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月亮活动方案(大全10篇)

2023年月亮活动方案(大全10篇)

ID:3454686

时间:2023-09-24 03:32:18

上传者:纸韵 2023年月亮活动方案(大全10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月亮活动方案篇一

《月亮船》采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蒲公英乘坐月亮船俯瞰祖国大地的故事。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想象生动形象,孩子们读来,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仿佛也坐上了仙女的月亮船遨游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文学形式。在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读熟课文,认识了文中的生字,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目标是: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堂之初带领学生复习了生字,运用了开火车,齐读,组词,再用所组的词说句话等方式,效果不错,孩子们表现最好的是组词说话环节,想象力比较开阔,话语通顺,并能运用上生活中所知道的常识来说句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讲读,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自然段,重点是体会蒲公英被风吹走,落到不认识的地方后着急害怕的心情。结合句子理解词语“陌生”、“渐渐”的含义。体会怎样读出蒲公英的心情,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感情上还需加强练习不。第二部分为五至八自然段,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蒲公英与仙女的对话,从中体会仙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蒲公英心情的变化。在课前布置了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任务,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同学们都非常好的完成了任务,朗读中角色明确,有感情,这是我最满意的一部分。学生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仙女热心、和气的性格特点,蒲公英从着急到高兴的心理变化。第三部分是第九至十一自然段,重点是通过朗读了解课文里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结合老师介绍的其它世界之最,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段课文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这节课中,读和说的结合比较到位,如让学生说出蒲公英的心情;月亮船的样子;仙女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祖国有这么多的世界之最,你想说些什么?这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提问学生的面要广,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这节课欠缺的地方是:因为学生查找资料的条件有限,所以,对他们的搜集能力锻炼的比较少,如果把其它的世界之最和太平洋、喜马拉雅山、天-安-门广场、长城的基本资料让学生课前查找搜集的话,会更好一些。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月亮活动方案篇二

《看月亮》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比较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对于“相”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加以解释,让学生知道“相”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初步推测月相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这个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己画月相,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么样的,知道像那种弯过头的月相是实际中所不存在的。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在画月相时就不容易出错误,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将自己画的月相贴在初一到十五中的某一天。到底是哪天的月相,到底对不对?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来观察,来发现。

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老师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如何正确画月相?月相变化有哪些规律?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月亮活动方案篇三

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2、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3、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

4、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5、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8、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9、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10、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11、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12、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1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4、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5、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16、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刘方平《秋夜泛舟》

17、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

18、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19、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0、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21、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22、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23、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5、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26、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27、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28、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9、只言江左好风光。

30、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31、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32、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33、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边贡《重赠吴国宾》

34、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35、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36、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37、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9、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曹丕《燕歌行》

40、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41、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43、月明如水月盈则食月满则亏月缺重圆月下花前月黑风高日月入怀

44、月晕而风月明如水月缺重圆月下花前日居月诸日新月异日往月来

4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4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7、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8、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49、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50、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51、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52、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白居易《虾蟆和张十六》

53、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54、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

55、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5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57、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楚辞天问》

5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60、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月亮活动方案篇四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选择这首诗歌,因为我认为它的文学形式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不但可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还可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语言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文学活动素材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朋友是谁,把幼儿导入到活动中,然后让幼儿根据经验把月亮和太阳分别安排到橙色和黑色的画面上,接着出示了许多的图片,让幼儿帮太阳和月亮找到属于它们的朋友,这样把幼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老师乘势把《太阳和月亮》这首儿歌念出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我发现每段的'最后一句是幼儿比较难记忆的,也就是“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这两句,在分析教材中本来我是考虑到这个难点的,还曾经想设计两个图谱来代表“热闹”和“静悄悄”给幼儿加深记忆,但是这个设想最终没用,对幼儿的记忆还是有所影响的。

