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10篇)

ID:4355103

时间:2023-10-08 12:14:05

上传者:琴心月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一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该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每每读着《城南旧事》,我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澎湃。

英子在城南度过的童年,童年里的一个个人、一个个地方就慢慢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的巷子、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英子他们的德先叔和宋妈以及有肺病的爸爸。但是,这些人与物陆续远离了英子,慢慢地在岁月中消失了,英子的童年美梦就破碎了。但是,她依然保留一颗快乐的童心,也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生离死别,她懂得离开朋友的难过,懂得失去亲人的痛苦,懂得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别人的不幸而感到深深的内疚……其实,这是她长大了的表现。

也许,如巴金在《新生·四月十七日》提到——每想起我底童年时代,我就蒙恩似地看见了你底慈祥的面貌。童年应是代表着经历过很多事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

相比之下,我的童年里无忧无虑,简单。除了上学,我就经常跟一群小伙伴玩过家家、跳绳、玩泥巴,沉浸在小乡村里的宁静之中,没有车水马龙的吵闹。爸妈也不会刻意阻止我的行为,唯一禁止我去做的事——游泳,那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有就是女孩子也不好意思在公共场所游泳吧。

没有大风大浪,我的童年就只剩下蜻蜓点水的味道了。但是往后余生,我希望保持这颗童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波浪,至少我可以学习英子的坚强与懂得。

这本书就像夏季热浪里的一缕春风,让我回味童年,又激励我向前。如李白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我也需积极创造我的未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不厚,还分成了许多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内涵却十分深刻。或许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在我阅读时,并未感受到作者的文笔有多么优美,多么细腻,但回过头来再次细细品味,却是感悟颇深,甚至不禁潸然泪下。

正如我们读完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后,又有哪一个人会不为之动容呢?但是你拿《老人与海》与其它一些名著对比,着实感受不到小说的文笔有多么突出,甚至可以说是较差的。但这完全影响不到作者对于美的表达。《城南旧事》也是这样一本书,在朴实的叙述中,娓娓道来动人的故事。

童年的记忆永远是那样的美好与纯真。而童年时的我们也确实是那样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孩子们拥有比大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与大人完全不同。《我们看海去》一文中,当偷东西的贼被抓住时,大人们全都幸灾乐祸,只有英子一个人内心里感到深深的同情。她说,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只有她自己知道,男孩偷东西全是为了供他弟弟上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的好坏的。然而,只有孩子们能够看到那些“坏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而大人们却只能观察到那些浅显的表象,这也是很可悲的。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竞争也愈发激烈。或许,我们的真正无忧无虑的童年早已走远了。但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那些事时,我仍旧感到很快乐——那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纯真善良的美丽童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品味,去珍藏。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三

在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越来越觉得它的精彩。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呆呆的傻笑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在这里我初见端倪。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那个扎花店的工人年复一年给祭祀的纸人穿上亮丽的衣裳,怎么就不会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难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纸人一样整洁亮丽吗?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正是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扼杀了小团圆媳妇。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一角,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五年级:星光女皇美月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是在高中时期,而后又看了它的电影。以前从没想过,我会为一本书,蕴积下这样多的感动。曾一直以为,所谓名著,就是思想深邃,复杂难懂。但林海音却让我记住了,记住了一个孩子和一段故事。这段故事深深的震撼着我。

这本书通过英子那童稚的双眼,向我娓娓道来,道尽世间各种复杂的情感,浓浓的诗意和天真中又不乏一丝淡淡的忧伤。只是这淡淡的一笔就足矣,足以让我们为这串连整个故事的别样滋味而感动不已。

