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楼梦读后的感想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5篇)

最新红楼梦读后的感想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5篇)

ID:4373210

时间:2023-10-08 16:11:29

上传者:XY字客 最新红楼梦读后的感想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红楼梦读后的感想篇一

在被时间冲淡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红楼梦》这本书让我记忆犹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红楼梦里可爱的女孩不少,而我却偏偏喜欢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问我喜欢她什么,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她风一般的性格。

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她太过娇气、孤傲,那可谓云一般的女子。宝钗最为智慧,她的李代桃僵之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她太过世俗,那可谓雨一般的女子。凤辣子最为有趣,她的精算细谋,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可她又太过狠毒无情,那可谓电一般的女子。晴雯则不一样,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靓丽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爱之处几乎凝聚于她一身,那是风一般的女子!

最初认识睛雯是在那怡红院下,我还记得她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脸,将扇子撕得“滋滋”作响,惹得宝玉高兴得拍手叫好,裘人则气的不可开交,正所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仅仅因几把香扇,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会笑会闹的女孩。大观园里,愿意如此笑给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计后果,如此放纵,给她添了几分英气,也埋下了祸根,正如风一样,悄然而来,又毫无顾忌地消逝而去,所谓来无影,亦去无踪。

再次看到睛雯,是在昏黄的灯下。生病了,却还坚持给宝玉补衣裳。昏暗的屋子里所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咳嗽,至今依然那么真切地在我耳边回响。甚是凄凉啊!那份属于她的大胆豪爽,可与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纯真。

最后一次遇见晴雯,不再是那雕梁画栋的怡红院,而是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睛雯虽然远离了富贵的环境,但她依旧神彩照人,这是多么难得!纵观历史,多少须眉英雄被困时总免不了泪如雨下,可晴委没有,她傲然而立,依旧如风。

直至生命的尽头,她也只是化为一缕清风,轻轻地归去了……

好一种风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风一般的女子!

红楼梦读后的感想篇二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宦官前来宣旨,贾政得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认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受不尽,今天回府便恩赐一番。

甭说人难做,甭说人好做,回头看人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确实,宝玉自小喝你的奶,你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可是,与其说你有巨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自豪自傲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后的感想篇三

小时候我读《红楼梦》,不解其意,只是囫囵吞枣,粗啃一番,不能从中体会出作者之心。待大些后重拾,我参悟得仍然不怎么好,却也“吃”出了几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角其中味”。

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谐音,将自己的感慨巧妙地掩在一个个人名之下。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或这只是“原应叹息”矣!甄士隐这个只在《红楼梦》形状与结尾出现过的人物,心向往之已经将所有事情参透,却始终是守口如瓶的“真事隐”。贾宝玉,甄宝玉,真假难辨!

于是,我读后便作诗云: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红楼梦读后的感想篇四

今年暑假有些闲空,却让《红楼梦》给迷住了。几天来,我都是恍恍惚惚,犹如置身荣国府,与其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吃饭时好像与林黛玉、宝钗他们被刘姥姥逗得连连喷饭,手中的馒头成了山珍海味。睡觉时也隐隐约约听见宝玉在里屋说梦话,嘴里喊着“林妹妹***”

待看到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就好像进了另一个天地,一切都陌生起来。生性玩劣的宝玉竟乘乘入了家塾,作起八股文来了。这次已不是“恋风流情友入家塾”,更不是“起嫌疑玩童闹学堂”,而是迈步科举路了。再到后来,宝玉竟“喜结良缘”,黛玉则一命归天!宝玉虽痛哭了一阵,最后终于不出凤姐所料,生米已做成熟饭,无力回天了。书中写道:“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烟缘有定,自己也解了些***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渐渐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到宝钗身上***”看到此,让人愤愤之余又带惋惜,怜黛玉香消玉殒,而宝玉移情别恋,曹雪芹宏业米竟,而高鹗又续了个乾坤颠倒,一时百感交集。眼前那个花团锦簇、歌舞升平的世界立即变得面目全非,像一尊美丽的花瓶顷刻摔得粉碎。这是当时一切美好事物的结局,也是曹雪芹所要变达的真意。它给人以幸福被破灭后的悲痛,使人于悲痛中的人情世事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尽管这样做近乎残忍,但却是事理之必然,严重地抨击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

但可惜的是高鹗的结局是“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府延世泽”。这只能合适他高鹗个人之意,即不合社会发展之理,违背了曹公愿意。高鹗没有将这些药瓶完全打碎,只是轻轻地敲掉了几块,然后又粘了起来,近乎完整。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削弱了悲剧的意识,抹杀了反封建的力量。高鹗多事,弄巧成拙。其实,这是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他不是反封建的曹雪芹。

有人为曹雪芹没能完成巨著而感到遗憾。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残缺反而是他的成功极至,只有大乎先导和敢于留缺。一般人认为只有完整才是完美的,而伟大的艺术家认为完善只存在于人们心中,是任何的艺术形式也无法表现的。其实,我觉得完美本身就是一种残缺。这话好像不符合逻辑,但我觉得却是规律,也许我的评论很幼稚很片面吧。就像断臂的维纳斯,若添上那条胳膊就不是世上最完美的人体了。看《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像已盖好的大楼只差封顶了,而高鹗却在上面硬架起了一个小阁楼似的,又再以装饰一番,自以为得计,即闹了个不论不类。这个续尾,有些画蛇添足了。说《红楼梦》好,前八十回最好!

