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

ID:4092513

时间:2023-10-03 07:15:07

上传者:HT书生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一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二

一、复习内容目标:夯实基础,巩固强化、查漏补缺、辅优补差,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a、积累

1.正确认读、听写本册中300个生字。

2、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的发现。

3、课文中的四个字的词语。

4、课文中优美段落、重点段落的诵读。

5、古诗默写

b、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优美语段或课文;能复述课文。

2.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参见试卷中根据意思写词语的题型)。

3、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以第五、六、七单元为例,以过渡句和中心句为重点)。

c、习作

1.学会把读习作要求,根据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做到文通句顺;程度较好的能在语言上有所提高。

2.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文园地二及相关题目)。

3.能用课文中出现的构段方式来写作。(如:围绕中心句写一段通顺的话;人物之间的对话。)

(一)单元复习,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单元复习阶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复习;

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授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平时所做的试题中有关阅读材料找出来,先让学生看一遍,互相提问,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意思,让学生学会把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文段里。

4、要让学生知道一些课文的结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总分总结构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三

抓重点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俩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这堂课主要是学习4—9自然段,第一个目标我感觉完成得还可以,在体会父女俩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也完成得不错,但在第二个目标中,揣摩人物情感变化做得还不够,比如:父亲捉到松鼠后高兴的心情,触摸松鼠时的.神态动作。在我的备课中,逮松鼠只是一个复习的导入,我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表演,并且表演的效果还不错,这是我没料到的。在整堂课中,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说“假如你是网袋中的小松鼠”时,当有的同学不能回答,竟有人毛遂自荐帮助他们。学生的这些变化,我想:都得归功于课外阅读,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学会了思考,在课堂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就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那只松鼠》一文中的“逮松鼠”时,有学生要求表演,我思考片刻,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有3个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刚表演完,孩子们要求再表演一次,并提出:“松鼠”跳时应该跳高一些,再叫几只“松鼠”吧!

表演又开始了,六只“小松鼠”在讲台上跳过来跳过去,“父亲”一会儿捉这只,一会儿捉那只,累得直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小松鼠”却跑到他面前逗他。父亲想:“女儿多么想要一只小松鼠啊!”又奋起直追“小松鼠”。逮“松鼠”真是不容易,眼看要逮到了,“松鼠”却机灵地逃脱了。后来“父亲”用随身携带的网袋,终于网住了一只。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四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夜宿山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新课导入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读“宿、寺”两个字。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很热闹,那么,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停顿。(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古诗,学生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出示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这些生字宝宝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5.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师生共读)

6.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7.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学生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楼周围云雾缭绕;楼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

3.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句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夸张的写法。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4.学生练读、指读这一句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句诗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6.“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

(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7.(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似乎我们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8.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10.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1.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

四、背诵古诗

1.(看课文插图)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师生表演)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指名说,以鼓励为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笔画。如:“危”的第四笔是竖撇;“敢”的第七笔是提。

3.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指导,及时评价。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朗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时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抄在本子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五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题。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专题导入新课,精练高效,既联系旧知又导出新疑,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晰课型为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1、出示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得通顺。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中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解决基本问题。)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2、学生汇报。

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小小解说员: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在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2、交流资料卡,总结。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突破难点,达到粗知大意的阅读目标。)

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解说诵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3、作业乐园。

无论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还是现在我们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走出课堂后,让我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瑰宝!

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

推荐书目:《古代神化》       《古代经典故事》

《中华传统大全》    《上下五千年》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全图赏画。直观生动,配以教师解说,激发学生对这副名扬中外的画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课外阅读,为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阅读提示要求,板书再现全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 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 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 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1.完成填空,复习旧知。

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       )的孔子,认识了一个(       )的盘古,还认识了一座(       )的赵州桥,感受了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幅古代的绘画作品,认识一位杰出的画家。

2.揭题解题。[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全世界都有名;换词(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等)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生自由地读课文。

2、指名逐段读文,读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理解词语“作坊”:手工业工厂。

“一乘轿子”: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3、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图画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教师巡视)

4、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528厘米的画有多少长?谁来比画一下?五张桌子这么长。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

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

师:(板书:情景)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随机板书:总体介绍:

行    业 

具体介绍: 街    市 

情    景 

艺术价值

(三)精读,赏画感悟

1.全景赏画。想看看这幅古画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呢?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汇报:(指着相应位置进行解说)

(1)生:画面上的人物很多,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板书:人多)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根据这些人物的外貌动作猜猜他们是干什么的?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指名读)

想一想,还有哪些人?

小小的一幅画,承载着三百六十行的人,那画家得下了多大功夫啊!这幅画真了不起!

