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精选9篇)

最新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精选9篇)

ID:4022427

时间:2023-10-01 18:14:34

上传者:HT书生 最新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精选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一

在过几天,就是我期盼已久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一定要吃粽子的,下面请听我讲诉粽子的来历。在楚国有一位诗人名叫屈原。屈原十分爱国。有一次,一个国攻打楚国。结果,楚国败下阵,屈原不忍心看着百姓过着饥苦的日子,一怒之下,跳河自尽。当老百姓知道这件事以后。便被感动的.热泪盈眶。百姓们各自从家拿出一些粮食投入江中。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百姓们怕鱼在水中没有吃的,便咬屈原尸体。为了使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就把家中的食物拿来喂鱼。慢慢地,这就成端午节的一个习俗了!

人们用竹叶来包粽子,包好的粽子呈梭形。拿泡好的米把粽子填满在锅里蒸一会,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

马老师还说:“端午节要带上五彩绳,它的意义是长寿。在端午节里,一家人都在一起重逢了,家家门前挂着芦。这一天里,人们高兴极了。大人们高兴,是因为有屈原这样一位勇敢的诗人而高兴。但我们小孩呢?只为能放松放松,大玩一场而开心了!

不管因为什么。端午节,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一天。吃粽子、赛龙舟——很少有这样开心的日子了。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二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三

每到端午节,家家都会包粽子。自古以来,写端午节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其中,描写风俗的`可能60%会涉及到包粽子。包粽子一直流传至今,已成为了一种节日习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如何包美味的三角粽!

首先,把买来的叶子洗好之后用开水消毒,之后泡在热水里,直到粽叶不硬时捞出,沥水备用。之后,把糯米浸泡5小时,就可以正式开始包粽子了。我们把粽叶按照大小分类,大的可以直接包,小的3~4个拼在一起包。包的时候把叶子粗的一端卷一下,变成一个大大的三角形,接着把米取出,沥水之后用大勺子舀进三角形里面,舀到一半之后加入腌制了10~20分钟的肥肉,之后再舀一层米封上。最后,把叶子多出来的部分盖住口子,用绳子把三角粽缠住就可以下锅了!这样,端午节美味的粽子就做成啦!

可是,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它有什么由来吗?相传古代战国时期,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楚国屈原不愿意受辱,投于江中。百姓因不愿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他们把米投入河中。但是米一遇到水就会散开,于是它们找来叶子把米包住后投入江中。这也就是粽子的前身。经过漫长的演化历史,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粽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努力学习,为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四

今天是端午节,除了有激烈的龙舟比赛,还得有美味的食物。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粽子。

为了吃到自己动手做的粽子,妈妈一大早就去超市买来了包粽子用的食材,有粽子叶,糯米,豌豆,腊肉,花生,猪肉等等。将所有食材准备好了以后,就可以开始包了。

妈妈先示范给我看。首先,拿出两片洗干净的粽子叶,把他的根减掉。之后再把两片粽叶合在一起,再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加入少量的糯米,随后可以加入一些食物,肉啊,豌豆,花生等等,都可以。喜欢吃什么就加什么。加入食物后,再加入一些糯米吧肉给盖住,再然后用多出的粽子叶把糯米给盖住,用绳子绑好,一个圆圆胖胖的粽子就包好了。

接下来到我自己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片粽叶,勉强挤出一个漏斗形状,放入一点点糯米,再加入一块美味的腊肉,到一点糯米,我禁不住在想:“这很简单嘛!原来包粽子也不是这么难。”正当我洋洋得意时,我真在包的粽子里的糯米漏了出来,是我没有包好吗?难不成是我到糯米太多了吗?我没有办法,只好拆开重新包,这次我更加的用心了,小心翼翼的包着,生怕又包多了。终于,在折腾了十几分钟之后,我的第一个粽子出来了,虽说我的粽子外形不美观,歪七扭八的,但一定很好吃!

