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篇)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篇)

ID:3454816

时间:2023-09-24 03:33:26

上传者:GZ才子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让同学们来分月饼,一块月饼想分给两个同学,应该怎样分?应该怎么表示,从而导入新课,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肯德基吃饭。在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做中学,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大家的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我认为个别教学环节设计还不够细致,驾于课堂能力仍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努力,力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1/4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3/4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平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红头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平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平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平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