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 营销拒绝浮躁的论文(优质8篇)

最新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 营销拒绝浮躁的论文(优质8篇)

ID:4532284

时间:2023-10-12 09:18:39

上传者:紫薇儿 最新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 营销拒绝浮躁的论文(优质8篇)

名人情书是情感的印记,它们将爱的轨迹留存在字里行间。在创作名人情书时,可以借助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以情感抒发为核心,塑造独特而感人的笔触。名人情书中的爱情故事如此感人,让我们一同体会其中的温暖和感动。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一

营销浮躁的表现

本人先后服务于三家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在营销、销售界打拼了5年,做过业务员、市场部主管、分公司经理,切身感受到企业领导和高管层的“营销浮躁症”对企业发展的危害。其表现概言之,有如下几种:

1、目标脱离实际,搞“大跃进”,希望高速增长、创造奇迹。任务定得高不可攀,以为可以“法乎上,得乎中”,孰不知对普遍缺乏激情的营销队伍而言,反起到打击士气和促成业务员另辟蹊径搞灰色收入的反效果。

2、做市场寄希望于策划、点子,追求轰动效应,一炮打响,广告鼓吹,甚至欺骗消费者。表面上看起来风风火火,也能造成一时旺销,让不明所以的对手惊慌失措,然而假象终究难以持久,于是销售额又大幅下滑,经验老到的对手往往可以不战而胜。“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屡见不绝。奇怪的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这样的“成功案例”和“企划高手”追捧不已。

3、业务重技术、技巧,偏执于渠道、客户和价格战、促销战。业务型销售人员吃得开,依赖经销商、靠大户打款压货出业绩,终端工作喊得响,并没真正埋头抓好抓到位,对价格和促销形成过度依赖,市场脆弱,销售不稳定,波动大。

4、重单项指标,结果至上,以销量论英雄,一好遮百丑,考核不健全。这在前些年企业高速成长时期尚未可言成败,在今天微利时代则危害极大,销售人员只千方百计提高业务数字,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短期行为多,业绩非良性增长,活力不足而销售费用高,管理混乱,分配不公,员工有怨气。

5、实行高压政策,不能忍受销售额停滞不前、下滑,轻激励、培养,业绩不好就换人,销售队伍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军心不稳,员工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形不成核心团队,遗留问题前仆后继。

浮躁的原因浅析

营销本身即具有追求市场扩张的职业特点,无此激情则不是合格的营销人,这种与生俱来的职业倾向,要求配以冷静、理性,否则就极易变成冲动、浮躁。但市场开发具有差异性、层次性,是有步骤的,不能把整体策略立足于个别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产物上,把局部富油区的井喷式增长视为样板,要求全体达到某种增长率。故而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往往趋于保守,初生牛犊与纸上谈兵者则好激进。

不过浮躁更多是源自“老板”浮躁(这里的“老板”指对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运作和人力资源等具生杀大权者,往往偏好独裁),好大喜功,野心勃勃,缺乏耐心,或者好面子,要维持增长的泡沫,于是等不及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就划下“赶英超美”的宏伟蓝图。××企业宣称要在×年内打进行业三强之类的豪言壮语常见诸报端,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常较低调。

另一种常犯错误是企业家和经理人危机感过于强烈,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本是好事,但急于求成就滑向浮躁。愈是紧要关头,愈要加倍谨慎、科学决策,拍不得脑袋,必须先稳健地走几步,把基础打牢,快起来才有底气,成竹在胸。盲目追求高速度的数量扩张只会自乱阵脚。

在喧嚣的浮躁氛围下,能不为对手表象所动而静下心来默默耕耘的企业了了无几,大部分中国职业经理人所承担的'业绩压力之大是无法想象的,纵使原本修养再好的人,也难免随之浮躁起来,希望短期业绩上升,为自己增值,尽快打造个人品牌、提高身价后远走高飞。高层的浮躁情绪向下传递,中基层经理人自然也倾向于采用立竿见影的方法。

