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通用6篇)

最新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通用6篇)

ID:3345825

时间:2023-09-23 00:39:53

上传者:碧墨 最新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通用6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宣传母校”这个主题,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但它实际上是一个涵盖广泛、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在教育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珍视母校,传承母校精神,积极宣传母校。几个月前,我参加了学校关于“宣传母校”的活动,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母校的魅力(200字)

我们的母校,浙江大学,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大学。作为一名在校生,我深刻体验到了母校的魅力。浙大的校园风景秀美,教学设施完善,并且这里的师资力量强大,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养。更重要的是,母校所倡导的“学以致用,勤以修身”的精神,在我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正是因为母校培养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

第三段:宣传母校的重要性(200字)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分内之事就是积极宣传母校。这不仅是对母校的一种感激之情,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母校文化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母校,比如在网络上发布母校的新闻和文化活动,向外界传达母校的精神,让人们了解母校、关注母校;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宣传母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让人们想起浙江大学就想起了我们。只有像我们这样的人,才能让母校的形象更好地传承。

第四段:怎样宣传母校(200字)

在宣传母校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比如活跃在社交网络上,通过分享母校的图片、新闻和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母校;或者是积极参加母校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展现母校主办方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进行了广泛宣传。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地方组织的各种活动或参加志愿者工作,为母校在大众之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第五段:结语(200字)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投身于母校宣传的行列。母校是我们成长的家园,是我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母校的价值,弘扬母校文化,为母校扬羽而飞。因此,我们要认真珍视母校,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宣传和继承母校的文化和精神。

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二

20xx年x月16号,借着寒假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会到青田——一个美丽、温馨而又充满我们回忆的地方。在这里,有着我们为高考奋斗的痕迹;在这里,有着我们亲爱的老师同学;在这里,有着我们三年点点滴滴的回忆。

天下着小雨,可依旧挡不住我们回访母校的心。我是最先抵达校园的,早上就先过去了,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一幕幕我在青中时的场景跳入我的脑海,这是我心里在述说:青中,我王华忠回来了。 我首先来到了以前班主任的办公室,看见老师那越发沧桑无力的面容,我想起了老师对待学生那严厉而又温暖的教育方式。老师看见我就热情地询问我在大学的情况,这让我很感动。我也积极地向老师汇报了我在大学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我在大学过得和好呢!”。而后,我又拜访以前的各位任课老师,也向他们汇报了自己 的情况。中午,我陪同老师一起在那曾经吃过无数次饭的食堂再一次回味我的高中生涯。

下午,我们杭电回访以及事先联系的浙大、理工以及其他学校的同学都陆续到达了。他们与我一样先去拜访了老师,而后我们又匆匆赶到宣讲会的地点,安排任务、布置会场、调试现场设备。

宣讲会终于在5个班的热切注视下开始了,首先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并将宣传片给大家观看。大家分工介绍了各学科的一些学习经验,我也给大家介绍了化学方面的学习的一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对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讲的时候还是有是有点紧张,但是我还是坚持讲完了。

当晚,我们分成了5个小组走进各个班级向他们对我们的学校以及大学生活做更加详细的介绍。同学们的热情也很高涨,时不时地会有问题提出,我们也尽量给与回答。对于大多数同学出现高考焦虑的情况,我们也热心地开导他们,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我们也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以后的联系。

这一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锻炼了我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方面的能力、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以及如何当好负责人的能力。我相信这些在课堂上是绝对学不到的,而且活动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向大家推销自己,这个在以后走上社会中是很有用的。当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在讲台上讲话比较紧张,活动时间的掌握上还不行,事前的准备不够充分。以后我也将更多第参加这一类的活动,以求有更大的提高。

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三

似乎在毕业以后的我总是难以忘怀母校一般,有时梦中惊喜才发觉自己已经从xx中学毕业了,这样的状态持续好几天以后才令我发觉自己是如此热爱母校,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那段岁月还真是让人感到充实与幸福,这里流过的汗水以及走过的足迹都是我在高中三年成长的证明,或许正是如此才会让毕业以后的自己对母校总是这般念念不忘。

