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大全6篇)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大全6篇)

ID:4413341

时间:2023-10-09 01:03:53

上传者:BW笔侠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大全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篇一

拿起这本书,一本书名为我的人生笔记的散文集,我便即将开始了解作家毕淑敏的内心世界了。

本以为一个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奋笔疾书,一天到晚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但毕淑敏与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她年轻时曾在藏北高原当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岭之间,她曾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跋涉在藏北无人区,她曾在寒冰之上,铺张雨布席地而眠,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虽然老师不再述说她儿子芦淼的失误,但她却会不停追问,生怕漏掉一点。这是天下母亲菜有的复杂心情,明明害怕听到,却又想听到,也希望孩子像一只光滑的苹果。她有一颗平凡的心。

毕淑敏的文字之间流露着一种真情,不管是她写当军医,还是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独白,每一章节,每一篇,读完之后都能感应到她所想表达的,文中从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陈述,好像拧一个魔方,跟着思路走,最后拼出一个完整的面。毕淑敏的文章没有张晓风那么优美,饱含细腻的情,更多的是简洁和清晰。

一篇好的文章,是优秀作家心灵性格的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映衬出真实的自己,是他们用心最纯洁的琼浆谱写的。毕淑敏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许是因为这两点,铸造出她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观。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篇二

无论世界变的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一来受经济情景的限制,二来是习惯,三来是俭省比奢华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是不能俭省:

第一件是学习。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学习费用的支出和买卖其它货物略有不一样。你不明白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教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我的状态,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学费之后,必须能考上什么,你只能先期投入。

第二件事是旅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明白。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蓄积。旅游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一样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一样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所以老辣,谈吐所以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社会提高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的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仅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坚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以上三件事是不能俭省的。当然也有省钱的方法,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材,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以上三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他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进取向上的态度,才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人生的磨难,做自我想做的事。它也是我今后为之努力和学习的目标。

《毕淑敏散文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篇三

我读的是《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这本书,摘出几段给大家看看,很值得推荐,虽然一字一句打得真辛苦。

女人难得智慧。她们多的是小聪明,乏的是大清醒。过多的脂粉模糊了她们的眼睛,狭隘的圈子拘谨了她们的想象。她们的嗅觉易在甜蜜的语言中迟钝,她们的脚步易在扑朔的路径中迷离。

那天跟姜汤聊他的《姜汤说女人》,说起这些现象,他道:其实这些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女子都很傻,她们误以为拥有了物质享受就是生存的终极目的,其实天长日久来看,睡在别墅里跟住居民楼没那么大区别,吃青菜稀饭跟天天吃鲍鱼海鲜没什么两样,出入高级轿车与坐地铁公交也没什么大不同,而放下了一个人活出自我的权利与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此言与毕淑敏有相通之处。

告辞出来,满地是萧瑟的黄叶。我说,有多少人明白新移民的孩子心中的忧愁?

安妮说,移民的第一代,就是这样艰难地走过。他们是边缘人,他们自卑,他们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把这一切迁怒于自己的故国。他们期望美国人忘记他们新移民的身份,他们要做的,就是变得比一个原生的美国人更像美国人,在他们之中,当一些人积聚了足够的财富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后,他们才会在更高的尺度上,看待故国的文化,以做一个中国人的后裔为荣。在现今的美国,这样的华裔是很少的。所以,我说,在那所贵族学校里的那位女生,是一个例外。

谢谢安妮所给予我的启示和指点。说实话,那一天,我整个情绪抑郁不堪。这些孩子是我见到的最压抑的孩子,他们丧失了快乐,失去了与人为善的习惯,失去了反应与说真话的潜力,他们的少年时光被阉割肢解。他们的情形,令人想到没有归属感的蝙蝠,想到黑色与夜晚。他们是从故国的土地上连根拔出,在新的土地上又动荡漂浮的秧苗。我明白他们为什么有那样迟钝的眼神,那是惨痛的自发的保护。要练就怎样无动于衷的心态,才能抵御这种文化的休克和剥离的凄凉?!

