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

ID:4285458

时间:2023-10-07 07:46:43

上传者:BW笔侠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篇一

《生活就是哲学》这篇文章出自《读者》第18期,由作者傅佩荣撰写。文章以他人摔倒你是否会主动扶起为案例,阐述和分析人们的纠结心理,并表述了思想与行动的紧密联系。

文中的事例让我回忆起了上周末在广州的一段场景,当时我正从北京路步行街穿过天河城百货去往酒店,广场一侧一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小狗,几乎围着我转了个圈,忽然间他在我面前摔倒,顿时嚎啕大哭。我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扶他,握着他的手臂时,他发现不认识我,手臂有个回收的动作,更是哭地厉害了。旁边小男孩的父母欢笑着走过来,劝解他不哭。确认小男孩平安无事后我就离开了。离开的路上我一直在回顾那个扶的动作,因为经常看时事新闻,想想那些铺天盖地的讹诈新闻,顿时令人毛骨悚然。但是毕竟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然后是感到庆幸,然后一笑置之。

生活就是哲学,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在思考权衡每一件值得关注的事物。客观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劳动。人生价值的界定决定我们对事物的选择,我们权衡利弊,计算可行性,预测成功率。哲学“化隐为显”作用显得甚为关键。

生活就是哲学,我们无时无刻在认识自我。人生是个矛盾的载体,对于同一事物的判断不是由天气决定的,也不是由心情决定的,而是由习惯、教化指引着的。文中提到“你有时乐于组人,有时又拒绝助人,难道是你心中同时存在两套相反的观念?如果是的话,你又如何认定自己是一个’人’呢?”,人们善变,这不能完全说是由环境所影响的,而是你并未决定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你并未真正认识自己,所以困惑、彷徨、挣扎、挫折。

生活就是哲学,而哲学让我们生活更富有意义。我热爱哲学,它让我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马克思的主次矛盾、内外因、质/量变等理论也促使人们更加清晰地面对社会问题,以适应和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客观情况。

万物都不能独立存在,相互间都是被关联着的,生活是由人们的社会交往编织而成的一个共同体,在交织的过程中,哲学是其变得有趣、生动。生活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哲学的血液燃烧了生活的激情。

――――技术信息中心荔枝核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篇二

1.总要允许有人错过你,才能赶上最好的相遇。

2.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

3.当你给我摆脸子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走到尽头了。

4.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5.不懂珍惜的人、不配拥有人生、

6.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7.愈是运气不好,愈要沉住气默默振作,静静熬过去,切勿扰攘,制造笑柄,留下后患。

8.记住,逆境并不是尽头,而是更好的结果的一个转角而已。

9.人生充满了起起落落,关键在于,在顶端时要好好享受,在低谷时不失勇气。

10.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成为更酷的人。

11.你若光明,这世界就不会黑暗。你若心怀希望,这世界就不会彻底绝望。你如不屈服,这世界又能把你怎样。

12.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13.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14.任何人都要学会当自己的信徒,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优胜劣汰。

15.后来才明白,很多事说再多也没有用,就像你拿着一杯开水,虽然很渴,但觉得烫手还是会放下。

16.人的欲望永无止尽,就像我一开始也只是想知道你的名字。

17.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18.人最大的动力,除了兴趣,就是耻辱。

19.一切的借口不过你给拖延和懒惰找的理由,哪有那么多未来等着你,你只有现在。

20.生活的有趣还在于,昨日的最大痛楚,极可能会造就你明日的最大力量。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篇三

1、有许多事情,不是因为难以做到才让人们失往信心,而是人们失去了信心,事情才变得难以做到。2、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3、一个讯息从地球这一端到另一端只需0.05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到脑里却需要一年、十年,乃至一生。

4、只有守得住秘密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秘密。

5、人生像长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达终点,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

6、一个人有多少价值,从葬礼上有多少真心的眼泪,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7、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8、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

9、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10、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11、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12、当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正是在为自己铺路。

13、会上当,不是因为别人太狡猾,而是因为自己太贪。

14、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15、一个人坏不是教坏的,一个人不坏也教不坏。

16、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和与己。

17、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18、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19、许多人不断犯错误的原因在于:觉得事后表示歉意,比事前抵御***,要容易些。

20、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屋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自得之时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21、假话如同台词,经常要背熟了再说;真话如同咳嗽,多在压抑不住时喷涌而出。

22、接受现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唯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3、不要在难受时候抱怨“上天不公平”,因为人们在开心时从来都没有向上天抱怨过。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篇四

1.能够靠眼泪发泄出来的情绪都不是什么情绪,而无法用眼泪纾解的,也不会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2.放好心态,失去的东西,不要悲伤,你就当,他本身就不属于你。

3.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

4.就算世界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泣、你也要有一千零一個理由微笑。

5.美好的一天,上帝不会就这样给你,需要自己去创造。

6.忘记过去,好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7.青春如同在头上的点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干净

