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念读后感 思念母亲读后感(通用5篇)

2023年思念读后感 思念母亲读后感(通用5篇)

ID:4285176

时间:2023-10-07 07:44:18

上传者:笔尘 2023年思念读后感 思念母亲读后感(通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思念读后感篇一

我的母亲是1984年春天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我在泰安上学,开学走时她的身体就有点不好。有一天,我正在上课,学校说有人找我,一看是我们村里的人。他说家里有事要叫我回家商量,让请假同他一块回去。我真的恨自己当时怎么没有向母亲病情方面想。不是家里有大事,村里街坊怎么来叫我回家呀!?我迅速地请好假,同他坐上了到济南的火车。到济南站后,天已经黑了,为了等去章丘火车,他领着我去站前一处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原来。这也是村里办丧事的人给他安排的,让他什么也不要告诉我。他的任务就是把我顺利的带回家。火车到章丘枣园站后已是午夜。出站后,他去推来寄存的自行车,把我带到家中。当我一下车,看到家门口亮着的灯和挂起的白纸,我才明白了一切。我疯狂地哭着跑进家,看到的只是静静地躺着的母亲。当时我哭的死去活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醒来以后,我已躺在了西屋的床上。床边是我的哥哥姐姐,他们都在看着我。我在家里排行最小,母亲拿我最好,可就是只有我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临走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我。慢慢地,我平静了,母亲去世这个现实是无法改变了。当母亲出殡那天,小舅从东营也赶过来,来给送他的姐姐送行。他亲自驾着我的胳膊,驾着他小外甥的胳膊。当时我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也不能控制。写到这里我的眼角禁不住也淌出了泪水。虽然已经整过去了26年,可是一想起那一天,我心里是特别难受。看到现在别人天天和母亲在一起,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快乐和幸福,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母亲该享福了,她却走了。我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祝福,寄托在了岳母身上。下午,我给远在北京延庆的岳母打了祝福的电话,她高兴极了。

小时候,母亲相当疼我,原因就是我是老小。由于家里条件差,我的衣服、袜子、鞋子等,都是母亲亲手织布,亲手做的。她织的布还有老多花色,村里的妇女还都找母亲去当老师。老粗布的衣服穿上不输服,我光找母亲嘟噜。她总是说洗一次就好了。可是洗过好多次了,还是不输服。

那时,我的姥姥家条件好,我的姨家、舅家的条件都比我家好。母亲一说要去他们家走亲戚,我总是要跟她一起去,因为去他们那里能吃到好吃的鸡蛋和面条。我三姨知道我家条件不好,孩子又多,她经常背着我姨夫,捎信让我母亲去拿东西。这也是我每年要去看我三姨的原因。有一次,母亲要去看姥姥,我非要跟着她去。她梳完头,拉着我的手去了姥姥家。到了家后,姥姥已经给我们做好了荷包蛋面条。我母亲说,你怎么知道我们要来呀?姥姥往前指了指,你看,你们家大黄(我家养的狗的大黄狗)早来了。我吃着那荷包蛋面条,真香呀!心里想,要是天天能吃该多好呀!!打那以后,我一馋了,就嚷着要母亲去看姥姥。于是她就会梳好头,带着我去。报信的还是那大黄。

每一次我感冒发烧,都是母亲守在我的身边,都是她亲自给我做好面条。我吃完了后,都是她亲自给我盖上被子让我发汗。也怪,吃完了母亲做的面条,出了汗,我的感冒竟然会好了。有时眼睛有病的时候,母亲会找两根红线,系在我的中指和无名指上。左眼系右手,右眼系左手。说来也怪,这样竟然也会把我的眼病治好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母亲每五天赶一次宁家埠集,卖鸡蛋后去学校给我留下一元钱,并且还叮嘱半天。每次她只能给一元,因为家里五天的油盐酱醋都靠着鸡蛋了。我拿到一元钱后,也舍不得花。当时没有分家,大嫂天天和母亲打架,每天母亲都气的不行。母亲的去世与她有很大的关系。看起她那时候来,我真不该每次回家都要去看她。每次回家妻子总是给她买好东西,我总是给她留下些钱。可是她毕竟是我两个侄子的母亲,况且大哥已去世。现在她年令大了,为了她的小家,为了我大哥,为了我的两个侄子也做出了一些贡献。

