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汇总5篇)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汇总5篇)

ID:4314927

时间:2023-10-07 14:42:55

上传者:碧墨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汇总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篇一

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守望者,守望着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一盘棋,走错了一步就会悔悟终生。但与棋唯一不一样的是:棋可以悔或重下一盘,可人生不能重来。所以,我们要认真下这盘棋。

我要做一个幸福的守望者守望着我拥有的东西,守望着我的理想,守望着我的朋友,守望这世间美好的一切,守望幸福。

周国平先生的话总让人似有所悟,我感叹他笑谈人生的超然。他在困难过后并不像人们那般呻吟,而是敢于面对人生的问题,笑谈生死。

读《守望的距离》让我知道了“人必然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精神家园,那他就拥有了整个宇宙!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篇二

我比较喜欢看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第一次看他的文章,是因为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守望的距离》,买了下来。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找他的书看。

《妞妞——一个父亲的扎记》,也是在这种意识下买的。周先生一般都是写散文,但是发现他写的'一本小说(但是又不能说它是小说,因为它是真实的。它记载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好奇心下就买了下来。

看到一半,我就不想看了,因为愤怒。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还是把它看下去了,因为我关心妞妞(虽然我这种关心已经不合时了,此时的妞妞已经离开了)。合上书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妞妞,她在微笑,她在天堂,过得很好。

妞妞的不幸,是所有父母心中的痛!每一对父母,她们都有一个“妞妞”。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妞妞”幸福,快乐。如果“妞妞”受苦,那是一千倍苦,加在父母身上。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篇三

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周国平的散文不是时下流行的“休闲散文”和“文化散文”,更有别于近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余秋雨散文。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作的是那种探索人生之谜、追索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哲理散文。他关怀的是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在这个日趋实利的时代,这种探索显得有些“不识时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国平是孤独的。然而,他却是博爱的,追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他难解难分的情侣,他在追索中体验着并与读者分享着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

作者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守望的距离》这本书适合放在床头,许多时候深夜醒来,信手翻翻,许多事情都豁然开朗。其实,人生际遇的大多喜怒哀乐都可以归结为哲学问题。学哲学的,像作者一样,看人生百态,较比混沌的常人,多一份通透,少一份挣扎。

作者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篇四

现在的自己,感觉很虚。的确,来到大学以来,感觉没什么心情去看课外书,这份感觉很奇怪。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更深让我羞愧。“徜徉书海,快乐分享”,这种感觉很淡很淡了。可是,一次,在书店不经意间就看到一本有着清香淡雅感觉的散文集,配着一个蛮有诗意的名字——《守望的距离》。之前对作者、对内容从未了解的我,随手翻了一下就被它深深吸引,于是,我选择了它,也开始了对哲学的别样领悟的旅程。

《守望的距离》刚映入我眼帘时,看这五个字就挺好的,有守望就有期待,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自己的差距。翻看目录,那一篇篇文章的标题就引人入胜。“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生命的烦恼和创造的欢欣”、“闲适:享受生命本身”。在很多言辞的背后闪烁着周国平一个哲学家的特有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书里的散文不同于当下流行的美文、文化散文,也不同于余秋雨类的散文。作者周国平教授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其次才是作家。他从一段段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平常小事,深化到探索人生之谜、追索生活价值和意义。文章很耐读,有种说不清淡淡的冷眼观之感,但始终掩饰不住作者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之情。读过后与其说有一份感动,倒不如说是对生命灵性的深切感悟。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解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而“距离”两字更耐人寻味,平时我们所说的距离不过只是身体上的距离,心灵上的距离,而作者想来是他在估量生命体相互召唤的空间与时间的宽度。

