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实用5篇)

最新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实用5篇)

ID:3387776

时间:2023-09-23 11:13:06

上传者:JQ文豪 最新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篇一

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名师堂提供的20xx年全国高考调研仿真试卷

1、必修

2、必修三的主干知识和选修一、三、四。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本次考试卷面满分100分,选择题12道,共48分。材料题5道,其中必做题2道,选做题3道,共52分。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对材料理解运用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多。

本次试卷难度与高考相当,题目比较灵活。全卷分值分布合理,粗略统计一下:必修一约36分,必修二约37分,必修三约12分,选修一15分,选修三15分,选修四15分。全卷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过分关注细节的题目基本没有。全卷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这一特点。总体而言,本次测试具有鲜明的甄别与诊断功能,对后期历史复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信度与效度都较好。

(一)选择题选择题得分在24分左右。错得比较多的题目有:第25题,文言文阅读存在一定障碍;第28题,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分不清楚;第30题,对材料理解不到位;第32题,对苏格拉底的思想理解不够透彻;第35题,对经济政策概念理解不够。其它一些题目相对而言区分度比较明显一些,但要准确快速作答,也并非易事。

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篇二

亲爱的老师们、父母们:

大家上午好!

时间自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高三的全体同学,对各位家长以及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敬意。

敬爱的父母们,你们为我们任劳任怨,含辛茹苦,作为一名时刻奋斗的高三学子,我们绝不会辜负您们的希望。我们深深的铭记:小时候你们对我们的精心哺育,对我们的百般疼爱;长大了也让你们为我们操心与牵挂,为了我们的书学费,为了我们的生活费,你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甚至背井离乡,到外地去打工,你们省吃俭用,也不让我们受苦,为了我们的前程,你们不再年轻,岁月已经在你们的脸上刻下皱纹,两鬓已悄悄的增添了几缕银丝。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的恩情深似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带我们来到这世界,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抚养和教育,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有今天。父母们,让我在这里对你们道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时间过得很快,三年转眼间已到了最后的冲刺、依稀之间我们已踏上了高三的征程,曾经的嬉戏玩笑,曾经的青春激荡,曾经的少不识愁,曾经的年少轻狂,都已在学习的紧张与充实中被压抑和收敛,一种沉着和稳重的感受时常笼罩着我们,似乎在一个孕育着收获的秋天,我们成熟了许多。亲爱的父母们,如今,我们仍需要您们的爱!当考试糟糕透顶时,我们最怕那些劈头盖脸的呵斥,他叫我们无地自容;当几经努力终于小有收获时,我们最担心那瓢冷水随时泼在我们的头上;当高考的压力如千斤磐石般的压在心口时,我们多么需要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

亲爱的父母们,我们需要你们的理解、支持与鼓励,它是我们向上的动力。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斗,那么我们就是打仗的士兵,老师是指挥我们的将军,父母的殷切希望和教诲是我们不竭的前进的动力,我们不但要听从老师的教导,还要多与老师交流,做到将士一气,同心同德,共赴战斗,必以丰硕的战果回报你们。

最后,祝愿我们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汗水的,都能得到珍珠。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能够为我们的成功而骄傲,自豪。

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体高三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给了孩子们一个极大的鼓舞,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极大支持,衷心感谢你们。

我是902班的数学老师,我感觉责任重大,我们902班进入高三以来,在前后两位班主任的严格管理下,成为了一个很优秀的班集体,在前三次的调研考试中,稳居全年级理科平行班的第一名,学生比较聪明、灵活,学习中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也懂得高考对他们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的邓老师受伤后,在新班主任王小梅老师的管理下,学生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为自习的前途分秒不停的打拼,各方面表现仍很出色,所以整体学风好,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比较强,我们任课教师在这样的班级中教学,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觉得很值,也是高兴我们会和大家并肩作战,共担风雨。我们会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燃烧激情。我们会严格落实备考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备考工作。详细分析学情,深挖学生潜能,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辅导。我们深知,老师的一年,意味着学生的一生。我们“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

