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通用10篇)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通用10篇)

ID:4216093

时间:2023-10-05 20:44:30

上传者:温柔雨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通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一

本学年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我认真研究课文,找出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二

2、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咸水占3的难以利用,可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0.3%。所以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4、国家已明确规定,退出历史舞台。

5、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沙漠、建设用地等。

6、耕地是我们种植粮食的主要地方,耕地的减少使得世界性食物短缺更加严峻了。

7、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339万公顷,仅就减少了253万公顷,相当于360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8、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95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9、中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稻研究杂交水稻并取得成功,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10、目前在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200万种,但是,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在,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长。到20,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100只左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中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还有金丝猴、中华鲟、扬子鳄、白鳍豚、丹顶鹤等几百种。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11、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保护它生存的环境,所以要设立自然保护区。

12、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开采价值的物质叫矿产。

13、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矿产资源主要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14、钢铁是由铁矿石经过冶炼加工后制成的。铁矿石入炉冶炼。铁水出炉炼钢,钢水出炉成钢材。

15、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辽宁、四川、内蒙古等地有大型的铁矿和钢铁冶炼厂。

16、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

17、非金属矿产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石英、石墨、石棉、钻石等其他非金属矿产。

18、能源矿产形成的时间非常漫长,因此能源矿产是不可再生能源。

19、渔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但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造成渔业生产的崩溃。

20、在茫茫的海洋中,生存着海洋动物17万余种,海洋植物2.5万余种,科学家估计,大约有9000种鱼遭到捕捞,全世界70%的渔场存在过度捕捞现象。

21、在海洋里,除了具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以外,在海洋的深处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海底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在海底表层的矿产中,储藏着工业非常有用的锰、铁、铜、镍、钴等金属矿产,这些金属矿产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储量还多很多,在海底下的矿产中,除了石油、天然气以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煤矿。

22、红砖是靠挖掘耕地的黏土烧结而成的。目前,我国有84%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年耗6000亿块红砖。据测算,每生产100万块红砖大约要耗用1100平方米的耕地。

23、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100种,两栖爬行类也近百种。

24、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里,植物种类在3000种以上,如四川红杉和珙桐等。

简答

1、为什么禁用红砖?

目前,我国有84%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我国每年耗6000亿块红砖。破坏了大量的耕地。

2、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70%以上;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咸水占97.5%,淡水占2.5%;在淡水中,99.7%的难以利用,可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0.3%;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3、说说袁隆平的贡献?

袁隆平在野生稻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4、石油的用途:答:石油可以加工成各种成品油,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可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如塑料、化纤的原材料。石油还能用于修路、建筑材料。石油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5、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

6、为什么要休渔?

答: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捕鱼量。休渔后鱼比以往长重了,单网捕鱼量比以前增加,休渔可以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工厂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8.未来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景:答:(1)未来人类利用机器人深入海底开采锰结核。(2)利用高科技把海水转化成淡水。(3)大规模的在海洋中养殖渔业资源。(4)在海洋中建发电站为人类供电。

9、我国的濒危动植物有哪些?我国的濒危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等;濒危植物有水杉、银杏、珙桐、香果树等。

10、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方法?在自然保护区里,人们采取了禁止开垦农田、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猎、禁止山火等措施,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

11.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答:野生动植物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三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

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2、奋斗目标

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四

第6课珍贵的淡水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耕地总面积为万公顷。仅就减少了253万公顷,相当于360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二、问答题

1.为什么禁用红砖?

答:因为红砖是靠挖掘耕地的黏土烧结而成,而耕地是我们种植粮食的主要地方,耕地的减少使得世界性食物短缺问题更加严峻了,所以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要禁用红砖。

第8课保护生物资源

1.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保护它区”。

2.在自然保护区里,人们采取了禁止、禁止、禁止捕猎、禁止山火等措施,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3.据科学家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万种。

4.在濒危动物中,远不止,中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还有:丝猴、白鳍豚、

中华鲟、扬子鳄、丹顶鹤、华南虎、藏羚羊等。5.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物的生存、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6.我国的濒危植物有:水杉、银杏、珙桐、桫椤等。7.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得成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8.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有150种,兽类约100种,两栖爬行类也有近百种。

2.矿产资源主要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3.大多数的金属像钢铁那样,是由冶炼后制成的。这些矿石就是矿产资源的一种——金属矿产。

4.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钢铁是由铁矿石经过冶炼加工后制成的。5.非金属矿产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石棉、石墨、钻石等其他矿产。

6.石油来源于了石油。

1.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答:石油是几百万年前沉积在海底的生物残骸,经泥沙掩埋,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又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第10课海洋宝库

1.海底是个巨大的宝库,在海底表层的矿产中,储存着工业上非常有用的锰、铁、铜、镍、钴等金属矿产。在海底下的矿产中,除石油、天然气以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海底煤矿。

