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学感悟(大全8篇)

国学大学感悟(大全8篇)

ID:3295488

时间:2023-09-22 12:43:49

上传者:LZ文人 国学大学感悟(大全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学大学感悟篇一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近期我读了熊春锦的《学国学,学什么》又学习了《道德经》有了以下体会: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采取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准确一致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

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许多人都讨厌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殘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营养,最后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继续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继续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

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富、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快乐、痛苦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富,你占有的财富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享受了快乐,你的权益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你抢劫得了许多钱,你的财富多了,但你得天天防着警察,天天受到心灵的谴责而痛苦,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均衡性,这是不符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肯定办不到。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这种平等的权利,保障均衡的权益,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才顺势而为,采取“无为”的`策略。

“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因此,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对策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平等对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只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实行“无为”就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人和环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全面和谐。要实现这样的全面的和谐。领导者除了前述加强个人修养外,在目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的条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点:一是善于倾听百姓的心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处于第一线的“百姓”对客观事物的接触最直接,认识也最清楚,他们总结出的经验往往也最接近客观规律,他们也最清楚自己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对待,他们的心声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为心”就容易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实行“无为”的捷径。二是要当好调和万物矛盾的“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光人和人之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阴阳),矛盾本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但因为(道向阴阳之间)冲填了“气”而实现了和谐,由此可见“气”是调和矛盾、实现和谐的关键。

国学大学感悟篇二

国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学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专家是研究和传承国学的学者,他们对于国学的研究和理解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我有幸与一位国学专家交流和学习,从他身上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专家强调了学术的严谨性。他们对待国学的研究和传承非常严谨,一丝不苟。他们认为,对待国学不能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的态度,需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没有过多的个人情感和偏见,只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他们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试图还原出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他们的态度让我深受触动,从而让我不断追求学术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其次,国学专家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国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国学专家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将传统的知识传承下来,同时又能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他们不仅仅只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知识,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创造。他们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评论,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在他们的研究和创新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第三,国学专家讲究精神修养和人文关怀。在与国学专家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修养和人文关怀。国学专家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修养影响着身边的人。他们注重自身品德和言行,以身作则,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同时,他们也非常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国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言行举止给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让我明白学术研究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

第四,国学专家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国学专家在研究和传承国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他们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出版著作,共享资源,提高了国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为我树立了学术研究的典范,也激发了我对国学研究的热情。

最后,国学专家鼓励年轻一代的学习和参与国学研究。国学作为一门具有深厚底蕴的学问,需要年轻一代的人去传承和发扬。国学专家鼓励年轻人积极学习和研究国学,提供了许多机会和平台供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国学专家的鼓励让我感到鼓舞和勇气,立志要努力学习和传承国学的精神。

与国学专家的交流和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学的重要性和它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国学专家的严谨态度、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精神修养和人文关怀、团队合作和交流以及鼓励年轻人参与国学研究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研究,让国学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大学感悟篇三

近年来,国学义工活动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也是其中一员,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国学义工活动,获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悟出了一些道理,体会到了国学义工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国学义工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与国学义工活动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学习这些经典,并与大家一起解读、交流,对我来说是一次博大精深的知识启蒙。原来,中华传统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它不仅包含了哲学、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思想,还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智慧。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经典,我逐渐领悟到了其中包含的生活智慧和处世原则,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国学义工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国学义工活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我参与过一些国学义工讲座,看到讲座现场那些虔诚听讲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虽然并非学习国学的专业人士,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和钦佩。这些人有的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而放弃了其他机会,有的为了传承家族传统走上了国学的道路,有的则是将国学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也让我深深明白了自身责任。

再次,国学义工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通过参与国学义工活动,我不仅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国学义工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需要向他们讲解、交流、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这让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参与国学义工活动也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智慧,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与包容,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能力。