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曾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而这种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使我的心头漾起了一丝丝的温暖,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天真善良的英子。书中涉及到得人物有英子、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刚开始,我还为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担心英子会不会被秀贞伤害;后来我知道妞儿就是小桂子时,不禁泪如雨下——母女俩终于重逢了!秀贞准备带着妞儿去找思康叔,英子就把钻石表盒金手镯送给秀贞……读到这里,我大为感动,小小年纪的英子就懂得关爱、友谊。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原来是英子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所以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才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境是平和宁静的,作者林海音的文字纯净淡泊,平白朴素的叙述,却道尽了人世的情怀。小英子用“我分不出海跟天,我也分不出好人与坏人”的清澈童声,为我们唱起一支支素朴单纯的歌谣——缓缓而去的河流,缓缓而去的岁月,生活就在你眼前,缓慢地诉说着自己.黑白剪影的冬日残阳里,缓缓而行的骆驼群,走过了冬,走过了夏,走过了英子的童年,悲欢离合,世事变迁,花开花落的季节,只有那缓慢悦耳记。的驼铃在心头一点点荡漾。像小英子的思绪一样,文章情节的编排似乎很随意,然而正是这跳跃性很大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感受着孩童的可爱与单纯。整部作品都是以小英子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以孩子的笔触来描写一切,让我们从始至终都能处于一种阳光的和明朗的氛围中,然而那个年代里的那些故事,却无处不透露着哀伤,让人在一种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心情里体会着感动,体会着当时的些许无奈。

《城南旧事》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内容上给人一种回味的思绪,心头不由的漾起了许多涟漪,有对英子的喜爱,有对旧社会的不解,有对老胡同的畅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让人不由的回味着这首童年歌曲。《城南旧事》它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五

初读题目,不难品读这本书的韵味。“城南旧事”默读这几个字,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城南一角,小贩吆喝,百姓讲价,马车“嘚嘚嘚嘚”地从一个梳着黄辫子的小女孩面前驶过的景象。这像一部老旧的留声机,有一个大大的喇叭,吹出来的声音却慢慢悠悠,咿咿呀呀,虽然不再流行,可这留声机里,却藏匿着数不尽意不明的时光剪影。

一条乌黑长辫子,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眼睛透亮,一笑便有两个小泪坑,十分好看。这便是秀贞的模样。我很喜欢看她笑,和英子一样,我也喜欢她两个小小的泪坑——一个盛的是她朝思暮想的恋人,有一个盛的是她牵肠挂肚的女儿。从痴心相爱,再到痴痴等待,最后因痴情死于火车之下,成了众人口中皆知的疯子。秀贞的一生,是如此的落魄:她思,她念,她等,那个去了外地的书生会遵守诺言回来娶她。她摸摸自己渐渐膨胀的肚子,含泪笑着待在这惠安馆里;她幻想,她隐瞒,她满眼痴柔,随后闻着醉人的桂花香,生下小桂子,但她留给他的唯一珍贵,最后还是被埋没在齐化门下;她疯,她痴,她傻,她是成了街坊邻里眼中的疯子,却终归忘不了她所痴。于是总是在那惠安馆前望啊望,望了六年。望什么?望他拖着行李走来的身影,望那桂花香里响亮的啼哭,更想望到她曾经渴望的一切,直到对上那一双童稚的大眼。那双眼里含着天真、善良,满目柔情,悲悲喜喜,沉溺在等待之中,又值得喜爱的小桂子。

那一刻,她欣喜,她激动,她笑得灿烂,却哭得那样凄惨,而与她相像的小桂子——英子的小伴侣——妞儿,这个同样不幸的女孩,牵着她的手,在雨肆意的喧嚣中,在火车刺耳的鸣笛下,在英子细小的叫喊声里,随她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但还是逃不过现实的火车被双双碾压。

也许,随着那幻想的小船行驶在天空之中,是秀贞与妞儿最好的结局。这是一个凄美却又心酸的故事。

于是,英子便搬家了。

“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约定。从英子走进草丛里,这个约定就悄无声息地开始形成了。可真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藏东西在草坪里呢?英子和我想的一样。这个答案在结尾便已经揭晓了——这个人是贼。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穿着白背心,腰挺得直直的,有一对厚嘴唇的敦厚男人——这样的老实人,会是贼吗?贼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是凶神恶煞,身着黑衣的。而眼前这个老实人,从他的言语之中都能感受他的善良。他有一个优秀的弟弟,自己却十分颓废,来不及自怨自艾了,先供弟弟念书才是最主要的,他这么想着,却一小心走错了路。他打心底里信任英子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于是将心事都予之相告。他明白,却不肯承认自己明白。他也在迷惑,当他问英子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时,看到英子摇摇头时,他笑了。还是有希望的。他一定这么想。“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去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当他满怀希望地说出这句话时,他忘了,天和大海的区别在于天是遥不可及的,没能和英子去看海,应该是他最后悔的遗憾吧!