浮躁的危害

集体浮躁使整个组织文化本末倒置,缺乏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或把花大价钱请咨询公司做的整套文本束之高阁,从上到下全力倾注于短期目标、短期效益,对市场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忽视良性增长和基础工作的扎实、稳固,长期目标乏人问津,构建核心竞争力和顾客中心成为务虚的做秀。

可怕的是这种组织文化会形成惯性,因为浮躁本源自高层,除非高层高瞻远瞩有决心挤掉泡沫、把企业做实,否则企业就失去反省纠错能力,无视失败,年年重复同样的错误,一个本来大有希望的企业折腾几回也就元气大伤了。

屈云波在科龙改革,遭遇到同样的惯性作用,一边要打牢基础一边要有好看的数字,怎能让他不浮躁起来?“临阵换将”这种看似最简单、直接但未必有效的刺激业绩的方法被频繁运用,分公司经理的平均寿命一度以月计数。科龙的营销基础确实得到加强,但只是勉强支撑着业绩不下跌,要“一年小变,三年大变”谁给他时间呢?越是急于求成,基础越是无暇夯实,营销队伍貌似强大,执行力却很弱,成为阻碍企业战略实施最顽固的“魔法师”,再好的营销计划、方案一落地都消于无形,屈云波自然回天乏力。

在集体浮躁下,很难真正实现销售向营销升级。那些在非理性竞争中拼杀出来的经理人,绝大多数是业务型、销售型的人才,谈笑间搞定客户,吃喝嫖赌成风,灰色收入成为共性现象。他们从一个企业跳到另一个企业,照样潇洒一番,企业发展到底如何并不真正关心,缺少成为帅才运筹帷幄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追求,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浮躁的企业内部还往往存在着普遍麻木,第一代创业者们打天下时员工对事业的热情、激情、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对企业命运的关心已难觅踪迹,员工和部门间的不负责任、相互推诿、浪费、扯皮现象在损伤着企业肌体。为了钱、待遇和自我发展,人才开始在企业间频繁流动,为自己考虑远远多于为企业考虑。员工们不知道企业这艘航船会驶向何方,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产生这些信心危机的原因是内部人最清楚自己的企业能吃几碗饭,当不具备相应的扎实基础时,一味在上层建筑领域花样翻新,不仅不能促进竞争力提高,只能造成竞争力的破坏和发展的停滞,陷入恶性循环,欲速则不达。浮躁的产物不能打动人心。战略的具体执行人已看透中枢无复具有领导全局的能力,也就以消极敷衍的态度得过且过,疫气以很快的速度传播,使忠于职守者缺乏信心,企业在浮躁冒进和悲观失望两种对立情绪的夹缝中生存。

“木桶”与“铁桶”

经济学上有“木桶原理”,是说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这个理论引导企业关注自己明显的缺陷,但也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缺乏系统观和整体观,在某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恶补却仍然效果不彰。

因为有时看似短板得到加强,箍桶的铁箍松了,水一边注入一边跑冒滴漏,木桶内的水平线高低就要看水注入的流量与泄出的流量哪一个大了。如果倾注的水量与流速足够大,水平线仍能上升,这就是短缺时代或行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竞争时,某些企业在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情况下仍能年年增长、创造奇迹的写照。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在微利竞争时,如果还不加强基础建设,创造的利润不如泄漏的流量大,企业就会趋向崩溃。

企业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到没有明显的短板,还要保证每块木板结实、整个系统坚固,各环节接合部紧密无缝隙,也就是要从木桶打造成“铁桶”,以增强企业的抗危机能力,即使遇到经济不景气、市场衰退,在整个行业比赛谁失血最少时,保证自己能坚持到下一轮经济复苏,否则根本就没机会再创辉煌。

营销虽常能牵引企业发展,但它作为企业大系统中一个次系统,不能与整体割裂开来,它也许能把一个产品推成功,但并不能保证企业长青。中国企业必须戒除浮躁,从一味追求外延式增长转向重视内涵式增长,未雨绸缪,堵住漏洞,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降低采购、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用好人力人才,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让营销放下包袱,做它自己能做的事。

