缚所困扰,遇到困难时往往容易放弃。然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追求内心的自由、保持宽容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因此,我希望能以庄子的心得体会为指导,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庄子的思想的魅力,一起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宽容和乐观的社会。

庄子心得体会篇五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的著作《庄子》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在阅读和思考庄子的思想后,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庄子提倡自由放达的心态。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以游子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不必过于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我从中领悟到,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烦恼,而庄子告诉我们,放弃一些执念和束缚,活得更加自由自在,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其次,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齐物论》一文中,他通过自然万物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它独有的存在和价值,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要从整体上去理解。我们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要过于追求利益和功利,而是要尊重自然,学会与之合作、融洽共生。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反思自己对自然界的伤害,以及我们是否能够真正与自然共生。

第三,庄子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在《至乐》一文中,庄子通过“大椿之木”、“百丈之船”等例子告诉我们,当事物自然发展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分干涉和操控,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从容应对。庄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要找准事物的本然规律,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就。这种思想让我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费力去争取,只需顺其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第四,庄子强调心灵的修养和内心的平衡。在《齐虑》一文中,庄子以徐景诗“黄鹄踅惊海客,青泥何盘盘”为例,表达了对人心不平衡的批评。他希望人们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以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正如他在《大宗师》一文中所言:“古之人,富贵而诚,泰而虚。”人们应该追求真诚和虚静的境界,通过修养自己的内心,达到心灵的平衡和境界的转化。

最后,庄子关注人性与人情。在《人间世》一文中,庄子以印子铭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不要过于计较和纠缠于利益。他认为人情世故只是表面上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人心的真诚和善良。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应该努力去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并尽力去帮助他人。

总之,庄子的思想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思考。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古代哲学的宝贵遗产,更是对当代生活的一种启迪和指导。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所淹没,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在的丰富和品味。同时,他的思想也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他人和睦相处。通过理解和应用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幸福。

庄子心得体会篇六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庄子心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把国学的经典著作《庄子》用简单的语言和故事铭刻在了我们的心灵之上。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一种快乐,它都在给我娓娓道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我怎样才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告诉我们怎样修养道德品性,让情感智慧得到升华。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那里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于丹在心得三中感悟与超越中提到了名利二字,说了三个故事,其一,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其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三,又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这三则故事都顺应了一个主题淡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丹又指导我们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内心。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够看清超越言行的内心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的这种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内敛于心而不张扬的。

台湾著名的教授傅佩荣先生在研究庄子之后,得出一个心得,他说:真正看懂《庄子》就会明白,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或是一个终点。人是不断地经历许许多多的过程,长时间从磨练活出灿烂的今天。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烦恼、悲哀、无奈等很多负面的情绪,但这些其实都只是磨练我们成长的过程而已。于丹告诉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让我们领略到这样一种大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让我们霍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雨果说过: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笼罩,不论我们富甲天下或是位极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善良、坚韧、顽强、刻苦、纯朴之泉的灌溉,不论我们一贫如洗或者位卑如蚁,同样可以获得快乐的每一天!在现实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思想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我曾读到一短语说:用佛家的理论来养心,让自己宅心仁厚,很善顺,善待身边所有应善待的人和事,一颗石头丢进去心里的时候,也只是起一点点的涟漪而已,用道家的东西来养身,注意平常的呼吸调理,以儒家的理论来克行,用儒家的思想来克制自己的的行为。今天读到于丹的庄子心得,倒真是让我有了一种空灵的感觉!恨己知识太浅,于丹是要随庄子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然,俺是一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本人的见解纯属胡言,请匆见笑!且大多为只言片语,不成篇章,更不成体统谢谢!!!

庄子心得体会篇七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提出以自然为师,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在阅读庄子的著作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以下是我对庄子思想的心得体会。

在庄子看来,人类应该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以身作则,以自然界的现象来描绘人生境界。他谈及一只大鸟,鸟飞翔于天空,自在自由,不受任何拘束。这是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是自由而无拘无束的,我们也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忙碌、功利所困扰,沉迷于物质的追逐,忽略了内心的需求。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力量,学会放下功利、繁琐的事务,追寻内心真正的追求,达到内外的平衡。

庄子提出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是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我们应该学会顺应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要因为过多的干预而破坏它们的正常运行。庄子引用了很多自然界的例子,比如说水流自然而下,不会去刻意选择流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我要”、“我能”、“我应该”的执着心态,按照事情的自然规律去处理,不要主观干预。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境界。通过领悟“无为而治”的理念,我发现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过多的干预不仅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也会让自己感到疲惫和消极。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我才能主动地放下执着,顺应事物的发展,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自在。

