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通用7篇)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通用7篇)

ID:3508568

时间:2023-09-24 18:18:13

上传者:笔舞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通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一

1.喜欢阅读诗歌,感受妈妈的爱,体会妈妈的辛苦。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特点,尝试仿编诗歌。

4.认读重点字词:厨房,香喷喷,甜蜜蜜,摇篮。

1.知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音带《我的好妈妈》,大字卡,大句卡,小句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书写册,每位幼儿准备一张妈妈的照片。

3.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设置一面“我的妈妈”的美术墙,将幼儿妈妈的照片和幼儿画的妈妈贴上去。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或采用默想,听音乐等

音乐欣赏《我的好妈妈》。教师和幼儿随音乐一起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动

1,交流分享:我的好妈妈

妈妈每天为小朋友,为我们的`家庭做许多事,真是能干的好妈妈,

3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

4,出示挂图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喜欢诗歌中的妈妈么?为什么?听了诗歌后,你有什么感受?

5朗读诗歌

三游戏活动

结束小结:

交流交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二

1.通过对故事的提问,培养孩子用适当的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想想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故事中小朋友遇到的问题,以此培养小朋友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3.通过故事创编,发挥孩子想象力并体会编故事带来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故事《天上掉下的布娃娃》

佳佳和文文是一对好朋友,佳佳有一个布娃娃,文文有一顶小绒帽。有一天她们带着娃娃和帽子在小区里玩,看到了一扇小门。这扇门平时可是锁着的,今天却没锁,这扇门通向哪里呢?佳佳和文文很好奇,于是她们决定去看一看。哇,原来这里就是楼顶啊。从这里他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房子,地面上的人显得好小呀。他们兴奋极了就在楼顶玩了起来。不知不觉,天渐渐暗了下来,路灯也亮了。佳佳想妈妈了,文文肚子饿了。可是当她们想回去时却发现那扇小门怎么也打不开,他们被锁在楼顶了。看看空旷旷的楼顶,想想吹在身上冷冷的风,两个好朋友吓得哭了。但是,正在这时,文文灵机一动,拆起了自己的小帽子,把线的一头系在了佳佳的布娃娃上,于是一根长长的线把布娃娃从楼顶送了下来。正在街上走的叔叔阿姨看到了天上掉下来的布娃娃,沿着线往上一瞧:"呀,怎么楼顶有两个孩子?"叔叔阿姨马上通知了管理员爷爷。原来,管理员爷爷发现通往楼顶的大门没琐,就把它锁上了,不知道佳佳和文文在上面。后来管理员爷爷帮她们开了门,他们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一、指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天上掉下的布娃娃》。

二、听完故事后,由儿童自己思考、讨论,各自发表意见。

根据情况,教师可继续设置疑问,那天文文和佳佳顺利地回家了,可是不久以后的一天,她俩在玩时又发现门没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也来编一个故事。

三、教师归纳、总结、提升,小朋友真聪明,原来有许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只会哭没有用。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只要我们开动小脑筋,问题总能够解决的。

注意:续编故事可安排在活动后在区角展开,有条件可以让幼儿自己演出。

在执教的过程中如果我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使各个环节衔接得更紧凑一点,那样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创编,相信孩子的思维会更活跃,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会有进更进一步的提高。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三

我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年龄较小的幼儿,常常在晨间活动时,丢了自己的外套,还说不清楚自己的外套是什么样子的。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了这次活动,引导幼儿能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丢失的物品,并能依靠电视广播,以播报失物启示的方式找寻丢失物。

1、能完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物品,主动大方地进行讲述。

2、依据图片线索,进行失物启示的表述。

3、懂得丢失东西可以以失物启示的方式进行求助,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一、介绍自己衣服

1、师以自己衣服为例描述自己的外套特征

——把这些颜色卡片表示衣服的颜色,把这些图片表示衣服的式样。

——介绍衣服细微特征,问你们的有什么呢?我们把这些拉链花边,口袋等图片表示衣服的特征。

2、依据图片,师完整讲述自己的外套。

——完整的介绍一下我的衣服

3、幼儿介绍自己的外套

请小朋友看着图片来向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外套吧。(讨论)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小模特,大家一起来介绍他身上的衣服,在请个别幼儿上来自己介绍。

二、失物启示

1、有个小朋友太粗心丢了自己的衣服,但是,他想了个好办法来找丢失的衣服,听听他用了什么办法。

2、听失物启示(连播两遍)

下面播放一则失物启示 大家好,我是王小毛,星期一我在幼儿园的娃娃城丢了一件蓝色的外套,前面还有一只维尼小熊呢,后面有帽子。希望捡到衣服的小朋友到大四班来还给我,谢谢。失物启示播报完毕。

3、这是一则xx启示?(强调一遍)原来是用播失物启示的方法来找自己丢失的外套的。

4、在这则失物启示中,听到了什么?对应图片,把幼儿听到内容连起来讲述,最后把各要素连起来,完整讲述听到的失物启示。

5、总结概括

师:“原来失物启示,讲了失主姓名、丢失时间、地点、丢失物品特征、归还地点,并且衷心的感谢大家的帮助,这样就能请大家帮忙找回丢失的东西了。”

三、我的失物启示

1、巩固复习失物启示各要素

如果你身上的衣服丢了,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说说你的失物启示。请1、2位幼儿上来说一说。