或许是高考之前的那段岁月让自己在紧张备考之余感受到了对未来的那种迷茫,尽管说确定好想要报考大学的我能够投身于学习之中并因此而感到充实,但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此刻的自己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踏出这所学习三年的校园,至少校园的操场上面也曾有过我肆意拼搏以及激扬青春的声音,熟悉的教室里面也有着我高谈论阔以及指点江山的身姿。尽管说我也不知道此刻的自己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缅怀自己高中三年的母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对于这里的花草树木以及师生情谊都是有些放不下的,因为在这个倍感亲切的校园之中有着太多难以割舍的回忆让人有些放不下。

即便是这样我也想要再一次来到自己曾经就读的班级之中看看,想要在自己以前的课桌之上看着空无一人的教室诉说着以前的种种经历,似乎在熟悉的讲台之上还有着老师为我们讲解知识所留下的痕迹一般,这样的留影才是对于自己这名高三毕业生在校园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或许曾经的自己也会有些想不到每天循环式的校园生活竟然让人感到有些缅怀,无论是指导自己的老师还是陪伴学习的同学都伴随着毕业的场景正式消失在眼前。

其实我真的有些放不下那个曾经寒窗苦读并深受师生照顾的自己在这里留下的足迹,虽然很久以前我就被灌输了努力学习并争取考上一所好大学的传统观念,但是当自己实现了这么多年奋斗的目标以后竟然还会在内心之中出现一丝不舍与迷茫,将来的道路除了让我有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外也更加凸显高中三年的沉淀,或许正是因为自己在母校之中吸取了足够的养分才能够支撑着我前往一个更远的地方,只不过路途中的自己在回头之时也会难免感到有些失落与伤感。

可能将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改变自己原本纯真的面孔以及心灵,但是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种种缅怀以及追忆,实际上越是临近动身之时便越是对原有环境感到不舍与失落,在这个教导自己成长并学会为人处世道理的母校永远都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地方。

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四

我骑着自行车停在母校门前,注视着这扇熟悉的大门,仔细回想自己小学毕业后,多久没有再推开这扇守护记忆的大门了。一年?两年?或许更久了。教学楼早已变了摸样,但那份亲切依然弥漫在心中。校园虽增添了不少新事物,但旧时的记忆依旧如此清晰。

操场上那曾经满是黑色沙砾的跑道,现已焕然一新,红色的塑胶在阳光下炫耀着自己的活力与朝气。想起那些年与同学们在这操场上疯狂地奔驰,喜悦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一次次的欢呼一次次的哀叹似乎还环绕在耳边。我停下车,沿着跑道慢慢地开始我的行走。东南角那些新漆涂抹着的体育器材,那上面依稀还残留那些年与朋友一起打闹的身影。

不知不觉走到了篮球场。篮筐还未换新,那锈迹斑斑的篮筐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又记录了多少在篮球场上的欢笑与呐喊。那曾被我抱怨太高的篮板一下子矮了许多,然而我意识到不是篮板矮了,而是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抱怨太高拿篮球泄愤的小女孩。

沿着无比熟悉的小道,晚风拂过脸庞,送来了清凉,也送来了旧时记忆。曾经有着一大帮人热热闹闹地从这里经过,然而如今只有我一人独自行走。望着曾经的西操场,那些体育课总爱一群人窝在那里玩弄的旧器材,小沙坑,现已被一座巨大的体育馆所代替。馆内齐全的设备,优越的环境,我不禁有些羡慕起这些学弟学妹了。校内的绿化多了不少,从前的蘑菇亭现在已成为树木中的一员。我用手抚摸着眼前这棵桂花树,想起那时和朋友们将桂花摘下压入书本中,希望书本也带有桂花香。但压的时间长了,桂花模糊了笔迹,变成一块块“斑纹”。看似乱糟糟的书本,然而却是我那时最喜爱的宝贝,那带有桂花香的书本如今成了我最美好的记忆。

