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之战感悟 赤壁之战读后感(优质7篇)

鞍之战感悟 赤壁之战读后感(优质7篇)

ID:4280102

时间:2023-10-07 06:19:53

上传者:雁落霞 鞍之战感悟 赤壁之战读后感(优质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鞍之战感悟篇一

周瑜和诸葛亮是全剧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吴宇森的《赤壁》试图超越《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是第一功臣,并且年纪比诸葛亮大,只是后来在演义中由于罗贯中“拥刘”的写作立场,才将功劳全都摊在诸葛亮身上。并且在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长髯飘飘,羽扇纶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贤妒能的白面后生。

从吴导演最初的设定,由周润发和梁朝伟分饰周瑜和诸葛亮,后来发哥退出改由梁朝伟饰周瑜来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小乔有戏。花那么多银子请来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戏,这是一个卖点,周郎和小乔是历史上羡煞旁人的情侣。

剧中大概会让美貌与智慧兼得的小乔来启发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孙权的寡嫂、孙策的妻子大乔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戏份不会太多,只意在表现林志玲有分饰两角的表演能力,此外无他。 孙尚香在赤壁之战期间就与刘备有情义,非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才因“周郎妙计安天下”认识刘备,误打误撞成就与刘皇叔的婚姻,但戏份也不会太多。

剧中赤壁期间刘备与孙尚香的感情戏大概是在赵云的掩护下得以实施。 大小乔的作用还表现在曹操的感情戏上。——这充分说明《赤壁》是战争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戏。曹操的感情戏大概表现为觊觎大小乔的美貌上,然后铜雀台横槊赋诗,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与历史上的许多战事由美貌女人引发一样。

鞍之战感悟篇二

国庆期间,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心中有很多的感慨。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进而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试想曹操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鞍之战感悟篇三

曹操一心想夺取江南并消灭孙权和刘备一统平原。另一边,孙权则和刘备联合在一起,由周瑜率三万大军驻在赤壁,与曹操的兵相对。曹操不识水性,把所有的军船都连在一起,中间有木板,像一块陆地一样。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名叫黄盖。他看中了曹操把所有的船连在一起这点,献上火攻之计,曹操的船连在一起,不易逃走。最后,诸葛亮算中那天会有东风,配合火攻以三万军大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曹操只得逃走。

曹操呀你到底为什么会失败?兵力不够吗?八十万和三万的差距,这可不是1加1等于2这么简单的。难道是士气低落吗?想当年你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士气肯定非常高。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我猜想:也许是你不识水性,也许是你水土不服,也许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不过,我最相信的还是曹操的生性多疑,不相信别人。因为我也有过亲身经历:

一次,我的钢笔丢了,我就一直怀疑是我同桌拿的,但我的同桌去一直说不是他那的。最后,不欢而散。直到我的钢笔在床底找到,我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别人。其实相信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不相信别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有例外)我想曹操也后悔当初。

直到现在,文学界中的名人也还在讨论:曹操的失败到底是为什么?是人为?还是天意?

鞍之战感悟篇四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 ,就派主力袭击白马 ,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 ”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

鞍之战感悟篇五

公元197-20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遂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东吴消灭刘备,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军事上处于劣势。曹军进驻赤壁,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不习惯水战,加之曹操骄慢不得人心,庞统故意叫曹操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黄盖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然后乘机火攻曹操水师,大破曹军。

我认为孙刘两家之所以能破曹,是因为孙刘两家善用计谋,以少胜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结果。

在赤壁大战中,有人说孔明功劳大,因为他草船借箭并预测三天后有东南风,为东吴破曹立下了很大战功;有人说,黄盖的功劳大,是他用苦肉计骗得曹操上当,为破曹,他做出很大牺牲;有人说赤壁大战不能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所以庞统功劳大……我认为谁都很重要,不必争论功劳大小。

曹军八十万有余,孙刘联军却不过五万,孙刘联军却能破敌。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用脑袋,不可强攻硬拼,要靠智谋,比如:我们下象棋,不能一味横冲直撞,要想办法吃掉别人的“将”。特别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不能硬拼,要用计谋赢敌,智慧战胜力量。

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说明同心协力能成大事,比如:我们学校拔河比赛,有的人身材较小,出的力少一些,有的人身材大,出的力也大一些,但不能说身材小的人功劳小,就算你高大威猛,你一个人也不能拔赢对方的整支队伍。

我们应该学习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还有东吴黄盖舍身为国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

鞍之战感悟篇六

读了《赤壁之战》一文,感慨颇多!

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敌众我寡,孔明周瑜竟不谋而合,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在七星坛上祭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回头想想,获胜颇为艰难!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巧借东风;庞统连环计;黄盖苦肉计;周瑜足智多谋、各种计中计……貌似缺了一样想取胜都是万般艰难。可以说,赤壁之战是靠团体的'力量战胜了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

鞍之战感悟篇七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它就是《赤壁之战》,黄盖的妙计和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真令我佩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曹操攻吴,连船练兵,黄盖献计给周瑜用火攻之计,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的一件事。我觉得曹操不能轻敌,因为敌人总是千方百计的谋害自己,再老实的人也不能亲信,比如说曹操就看人不知心——黄盖。

再说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曹操又不于其他大将商量,说不定也不会输。但我觉得黄盖赢的实在令人五体投地,因为他以智对敌,仔细观察到曹军不识水性,从船头到船尾,船尾连船头可观察到,真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也赞叹他安排巧妙故意写投降信,又乘东南风让火去烧曹营,你说这是不是万无一失?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只要知己知彼,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上也是一样,攻击对方的弱点,不能骄傲自满,还要不耻下问,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以若胜强,以少胜多。还有的是,我们在身边要多思多问,掌握对方的习惯,多学多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