辛苦了一个小时,粽子全部包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吧粽子放入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粽子出来了,咬上一口自己包的粽子,你会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味能比得上了。

文档为doc格式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五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听见这首儿歌,我仿佛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儿。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中秋节等,但我还是最喜欢粽味儿飘香的端午节。

说起端午,还有一段来历呢!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写下《怀沙》之后,投汩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篇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百姓听说以后,纷纷来到汩罗江旁打捞他的真身,为了让鱼虾不吃屈原的尸体,他们还将米团粽子扔进水里,从此便有了吃粽赛舟的习俗。

我们家乡的习俗是插艾草和吃“五红”,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门上总会挂上艾草,饭菜更是让我们垂涎欲滴:苋菜、黄鱼、螃蟹、河虾必不可少,当然,还有各式各样、形态不同的粽子,一个个白莹如玉,香气扑鼻,活像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在“芦苇床”里睡觉哩!轻轻咬一口,你会发现,粽子的味儿也有所不同:甜的蜜枣、咸的鸭蛋,还有原味、豆沙……真让人大饱口福呀!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更爱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祖国!

文档为doc格式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六

“划呀!划呀!快加吧劲!加油!”我从睡梦中惊醒,看了看日历,呀!今儿可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想到又香又甜的粽子,我就直流口水;一想到漂亮的香包和花花线,我就乐得想飞起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所形成的习俗,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相传,春秋时期的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于五月五日,绝笔写下了《怀沙》之后,投汨罗江而死,用生命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他们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江中,想着让鱼龙蟹虾吃饱了,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了。从此,人们就把五月五日作为端午节流传下来。人们以龙舟竞渡、吃粽子、戴花线香包、喝雄黄酒的习俗,来纪念屈原。

今天又是端午节。中午,我和家人一起做粽子。我们将事先泡好的糯米、粽叶捞出,然后把粽叶折成漏斗状,再把糯米、大枣、花生米一起放入粽叶里,把粽叶包好,缠上细线,放到锅里一煮就好了。吃着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心里充满了劳动的快乐。

我突然想起,这粽子的清香,不正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所散发出的芬芳吗?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七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八

屈子那颗不老的心脏

如今奔跑在,我的胸膛

湘江上游的两轮月亮

是我俯瞰天地的双瞳

热情燃烧的河流永不熄灭

西起九万里直上的云之巅

俯首纵身者,拔起两岸衮衮的映山红

采莲女的哭与笑浸透浣衣女晶莹剔透的指甲

母亲舀起一瓢,煮一杯湖底沙

天马划过长夜

擦亮一把火柴——日,天空不老的心脏

周天子的雪山融入西王母的瑶池

我也要唤醒周身的硫质,点亮灵魂

双踵嵌合黄土,长成青竹

守护千年的`爱

无垠的风在传不老的魂

千万支血脉汇成狼毫一点

血的信念是不老之黑

造物的岁月易朽,有一种欣然的说法

诗歌在诗人死后才真正地活

屈子那颗不老的心脏

如今奔跑在,我的胸膛

湘水茫茫之宽

是我一生的长短

端午粽叶飘香手抄报篇九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带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一年一度粽子飘香的时候又到了,我盼望吃粽子,那份软糯香甜,粽叶的清香,只渗到心。

往年妈妈总是去超市买点粽叶自己回来包粽子。粽叶、糯米、蜜枣、绿豆等泡上一晚上。第二天把粽叶的一端卷成锥子型,用勺子把糯米放进去,中间放上自己喜欢吃的蜜枣或红豆、绿豆,再盖上糯米,再用勺子摁瓷实,把粽叶朝一边卷过去,再顺着一边裹紧,用白色棉线绳子捆紧扎好,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发烧了,爸爸妈妈忙着照顾我,没顾上包粽子,但是爸爸还是买了粽子给我吃,我虽然不太舒服,一看到晶莹剔透的糯米包裹着甜甜的蜜枣,再撒上白糖,食欲大动,竟然吃了一个。

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会印在我的记忆力,开出美丽的花来,带给我不仅是香甜,也是快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