庄子对于人的态度是乐观和豁达的,他以逍遥游为例,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以开心、快乐为目标,不要为功名利禄而过分劳累。人的一生犹如一场梦境,我们不应太过于追求虚名和物质上的成就,而是要保持真实、坦然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波折。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追求功名利禄已成为主流社会的追求目标,容易忽略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需要。我深感应该从庄子的思想中得到启示,坚持追求真正的幸福,尽力放下功利和成见。只有保持内心的愉悦和平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庄子主张人要顺应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己,任由一切发展。相反,庄子认为人要有自己的修身养性之道,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他倡导的是心灵上的自由和解放,通过修炼自己,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庄子有一句名言:“人必自助,然后非其所助而是助之。”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期望他人帮助的依赖心态,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东西。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独立思考、自主努力。同时,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培养出宽容、善良、包容和爱心等品质,使自己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庄子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自然为师,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庄子的思想为指引,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顺应自然、放下执着和功利的心态,修身养性,用豁达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活得更加真实、自在和幸福。

庄子心得体会篇八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庄子”。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创作了众多著名的文章和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独特,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对人的自由与快乐的探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的心得体会:对自己的解脱,对自然的顺应,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首先,庄子的心得体会可以从他对自己的解脱中得到展现。庄子提倡一种自由心灵的状态,与世无争,无欲无求。他在《庄子·逍遥游》中说:“以乐天下之实与天下为歌。”这句话表明他认为人应该融入大自然,与一切平等相处。庄子在《庄子·秋水》中又说:“逍遥子游于无穷,齐物以息。”他认为,人应该放下自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消除欲望,追求心灵的自由。庄子的这种解脱的思想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启示,他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顺从自然的规律,摆脱欲望的束缚时,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的心得体会可以从他对自然的顺应中体现出来。庄子的思想强调“道”和“自然”,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自然的规律。他在《庄子·胠箧》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表明他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并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与之对抗。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人和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真正解脱,就要放下自我,顺应自然的规律。庄子的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接纳自然,顺应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庄子的心得体会可以从他对人生的理解中得到呈现。庄子强调人生的矛盾和无常性,他在《庄子·天下》中说:“人生天地之间,犹白驹过隙。”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无法把握的认识。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快乐。庄子在《秋水》中提出了“大道无言,天下莫能穷。”他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无法言喻和捉摸的,只有通过后天的修行和苦心钻研,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平静和理解。庄子的这种对人生的理解,使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重新审视我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

综上所述,庄子的心得体会体现在他对自己的解脱、对自然的顺应以及对人生的理解中。他的思想启示我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快乐与自由。庄子的心得体会影响了许多后来者,他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依然不凡。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理解他的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快乐,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庄子心得体会篇九

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的精神很博大,说实话严格领会庄子的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庄子的思想似乎在天边飘荡,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社会上拼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似乎也在飘荡,但是,不知道怎么飘荡,不知道飘到那里去,这件事情应该谁都解决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问自己。自己连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还能问出什么。

庄子的思想飘逸峻异,并没有说明我们该怎么做,不像孔子。但是,感觉到是要让人站到一个特别高的高度看问题,我们在物理学的坐标常常是地球,但是,庄子的坐标可能定在了太空。让人感觉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动。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很难解读,只能慢慢的从中一遍一遍体会,有些小说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庄子的小说感觉到看几十遍都闲少,庄子指明了大道,让人呆滞的思想有似乎变得有了点火光,我们中国人在20__多年前就有了这种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庄子的思想很博大,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看待历史,政治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政治,商人还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经商。对于老百姓的我来说,还能从庄子的思想里面得到什么东西,估计可能就是不断的审视自己,把自己的所有不良的东西剔除。

没有一个精神基础,感觉到有时候就漫无目的,茫然失措,就像是随风而摇摆的树叶,不淡定。我觉得是最最失败的地方,也不是说做出什么大事,就是没有一个思想基础,可能那个目标是虚无的,指导我们的只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没有一个切合自己实用的方向和目标,有可能就是真的空虚一场,梦一场。

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不断的改变自己,让自己能赶上这个社会前进的步伐,社会就这个样子,他是一种存在,不能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他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有错,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己就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行崖异之事。

读了庄子,感觉到连庄子的门都没有进去,只能是不断的在生活中体会,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如果不从生活中体悟,庄子这本书,真的很难领略其真。当然了,还要不断的学习,凝练,不能荒废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