小班幼儿很容易感到乏味,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促进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测,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活动中,在对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在听乐曲《去郊游》并表现出白天热闹的场景这一环节,表现形式有些单一,热闹、欢快的气氛还不够。如果活动时又模仿各种动物活动的样子,或是模仿自己起床后的生活场景会更好。我发现,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动作发展不够灵活和协调,在进行音乐游戏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在以后的时间里,应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我更加相信,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技能,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在课题的生成中必须融会贯通,如果你僵硬的、静止不变的执行课堂计划,会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不能激起幼儿学知的兴趣。

月亮活动方案篇五

《我跟月亮做朋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改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我认为也是一堂绘画想象课,让学生感受生活当中常见的事物并对其进行联想,把月亮拟人化变成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为了更好的将月亮拟人化,我创设的情景是:“一到晚上,是不是只要你走到哪里,月亮就跟着你到哪里呢?那是因为它非常地想和你们做朋友呢!”这样一说,学生们就非常的开心,并且更喜欢月亮了,接着慢慢地培养学生和月亮的“感情”。为了突出主题,我告诉他们,今天的主角是“月亮”和“你们”,所以在画面当中都要体现出来。

接着就是进行联想,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你和你的好朋友会做什么呢?”“月亮邀请你参加晚会,你会怎么打扮自己,怎么打扮好朋友呢?”这些新颖的问题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答案也是让人意想不到。他们已经完全把月亮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整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氛围能够在我的掌控中,但是也会有一些小问题:1、一是构图,很大一部分学生构图偏小,或是将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物体进行纵向排列,在第二堂课上,我采用两张合理与不合理的范图让学生观察、对比,从而找到合适的构图方法;2、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不能在画面上很好的体现。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绘画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在今后多加练习。

月亮活动方案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月亮船》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蒲公英迷路急切的想回家,仙女送蒲公英回家为线索,向幼儿展示了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故事使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让幼儿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天-安-门广场。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相比较教材,我增加了情感教育的目标。因为《中国娃》这个主题的开展就是要让幼儿知道祖国地大物博,增强幼儿“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的。我觉得《月亮船》中所要表达的也是这样一个信息,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3、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激发。

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幼儿只有掌握了四个世界之最这个知识脉络,才能认为他们已经理解了故事,才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4、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主要作了以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月亮船》《大好河山“张家口”》《大中国》。四个世界之最的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将这个具有常识性的故事,转变为幼儿对艺术的感受,让幼儿了解祖国的世界之最、感受祖国山河之秀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我以这一设计思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故事中的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孩子面前,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让幼儿了解祖国的世界之最,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壮丽的画面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表达的环境,让幼儿感受祖国的伟大,更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故事。通过观看视频《大好河山“张家口”》,把幼儿平时对家乡山河认识的经验积累起来,进行再现,扩展了幼儿的视野,进一步激发情感,最后在《大中国》的音乐声中,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说活动流程:(一)开始部分:在活动一开始,我采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蒲公英,设置情境,通过对陌生环境的渲染,感受到蒲公英迷路了害怕了想要回家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二)基本部分: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先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提问,首先,梳理故事情节,知道是谁送蒲公英回家的,他们是怎么把它送回家的。其次,顺着前面的问题提问:“月亮船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在幼儿回答后出现相应的画面,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中国四大世界之最,也让幼儿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自信。最后运用提问、讲述和表演的形式学说世界之最,让幼儿用骄傲自豪的语气讲述蒲公英所见,感受祖国的伟大,相同的句式“月亮船飘呀飘呀的句式”更适合幼儿表述。前面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达到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的目的。

(三)结束部分:延伸、拓展。

1、通过提问: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幼儿用骄傲自豪的语气强调中国!让答案更加明朗也使幼儿心灵得以震撼。同时话锋一转:我们的家乡在那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张家口”

通过提问你们喜欢她吗?请小朋友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张家口都有什么?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这一环节,幼儿虽说了许多有关张家口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风土人情但显得杂乱无章。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仔细考虑便进入了下一环节,事后想想可这样做。(当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园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不仅可以从名胜古迹来说,还可以从其发展变化来谈。)

2、幼儿欣赏简介:《大好河山“张家口”》以扩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但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内容还很欠缺,可见得内容还应丰富不然就达不到扩展和丰富的目的了。