后来分家了,我和父母一起过,父母辛勤地劳作供我上学。父亲在农田里劳动,母亲就在村里的一个养蚕场养蚕,和年轻的妇女一样干,我知道了相当心疼。每次我上学前,母亲都是把家里的咸菜用水洗一下,去一下咸味,用大油(用猪肥肉炼的油)炒一炒,让我带上一罐头瓶。她说这样会好吃一些。一次,我放学回家,母亲做了炒菠菜,菠菜是自己种的。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菜的我,把满满的一锅菜吃的净光。母亲看着我笑着说,你吃完了,你爹吃什么呀?她只好又去洗了些再去炒。我上高中的时候,教材都不统一,有另外学习资料的同学,知识面会丰富一些,高考时成绩就会高出不少。那时的学习资料都是蜡纸刻板的。当时有一套资料是60元一套,我回家后找到母亲,给母亲说要买一套。她为难的说,家里那有钱呀?要不你向你爹要。我找到爹,爹根本没有答应的意思。我就坐在屋门口哭,这样也没有使爹心动。看来当时家里确实没有钱,能让上学就可以了。我哭着哭着坐在屋门口睡着了。醒来后天快亮了。母亲也起来了,给我做好了饭。我洗了把脸,连饭也没吃,背起书包就上学校了。母亲两眼无助的送我出了大门。

母亲的事还有好多好多,要说太多了。也只能用这了了数语来抒发一下对母亲的思念。现在我的条件好了,如果母亲活着,跟着我过该多好呀!她吃的苦太多了。可,这只能是如果。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好多遗憾!母亲没有在我这小家过上几天,没能享上几天福,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思念读后感篇二

清明节,母亲去世1周年之际,我和弟弟为母亲立了一块碑。碑是弟弟在古城开封定制的。开封有着悠久的勒碑传统,石碑勒制得很是讲究,一见就让我们生出一种庄严感,不由地想在碑前肃立。和石碑同时运回老家的,还有6棵树,4棵柏树,两棵松树。墓地里最适合栽种的树木就是四季常青的松柏。松柏是守卫墓碑的,也是衬托墓碑的,有松柏树,墓碑就不再孤立,就互相构成了墓园的景观。

栽树时,我们兄弟姐妹5人都参加了,有的刨坑,有的封土,有的浇水,把栽树当成了一种仪式,都在用心见证那一时刻。我们对树的成活率没有任何怀疑,因为我们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人们所说,哪怕是在地里埋下一根木棒,都有望长出一棵树来。何况弟弟从开封运回的都是生机勃勃的树苗,每棵树的根部都用蒲包裹着一包原土。我们开始憧憬,若干年后,当松柏的树冠如盖时,松是苍松,柏是翠柏,那将是一派多么让人欣慰的景象。我们还设想,等松柏成了气候,人们远远地就把松柏看到了,当是对母亲很好的纪念,绿色的纪念。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我们村二老太爷家的坟茔就是一个柏树园子。园子里的柏树有几十棵,每一棵岁数都超过了百岁。远看柏树园子黑苍苍的,那非凡的阵势让少小的我们几乎不敢走近。到了春天,飞来不少鹭鸶在柏树上搭窝,孵育小鹭鸶。那洁白的鹭鸶在树顶翻飞,如同一朵朵硕大无朋的白莲在迎风开放,甚是好看!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那些柏树被青年突击队员们一夜之间全部伐倒,并送进小铁炉里烧掉了。从那以后,直到我们在母亲墓碑周围栽松柏之前,40多年间,村里再也无人栽过松柏树。乡亲们除了栽种一些能收获果品的果树,就是栽一些能很快卖钱的速成树。因松柏树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经济效益,人们就把松柏树放弃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把松柏树重新栽回到家乡那块土地上,所取不是什么经济效益,看重的是松柏的品质,以及为世人所推崇的精神价值。我们不敢奢望墓园里的松柏能形成柏树园子那么大的规模,也不敢奢望有限的几棵松柏能长成像柏树园子那样呼风唤雨的阵势,只期望6棵松柏树能顺利成长就行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栽好松柏树,我回到北京不久,妹妹就给我打电话,说有一棵柏树因靠近别人家的麦地,人家往麦地里打除草剂时,喷雾飘到柏树上,柏树就死了。我一听,心里顿时有些沮丧。我听人说过,除草剂是很厉害的。地里长了草,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用锄头锄,只需用除草剂一喷,各种野草便统统死掉。柏树虽然抗得住冰雪严寒,哪里经得起除草剂的伤害!我有什么办法?我对妹妹说:死就死了吧,死掉一棵,不是还有5棵嘛!