事实上,也只有企业的管理基础稳固了,形成制度化、模式化、标准化,不会随着人事变动而出现波动,企业的战略才具有执行的可能与现实意义。舍此,营销策略难以得到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有力支援,成为无源之水,营销团队纵然起始富有激情,日久也会失望惰怠,执行力衰退,胜得一时,胜不了长久,企业发展没有后劲。正因此,不少国外归来的mba或在跨国公司颇为成功而跳到中国企业来的职业经理人,由于国内企业没有职业经理人运作的土壤,常常在职业操守与习惯驱使下花很多力气去抓内部管理,还要在老板期望的高业绩压力下应付市场,最终黯然离去,成为浮躁的牺牲品。

目前中国还没有长青藤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中国企业要解决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与国际接轨,基础与细节的扎实将愈显其重要性,企业制度、文化可复制繁殖,企业的裂变发展才能成功。中国企业亟需检讨自己,放眼长远,不急不躁,苦练管理基本功和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和试错机制,鼓励创新,容许员工犯错误但不犯同样错误,逐渐构建“铁桶”并加强其坚韧性,尽快形成真正的营销竞争力,营销才能以它本来的稳健、激情和充满创造活力的步伐引领企业突破障碍,平稳前进。

总之,面临wto,大家都在喊建立“核心竞争力”,其实在严重同质化的竞争条件下,核心竞争力并不神奇,它就存在于一点一滴的基础工作中,只要你的基础比对手扎实,那么最后的胜利就属于你。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二

读李镇西老师的《浮躁种种》,眼前再现了种种的教育现象,而好多场景的主人公就是身边的同事、是自己本人。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你去问问任何一个农民:“你种庄稼的特色是什么?”他肯定也会说:“什么特色?不就是松土,播种,施肥,除草,把每一亩田种好吗?”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其实很朴实,就是认认真真把每一个班带好,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一个孩子教好!一切围着这些去做,需要‘特色’干什么呢?特色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实践的提炼,需要时间的积淀。”

“品牌学校”“特色学校”“专家型教师”“名教师”“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学术报告”,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新名词下的虚假东西?大家你抄我的,我借你的,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又有多少思想真正是自己的?有多少学校真有自己品牌形象?有多少学校真有自己的特色?有多少教师真能成为专家?有多少教师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成了名教师的?有多少课题研究、学术报告是自己多年心血凝聚?浮躁的思想造就了太多的假冒伪劣,更可笑的是获得这些所谓荣誉的单位和个人都已不再觉得羞耻。

多么可怕的风气。

这样的虚假之风,浮躁之风何时能止?

读着大师的文章,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高兴,因为已有人意识到这“浮躁之病”,说明这病离治疗之日不远;亦是无奈,因为我们不得不被这“浮躁之病”缠身,现在,乃至将来。

可是,教育界的确是片净土,应拒绝浮躁!希望我们的同行,我们的领导者共同努力,力除“浮躁之病”,还教育一片真实、纯净、湛蓝的天。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三

岱夫

中国营销传播网

营销浮躁的表现

本人先后服务于三家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在营销、销售界打拼了5年,做过业务员、市场部主管、分公司经理,切身感受到企业领导和高管层的“营销浮躁症”对企业发展的危害。其表现概言之,有如下几种:

1、目标脱离实际,搞“大跃进”,希望高速增长、创造奇迹。任务定得高不可攀,以为可以“法乎上,得乎中”,孰不知对普遍缺乏激情的营销队伍而言,反起到打击士气和促成业务员另辟蹊径搞灰色收入的反效果。

2、做市场寄希望于策划、点子,追求轰动效应,一炮打响,广告鼓吹,甚至欺骗消费者。表面上看起来风风火火,也能造成一时旺销,让不明所以的对手惊慌失措,然而假象终究难以持久,于是销售额又大幅下滑,经验老到的对手往往可以不战而胜。“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屡见不绝。奇怪的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这样的“成功案例”和“企划高手”追捧不已。

