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温度的教学反思(汇总5篇)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温度的教学反思(汇总5篇)

ID:3781614

时间:2023-09-28 15:20:06

上传者:灵魂曲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 温度的教学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篇一

《温度和温度计》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一课。该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其中如何读数,在温度计上找准刻度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执教三年级共四个班的科学,四个班的学生对老师带来的新鲜玩意水温计都十分感兴趣。我一拿出来,教室里就热闹了。

三(2)班是第一个学习该课的班级。我介绍完温度计以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书中“使用温度计前需弄清楚的问题”,然后发放温度计,要求学生观察温度计并解决这三个问题。但是在巡堂中,我发现学生拿到温度计并没有思考书中的问题,而是好奇地用手握住玻璃泡,看液面的升降。有的同学甚至将温度计放入衣服内,当体温计使用。

我真是哭笑不得。这真是天性显露啊。我看到有的教案中写到,为了防止学生偏离观察主题,要求学生将温度计放在桌上静静观察,不用手摸。我觉得那样学生一定忍得很辛苦。于是,我只好穿插在十个组之间,督促他们思考书中的三个问题。

为了防止后面的班级重蹈覆辙,我事先叮嘱各小组的组长组织好同学解决书中三个问题,然后才能进行其他的探究活动。打过预防针之后,加上我的不断巡视,第一环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第二环节,温度计的读和写是难点,零下温度的识别同学存在误区。我将温度计刻度画在黑板上,特意拉大了刻度间的间隔,好让后面的学生也能清楚看到。

轮到第四个班上课时已经是下午最后一节课了。最后一节课学生们通常是归心似箭。课堂组织难上加难。没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上。终于到了最难理解的温度读和写了。为了提醒学生从上一个活动中抽离出来,集中注意力。我特别强调了一句:“现在到了最难的问题了,前几个班有一些同学没弄懂,我看看我们三(1)班的同学是不是最聪明的,所有同学全学懂了!”学生们听到老师要看最聪明的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

我首先示范了一遍10℃的读和写,其实只要认真听,谁都能懂。然后再出一个5℃,请学生上来写。很多同学都举手了,我特意选了一个一定能写对的同学,他写对后,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勾。有了他的示范和勾的鼓励,学生们更兴奋了,因为大家都想当聪明的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肯定。我再出一个8℃,并且说:“第二难的问题来了,不仅要写对,还要在黑板上的温度模型中找到8℃的正确位置。谁能来?!”举手的人更多了。上来的同学又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勾,得意地走下台去。

我问:“那2℃在哪呢?”这个问题是为了和后面零下温度的学习做准备的。我看到李芷游这个平时上课没啥精神的学生也拼命举手,身子都快站了起来。叫他,怕他答错了在全班同学前丢脸;不叫更怕挫伤他积极性。就在这左右为难间,我充满矛盾地叫了他的名字。没想到他居然三下五除二就找完写完下去了。当时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说:“我们班的学生真聪明,一点没犹豫就找对了。”没想到,学生不乐意了,说我的问题太简单。

我说:“那零下温度你们能写对吗?”“能!”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写—5℃,也对了。“最难的问题来了!—3℃是在—5℃的上面还是下面呢?”这时候我听到了下面犹豫的声音,有的同学说在下面,有的说在上面。但他们的积极性不减,谁都想解决这个最难的问题,看刘俣卓十分肯定的样子,我叫她上来标,她毫不犹豫地把—3℃划在正确的地方,我告诉全班:“零下摄氏度我们就要从零度开始往下数,全班和老师一起三下,找到—3℃。刘俣卓答对了吗?”“答对了!”“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冷。—5℃就比—3℃更冷!”

这节课在热闹声中结束了,但这是我喜欢的热闹,是全班学生都投入的热闹。如果每节课都能有这样的效果,我就算把嗓子说哑也愿意。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篇二

依据科学教学的新理念,遵循以学生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主旨,采取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这样几点:

1、让探究的生活性更明显。

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使探究活动更有效。我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杯热水太烫了不能喝,来引入课题,然后揭示出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热水降温的规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对于他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往往更加感兴趣,更有探究的欲望,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有好处。

2、让探究的实效性更深入。

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提高,既要重视学生动手,更要重视学生动脑。在揭示课题之后,先让学生进行预测;在做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试验,需要哪些材料,要注意那些细节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让学生的探究在先动脑的条件下使探究的实效性更深入。

3、让探究的成就感更充盈。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科学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得最优化。本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每个活动中或后教师的适时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力求将科学的触角伸向生活实际,让科学探究更贴近学生。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篇三

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我想本课学生的技能掌握是关键,可以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些则没有很好的理清思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机会。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篇四

温度计这一节感觉需要1.5课时才能完成。本节重点知识温度计的使用,自己感觉概念性交代太多(温度、温度的规定,常见生活中的温度;温度计的由来,设计等等),比较耽误时间。

我的第一课时一般只能讲到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只能放在第二课时完成。自己上课和今天听同事的一堂课感觉有一些收获。

1.温度计测了水温(温水)读出示数后,取出来在看读数,发现迅速下降,说明一般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读数,顺便引出有没有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的温度计,引出体温计。

2.感觉不可靠的学生感受实验,用3个烧杯,一个烫水,一个冰水,一个温水;让学生遮住眼睛进行这个实验效果较好,说明感觉不可靠。

3.自制温度计。器材:双黄连或藿香正气液加自带吸管、食用油(比水的效果好)

温度计和温度测量教案反思篇五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再次经历科学探究训练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的回顾以前学习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就会更好的进行探究和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学生的所带的材料还是有些影响他们的实验活动。比如有的同学携带的材料玻璃瓶的橡胶塞没有没有向下的凸起,因此不能够严密的封住瓶口,这样学生在做热胀冷缩的时候就不能够出现现象。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制定学生带什么样的橡胶塞瓶子,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实验。现在想来如果能够领用橡胶塞和试管及玻璃管组合进行。这样学生就能不需要准备生活中的材料了,能够较好取得实验的效果。

还有就是学生进行分组的问题。我现在想来,如果学生进行自由组合的分组。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更好的合作和分工。因此我在考虑学生进行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志趣进行分组。

还有就是实验室已经基本建好了。是否能更好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和活动。但是实验室中是六张大桌子,需要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这样每个小组六个人。能够较为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教学的过程需要精心的组织。因为这样对者做的桌子,利于交流但是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小动作。在这个方面,需要精心的准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