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头。现在收麦都是使用联合收割机,机器收麦留下的麦茬比较深,机器打碎的麦秸也泄在地里。收过麦子,人们要接着种玉米,就放一把火,烧掉麦茬和麦秸。据说火烧得很大,很普遍,夜间几乎映红了天际。就在我们种下松柏树的当年麦季,烧麦茬和麦秸的火焰席卷而来,波及松柏,使松柏又被烧死3棵,只剩下1棵柏树和1棵塔松。秋天我回老家看到,那棵幸存的柏树的树干还被收麦的机器碰掉了一块皮,露出白色的木质。小时候我们的手指若受了伤,习惯在伤口处撒点细土止血。我给柏树的伤口处揉了些黄土,祝愿它的伤口能早日愈合,并希望它别再受到伤害。

我母亲生前很喜欢栽树,对树也很善待。我家院子里的椿树、桐树等,都是母亲栽的。看见哪里生出一棵树芽,母亲赶紧找一个瓦片把树芽盖起来,以防快嘴的鸡把树芽啄掉。母亲给新栽的桐树绑上一圈刺棵子,以免猪拱羊啃。每年的腊八,我们喝腊八粥的同时,母亲也会让我们给石榴树的枝条上抹些粥。母亲的意思是说,石榴树也有感知能力,人给石榴树吃了粥,它会结更多的石榴。我们在母亲的长眠之处栽了松柏,母亲的在天之灵肯定是喜欢的。母亲日日夜夜都守护着那些树,一会儿都不愿离开。在我的想象里,夜深人静时,母亲会悄悄起身,把每棵树都抚摸一遍,一再赞叹:多好啊,多好啊!母亲跟我们一样,盼着松柏一天天长大。然而,化学制剂来了,隆隆的机器来了,熊熊的烈火来了,就在母亲旁边,那些树眼睁睁地被毁掉了。母亲着急,母亲心疼,可母亲已经失去了保护树的能力,母亲很无奈啊!

按理说,我和弟弟还有能力保护那些树。只是我们早就离开了家乡,在城里安了家,只在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才回去一两次,不可能天天照看那些树。我想,就算我们天天在老家守着,有些东西来了,我们也挡不住。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栽树的能力,却没有保卫树的能力。好在六七年过去了,剩下的那棵松树和那棵柏树没有再受到伤害。塔松一年比一年高,已初具塔的形状。柏树似乎长得更快一些,树干有茶杯口那么粗,高度超过了石碑楼子,树冠也比张开的伞面子大得多。有风吹过,柏树只啸了一声,没有动摇。

在母亲去世8周年之际的清明节,弟弟又从开封拉回了4棵树,两棵松树,两棵金边柏。以前栽的树死掉了4棵,如今又拉回4棵,弟弟的意思是把缺失的树补栽一下。说起来,在母亲去世前,我们的祖坟地并没有在我们家的责任田里,母亲名下的一亩二分责任田在另一块地里。母亲逝世时,为了不触及别人家的利益,我们就与人家协商,把母亲名下的责任田交换过来,并托给一个堂哥代种。也就是说,我们在坟地里立碑也好,栽树也好,和村里别人家的田地没有任何关涉,别人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让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麦季烧麦茬和麦秸的大火,不仅把我们新栽的4棵松柏烧死了3棵,竟连那棵已经长成的柏树也烧死了。秋后我回老家给母亲烧纸时到墓园里看过,那棵柏树浑身上下烧得乌黑乌黑,只剩下树干和一些树枝。我给柏树照了一张相,算是为它短暂的生命立了一个存照。

我有一个堂弟在镇里当干部,他随我到墓园里去了。我跟堂弟交代说:这棵被烧死的柏树,你们谁都不要动它,既不要刨掉它,也不要锯掉它,就让它立在那里,能立多久立多久!