3、业务重技术、技巧,偏执于渠道、客户和价格战、促销战。业务型销售人员吃得开,依赖经销商、靠大户打款压货出业绩,终端工作喊得响,并没真正埋头抓好抓到位,对价格和促销形成过度依赖,市场脆弱,销售不稳定,波动大。

4、重单项指标,结果至上,以销量论英雄,一好遮百丑,考核不健全。这在前些年企业高速成长时期尚未可言成败,在今天微利时代则危害极大,销售人员只千方百计提高业务数字,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短期行为多,业绩非良性增长,活力不足而销售费用高,管理混乱,分配不公,员工有怨气。

5、实行高压政策,不能忍受销售额停滞不前、下滑,轻激励、培养,业绩不好就换人,销售队伍疲于奔命,焦头烂额。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军心不稳,员工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形不成核心团队,遗留问题前仆后继。

浮躁的原因浅析

营销本身即具有追求市场扩张的.职业特点,无此激情则不是合格的营销人,这种与生俱来的职业倾向,要求配以冷静、理性,否则就极易变成冲动、浮躁。但市场开发具有差异性、层次性,是有步骤的,不能把整体策略立足于个别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产物上,把局部富油区的井喷式增长视为样板,要求全体达到某种增长率。故而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手往往趋于保守,初生牛犊与纸上谈兵者则好激进。

不过浮躁更多是源自“老板”浮躁(这里的“老板”指对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运作和人力资源等具生杀大权者,往往偏好独裁),好大喜功,野心勃勃,缺乏耐心,或者好面子,要维持增长的泡沫,于是等不及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就划下“赶英超美”的宏伟蓝图。××企业宣称要在×年内打进行业三强之类的豪言壮语常见诸报端,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常较低调。

[1][2][3][4]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四

浮躁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是缘于人们觉得人生短促,世事纷繁,自己作为匆匆过客,必须活得紧张而又明白,才有意义。然而,这种明白只能是自以为明白,其实是地地道道的糊涂。浮者,根基不牢也;躁者,耐性不足也。浮躁之人,由于对人生信念不明晰,对生活真谛不了解,尽管整日忙忙碌碌,实际上还是莫名其妙。

从本质上来说,浮躁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生活状态。有人用浮躁一词来概括今天的心态世相,仔细想来,确是一针见血。君不见人世间有多少真善美被浮躁之人轻视,有多少价值观被浮躁之人错位,有多少清澈纯净的心泉被浮躁之人淡漠。浮躁,这个可恶之物,使多少人对虚荣、利益按捺不住,使人生失去根基,使人的激情退化,情感失态,缺失对美的追求。我们不能在告别物质贫穷的同时,走向精神的贫穷。因此,我们在建立物质家园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立精神家园,以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谐。人们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一定要拒绝浮躁,审视本心,内守精神,崇尚文明,给心灵一片和谐滋润的绿地。拒绝浮躁,要做到三点:一靠正气定力。正气来自心正,心正则有定力。有了这种定力,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多元世界,面对诱惑多多的情势,就不会着急上火、神不守舍,甚至疲于奔命。任凭风浪起,任凭诱惑多,就是不走神,始终做到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远离浮躁。二靠涵养静气。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诫子书》上说:夫君子之行,静心修身,俭以养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激励后人的千古名句,每每读之,总是发人深省。在紧张的时空中,面对有形无形的压力,静下来,可使头脑清醒,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把握大势,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三靠知识支撑。知识是战胜愚昧的最有力武器,更是涵养静气的摇篮。无论多忙,都要及时充电,忙里偷闲,挤出时间,多读点书。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越是做事心中有底,主心骨不变。越是读书多、知识面宽广的人,越是气质高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拒绝浮躁。大声地呵斥自身浮躁的本性,将其从自己的生活中革除是我们方该做的。浮躁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拒绝浮躁就能够离成功更进一步;拒绝浮躁就能够使生命绽放;拒绝浮躁就能看见未来。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五