于是,英子看着他被逮捕了。

你们可以想象吗?女人是有多么柔情,又是多么坚强,你看她一笑——也品得出岁月的磨砺,与自身的忍让。她,兰姨娘,忍住了三岁时被母亲抛弃的恨;她,宋妈,忍住了对儿女的牵挂,用心哺育着英子家的弟弟妹妹。兰姨娘,纤手握拳,忍过了四年“烟花巷”的生活;宋妈,辛勤劳动,忍过深夜落泪,和切不断的乡愁。兰姨娘,去做姨太太,受尽了欺凌与侮辱,最终飒爽地抛开一切,留下一抹妩媚的苦笑;宋妈,去做了奶娘,努力赚钱,维持家里生计,可儿子早已去世,女儿也被丈夫送走,滴过几滴泪,又红着眼眶继续工作,如驴打滚儿,柔软的表面下,有一个坚硬的内核。她们历经心酸痛苦,表态却淡然平常,她们是有着一些小小的丑恶,但她们的隐忍促使她们拥有了新的希望!

于是,英子与他们送别了。

英子快毕业了。我十分欣慰。但令人悲痛的是,她的爸爸死了。

爸爸最爱的夹竹桃落了,英子,就这样立着,曾经那么小的人儿,现在也成了巨人,承担起家庭的重负。她不禁想到以前在冬阳下的骆驼队,想起了自己以前学骆驼咀嚼的傻样,终于意识到,童年已经离自己远去了。秀贞、妞儿、宋妈、兰姨娘,她都曾用童稚的双眼送他们离去,但她在这期间,却什么也不知道。她像爬台阶,一步、两步、三步……等回过神来,向后望去,自己已经站得很高了,而以前的人,也都没了影。城南一角,如今显得空空落落,如同丢走的童年,只剩蜡黄;如同老旧的留声机,突然停止转动,贮存了道不尽的旧事。

我们都该成长,或早,或晚,也许像英子一样,在平凡又奇妙的生活里一步一步走,无论有多么不舍,都得将童年放进回忆的匣子里,开启新的旅程。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于是,英子就长大了,惊人地成长了。

是什么驱使着这些发生呢?在这和平的城南之中,能有多少的玄机呢?每个人都在努力,有些迎来好,有些迎来坏。就像现在的我没发现洋洋洒洒几千字,只是空抹一场泪。现实是要靠去奋斗,回忆也只能用来怀念,城南一角,不可能永远是如现在这般的。很残酷,但,很公平。有些人觉得这世间并不公平,是因为他们没有去争取奋斗。就如兰姨娘,正因为她能忍,她会忍,她才能迎来自己的爱情。如此这般,英子的成长必然是理所当然。每个人,都要面临成长,长大以后,便和英子一样,去关上那城南旧事,去寻“新”了。

城南关上了大门,再没骆驼与铃声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六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经典作品。整书以主人公英子生活在一个宽裕的家庭,有恩爱的父母和可爱的弟妹为背景而拉开了序幕。