最后,国学义工活动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尽管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可能受到一些冲击和限制,但我们不能放弃,更不能袖手旁观。国学义工活动让我明白了,并非一个人的力量微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积少成多,势必能够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总之,国学义工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培养了我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参与国学义工活动,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会继续参与国学义工活动,增强自己在文化传播中的力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学大学感悟篇四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 国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国学精粹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弟子规》里面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了这几句话,我懂得了父母呼唤我时必须得回应;父母叫我做什么事也不能懒惰,得马上去行动;父母对我教诲时,得虚心、安静地听,并好好接受;父母给我订下的规则,是有道理的,得听从。以前妈妈叫我做什么事,我总是拖拖拉拉,有时还不肯做。现在我知道这样是很不对的。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妈妈叫我做什么我就马上去做。

"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中教我们怎样读好书的方法,在读书的时侯,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光看着书本,但却心不在焉的话,那么就白读了。如果眼睛不看好书而却左看看右看看,也是白看了。口也要配合着念,把精神集中在书本上,几遍后,便会背了。 《三字经》"幼不学,老何为"呢?启发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要不耻下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玉不琢,不成器,"同样警示着我们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过生活的磨练,长大后就难以成为大器,只有发奋,才能图强。"亲师友,习礼仪"是教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大学感悟篇五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大学感悟篇六

《大学·中庸》《诗经》《论语》这些古文是我以前最讨厌看的书,这些古书,既看不懂,又让人看的头昏脑胀,只是不懂装懂,懂它的人在一旁聊着古文,而我们这些不懂的人却只能在一旁做听众,从来都讲不出一句关于古书的话。所以妈妈和老师都常常要我们看这些书,让我们把这些书老师要求我们看这三本古书,然而我们却只顾在看其它的课外书。

最后,老师接到了一个消息,全班中必须抽10位同学去比赛,这10位同学必须在网上“注册”完并且用鼠标点击“我要报名”,这样就可以参加比赛了,接到老师的通知,我们就全神贯注的.看三本古书,知道书中的内容,有点模糊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为了让书中的内容能深刻的印在你的脑子里,班级中的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去看书,就连班级中几个最调皮的男孩子也拿着这些古文在教室里念着他们自己的厌烦而引人入胜的“经书”。班级中用功读书的同学更加努力看古文了,而且她们时刻提醒其他同学认真看古文。

比赛还在进行,我却深刻地体会到:要汲取知识就要一点一点积累,不能乱读一通,在一定的环境下,有所收获,有所成果。

国学大学感悟篇七

近些年来,国学热再度掀起大波,国学大典更是备受瞩目。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国学大典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价值观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我读过国学大典之后,我深感受益匪浅,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培养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下面我将从“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以德为本”的思想理念、“天人合一”的人生观、“礼仪之邦”的价值追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修养等五个方面,分段详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读国学大典让我认识到“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作为一部集中了中国文化精髓的巨著,国学大典中的许多思想和原则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践价值。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仁者爱人”等理念,无不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相处之道。因此,读国学大典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提醒我们必须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断吸收其中的智慧,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启示。

其次,从国学大典中我感受到了“以德为本”的思想理念。国学大典强调人的修养,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尤其是《大学》中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社会的建设是从每个个体做起的。只有每个人潜心修身、家庭和睦,社会才能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这给予了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深刻的反思,并始终坚持把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第三,读国学大典让我对“天人合一”的人生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关系。在《中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治国"的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必须了解社会的情况并平衡各方利益,同时也要注重了解人情世故和加强自己的修养。这种“天人合一”的人生观给予了我对自然、人际关系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深刻思考。

第四,国学大典中的“礼仪之邦”思想给了我对价值追求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貌和仪式,重视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礼记》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礼仪的细节和讲究。这种重视礼仪的思想使我更加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关心他人的感受。同时也使我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明白了应该奉行法治社会以及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国学大典培养了我对个人修养的重视。《论语》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提出过许多有深度的思考。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意味着学问的修养,更多是指个人内心的修炼和品德的培养。个人的修养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式,甚至影响到了一个人的命运。国学大典中关于个人修养的思想启迪让我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并做好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对他人的帮助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综上所述,读国学大典让我深深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它不仅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象征。通过读书,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认识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幸福和使命。国学大典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珍贵宝典,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起来,加以学习和传承。让我们一起,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提升自己,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社会。

国学大学感悟篇八

对于从前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