高考考的是基础,拼的是实力,靠的是身体。对于基础,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认真复习,踏实做题,不要期盼天上掉馅饼。因为天上有可能掉馅饼,也有可能掉铁饼——砸扁你!对于身体,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学习之余多跑跑步,保住高考的本钱!不要老以为病毒不会爱上你,病毒一直在寻找爱你的机会,一旦你给机会它,它就能把你病倒至少三五天!无形中,会耽搁学习!倘若病倒在高考场上,那更划不来。

同学们,最后一百天了,希望你们明白:我们老师愿意做你们的指挥员。

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篇四

试题出得不错,然均分不高,学生整体得分不理想。无论是基础知识、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还是审题、阅读题干、规范答题,各个方面皆有疏漏。

一.现代文阅读:主要问题是对相应问题(修改病句、近义词辨析、注音、语言特点、重要句子的作用、全文的整体把握)的有关芜杂的信息整理归纳还不够全面清晰精准,答题技巧不完全知晓、答题步骤不规范、答题要点有缺失,如:1.压根儿不会写“璨”,要么写成音同形异的“灿”,要么将“璨”字右边写成“桀”,或者将右下方的“米”写成“食”,甚至还有同学把两个字写颠倒。6.仅限于介绍作品本身,而忘了介绍作者;介绍作品时缺乏整体意识,只能抓住一个特点来说。另外,少数同学甚至不明白展品介绍的文字表达应该如何。9.回答的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语,形成病句;把两个要点糅合在一起回答,表意不明。12.要点概述不全;作用分析欠缺;主旨把握不准。

二.诗歌鉴赏:16题答得不好,不理解梁启超的评论;惯性思维,认为李清照的词一定是婉约的;未能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未能清晰地从意象、意境、情感的角度鉴赏豪放词风的特点。

三.古文阅读:文言文学生答得不够理想,虽说是课外选段但理解不难,题目能很好的和课内所学做勾连,进一步促成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能力迁移的形成,如:18.错误率极高,对“何”“其”“者”“以”虚词的解释及语境义辨析不清。19.除“奇”字意动用法能答出来,其余均不好。典型错误如:主语没有添加,“跣”的解释或遗漏或胡乱翻译成“躺着、匍匐”等,“具汤”两词各有遗漏,“衣履之”有的`翻译动词没出来,有的“履”的翻译丢掉了。22.筛选信息(原句)寻找错误;将前半句错误理解为“乐而忘忧”;将“假”错误理解为“虚假、不实、虚构”等;未看清题目,照抄原文。25.“修辞”概念不清,错误理解为:移步换景、环境描写、整散结合、类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答题不全面。26.情感分析错误;知道“乐”与“伤”,却不知因何而“乐”,因何而“伤”。

四.作文:能较好解释“勇气”“宽容”的内涵,同时能联系两者阐述它们的关系:勇气和宽容是相对的,勇气是建立在对方宽容的基础上,宽容是宽容对方的勇气。也就是说文章能兼顾两个话题,同时有效阐述两者关系,这是有境界上层次的作文。从材料中“少数”“多数”入手着眼,没有抓住材料中关键词语“勇气”“宽容”;能抓住材料中关键词语“勇气”“宽容”,就其中一个话题来写作,但只是泛泛而谈“勇气”或“宽容”,没有联系材料中提到的“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如写人攀岩是需要勇气,但与少数人多数人没有关系;文章多角度写,前文写“勇气”,后文写“宽容”,前后没有阐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主题不集中。阅读分析能力不够,材料作文审题能力不强,抓不住关键词语;审材料很片面,只是抓住部分内容,而没有从材料的全局上考虑;不会审材料,没有看懂写作要求是要“选择角度”。训练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关注材料中的每一句话,审清材料中每一句话中包含的意思以及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最高60分。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落实知识点、规范答题。具体如下:

2、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学会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与提示语,迅速有效地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不能在答题上总给人“隔靴搔痒”、“力不从心”之感。