我对安妮说,我期望他们之中将来有人成为优秀的心理医生,做跨文化的心理学研究,以帮忙一代代新移民的孩子,度过转折中的艰难时期。

安妮说,在美国,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很高。即使有了这样的医生,新移民的孩子,也未必看得起啊。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随意地大声斥责他们,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苦,全然不理会小小的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越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力。

这样的父母,实在是想错了。

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有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心理地阴暗和残缺都很难弥补,人格潜伏着巨大危机。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需注重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这也是一个误区。

不宜的批评和表扬,如同太凉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破坏。孩子和年轻人的皮肤与心灵,更为精巧细腻。他们自我修复的潜力还不够顽强,如果伤害太深,会留下终生难复的印迹,没到淫雨天便阵阵作痛。遗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与美丽。

我不喜欢惧怕衰老的中年人,以你的经验,已知那是不可逃避的天然。别装烂漫,别故意先是身手敏捷头脑不凡,懂得渐渐消失冰欣然迎接老迈是一种成熟的光荣。

衰老后的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们并不觉得成熟的麦子变得枯黄,然后倒伏在地,是多么恐怖和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是大自然的必然。旧的麦秸不回归土地,就没有新的麦株的繁荣。

一位老人,哪怕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哪怕他再三证明自己要死在家里,却没有人理睬他。人们逐渐认为只有死在医院里才是正常的,才算尽到了职责。如果谁死在了家里,舆论会认为他没有得到良好的照料。

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此刻,是回归的时候了。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受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的家里和亲人的包绕之下,平静地圆形。我们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就应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地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职责所在。我们的座右铭是——尊严地死去。这包括他是怎样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也要怎样洁净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所说的洁净,并不仅仅仅指的是尘土和污垢,而是指在死者的身上,不要遗留有人工的化学的放射的等等强加给他的痕迹。常常有这种现象,医院里,人已经去世了,他的身上还插着很多根管子,输液的输氧的……还有放射和电击的痕迹。那是很不人道的。

美丽的女人首先是和谐的。面容的和谐,体态的和谐,灵与肉的和谐。

美丽的女人就应是持久的。凡稍纵即逝的美丽都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物的。美丽的女人少年时像露水一样纯洁,青年时像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像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磅礴。

女人要学会播种,即使是在一个没有收获的季节。女人太习惯以谷穗衡量是否丰收,殊不知有时播种就是一切。开心的钥匙不是挂在山崖上,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在生命所有的季节播种,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智慧,因为她们是更柔弱的动物。智慧是优秀女人贴身的黄金软甲,救了自身才可救旁人。没有智慧的女人,是一种通体透明的藻类,既无反击外界侵袭的潜力,又无适应自身变异的对策,她们是永不设防的城市。智慧是女人纤纤素手中的利斧,可斩征途的荆棘,可斫身边的赘物。应对波光诡谲的海洋,智慧是女儿家永不调谢的白帆。

女人和食物,是完全不同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绝不像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和明朗。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两个不同的人,彼此深刻地走入了对方的心理和生理,这是关乎生命和尊严地大事情,绝非电光火石的一拍两清。倘若有什么人把它说得轻描淡写或是一钱不值,如果他不是极端的愚蠢那就必须是有险恶的用心了。

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单凭某个孤立的条件来寻找爱人,只怕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你是一个什么人,你可要先认清,才好去寻找一个和你相宜的人。

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你整个的价值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如果你把金钱当作人生的要素,你就不要寻找一个侠肝义胆的爱人。

如果你荆钗布裙安于寡淡,就不要寻找一个鸿鹄千里的爱人。即便你以非凡的预见明白他会飞抵云天,也不要向这预见屈服,把自己的一生押了出去。否则他的翅膀上坠着你,他无法自在遨游,你也被稀薄的空气掠得胆战心惊。