纵然我们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没有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安然,没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从容,但也要试着学会淡定,拒绝浮躁。

要拒绝浮躁,必须避免浮夸。再华美的词藻,也抵不过真情的流露。抛去所有表面的浮华修饰。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挖沟,一个人心高气傲每挖一铲就会说:“我这么有能力的人以后肯定会做大老板!”第二个人嫌辛苦,不停地抱怨。只有第三个人一言不发,挥汗如雨地埋头干活,想着如何才能让地基更牢。三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干挖地沟的活,第二个人忍受不了辛苦,虚报工伤,每月领取微薄的退休金,而第三个人已经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迈进。所以,我们要拒绝浮躁,放下表面的浮夸。

要拒绝浮躁,必须学会淡然。放平心态,淡然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黛玉葬花,纵然凄美,但为了自然界生物必经的生命历程而黯然神伤,甚至气血攻心,岂不是太过浮躁?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边住着快乐,一边住着忧伤,开心时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隔壁的忧伤。”我觉得很对,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范进寒窗若读多年,好不容易中了个举子,过于激动竟然疯了,是因为他把名利看得太重。所以,让我们学会看淡这世界,用一颗心平和地去对待生活,才不会在希望与失望间形成强烈的落差。

要拒绝浮躁,必须试着豁达。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印象深刻。是啊,敞开心扉,你就会发现人生处处有美丽的风景,生活时时有温暖的笑声!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死盯着目的地,在遇到阻碍时会变得忧心忡忡,抑郁寡欢。与其如此,何不放宽自己的心,看看沿途的风景;看潮涨潮落,雁去雁来,听闻一路的鸟语花香?或许还会发现另一条羊肠小道也能通往目的地。所以,我们要拒绝浮躁,豁达地去享受生活。

拒绝浮躁,在纷繁的世界中平和地生活,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潇洒,多一份海阔天空。让自已从喧嚣中挣脱出来,让心灵抵达空旷而宁静的境界,去追寻精神的天堂!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六

“横平竖直,慢慢写,一定要慢慢写,不能浮躁……”妈妈的话再次萦绕在我的脑中。

这天下午,我正慢悠悠地练着字。妈妈也拿了本字帖坐在我的对面写了起来,我端端正正地写了一会就坐不住了,一会斜趴在桌上,一会用手撑着脑袋,一会额头抵着桌子……探头看了看妈妈的练字,一个没写好的字就写了一大页。哇!心里虽然对妈妈十分佩服,嘴上却不服输:“哼,你写的还没有我好呢,咱俩比比!”妈妈笑了。

我重新拿起笔。一定要赢了妈妈!我看一眼字帖,写一个字,一笔一画慢慢写,笔锋处就顿一下,尽我所能写好每一个字。刚开始,我的注意力如同一束光,直射在练字纸上,眼睛一眨也不眨,端正地拿着笔,像对待工艺品似的,如履薄冰地细心观察,小心运笔。可是写了一会,心就像猫抓一样,痒痒的,魂稍微跑了一点。“哧”,一个横没写好,写成了一条“毛毛虫”。哎呀,我的神!拿起涂改液,将那一横擦掉,又拿起笔,稳着手,小心翼翼地把那一横写好了。唉,有惊无险,吓死我了。

写着写着,心里仿佛燃起了一把火,火势迅速蔓延到我的四肢,让我坐立不安,心浮气躁。手拿着笔杆也晃动地越来越快,笔下的字也不像刚刚那么好看了。不知怎么的,身上从里到外都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好热呀,我跑到阳台把窗户打开,风轻拂着我的面庞,将我心中的刺一点一点地抚平了。赶笔杆的速度又恢复了正常,心情也平复了下来。唉,心不能急呀。慢慢地,我写得渐入佳境。就这样,我也忘了与妈妈比赛,一心一意,心平气和地完成了练字。妈妈看了看我的练字,说:“你还是能写好的嘛,不错,算你赢了。”哎,功夫不负有心人,累死我了。问字哪能工整美,唯有心如止水来。

