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通用5篇)

最新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通用5篇)

ID:4189904

时间:2023-10-04 13:04:48

上传者:BW笔侠 最新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篇一

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漩涡的特性,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大小、高低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

(一)说一说: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哪儿见过漩涡?它是什么样的?幼儿可拿照片或资料介绍自己看到的“漩涡”并讲述相关知识。

1、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

2、水池放水的时候。

3、漩涡中间有个洞。

4、因为水下有洞,所以才有漩涡。

5、我爱的“十万个为什么”cd盘上说漩涡是水底有暗洞。

(二)做一做:操作表现,进一步观察漩涡。

1、你观察到漩涡是什么样的?

(1)漩涡象蜗牛的壳。

(2)漩涡象龙卷风。

(3)漩涡象漏斗。

2、操作一:手工做漩涡

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直观的表现出自己看到的漩涡,幼儿有的画出了螺旋线,有的用毛线摆出了螺旋线,还有的用手工纸剪出了螺旋线。

其它:(1)把橡皮泥搓成长条,然后把长橡皮泥条摆成螺旋线。

(2)在手工纸上画出一个密密麻麻的螺旋线,然后拿剪刀顺着螺旋线剪,剪出一个漂亮的漩涡。

3、操作二:水中做漩涡

1)教师提问:你会在水中制造漩涡么?

2)请幼儿讨论自己将采用什么方法。

用手搅、用嘴吹一吹、用筷子搅水等。

3)教师提供材料,请幼儿尝试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4)幼儿进行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结:长而细的搅拌器皿在大又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三)设计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学过的“漩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1、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

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样把它们捞出来?

用手、用勺子,都不容易,幼儿无意中会发现,当把水搅出漩涡时,沙子会向盆中间聚,水不转的时候,沙子就聚成了小山头。

2、小鱼集合吃食

有了上次搅沙子的经验,孩子们很快就知道怎么做了,他们有的用筷子搅,有的用勺子搅,有的用手搅,都搅出了好看的漩涡,小鱼也随着水转到了水底。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透明的容器抬高,让幼儿从底部看漩涡形成的洞。

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篇二

1、会沿着边线大胆地撕纸。

2、发展小肌肉的动作。

学会撕贴纸的方法。

幼儿用书《动物妈妈生宝宝》、胶水、抹布等。

1、配对游戏: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今天,来了许多的动物宝宝,它们的妈妈是谁呢?请你们来给它们找一找。”

幼儿为不同的动物宝宝找妈妈。

师生共同检查检查操作的正确性。

2、撕纸贴画:

(1) 教师介绍制作的基本方法。

(2) 强调两手要贴近,沿着线条慢慢撕。

(3) 幼儿学习沿边线撕纸。

(4)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学习情况,加强个别指导。

3、作品交流:

(1) 介绍自己为哪个宝宝找到了妈妈。

(2) 教师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篇三

二、教师介绍使用材料和装饰方法1、教师出示画纸,引起幼儿思考:怎样把小鱼打扮的漂亮2、出示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做出来的。

3、幼儿交流,师生共同示范(1)团贴:选彩色皱纹纸把纸团紧,图上糨糊,贴在小鱼的身体上(2)撕贴: 把彩色蜡光纸撕成小块,图上糨糊,贴在小鱼的身上。

(3)棉签画:用棉签蘸上不同的颜色,在小鱼身上设计并画上花纹。

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小鱼1、教师介绍活动的区域的安排和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小鱼。

四、欣赏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一条小鱼,为什么?

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篇四

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止境的。让孩子用一根小小的毛线在手里变来变去,在玩中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探索出不同的玩法,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毛线具有轻便、颜色鲜艳、易于造型的特点,孩子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无拘无束地去构思、去创造。

在活动中设计了以下环节:

1、认识各种颜色的毛线。

2、让幼儿自由玩毛线,让孩子自然的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对玩线产生兴趣。

3、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线的玩法。

4、边随儿歌边翻线。

5、教师小结,和幼儿共同商讨玩线的技巧。

1、让幼儿在认识毛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毛线的多种玩法。

2、通过玩线,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1、能够发现毛线的多种翻法。

2、能够掌握毛线的每一种翻法,并说出翻出来的是什么。

1、颜色鲜艳且长度适中的毛线若干根

2、录音机、轻音乐录音及《小手爬》律动磁带。

1、导入:让幼儿随音乐《小手爬》做律动。

师:小朋友的小手不但会表演,还会做很多的事情。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的小手带来了它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五颜六色的毛线宝宝)