思念读后感篇三

又到了这个令人伤心的日子.一年一度地今天,总是无法从感伤之中走出来.

好久以前就记起了这一天是母亲的忌日.也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几天前梦到了父亲、母亲和弟弟,还是象以前的样子,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可是这样的场景也只能永远地成为梦幻了.与弟弟还真是心有灵犀啊,前天早上接到了弟弟的电话,他说他梦到我了,就想起给我打个电话.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泪水迅即模糊了我的眼睛.每次收到弟弟的短信或者接到弟弟的电话都很感动,都会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在这个世界上,与我最亲近的人只剩下弟弟一个人了,时常会为对弟弟的疏忽而自责.不过弟弟一家的日子在共同努力下逐渐有些起色了,这也是一件令我欣慰的`事情.在电话里,我嘱咐弟弟在母亲忌日这一天去墓地给父母的坟墓添些土,弟弟照做了.好久没有去墓地祭奠父母了,只是在每个清明节/鬼节/春节会按照老百姓的习俗给父母烧些纸钱,借此怀念我的父母.

清晨起来,本来劝解自己要好好地生活,愉快地度过这一天,让在九泉之下的父母得以安慰.上午上精读课时,英语老师提起在荷兰的一段经历,描述了荷兰人在生日的那一天,为了表达养育之恩,都要给母亲买礼物.她问起大家是否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给母亲买生日礼物呢?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积压的情感了,眼泪淅沥哗啦落了下来,一大段课文一个单词也没听进去,口袋里的纸巾都用完了,眼睛也红肿了起来.之后的一整天心情都很抑郁,以至于不想和任何人说一句话.若不是身边经常有来来往往的人,我定会放声大哭一场,才会稍感释怀.

在去年的今天,曾经含泪写下了缅怀母亲的文字,如今伤情依旧,文字却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追思.如果真的存在一个魂灵栖息的天堂,但愿我的父母亲能够在那里安歇,不再困苦和烦忧.

思念读后感篇四

妈妈回去了。春节时和爸爸一起轰轰烈烈地回来,而今却一个人静悄悄地走了。

上周日,天气十分晴朗,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映照着明媚的大地。如此美景我却无福消受--头不知怎的,一阵一阵针扎般的痛。时间飞速流过,如白驹过隙般,仿佛不会为任何事而停留一瞬。

眨眼间到了黄昏,妈妈说:“走,出去转转,透透气,顺便割点肉,你不是馋馄饨了吗?”我跟着妈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金色的黄昏映照着大地,光影点点,给平时朴实无华的大地披上一身璀璨的薄纱,我们便踏着霞光回家。一回家,妈妈便开始忙碌起来,和面,揉面,调馅……,看到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我不禁有些后悔。“今晚炒个啥菜?”妈妈问道。我说:“就土豆丝吧。”心想:土豆丝简单易炒。

妈妈放下手中的活,拿出几颗土豆,但左找右找找不到刮皮刀,我万万没想到这一点,忙说:“不用了!”妈妈说:“儿子想吃了,妈就给他做。”拿起菜刀一片片地削着皮。我的心头一颤,想上去替下妈妈,妈妈疲惫地说:“替我包会儿馄炖吧?”脸上还挂着一丝歉疚和不安。

看着妈妈形单影只的样子,我心就忍不住痛楚……一段时间后,饭做好了,虽是一小段时间,但却像一个世纪那么长。偌大的桌子上只有两碗馄炖、一盘土豆丝、一盘炒羊杂;偌大的房子里只有妈妈和我,显得十分冷清。妈妈一脸盼望地对我说:“儿子,快吃吧。”我应了一声,刚吃不多,那万恶的头疼如瘟疫般袭来,快且势不可当,不一会便充满了整个头颅。我刚想放下筷子离开,但看见妈妈做的饭、妈妈疲劳的面容,又觉得这样辜负了妈妈一片心意,忍住痛又多吃了一点。

晚饭后,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洗碗。看着妈妈为我日夜操劳而日渐苍老的面容,看到她发鬓染上的白色发线,心间便一阵一阵心酸……洗完碗后,妈妈无力地躺在床上,我扯过被来给妈妈盖上,自己也褪去衣衫钻进被窝。我一搂妈妈,身上炽热,我立刻读懂了那抹不安和那抹歉疚,她感冒了。我刚要起来拿药,妈妈虚弱地说:“我吃了药了,快睡吧,明天还得上学。”