3、答题的规范性是很重要的,这也能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答案的构成应该有哪几部分,哪些答案的表述一般会用哪些标志性词语,从想到做,一以贯之,这需要日常做题和讲题时就给学生再三地强化。

4、综合能力的考察需要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综合能力题的题目又可以千变万化。在高三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如何能够将题型丰富,让学生可以在大题前感到胸有成竹,而非“手忙脚乱”,这需要老师们群策群力,精心编排,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见识较多的考法,从而随心所欲地迎考。

高三期末考试分析发言稿篇五

本次期末考试是滨海新区统一出题联合考试,考卷命题思路基本按照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模式和《天津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按照近几年比较稳定的七大板块命题,文理同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整张试卷难度控制适宜,中档题较多,难易系数0.7.二、对试卷各“板块”的分析:

现代文阅读:

二篇文章:文学类文本(《太白山读树》)、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上难度不大,然而在编制试题时作了一些深度的挖掘,在把握文意添置了较大的难度,加之学生一些基本背景的欠缺,得分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论述类考的是社科文,3道题目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性,对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失分也较重。

两篇选文阅读难度相当,试题的设计难易相当。

文言文阅读:

诗歌鉴赏:

题目设计的思路比较科学,第1问和第2问的提问的指向很明确,学生答题时的角度比较易,因而导致得分率较较高。

名句默写:都是必修课本里的讲读课,复习时比较全面,得分率较高。语言文字运用:

排序题虽然分数不多,大多数同学排不对。仿写题格式尚好,语言干瘪不丰富。徽标转换,构成部分表达的不完整,寓意不准确。

1、反映出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不清,对常见成语的积累不足,没有一定的语境意识,细微处把握不准。

建议:重视审题能力的提高,重视基础知识、文化和生活常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穿插训练。

3、第13题是句子翻译,重点实词翻译不准确,个别句式特点翻译不出来

4、背诵默写会背句子,但有些字不会写。

建议:

加强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梳理和阅读解题的指导;培养逐句逐段解读文本的耐心训练学生从整体上阅读文言文的习惯;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加强基本篇目尤其是高考规定必背篇目的.背诵,在课堂上不宜过多强调易错的情况,可能会变相提醒学生加深印象而误写。

5、诗歌鉴赏许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和理解诗意凭自我的主观认识枉加揣测,第一小题大多得1分,意象概括的不全或不准确,第二小题思想感情总结的不全面,第三小题炼字题语言总结的不好。

建议: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诗歌文本的习惯,不要急于答题;加强审题意识;强化规范答题训练。

6、现代文阅读第16题

不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总结,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者的言外之意,应该很明白得分要点,但不知道是学生的糊涂还是命题人的“曲笔”的缘故,得分率低的惊人!这是鲁迅笔法,在讽刺王家庄人的同时顺手一击,讽刺具有同样心态的中国人。

第18题审题上难度不大,基本能根据题目要求答出要点。只是不能结合文段作具体的阐释和分析;第20题审题不明,读不懂题目,答非所问,答题要点不全,或者杂乱缺章法;建议:加强学生对作品整体把握、全面认知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审题意识,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其次是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要求及其指向性;加强对文中材料进行转述表达的组织概括能力;加强采点得分意识;强化整体阅读文本的意识,防止信息的遗漏,难点问题和语段须养成多读多悟的习惯;对选择题中常见错误类型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付此类题目的灵敏度;结合选文作一定的拓展,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鼓励学生结合文本作一些个性化的解读,还要言之有理、有据、成文。

7、材料作文,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因而有跑题现象;不跑题的同学也有举例不当,扣中心不紧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泛泛而谈,文体意识不强烈,中心不突出,文章空洞,段内逻辑事理不强,缺乏统一立意与构思,未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组织材料,没有谋篇布局的观念;议论文逻辑不甚严密,啰嗦等现象。

建议:

1.审题要常抓不懈;

2.加强三基本训练: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3.重视议论类文章的训练,学会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说理要强化逻辑性,层次清晰、分明;语言要丰富有文采。

4、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先拟题后作文,写满800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