1.为什么要休渔?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五

第十二册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已经顺利完成,达到了新课标要求。本期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规范要求,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小朋友们的情操,启迪心灵,让小朋友们热爱音乐,理解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小朋友们的心。中心校六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多数儿童有较强的乐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天性跟着音乐的节奏边舞边唱,有较浓厚的兴趣。

一、完成的教学内容

第十二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包括“聆听、扮演、编创、活动”几局部。包括“歌唱祖国”“行星组曲”“亚洲弦歌”“黄河之滨”“火车印象”“美妙的音乐”等,共分七课。有歌唱祖国的名曲,有幻想曲,有歌唱草原的音乐,有歌唱大自然的乐曲,有歌唱美洲民摇篮曲,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局部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中国民歌,有外国名曲,有学校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符合儿童的情趣。

1、本期学唱了歌唱祖国的音乐。包括《我的祖国》《大中国》《歌唱祖国》《我们的田野》《田野在召唤》等,培养小朋友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通过学习“亚洲弦歌”,了解了亚洲人民的音乐。领略了士尔其、越南的乐曲对其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让小朋友们从小爱家乡,热爱我们这个可以的地球。“doremi”初步学习五线谱。能认识c大调的符号。会识简单的五线谱。

3、名曲欣赏包括中外许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如美洲民曲《音乐之声》、瑞士音乐《太平洋231》等,悠扬而动听。

4、民族音乐包括亚洲民间器乐、山西民歌、河北民间乐曲。《七朵丁香花》、《狮子舞》、《运动会开幕曲》等,充溢了民族音乐的浓郁色彩。

5、舞曲欣赏。本期欣赏了世界各地的舞曲。这些音乐广为流传,旋律优美,喜闻乐见。如“美妙的音乐”等。

二、渗透思想教育

在本期音乐教学工作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新课标理念,加强了思想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使小朋友们享受美,热爱美,受到美的熏陶,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在本期音乐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运用活泼的教学方法,培养小朋友们的创新精神,积极渗透音乐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小朋友们跳起来,唱起来。把齐唱,轮唱,舞蹈、扮演带进课堂。在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科学上课,力求达到课标要求。

四、总结

通过本期的教育工作的实施,我感到音乐对小朋友们的生活十分重要。儿童需要快乐,需要音乐,需要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要从小做起,从每堂课做起。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六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

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六、电能和能量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

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七

1.太阳系由及其流星等天体组成。太阳系中太阳占总质量的99%以上。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卫星又围绕着各自的行星运转。

2.彗星是由组成。当它公转接近太阳时,它的尾部会拖一条长长的尾巴。5.太阳系有数量庞大的绝大部分运行在和之间的轨道上。

3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初,美国“勇气号”探测器降临火星,再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5在银河系之外,天文学家已发现数十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人们把它们叫做河外星系。银河系与所有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总星系只不过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

6.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是唯一凭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

第13课观天认星

1.古人依据天空中一组明亮恒星形成的图案和神话传说等,将整个天空划分成88个区域,每个区域就是一个星座。

2.北极星是座中最亮的星,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而北斗七星则位于大熊星座。利用它,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3.不同季节的星空是不同的。如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有:夫座、大熊座、等;秋季代表星座有:金牛座、大犬座等。

1.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星空呢?

答:1、先确定方向,然后将亮星作标志;2、每天要在固定时间站在固定位置观察,并找一个参照物;3、对照星座图,辨认其它星座。

第12课银河系

1.明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天空,就能清楚地看到一条白茫茫的光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系。

2.银河的光带是由密密麻麻的会聚而成的。银河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体系统,其中有上千亿颗恒星以及许许多多呈云雾状的星云。俯视它呈旋涡状,侧视它呈铁饼状,直径约有10万光年。

3是目前所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物质,光的传播速度每秒约米,可以绕地球赤道光行走一年的路程叫做。1光年就是亿千米。

4.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距离银河系中心约光年。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八

本学期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细细回顾这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为了促进今后的教学,使之更加完善,对自己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作以总结。

一、认真备课上课,作好计划,全面把握教材,按计划认真完成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受到各界的重视。开学初,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实际,认真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确定了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并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这为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基本完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实验习惯,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为了上好实验课,每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使用都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能力,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因此,课堂中,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操作、讨论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学习其实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动动手,在实验中就可以学到本节课的知识点,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难。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实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实验中学习,大大降低了科学课的难度。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一学期的指导下,学生养成了动手动脑,仔细观察,从而获得新的科学理念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动的,六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让学生在实验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是我本学期教学中的总结,有了些许的成就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学生的一些习惯养成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也还需要不断地再提高,在总结中反思自己,在努力中提高自己。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九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2、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杠杆省力。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门、手推车。

3、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杠杆费力,但是节省距离。常见的费力杠杆有: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垒球棒。

4、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电子书篇十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央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8、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制成显微镜,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具有(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储存、繁殖等)功能。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次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处,又有害处。它对人类的益处主要表现在:

(1)利用微生物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或提供食物,如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2)帮助我们生产、制造药品,如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3)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