2、互相讨论

互相讨论怎么播自己的失物启示。师巡回指导

四、我的启示我来播

请幼儿上来做主持人,播播自己的失物启示。请幼儿评价,他说的好吗?好在哪里?师评(说清了什么?把几个要素都说出来了,说的完整,声音响亮)

五、延伸活动

王小毛真是个粗心鬼,他不仅丢了衣服,他还丢了不少东西呢,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有一些小图片,上面有王小毛丢失的东西,请小朋友按照失物启示的方法来给它们排排队,讲一讲。请幼儿讨论讲述。

用播失物启示的方法来寻找丢失的东西,这个办法真好,我们把这个好办法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学一学,好吗?那我们出发吧。

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四

1、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正确记忆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小熊手偶、三张含故事内容的图片

1、提问引出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熊?”

幼:“……”

师:“它有个秘密,它的记性特别不好,什么是记性不好?”

幼:“……”

2、深情并茂的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师:“妈妈让它买什么?”

幼:“……”

师:“它嘴里念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它记成了什么?”小朋友说出后拿出正确的图片

“它怎么把它们带回家?”着重讲解里面的动词,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请全体幼儿起立一起学学这些动作

3、继续讲述故事第二部分,讲到小熊买到的东西时拿出相应的图片,并用动作展示如何拿这些东西的。

师:“为什么又没有买对?”“它怎么拿回家的?”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并用动作来演示

4、讲述故事第三部分,先抛出问题“你觉得它会买对吗?”

师:“买对了吗?”

幼:“……”

师:“为什么后来又不记得了?”

师小结,小熊的记性可真差。

5、完整讲述故事《小熊买糖果》

师:“你觉得这个故事哪些地方特别有趣?”

幼:“……”

师:“你觉得这只小熊是只怎样的小熊?”

“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熊说的?”

幼:“……”

师:“那怎样记得牢呢?”

“你们平时有没有记忆不好闹出了小笑话?”

6、问幼儿有没有好办法记住这个故事 ,回去再讨论一下。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五

1、知道成语故事,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寓意,对成语故事感兴趣。

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

1、"蛇"(长脚蛇)的图片一张。

2、幼儿用书22~23页。

3、挂图《画蛇添足》。

4、语言磁带。

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出示"蛇"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你认识吗?它和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蛇有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2)蛇为什么会长脚呢?这里边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画蛇添足》。

2、结合挂图讲述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你们知道什么叫门客吗?引导幼儿说说门客的意思。

(2)门客们得到一壶酒,他们商量要怎样分配这壶酒?

(3)第一个画完蛇的人喝到酒了吗?为什么?大家再听一遍故事。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1)为什么先画完蛇的人却没有喝到酒呢?引导幼儿说说其中的原因。

(2)你觉得他应该喝到酒吗?为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教师总结:这个故事不但有趣,还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诉了我们无论做如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画蛇添足》是一篇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在进行到总结寓意的时候,我以幼儿的口吻设计寓意,做到通俗易懂,并鼓励幼儿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六

1、通过观察图片和猜测故事情节,能够大胆用语言描述小猪在模仿过程中的细节。

2、在自主阅读中让幼儿明白模仿别人是不会快乐的,只有做回自己能真正快乐。

3、培养幼儿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

ppt(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图片、自制绘本

1、师幼一同玩“碰一碰”的游戏,师问:“你和你的好朋友都碰了哪里?和好朋友做游戏快乐吗?“从你们的表情中我就能感受到你们很快乐!

2、出示第一幅图,问:“你们看看这只小猪快乐吗?猜猜他为什么不快乐呢?”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点明主题:这只小猪很难过。他已经难过好几天了,不记得什么叫快乐了!他抱怨说:“烦啊!烦啊!烦啊!烦啊!烦啊!做猪永远不会有快乐!他愁眉苦脸,到处闲逛,想看看别的动物正在做什么开心事。

2、你们还想知道小猪又有什么好注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在书中找找答案吧。

1、幼儿自由讲述故事内容,描述小猪模仿小动物时的细节部分。

2、小猪想什么办法来炫耀自己?结果如何呢?他快乐吗?为什么?

3、利用小图片来梳理故事内容,找出小猪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关联词教案小学语文篇七

1、熟记长辈的称呼并理解这些长辈和自己的关系。

2、和同伴分享自己关于称呼的经验。

3、懂得见到长辈要礼貌称呼并问好。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挂图60-6

一、生活经验谈话,初步了解称呼的含义。

1、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怎么称呼?

2、初步了解对长辈的不同称呼,教师请个别幼儿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对称呼的经验;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是对家里长辈的称呼,称呼是人们对他人的一种有礼貌的称谓

二、学习儿歌《称呼歌》

1、幼儿倾听儿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哪些称呼?

2、幼儿交流自己对儿歌中称呼的理解

教师:这些称呼你们都听过吗?知道是什么意思,称呼谁的?

3、幼儿讨论对称呼的理解,知道这些称呼与自己的关系。

4、学念儿歌

前两遍幼儿可以看教师画面提示 ,后两遍幼儿尝试独立朗诵。

三、幼儿游戏:看谁说的对

1、教师与幼儿游戏,巩固对称呼的认识。

2、幼儿与同伴两两结伴,相互游戏

四、拓展幼儿有关称呼的经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称呼?是称呼谁的?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