心若静,万事自然成;心若躁,事事都碰壁。练字,让我沉心静气!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七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一种不良的心态。表面看来,它并非大毛病,但反映在工作中,尤其是对领导者来说,有时会引发大害。

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行动。如今,放眼中国大地,到处是奋发进取的局面,到处是蓬勃向上的景象,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这可喜的发展潮流中,只要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有些地方一种可忧的苗头在悄然滋长,那就是浮躁之风。在经济建设中,一些同志本意是想快些发展、快出政绩。他们虽然有着良好的愿望,但却缺乏一种务实的精神。他们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重速度而轻效益,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眼前而轻长远,重唯上而轻唯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不顾当地发展水平,用大量资金建设并不符合地方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导致资源浪费,又加剧地方财政困难。有的地方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使基层难以招架,无奈之下,只得掺假作假。有些新竣工的工程尚未到保养的期限,为了某种需要,急于提前投入使用,结果质量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酿成灾祸。如此种种,莫不与浮躁之风的影响有关。

浮躁之风所以不可取,因为它容易使人在情急之下,跟着感觉走,而有失应有的耐心与冷静,以致盲目蛮干,背离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世间万物皆有规律,任何工作都必须遵循规律。比如,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去总有幼稚想法。人可以征服自然,故不顾一切地向自然界索取,以致造成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其教训是够深刻了。实际上,大至宇宙天体,小至日常琐事,都得讲规律。比如,妇女生孩子要讲“十月怀胎”,早产儿难以抚养;农民种田要历经春种到秋收,“拔苗助长”绝对是笑话。无数事实说明,顺规律者成,逆规律者败。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了,其他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但发展必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当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仍然因循守旧,就会坐失良机;不顾实际情况,急躁冒进,同样也会坏事。

拒绝浮躁的名人例子篇八

世界喧嚣,人心也容易浮躁,宁静的环境只能阻挡外来的噪音,而来自内心的噪音却愈演愈烈。要享受生活,体味人生,就得不管外界的风云变幻,守住内心的宁静。

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领略多彩的世界;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体味百态的人生;守住内心的宁静,才能守住自己想要的温馨与幸福。

因为守住了内心的宁静,陶渊明才能享受诗意的生活。出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心;鄙弃官场,隐居田园是他的醒悟。官场的混乱与黑暗扰乱了他的心,于是,为守住内心的宁静,他毅然辞官,躬耕南山下。决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论世人的评论和说辞,只为守住内心的宁静,享受闲适与自在。

因为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杨绛才能欢度晚年,铸就百年生命。十年动荡,让中国老一辈的知识分子们倍受摧残,杨绛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才熬过了动乱。而丈夫和女儿的相继过世又给这个不幸的老人以沉重的打击。欲哭无泪,那可看透疾苦的心也已伤痕累累。浓浓的感情汇于笔尖,成了一本虽薄却沉甸甸的《我们仨》。一时,她又声名大噪。而这时,她却捐掉书稿,拒绝采访,在小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只为守住内心的宁静,避免名利的困扰。

因为守住了内心的宁静,杜拉斯才能离开世界的灯红酒绿,在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几十年,书写对人生的感悟。她穷困却从未向世俗投降。任世间烦扰,她只跟着自己的心走。不带着世俗人眼中的目的,拒绝碌碌一生,最终年逾七十,得以名扬天下。而这时,她却从容地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杜拉斯继续在这小村庄里过着平淡的日子,只为守住内心的宁静,远离世俗的繁琐。

守住内心的宁静,其实世界很美;守住内心的宁静,其实生活很精彩;守住内心的宁静,其实人生很丰富。可是,现在有多少人,他们只追求环境的宁静而忽视了内心的宁静,他们追求利益,追求地位,追求功名,却没能守住内心的宁静。

让我们远离无谓的喧嚣,守住内心的宁静,给自己留一片可栖息的净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