这一次,我终是没有忍住,两行热泪打湿了枕头,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那只是未到伤心处。

唉!无奈!思念,我的母亲;想念,我的母亲……

思念读后感篇五

临近百日,我又想起了母亲。自母亲去世后,这种感觉不时袭上我的心头。每当此时,心先是感到刀割一样的痛,接着是空荡荡的,似有一块铅在慢慢下沉。令我痛苦难耐,泪也不由得溢满眼眶。

母亲一生命薄苦难,年轻时,父亲在外工作,自己含辛茹苦拉扯我们姊妹几个,由于我们都上学,父亲的微博工资远不够家用,全靠母亲的精打细算及自留地的一点微博收入勉强度日。那时生活的苦难自不必说,但母亲坚持让我们上完学,都有了工作。对于农村一字不识的妇女来说,这确实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待到我家的生活有所改善时,母亲也拉下了一生的病。

母亲爱我们,是那种默默无闻的献出生命的爱。搁在心头的一件事,在母亲去世后尤其记得清楚,现在回想起来,更陡增了对母亲的思念。

记得那是前年夏天的一个夜里,我一个人在地里浇玉米。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夜,虫儿也进入了梦乡,只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看得见的只是手电筒下闪亮的水流及周围一株株的玉米。抬起头,连一颗星星都没有。我穿着雨靴的脚从一处拔出又陷入另一滩泥水里,心里失落到了极点,委屈到了极点,也痛苦到了极点。发誓以后再不种地,哪怕是穷得沿街讨乞。

忽然,从地南面隐约传来一个声音,似乎有人在叫我,“顺利…...”又一声,比以前高了许多。这一次我听清了,是母亲!水哗哗地流着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蹦跳着,玉米叶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虫儿也唱起了欢快的歌。该怎样形容那时的心情呢?似一个行径在沙漠中饥渴难耐的人忽然看到一行驼队出现在前面,又像一个掉进万丈深渊的人侥幸抓住一根枯枝偶尔听到崖顶的脚步声。我赶忙应承着“唉…...唉…...”三下两下做完手中的活,快步走出玉米地。

只见母亲站在大渠边的路伴上,两手搂着一个包,全身随着喘气上下起伏着。我知道母亲这几天哮喘病又犯了,不能行动,那怕是走一小段路也是不行的。

见我出来,母亲断续着说:“浇…浇完了吗?”“快了”我赶忙回应道。其实我也不知道还剩多少,只是不想让她担心罢了,天黑路滑,她大老远来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母亲又说:“一整天了,快吃点饭吧。”我这才想起一白天忙着早已忘记了饥饿。母亲把包放在地上,先是解开一根结着的绳子,四展开包子的最外层的一块塑料纸,再拔开一件上衣,从里面拿出一件件的东西:装水的饮料瓶﹑一个包饭的塑料袋﹑一个菜缸子,几根黄瓜。最后,又拿出了一瓶啤酒,“啤酒能解乏,喝点吧!”母亲边拿边说。

平时我是不喝酒的,偶尔喝一点,便会装模作样地说挺香的,知儿莫若母!只有母亲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怕是再细小的一件事,都会想得那么周到细心,尽量满足他们,使他们得到特有的温暖和爱。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母亲中途来过一回,但走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又返了回去。母亲眼睛高度近视,天又那样黑,是怎样摸索着走了那么远的路,也许是一颗切切的爱子之心照亮行走的路程吧。

母亲走了,正如她悄悄的来,不曾带走西天的一丝晚霞,尘世的一粒泥土,带着对我们的爱和留恋离开了我们,离开她操劳一生的家。留给我们的却是日日夜夜的思念及一想起就有的悲哀哭泣。我们一说起母亲,先是一声沉重的叹气,接着便是沉默,再接着止不住的哽咽,于是便四散开去。

每当离家时,我们总会看看母亲的遗像,然后敬上一注香,磕上几个响头,怀着无限的眷恋和失落走向远方。再没有母亲的反复叮咛嘱咐,再没有母亲的手搭凉棚远眺…...

我好想我的母亲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