3、我选择了歌曲《大中国》来结束本次活动,用歌声表达对大中国的赞美,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既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幼儿的一个放松活动。结束语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长大要报效祖国。因为我觉得仅有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要让小朋友知道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月亮活动方案篇七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中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如教学中我请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话,让幼儿融入角色体验“摘”月亮的快乐,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尤其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发幼儿听赏故事的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我采用了“听赏一想象一讨论一体验”的方式,预设了一些插问,如“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些插问在启发幼儿想象的同时,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做到前后呼应,如开始部分我让孩子数数有几个小动物在看月亮,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呢?在最后小动物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后再来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从而引出下一环节“小鱼”,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绘本的兴趣。

当然在活动中还有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如在讲述故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以及适度的情感渲染。 还可选用适当的乐曲,营造温馨的欣赏氛围,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当小老鼠“摘月亮”时,配上更加优美流畅的音乐;当小老鼠“吃月亮”时,配上活泼诙谐的音乐;当小动物们“同枕共梦”时,再配上舒缓的梦幻曲。这样处理,会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趣的感受。

济南市市中区七贤中心幼儿园

朱凤娥

2015年2月25

月亮活动方案篇八

美术活动《会变的月亮》是紧跟在科学活动《会变的月亮》之后的,介于两节课的紧密安排,幼儿对于月亮有了一定的基本认识。也在前一堂活动中对月亮有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首先,这应该是一幅妙趣横生,奇思异想的图画。月亮上的故事会是怎么样的呢?从幼儿的.回答中就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也许在上演外星人大战;也许月亮是银河系中的小皮球,被大家踢来踢去;也许月亮就是一个大迷宫,“我们”为寻找出口不亦乐乎;也许它是温暖的小摇床,“我”正睡在上面做甜甜的美梦……孩子们都能主动去想象,活动目标的第二项:大胆想象,表现发生在月亮上的故事。这一目标都能较好地完成。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在平时美术活动时,常常示范一些色彩的搭配,交错使用,方法,不单单是一种颜色,可以在同一封闭空间内使用多种颜色,渐变,对比等。幼儿开始画画前,利用多媒体、或者成品与孩子们一同来看一看,学一学,最后欣赏时有意识地多引导幼儿关注作品的用色。等等。

虽然现在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孩子们的创意,欣赏孩子的作品时也有更多的关注点,但美好的色彩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借用一句话“let's color!”

月亮活动方案篇九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

6、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7、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8、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9、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1、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2、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13、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14、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15、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16、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17、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18、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19、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20、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21、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22、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23、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李煜《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

24、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25、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26、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曹丕《燕歌行》

27、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相约莺莺,待月西厢下。古琴传幽思,月下待佳人。

28、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0、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31、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怨别》

3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3、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34、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白居易《杂兴三首其三》

3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7、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38、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39、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40、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月亮活动方案篇十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第1环节:谈话导入-----活动一开始,我向幼儿出示了一串布制小猴玩具,玩具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都问我:“老师,我们今天是不是要和这群小猴子做游戏呀?”“老师,它们今天是不是来我们家做客呀?”带着孩子们的这些疑问,我们进入了教学活动的第2环节:

直观演示----请幼儿欣赏课件《猴子捞月亮》,与幼儿一起分析理解故事的内容,由于孩子们以前曾接触过这个故事,所以我把侧重点做了一定的调整,故事情节孩子们并不陌生,课件一开始孩子们就能猜测出是《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我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这是一群怎样的猴子?”“为什么没有把月亮捞上来?”等,这样就进一步的发散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回答更是众说纷纭,都从不同的角度开始思考问题,有的孩子说:“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有的说:“是一群顽皮的猴子!”孩子们考虑的.角度真的令我们难以想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肯定孩子们的想法,因为每一种想法都有他们自己的道理。讨论结束之后,我们开始第3环节:让幼儿把故事的内容讲一遍加深对故事内容的印象,要求孩子讲完整话。

第四环节:做游戏:踩影子。通过“踩影子”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影子的印象。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