2、认识毛线(出示各种颜色的毛线)

师:小朋友知道毛线宝宝能用来干什么吗?(织毛衣、毛裤、手套、帽子等)对,毛线宝宝的本领真大,听说它不但能织成多种衣物,还会和小朋友一起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跟它变魔术?(想)

3、放轻音乐,幼儿自由玩毛线,探索毛线的不同玩法。

4、请个别幼儿示范毛线的玩法。

请用毛线翻出来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翻的,翻出的是什么,并且请这名幼儿做示范,然后带领大家一起翻线。

5、边随儿歌边翻线。

师:小朋友会翻出多种东西,我们给它们编上儿歌,边随儿歌边翻线,好吗?(好)

(1)、降落伞:降落伞,手中拿,飞行员叔叔不害怕,遇到危险打开它,稳稳当当落地啦。

(2)、蝉:小朋友不简单,降落伞变成蝉,五月知了叫不停,有蝉鸣叫是夏天。

(3)、笤帚:千只脚,万只脚,站不住,靠墙角,请它出来走一遭,灰尘全被它赶跑。

(4)、滑梯:小小滑梯真好玩,小朋友们都爱玩。

(5)、五角星: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面放光明,我爱国旗爱祖国,也爱用线翻五星。

(6)、五星变书包:小小书包作用大,它是我的小帮手。

6、放松活动:

小朋友刚才随儿歌一起翻了线,感觉有点累了吧,现在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放松一下。(和幼儿做些放松活动)

7、活动结束:教师小结刚才幼儿翻线的情况。

8、活动延伸:可探索一些两人翻线的玩法。

本活动教师首先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毛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意变出各种物体。不仅满足了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本活动以“玩”字贯穿整个过程,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兴趣高涨,情绪愉快,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题教育理念。

幼儿园小班小手的教案篇五

1.了解儿歌的韵脚发音“u”,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感受儿歌的诙谐。

2.通过手指游戏和动作匹配,感知、理解儿歌。

3.培养准确发音的意识,提高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1. 图片:虎、鹿、猪、兔、鼠及背景图片。

2. ppt课件

(一)教师以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1.依次出示虎、鹿、猪、兔、鼠让幼儿一一认识,并引导幼儿正确发音。

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虎)小朋友看,谁来啦?(帮助幼儿正确发音)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虎”。

(依次出示鹿、猪、兔、鼠。)

2.教师变换指图的节奏,引导幼儿进行有趣的表达、正音活动,感受儿歌的诙谐。

教师:小动物都到齐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谁?(教师指图,幼儿练习发音。)

教师:现在啊,我要加快速度了,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眼睛最灵,一看就能说出小动物的名称了。

(二)引导幼儿感知韵脚发音“u”,熟悉儿歌内容。

1.教师借助ppt课件,诙谐地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老师给还这些小动物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边出示ppt边诙谐地朗诵儿歌。)

2.借助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儿歌。

教师:在这首儿歌里,老虎在哪里的呀?(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山的图片并学习儿歌第一句。)依次提问鹿、猪、兔、鼠在哪里,学习儿歌二、三、四、五句。

教师:数一数(出示数一数及数字的图片)1、2、3、4、5----都有谁呀?(出示虎、鹿、猪、兔、鼠图片)

3.师幼完整朗诵儿歌1-2遍。

教师:这首儿歌真有趣,让我们看着图片完整地读一读。

4.用抽取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教师:小动物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一个游戏,看谁躲起来了,你能不能记住它?

(三)师幼共同创造性的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运用“重复儿歌句尾词”的方法朗诵儿歌,并用眼神、手势引导幼儿参与朗诵。

教师:老师朗诵:“山上一只虎——”宝宝们朗诵:“虎虎,虎虎虎……”教师朗诵:“林中一只鹿——”宝宝们朗诵:“鹿鹿,鹿鹿鹿……”

(四)启发幼儿展开想象,按照儿歌的句式和韵脚,继续寻找其他动物仿编儿歌。

教师:还有一些小动物,它们也想要编进这首好听的儿歌里呢!我们等一会儿再来编一编。

区域活动:将图片进行有规律的裁剪,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拼图游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