走过熟悉的拐角,曾经的教室映入眼帘。我停下脚步向内望去,书桌、门窗全换了新,曾经的我们正是坐在这个教室里,听老师传授知识,与同学下课打闹。然而曾经已成为过去,只能回忆而无法触碰。但不变的是在这讲台下将会有一群像从前的我们一样求学的学弟学妹和讲台上将在这里为新一代传授知识的老师,在这里又将有一批追梦者努力拼搏,去创造他们的未来。

天渐渐暗了,校园在落日的余晖笼罩下陷入沉寂,安宁。

我静静地推着车,不想打破这片祥和,车轮转动发出的声响犹如时光的齿轮所演绎的骊歌。身后的母校目送着我踏出她的怀抱,一如当年毕业时那样。然而当时的孩童现已成长,但她一如当年美丽端庄。岁月不但没有在她脸上留下沧桑,反而更多的给予了新的辉煌。

我感叹时光的强大,赞颂母校的辉煌,但依旧希望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还能像今天一样,在这母校中寻找当年的点点美好。

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篇五

我能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浓浓气息笼罩在了我身上,在我四周弥漫开来。母校,我青春的见证,是一个留下无数回忆和感受的地方。借着母校华诞之际,我想写下我对母校的心得与体会。

第一段:母校的历史与特色

我母校是一所100多年历史的高中,坐落于一个幽静的小镇。母校的建筑学风格独具特色,是中国现代化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母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深植于校园文化中。母校一直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以“学以致用、精勤尚实、源远流长”为校训,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第二段:母校的教育印记与成长历程

我在母校度过了高中岁月,母校留给了我无数美好印记,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母校注重学科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语文的重视,让我奠定了良好的语文基础。同时,母校也培养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对于我的未来成长帮助很大。

第三段:母校的目标与使命

母校进一步坚定了我对教育的理解,教育应当是引导与培养人生意义,传承与创新文化,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人类自身的综合素质。母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关注“知识、能力、品质、情感以及未来”,母校一直坚持着促进学生发展健康快乐的生态体系,为传承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四段:母校回报社会贡献

母校不断发掘和培养真正的人才,母校的毕业生遍布社会各个领域,他们成为了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并为母校赢得了无数荣誉。母校回报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而是从文化、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母校也积极地走出国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五段:母校华诞感言

作为母校的学子,我想和母校一起迎接百年华诞。母校百年,积淀沉淀着无数师生的心血与智慧,也为未来铺就了更宽广的道路。在百年华诞之际,我想向母校表达我的感恩之情。是母校和母校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孜孜不倦的付出,让我变得更加优秀;是母校培养的爱国、创新、团结、担当和知识精英,让我自豪。

总而言之,母校是我成长道路上难以抹去的一笔,母校的百年华诞是我与母校的重逢,是对母校的再次告白。母校在我的青春逝去的时光里,印刻了我一生的标记。我永远感激母校成就了我今天的我。

回母校心得体会大学生篇六

1月22日,我带着激动与紧张的心情踏进了我曾经学习和生活了六年的母校——礼县二中,向母校部分师生概括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并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高考总结出来的经验,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我顺利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收获颇多。

农历腊月初三,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回到了我的母校——礼县第二中学。到了学校熟悉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顿时感到温馨又温暖。树上的叶子掉光了,不像南京的大部分树依然充满生机,但对于生长在北方的我,这才是最熟悉不过的冬天的风景。虽然已经考完试了,但学弟学妹们还是在上课,校园里几乎没有人在走动,阳光明媚,带着几丝微风,学校显得安静而又美丽。

我的母校礼县第二中学(简称礼县二中)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大门盐官镇,创建于1957年,迁建于1993年。是一所服务于礼县东部五乡一镇约15万人口的县直完全中学。学校在硬件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盐官教育的龙头。几年来,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建设,立足科研兴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这里有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老师;还有一群可爱的同学,大家相处的像家人一样,有了问题大家相互讲解,互相商量。我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快速的成长,努力学习,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并且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农历腊月初三,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怀着几分激动,几分忐忑,我来到了离别半年的母校,踏进母校,感到这里的一切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的花花草草,一砖一瓦;陌生的是那种紧张又压抑的学习气氛。感慨片刻之后,我给我的班主任独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得知他此刻正在教研室,我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由于之前我已经给班主任打过电话,说明了此次活动,他也同意给我提供平台,叫我精心准备,所以寒暄过后,他看了我准备的材料,说:“看你准备这么充分,我给你两节课的时间,好好宣传一下,然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好好指导一下学弟学妹,帮他们答疑解惑,增强他们的信心。”听到班主任老师给了我这么长时间,我打心眼里高兴,谢过班主任。我们有谈论起了我的大学生活,班主任一边听一边给我提了一些建议。