书中的开篇之作《惠安馆》主要讲述了英子一家所住的胡同路口,有一个供读书人寄宿的惠安馆。看门人老王有个女儿叫秀贞,人人叫她疯子,而她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但是她,却成为了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有一天,小英子因为好奇而走进了疯女人秀贞家,从而了解了她的凄苦人生,英子深深地感动于秀贞虽疯但对女儿的深切思念之情。小小年纪的她决定帮助秀贞寻找女儿——小桂子……因为一次偶然,她发现,好友妞儿是秀贞女儿小桂子!历经几许不解,几许磨难,几许挫折,小英子忍病把二人送上了火车,终于母女深深相拥。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英子小小年纪便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让我颇为感动:现如今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已全然没有了英子的品质,自私好争,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拿来分享,更不要说会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用来帮助人们所说的“疯子”,也不会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倾尽全力帮助了。可这一切,小小的英子却做到了。这是一种多么纯洁、高尚的大爱精神啊!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慢慢的,一个个好友、亲人、熟人,都消失在面前。小英子也长至十二岁了,宋妈走了,父亲去世了,童年也消失了。她默默地挑起了家中的顶梁柱责任,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在我最喜欢的最后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六年级毕业前夕,爸爸却病危了。“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领毕业证书前,忐忑的英子在父亲艰难地鼓励下勇敢地走上典礼的舞台。而在父亲走后,小学毕业的英子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她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担负起生活的责任,她坚强地面对一切,担起生活的重任,照顾好了弟妹,正是因为爸爸的这句“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一直指引着英子坚定地面对着一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轻轻地合上书本,英子的童年,让我记忆犹新。我觉得:英子的儿时很快乐很幸福,几许天真,几许活泼,几许纯洁……给我一种美的享受。她热心助人,心疼弱者,努力让悲剧变身为相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而追忆起英爸走了,英子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却义无反顾地告别童年、肩负重任时,又难免为她的不幸而感到伤心落泪,同时又深深震撼于英子的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这或许也是英子身上另一抹美丽的风景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七

《城南旧事》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我在暑假的时候读了这本书,深有感悟。

这本书记录了林海音的童年生活,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小女孩,她天真、可爱,又有些淘气。这本书有六个章节,分别讲述了英子的六个童年故事,而且大部分都和离别有关。秀贞、妞儿、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男人、兰姨娘、德先叔、宋妈、英子的爸爸,都离开了英子。每个故事都有些悲伤,而且有些原本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的故事,却因为结尾的一个转折,变为一个悲剧。

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惠安馆》。惠安馆是一个在英子家的那条胡同里的会馆,会馆的长班老王有一个女儿,叫秀贞,大家都说她是疯子。但是英子却不怕秀贞,她有一次独自路过惠安馆,竟和秀贞交了朋友,后来才得知,秀贞曾经生过一个孩子,叫小桂子,但是刚生下来,就被秀贞的父母扔了,秀贞也是因为这件事才疯的。英子还有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朋友,叫妞儿,是英子在油盐店里认识的。妞儿的爸爸经常打妞儿、骂妞儿,一是因为妞儿靠唱戏赚钱,而又赚不到什么钱;二是因为妞儿她爸不让妞儿自己跑出去玩,而妞儿又天天去找英子玩。有一次,妞儿被打得遍体鳞伤,她告诉英子,她爸妈都不是亲的,她是她爸捡来的。后来,秀贞又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头正中间有一块青记。英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妞儿好像秀贞所描述的小桂子啊!一天,英子带妞儿去了惠安馆,秀贞一眼就认出来了妞儿,匆忙地收拾好东西,要带妞儿去赶火车,找秀贞的丈夫。秀贞拉着妞儿跑远了,又上了一辆马车。英子不停地喊着秀贞和妞儿,秀贞叫英子快回家,说完就和妞儿坐着马车消失在了雨中。这时,英子的妈妈赶来了,英子坚持不住,终于昏倒了。

等英子醒来后,听到了她妈妈和宋妈的对话,才知道秀贞和妞儿都被火车撞死了,而且大人们都以为是秀贞拐走了妞儿,差点儿把英子也拐走了。只有英子知道真相:妞儿其实是秀贞的女儿。之后,英子的父母为了不再让英子想起这件事,怕她再次受到惊吓,便不再提起这件事,甚至还搬了家。当然,英子并没有忘记这件事。