如果你单纯以色相示人,就要准备在人老色衰的时候被厌恶和抛弃。如果你喜欢夸夸其谈,就等着别欺骗的结局吧!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篇四

随手在儿子的书橱上取出一本书——《毕淑敏散文集》,当我翻开那厚重的积淀,看着那蚂蚁般的铅字在书页上变幻,体验着许许多多掷地有声的话语与思想,尤其是其中一篇文章叫《提醒幸福》,读后觉得很有感触,她在书中说,人要时刻感受和提醒幸福,她还说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据科学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读着《毕淑敏散文集》,体验着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才发觉自己多年来,行色匆匆,韶华渐去,忽略了太多的美好。于是告诫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篇五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他(她)总能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佩服。

在我的床头一向放着一本《毕淑敏散文集》,我喜欢在空闲的午后或是宁静的夜晚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细细品味,有时我喜欢读给宿舍的同学听一听,和她们一齐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无论亲人间的爱,恋人间的爱,还是发小间的爱,毕淑敏对它独到的诠释和理解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有如《虾红色情书》令人发指的感情,也有《校门口的红跑车》发人深省的情节等等。或许因为我还是一个女大学生,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散文的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校门口的红跑车》正是以女大学生作为它的主人公,其中主人公刚开始的机遇确实令人羡慕,坐红色跑车去高级别墅家教,每月的奖金上千,时不时还能收到家长的贵重礼物,但是,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因为强烈的虚荣心和比较差的我防备心理,使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读完这一篇文章我沉默了很久,甚至有些后怕,这样的状况随时有可能在我身边的朋友发生,甚至我自己。这是未踏进社会的.我们所渴望的,但也是我们所害怕的。个性是作为女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时,最不可丢的就是自己尊严。自爱,自强,自立,是作为辛辛女性的宣言。这是我的坚持,更是我的信念。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决定,这和客观环境并不必须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我崇拜这生命在降生、成长、战斗、伤残、牺牲时迸溅出的钢花焰火。我崇拜一个活灵灵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陆上飘荡的自由。

思想的小鱼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盼,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篇六

有读过一些毕淑敏的著作,也一直满喜欢她的。而这次她的新书《星光下的灵魂(长江文艺出版社20xx年11月),让我感受到了她关怀的精力已触及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把人世间的各种世俗烦乐,世间的奇闻异事也看的很通透。

很喜欢书的封面,好像是西藏的阿里天空的颜色,看似宁静却复杂多变,而书的风格也神秘而柔和。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本《星光下的灵魂》,集合了毕淑敏近些年来未出版的所有散文。书中,毕淑敏以11次的灵魂拷问、44篇的心灵美文、30个问答的形式,探讨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苦难、幸福、坚守的领悟。让人感触深刻的是序言记录的那一段西藏阿里的旧事。她仰望360度的天空,并心生感叹,也正好点题。而在她的叙事中,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那躲闪不及的灵魂撞击,从而找到灵魂的归宿。

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往往都是周边人的映射,也照射出我们人类内心的真实案例。毕淑敏指出,现在人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找不到灵魂的归属,虽然就像大房子,但灵魂的居所却住着疲惫的心灵。

她认为中国人现在最大的心里危机是分裂。“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

她直言说,中国人说的,想的,做的,都不一样,在人的面前和背地里也不一样,到处弥漫着喧嚣的氛围。长期后就形成了分裂。而分裂是非常耗人心灵能量的一个过程,医学称为“精神分裂症”。我也觉得她说的真的很对,所以,挽救中国人的心理危机势在必行也必须马上执行。

毕淑敏那细腻、优美的文笔让人深有感触,而且书中有些很经典的句子,字体还加了粗,便于品味。她是在用心写这本书。也许,在我们读她的书时,也在抚慰我们那颗躁动的心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