不管怎样,《红楼梦》是伟大的,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心巧妙的构思,曲折动人的故事,惊天动地的爱情,以及对封建社会的评击,它其中有无穷的民族宝藏,让人探索不尽。所谓:“平生不看《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这部世界名著啊!只有经过艰苦曲折的不断探寻,我们才能越来越多地发现它的伟大价值。

我平静已久的心潮随着《红楼梦》中的事故情节波澜起伏着,久久不能平静。也许真的是世事多变吧,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爱,最终也可能烟消云散。像宝玉与黛玉那样***,哎!不想了,不想了。不过,我真的感觉到,我的生命中可以没有别的书,却不能没有《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的感想篇五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情。”记得几年前初读《红楼梦》时,对于书中人物,除了我们那位多情的玉兄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袭人了。这么说来自己也觉得十分奇怪,而此话叫大家听了自不免更加称奇了罢,莫不都要问:读罢“红楼”,不仔细记忆“十二钗”中的女子,反而对一个丫鬟念念不忘,怕不是也受了宝玉之染而犯了呆劲罢?然而当时我确实就是这样,只是“呆呆”地喜爱袭卿一个。

有些朋友听说我如此,总是要怀上一种同我辩驳的态度来对我说:“袭人那么讨厌,你还喜欢她,有毛病!”甚至有时还会因为这事同我争个面红耳赤,总之是要我“放弃”袭人、要我同他们一般地去厌恶袭人。但我却始终“固执己见”,从不曾动摇过分毫,闹到最后,此事在我与友人们之间也就不了了之。其实说到朋友们嫌恶袭卿的根本原因,我却也知道并且理解——那全是由于“高某人”之故,事情的根由,只是我们那时所读到的还都是百廿回通行本《红楼梦》(其时我也尚还不知“石头”的其他版本),在思想上大大受到了后面伪续四十回中“高兄”劣笔的“感染”。

说句实话,当我将百廿回通读过一遭之后,也曾多少对我以前的想法产生了质疑,觉得是否自己从前“看错”这“丫头”了?但由于我实在是爱喜她在先,而且爱得深、喜得切,所以,念头挣扎了一回,也就不再去理会袭卿后来的“大转型”了,只还将她当作心中的最爱。之后的几年,这等念想一直不改,无论旁人如何嗔谤于她。这或许就是我的“恋到痴处尽包容”罢。直到后来,我由于受了“红潮”的影响,也开始自行“钻研”(不过也就是自娱自乐罢了)起《红楼梦》,这才逐渐对它有了略深一层的了解,得知了它竟还有许多异本、晓得了“程高本”的伪劣之处。如此,我便更加确定了自家先时对于袭卿的看法与“爱恋”,我便更加不再“惧怕”于朋友们的争驳了。

记得最开始喜欢上袭人,还只是因为从书中看到她温柔贤惠、知事通理,处处都从宝玉一面设想,总觉同双儿(金庸先生《鹿鼎记》中人物)有些相似,但她又比双儿有过人的地方,便是她对于宝玉的一些“不是”总不会像双儿那样过分地去迁就,并非事事都大顺其意而行之。后来,在读到了附带“脂砚斋”批语的“石头”以后,通过那些夹杂在正文字里行间的小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袭人其女,她在我的眼中、心里似乎更渐清晰了,我竟好像是曾经同她终日相处过一般。

重读“石头”,我因了先前对袭卿的“恋”,对于书中有关她的文字就决意不再轻易放过,总都是反复读之再四,包括“脂批”。只觉得此女越读越能见出她的不平凡处,越“探究”得仔细就越感到她不像个丫鬟,以为她简直就该名列“十二钗”中才好,“十二钗”中无她,实在可惜!等到得见“脂批”点醒,被“告知”袭卿该是“十二钗副册”之首,我才略觉释怀——想她既出身丫鬟,自不好当真与“十二金钗”并列,但将她列于“副册”之首,却也再合适不过,试问舍她其谁?再想想袭卿于书中的种种行事,套用“脂砚”一话,曰:爱煞!爱煞,当真令人爱煞也!我只想再跟“批”一句:堪得此女为伴,夫复何求哉!若还有不能理解我者,且随我仔细回忆袭卿种种。

可还记得“枫露茶”与“奶油酥酪”两节文字,特别是后事,旁个丫头子对那李嫫嫫擅吃玉兄特为袭卿所留吃食时的态度如何?而后来袭卿自家却又是如何从中调停而过的?——她只说虽然爱吃那些,但因早前吃多了闹肚子,倒是不敢吃了,之后就要宝玉替她剥栗子,就此将事情揭过,恐怕宝玉再像“枫露茶”那回一般,一怒之下摔出什么东西来惊动贾母。“脂砚”则在此处批曰:通部袭人皆是如此,一丝不错。足可见,后文之中袭卿性情依旧这等温柔和顺,根本不是“高某人”所“续”那般的“招人嫌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