8.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即不简单。

9.我的生命里,音乐是不可缺少的。

10.多一点无所谓,就少一份忧愁、少一份伤心。

11.高傲自大是成功的流沙。

12.一切的借口不过你给拖延和懒惰找的理由,哪有那么多未来等着你,你只有现在。

13.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

14.如果你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那就去尝试改变生活的浓度。

15.荣誉妒忌成功,而成功却以为自己就是荣誉。

生活哲学论读后感篇五

《生活有哲学》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小册子,作者以一位哲学家的敏锐,结合他的工作、生活等经历,思考、挖掘、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读起来很轻松,但其中的哲理又很受用,对我自己很有启发和激励。

首先从书中,我受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从作者的几篇关于阅读的文章,我意识到阅读不是简单的打发时间,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与智者对话,是要明白作者“究竟”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能够”说什么以及作者的意思“应该”是什么。培养阅读的兴趣,可以无止境的扩宽自己的见识,丰富的观念是充实人生内涵不可缺少的条件。并就阅读的类型,推荐了人文作品,书海无涯,唯有人文,人文类书籍涵盖了人的潜能与实现,人生意义的探索,人生价值的追寻,这些问题或早或晚会成为我们关怀的重点。阅读人文作品,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即明白人生除了“有形可见、可以量化”的成就之外,还有内心里面追求真善美的愿望。由物质层次转化提升到心智层次,经过阅读可以开启个人的`心灵历练的过程。作者也介绍了自己学习英文的一些方法和心得,这些对我都触动很大,从学校毕业后到工作岗位,就很少静下心来系统的学习了,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工作中摸索积累,这样眼界势必会狭隘,进步也空间也小。看完作者的淳淳教诲,也给了我警醒和动力。

接着我看到了作者取舍的睿智,懂得如何做一个内心坚定的人。作者喜欢听一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的音乐,进而有了学习意大利语的冲动,但一次作者请一位意大利学者将这位歌唱家的一首意大利文歌曲翻译为英文,对方居然译的很困难,于是作者意识到,作为一位意大利学者,想搞明白一首歌词都这么困难,更何况自己是一个意大利语的门外汉呢,想要达到理解、欣赏、品味意大利语作品更是难上加难,要付诸巨大的时间和心血。作者于是放任置之,继续享受着朦胧和自由想象带来的美感。再如作者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自己善于说理而拙于抒情,很早就明确的自己的写作方向,扬长避短,忠于自己所思所想,侧重于运思与推论的合理性及逻辑性,进而希望能说服读者。

懂得取舍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要把握住自己作为主体的立场,自行建立价值,不要随人俯仰,跟着流行的观念走。既然我是一个主体,拥有选择的能力,并且我的时间、精神、力量十分有限,所以就要做好“选择”。由此,作者确立了“以学术研究而为人所知”的发展方向,并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努力,对金钱、名声、诋毁均采取心不在焉的态度。

这些都给我了很大的启迪,在当今社会,资讯丰富繁杂,目标众多纷纭,更别提生活中的诱惑了,如何进行取舍,在生活和工作中,坚守自己内心的价值准则和奋斗目标,集中精力做一个有追求和内心坚定的人。

书中,作者也谈到了对行动力的认识和实践。任何事情都有机缘,与其等待空幻的未来,不如把握具体的当下。并介绍了自己联系定力的简单方法,就是设定生活目标,每天按照作息表行动,将外来的干扰降到最低。

在做任何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以天气、心情等原因作为借口;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全力以赴;做完一件事之后,要立刻放下,收拾心情,准备面对下一件事情。要配合自己对每一件事的规划及掌握,逐渐做到从容之后,就觉得生活变得更有效率,也更能感受到意志的主动力量。

而我恰恰在行动力方面做的很不够,也时不时的提醒自己要行动,行动,但是效果总不是太好。作者好的做法,也给了我有意的启发。

还有很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如何能做到“知行合一”。作者在书中说:我是靠“小心谨慎”,才可以平安的行走在人间直到今天。我并不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只是努力把握手边正在做的。作者谈到的小心谨慎,并不是畏手畏脚,而是指聪明+谨慎,聪明是“知”,谨慎是“行”,必须知行配合,才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明智。

我最早接触“知行合一”这个说法,是在读《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时,里面提到了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并作为一位践行者,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理论。

我对“知行合一”有浅显的认识,简要的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实践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作者“小心谨慎”的处事哲学,正是大智慧的体现。

正如作者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谈到的,我们首先要认识自我,保持健康的体魄;不断学习,促进心智的成长;同时要保持对自己内心的修养。面对生命,一个人要懂得“约束”自己,懂得与他人和睦,懂得知足常乐、谦卑安分,同时保持乐观上进的态度,这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处处都闪耀着哲学的光辉,而我们在不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感悟着哲学的真谛,哲学并不高深晦涩,它正如面包中调味的蜂蜜,让我们的生活更甜美多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