时间过得真快,没说多长时间他们就下课了。班主任把我领进教室,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他就离开了。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表明来意,同学们听到后非常高兴。紧接着我先介绍了我们学校(利用ppt),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平台”的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涵盖了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文学、生命科学、法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是我国东部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基地。校区面积560公顷,各类实验场、站面积440公顷,学校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现有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200余个,实验教学中心23个(其中国家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8个)。图书资料收藏量200余万册(部),拥有中外文全文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40余万种,中文电子期刊近1万种,还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检索查询系统。

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学校分为两个校区,其中卫岗校区占地900余亩,是南农本部,浦口校区位于南京浦口区,比邻长江占地面积716亩,紧邻浦口校区还有南农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农业的硅谷5050亩,学校有两个大型现代化的图书馆,同时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同时学校耗巨资铺设了长达30余千米的光缆把卫岗和浦口两个校区连在一起,使两个校区的交流更加密切。

全校现有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含渔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另设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南农大分院、长江学院和日语培训中心等现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5个博士学科专业、106个硕士学科专业、57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以及兽医博士和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等五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包括成人教育与干部培训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职教职工268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253人,硕士生导师526人,高级职称教师744人,国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8人。

对于同学们最关心的就业和助学金的情况,我还做了重点介绍。然后还和同学们谈了下自己高中时的学习体会,以自己当年高考的亲身经历回答了他们高考前备战的一些问题等等,传授一些复习方法,放松心情的方法,并结合自己当年高中毕业后填志愿的茫然向学弟学妹介绍了高考填报志愿的相关考虑,让同学们对高考填报志愿有了初步得了解。最后谈了在大学参加的社团活动以及从中得到的锻炼,向学弟学妹介绍了南农的一些社团及参加这些活动对自己的影响。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同学们建立了长久的联系。

1、收获

对于南京农业大学来说,我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简洁却也较全面地介绍了南农,给了他们比较直观的印象,相信这对于他们以后高考填报志愿会有一定的影响;对母校来说,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当年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体会,并分享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以及高考的过程和心得,还给他们未来对大学及专业的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为那些学弟学妹们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自己心里高兴,他们自己也高兴;而对于我自身,从开始的找相关老师,到后来的在同学们面前讲话,这些都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能力,学习到了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

不管是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还是在站上讲台的时候,我都学到了一些在大学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恰恰很重要,它将成为我在以后学习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因此,我认为这次寒假活动,对于我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我也相信,以后再有类似的活动时,我会在现有的心理基础上做得更好。

2、不足

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不自信。所以活动做得不太完美。感觉过于简洁;再有,时间不足准备就不够充分,只讲了自己去年高考的情况,没有详细地查阅今年各高校招生的情况和高考录取政策的变化,对南农的了解也欠深入,比如有同学问到南农的最新排名以及某一专业的具体情况是,我就很难深入回答。除此以外,没有能与教务处的老师合作也是很大的遗憾。

今年的寒假,我有幸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暨优秀学子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活动。我很高兴能够参加类似的活动,我个人性格内向、易紧张、不善语言表达,这次的活动恰恰能够磨练我与人交往的能力,还能让我在锻炼自我之余,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对他人做出贡献。所以这次的实践活动对我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这次在母校开展活动是非常的成功的。回访母校使我收获了旧情,同时对我将来人生情感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活动中我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我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我自己还是那些学弟学妹们都可以收获很多。所以,我真诚地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的传递下去。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我的母校越来越好,我的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也越来越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