有感情的齐读“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2)生:这幅画展现了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并读第3自然段(板书:热闹)

师:街市上有各种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语气放慢,引导学生继续想像)

还有什么样的?(生进行想像,交流)

这可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师:这五百多人,这热闹的街市都浓缩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纸上,会是什么样?(与自己平时画画进行比较,谈感受)

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出示局部画课件:学生详细观察人物细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师:如此内容丰富的画卷,张择端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再有感情的读这句话。

(3)生:桥北头的场景非常有趣,读第4自然段

师:就连生活中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都被张择端描摹的活灵活现,趣味十足,画家的技艺真可谓“高超”。这幅画真可堪称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升华,情读积累

生: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观察收集各行各业的形象,街市热闹的场景、趣事。

生:张择端真令人佩服,画中的人物、景物-------无论大小都是那么传神。

生:从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了北宋时期繁荣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生:它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更繁荣昌盛。

生: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古代建筑、绘画等,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自豪。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全文。

(生自由读文)

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在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请继续去了解它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五)布置作业

1、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2、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总体介绍:

行    业——人多

具体介绍: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艺术价值

设计说明: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因此,在初读交流学习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课文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进行学习,这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请你们再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画能“名扬中外”有个较确切地认识。如:当学生读到:“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字词有所理解,对具体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自行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文。通过想像画面上还有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或大或小的人物栩栩如生,来体会画家画技的高超。与自己平时画画进行比较,更能突显这幅画的价值。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应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八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来描绘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二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带二次备课篇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对象,在引导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要营造一定的有利于主体解读的学习环境,寻找一种适宜的“学习诱因”,激起学生独立阅读的冲动。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更应该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充满情趣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和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能初步感悟并迁移运用文章的写法;

4.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央视2套的《鉴宝》节目。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明确方法

1.提出任务:大家知道,在我们祖国的古文化长廊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这节课,我们来参加一场鉴宝活动。(板书:鉴宝)

2.公布方法:首先由持宝人自报价格,再由专家定价,最后请你们各鉴定小组估价,哪一组同学猜的价格与专家最接近,哪一组就是优胜小组。

二、交流古画。初解图意

1.呈现古画:现在请持宝人上场。(一生上场,呈示《清明上河图》)

3.揭示课题: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似乎觉得这是一幅    的画。

(生自由谈吐,师见机板书:名扬中外。)

4.自报价格:你准备给自己的这一藏品定个什么价格?请写上。(学生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自报价)

三、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读文批注:这个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你们准备出多少钱?这不能靠胡思乱想,空口无凭,我们应该对它有更深的认识。请你们打开课文,翻到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自由读读课文,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如果有自己的新认识可以写在相应内容旁边的空白处。持宝人也请仔细读读,有了新的认识,你可以重新定价。

2.交流见识: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一定对《清明上河图》这件宝物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3.采访持宝人: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意见,你肯定有话要说。你想调整自己的定价吗?

四、图文对照,讨论鉴定

2.鉴定导向:大家真有办法。可是这么大的一幅图,如果每个地方都进行鉴定,别说一节课,就是一两天也鉴定不完,何况课文也并不是记下图上所有的内容。请听几个同学按小节读文,大家边听边想,你们准备从哪一方面鉴定。

3.合作鉴定: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围绕重点内容去鉴定吧,别忘了给出你们小组的鉴定价格。

4.定价依据:

(1)首先请亮出你们小组的鉴定价格。

(2)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为什么要定这个价。一定要联系课文,说得不完整,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5.宣读口号:大家的理由都说得很充足,现在最需要来几句口号为自己小组呐喊助威。其实最好的口号就在文中,请找出你觉得最有说服力的句子读出来,读得好的小组加10分。先自由练练再欣赏。

6.终定价格:说也说了,读也读了,相信现在很多同学都有新的定价标准。请你们商量一下,给出你们小组最后的鉴定价格。

f定价不是目的,说出定价依据才是我们的需要,而联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用琅琅的书声外显体悟的精神实质,方为此处教学的目的。

读乃心声,离开了读,则易流于空谈。]

五、拓宽见识。填充证书

1.专家定价:接下来我们看看专家定出的价格——无价之宝。听听依据(配音字幕呈现):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此画为绢本水墨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北宋古都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描绘了上土桥及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这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有了这幅图,就像拥有了一本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另外,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但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内容是一部历史,收藏过程也是一部历史,所以我给的价格是——无价之宝。

2.填充证书:因为课前我对《清明上河图》没做鉴定,不知它有哪些优点,所以荣誉证书还有部分内容没完成,需要在座的同学帮个忙,把你这节课所知道的内容填进去。大家动笔写写吧!

荣誉证书

——同学:

您提供的宝物《    》,形象如此逼真:

;街市如此热闹:    ;情景如此生动:    ;场面如此宽广:    ;历史如此悠久:    。具有惊世的艺术价值,特赠言一句:——。

《鉴宝》栏目组

一年一月一日

3.颁奖仪式:

(1)给定价最接近的优胜小组奖励。

(2)给持宝人颁发证书。(学生朗读证书内容)

4.陈词谢幕:一幅绘画作品,却能价值连城,怎能不让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是我们祖国的瑰宝,这是我们民族的荣耀!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会有更多的明珠在闪耀,让我们尽情地亲近它们吧。今天的鉴定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