这个故事中的秀贞失去了孩子,结果大家不但不同情她,反而还叫她疯子,这也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冷漠无情。然而,只有六岁的小英子却与别人不同,她热心地帮助秀贞找小桂子,后来确认了妞儿就是小桂子之后,虽然发着高烧,但还是偷偷溜出去带着妞儿去找了秀贞,坚决不肯让妞儿白跑一趟。英子还把她妈妈的镯子偷了出来,给了秀贞做盘缠。由此可见,文中的英子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她很与众不同,所以长大后才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在《城南旧事》这本书中,在这六件事中,英子的童年也悄然而去,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个故事中,英子爸爸的去世,也让英子长大了。这是一本讲述了一个生活在20世纪的普通小女孩的生活的书,也是林海音的童年记忆!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八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一本书,书里记载着徇丽多彩的内容。

童年,让我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小英子,在那里认识了许多朋友。有唠唠叨叨的宋妈,有一个想念自已的女儿都要想疯了的秀贞,还有一个喜欢疼爱英子、严格要求英子的父亲。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主要讲了小英子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想象骆驼铃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队的行踪。可是,童年却一去不还。看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见了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去,仿佛听见了缓缓悦耳的骆驼声。

这时,我又想起了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幸福的,是无忧无虑的!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了,后悔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珍惜美好童年,好好学习!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九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冒,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束之高阁了。《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也让我忆起了童年往事。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那里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小时侯爱听故事,爱问“后来呢?”,爱帮助人,动不动就拍拍胸脯,说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为什么会互相讨厌对方,因为在“我”的眼里,他明明是个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们”在一起玩时,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使闹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还是一样在一起嘻嘻哈哈。

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戒备,没有心计,只是单纯的。

“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读后感读后感篇十

童年的天真,就像缤纷的花朵,芳香扑鼻;童年的纯洁,就像醉人的花香,沁人心脾。今天,我读完了城南旧事这本关于童年的书,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英子丰富的童年。而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女作家。而城南旧事这本书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笔触淡雅,满含怀旧基调和眷恋之情,又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间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英子对人生的思索和困惑。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英子的小女孩,从故乡台湾来的北京,搬进新帘子胡同,认识了行行色色的人,而在这之前,小英子还认识了一个疯子秀贞,和小女孩妞儿,她们一起被火车撞死了。而在来到胡同之后,天真烂漫的小英子又认识了偷东西的小伙子,勇敢追求幸福的兰姨娘等各形各色的人物。英子通过与这些人的接触,感受到了人生的凄凉,体会到了生死离别的痛苦,对人的是非好歹也有了一个崭新的新认识。她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但也充满了悲欢离合。虽然这样,但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天性。天真而烂漫,勇敢而坚强,坚持而不懈,英子拥有着这么顽强的精神,这也是难道可贵啊!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就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章节。而这一章节主要就是写了这么一个天真灿烂的小女孩小学毕业了,而她的爸爸也去世了,作为家中最大的一个孩子,她决定担负起家里的重担,照顾妈妈和弟弟妹妹们,这做为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小姑娘来说,是个多么残酷的现实。而我们现在不正与小英子一个年龄吗?竟还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

一泓清泉,以折射出纷繁的世界;扇窗户,可以通向一颗温暖的心;一座指明灯,可以照亮一条正确的路径。而《城南旧事》是一扇不朽的敞开的大门,吸引我们走向英子的童年,观望落花斜阳。

淡淡的文字感觉却是一种心酸的味道,悠悠泛起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带给我们的是遗之不尽的喜怒哀乐,与迷惘忧伤。

童年是美丽的花园,记载着我们的欢乐。

童年是飘荡的小船,承载着我们的苦难。

童年是美丽的星空,记录着我们美好的回忆。

是童年没收了我们的悲欢离合。

童年亦是如此。我们的童年也是这样天真烂漫,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一直喜欢吃巧克力,而在一次无意中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道理,便将一块巧克力埋到土里,还放了许多的肥料,我每天浇水,一段时间过去了,还没见发芽,我不禁放声大哭,这时,妈妈回来了,一眼便看出事情的经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只能用在农作物身上,而巧克力是加工成的。农作物,加工?是什么。我哭泣着。这个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童年,是一首由梦的音符谱写的美妙歌曲,是一串随风摇摆的风铃,让人陶醉,现在想一想,真是让人觉得好笑。

而这本书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情,也让我知道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我想,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乐观向上地生活,我们的童年就一定会变得丰富多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