细细咀嚼,蓦然发现在物资化的今天,这种我们曾经拥有的心境在不经意中逐渐地掩埋了。书中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种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人生的意义纷繁复杂,并不是我们能够说的清楚的,但是于万点丛中静觅一份安宁,在浮沉里静享一份了悟,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作者的确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位北大哲学系出身的学者,以他特有的独思带领我们走进了人生哲学,就如他所说:“我的所想所感大多涉及人生,而许多人对于人生也是有所想有所感的,一旦因我的文字而触发了自己的所想所感,便会感觉一种共鸣的快乐。”的确,这种对人生无法言说的共鸣,让我心生敬畏,忍不住去探寻生命的秘密,揭示人生的哲理。

深深的喜欢上了作者那富含哲理的箴言,让人似有所悟,感叹于他对人生百态的超然及真切情感的再现,精辟的哲理,让人流连忘返。他或许并不像某些文人那般执着于名声,对名誉有着内心的淡然。他或许在经历苦难后并不像某些人那般苦苦呻吟,对痛苦有着人生的超脱与了悟。他敢于面对人生的问题,一路思索,找到自己认为的答案。他勇于笑谈生死,看透失去与拥有,他喜欢宁静的写作,并不孤单寂寞,因为他了解沉默的价值,寂寞的意义。

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他在寻求自己的生命体证中记录人生普遍意义的真理,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番觉悟。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当他在看透人生的诸多不可能及无趣后仍能毫无保留的爱它,不去埋怨,而更懂得珍惜与感恩。也许,人生的本质或意义是什么,本身就是不重要的,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看待人生所会遭遇到的一切可能性。它会教我们怎样去解决一份实际问题,而非是苦思冥想一份巨大的虚无。有时,我们要承认精神的力量,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的内心找到一处栖息地安放自己的灵魂。

文字只是一种形式,写作仅是一种姿态,而我们能够从这形式中稍稍领悟到一点本质的东西,从这姿态中渐渐发觉出一点意义的所在,那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从周国平的文章中,有着对世态的讥讽,有着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有着劝慰来人的悟语。从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长者的感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对凡尘的一切琐事。

人生终究是美的,不管这其中夹杂着多少零乱不堪的东西,探究生活的实质,人生的意义也毕竟是太过庞大的系统,也许我们解不了那么多的人生之谜,看不透那么多的红尘世事,但终究,我们都是会成长的,而成长也必然充斥着那些难以言说的痛苦抑或甜蜜的回忆。从中了悟一份真谛,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终平和而从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结束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很多事都不重要,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只是还未能了悟,还始终看不透,道不明,我们念念不忘,我们苦苦追寻,到最后也只能留下一份了然于心,却始终无法诉之以口,言之以文,但周国平做到了,他说了我们经历过却说不出的悟,他写下了我们领悟到却言不明的理,他看到了我们或许现在还无法感受到的禅思,所以他是人生的智者,命运的代言。智者不是能够不经历苦难,而是即使很苦也能抛却眼前虚迷的疼痛,看到别人未曾发现的真切,直面人生,笑谈命运,找到支撑,所以他比别人更坚强。

读周国平会让人的思想变得清澈,对生活的理解变得轻松。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让人易懂,有着看过后让人必须去思考的魔力,静心想想,总有那么一两句在我的潜意识中定居。

读他的文章,我读得了“亲情似的爱情”;读得了“家是永远的岸”;读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识”;也因此走近了“尼采”,与一个巨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这位睿智博学的作者,不知不觉的,带着对人生、哲学的温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让我无意间也对世界改观着看待!

守望的距离摘抄及感悟篇五

我比较喜欢看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第一次看他的文章,是因为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守望的距离》,买了下来。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找他的书看。

《妞妞――一个父亲的扎记》,也是在这种意识下买的。周先生一般都是写散文,但是发现他写的一本小说,好奇心下就买了下来。

看到一半,我就不想看了,因为愤怒。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还是把它看下去了,因为我关心妞妞。合上书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妞妞,她在微笑,她在天堂,过得很好。

妞妞的不幸,是所有父母心中的痛!每一对父母,她们都有一个“妞妞”。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妞妞”幸福,快乐。如果“妞妞”受苦,那是一千倍苦,加在父母身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