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ID:4145099

时间:2023-10-03 21:22:36

上传者:笔砚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篇一

分析西欧各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欧洲国家连年战争不断,内耗过大,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当时的英国王权较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1603—1625在位)即位时西班牙与英格兰的战争还在继续,詹姆士一世和议会之间因为拨款的问题产生的矛盾冲突非常严重,而议会主要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

()

詹姆士一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另外詹姆士一世为了不背叛和荷兰人的和约而不再允许英国对荷兰的海盗行为,虽然劫掠荷兰商船是英格兰很久以来的获利丰厚的合法海盗行为。

后来建立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者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在革命之前,真正的机械化生产还没有发展起来。英国是欧洲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工业革命(theindustrialrevolution)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西欧各国率先实现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新航线的开辟、王权相对较弱。所以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容易取得对国家的控制权。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篇二

围绕市场经济问题存在两种理论传统:

一种是强调市场机制绝对合理的传统。这是由斯密、萨伊到马歇尔、哈耶克所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或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他们认为,认为市场经济是内在完满,具备自我均衡机制的完善体系,市场机制在本质上是没有缺陷的,市场本身的均衡调整机制足以保证经济长期均衡运行,并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周期性危机是非必然的,是可以避免的。

另一种是认为市场机制有缺陷的传统。以马克思和凯恩斯为代表,马克思认为,近代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大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进程。这其实就是今天常讲的“全球化”。马克思认为这个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在世界市场经济已统治全世界的时候,周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最终会产生破坏世界市场的力量,从而撕毁这一体制。他把这种全面危及世界统一市场的危机,称作“普遍危机”或“总危机”。

凯恩斯最早信奉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却使他最终转向了对自由市场经济危机机制的分析。但是凯恩斯和马克思的立场不同。马克思认为,市场体制中的危机机制是不可救的。而凯恩斯则相信,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作宏观干预的方法,补救市场机制的缺陷。

但是马克思与凯恩斯都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周期性危机就表明这种缺陷。这可以称做纠正市场幻想的一种理论传统。

对市场机制的上述两种对立的传统,实际上形成了近代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经济的两种不同理论传统。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4篇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相关认知。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篇三

在工业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各发达国家曾对外发动了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各地到处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在其内部则由于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贫富分化愈益加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这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指责。

但尽管如此,在工业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整个来说,还是大大改善了。欧美日等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到了21世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榜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推进国家的工业化。

而正是这种争相效仿的行为,使发达国家从旧殖民主义顺利过渡到新殖民主义,这里的秘密就是不等价交换,不仅仅是高科技工业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的一切都具有更高的交换价值。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篇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其合力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于是主张“建法立制,富国强人”的法家应运而生.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要源于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思想,此外,还有儒、墨、道三家之思想.

作者:谭宝刚作者单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湖北,荆门,448200刊名:许昌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年,卷(期):23(4)分类号:b226关键词:井田制宗法制管仲子产邓析

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心得体会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 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 征。

2、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肯定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由于它是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一定具有我国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进行新课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由于自己的鲜明特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7页“专家点评”,熟悉一下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共性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共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我国 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因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国家有能力支持西部开发。这些工程的开工,带动了西部地区发展,为更多的地区和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更有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有一个特征。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都有宏观调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做的更好、更有效 。因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做的更有效,这是私有制条件下无法办到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宏观调控

1、 加强宏观调控既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的需要,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 宏观调控及其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 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可以采用哪些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教师总结: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常见的有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如通过税收政策调整,调节收入分配。通过发行国债、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等引导经济运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影响经济运行等等。大家课下可以搜集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经济合同、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课下查找我国的经济法规,列举依法查处的经济案例,并分析说明它们对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就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如:国家通过工商政府行政机构检查、监督市场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 秩序,通过行政命令、指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物价涨 落等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98页“禽流感”材料,思考国家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段调控经济活动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对疫区进行封锁 属于行政手段,对疫区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属于经济手段,对违反规定者追究法律责任属于法律手段。可见,国家在处理一些经济问题时,往往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而不是孤立的用某种手段调控经济的。

4、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宏观调控为什么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主要手段。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和作用,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及意义,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载人航天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科技领域和许多地区与部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充分说明 ( )

a. 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b. 市场经济能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案:a

[例2] 从事食品经 营,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医药行政部门的特别许可证;从事工商经营,必须有工商行政部门的营业证。这是国家运用什么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道德手段 d.行政手段

答案:d

[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 )

a.(1)(2)(3) b.(1)(2)(3)(4)

c.(1)(3)(5) d.(1)(2)(3)(4)(5)

答案:c

[例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这是中国九年来首度加息。这一材料表明( )

a、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

b、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

c、金融活动不应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国家用法律手段管理金融活动

答案 a

课余作业

讨论:联系经济生活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理解国家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