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汇总10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汇总10篇)

ID:4538777

时间:2023-10-12 10:44:32

上传者:薇儿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汇总10篇)

范例是在写作时可以参考的样本或者模板,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是以优秀的作品为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提升写作水平。在写作范文范本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4、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齐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样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齐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那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5、禹怎样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6、学到那里,觉得大禹怎样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以前()次飘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明白父亲是个什么样貌。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明白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飘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样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样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应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样回答他呢?指名学生主角表演。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刻,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但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情绪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6、读到那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最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样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仅我们那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向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这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那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8、这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无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的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经过。第三自然段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百姓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文中“九条”.“九座”.“”.“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大禹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1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过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能读通每个句子。

重点难点:

把长句子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课题:14.大禹治水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节

1.指读讨论:

1)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古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老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劳苦.想方设法制服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语言,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三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4、第三句话

再读这句话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播放媒体

描红、书写

七、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吃尽了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朗读,通过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大禹像,问: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大禹简介大禹。

他叫禹,大禹是后来人们对他的尊称。他是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位伟大英雄治水的故事。

板书:治水。认读"治".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小朋友们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把你的问题先留在心里,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初读课文

自渎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看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生字词宝宝们迫不及待得想和大家交朋友啦,如果你能准确念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交上朋友了。

(1)出示:治理制服

洪水挖通英雄

淹没冲倒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读了这些词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过渡:你看,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觉得中国的汉字是多么奥妙无穷。

(2)再看一看,这些都是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会不会读

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小朋友们在读书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小节。

你看,这就是大禹治水的原因。自己读一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你知道了洪水发生的时间。

"滔滔…":你真聪明,你读了课文里的句子。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更高一级了,用自己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3,通过读,我们就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再读一读。

4,见过洪水吗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洪水画面

(1)洪水很大,很多。课文里也有一个词形容洪水的多,哪个词点出"滔滔".

(2)淹没:农田被淹没了,那是个什么样子田里的庄稼全被水淹了,看不见了,变成了一片汪洋。

(3)冲倒:房屋倒了。

5,小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洪水爆发的情景什么样呢看大屏幕。

6,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7,洪水太可怕,太无情了,谁来读一读,把洪水的可怕,无情读出来。

7,凶猛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把房屋冲倒了,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叫无家可归。点出无家可归。

8,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他们会怎么样呢

交流,补充:洪水把老百姓可害惨了。有的被洪水淹死了,幸存下来的也只能躲进山洞,像野兽一样生活。他们没有的吃,只能吃树根,吃草皮,有的就被活活饿死。

9,这一切都是谁惹的祸都是洪水害锝。

10,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红色词要突出。把洪水的可恨读出来。

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着这凶猛的洪水,看着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出示句子。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禹会怎么做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交流:大禹会怎么做

我们看看大禹先做的事情。出示句子,齐读。

介绍水流和地形。

地形:水流会从地形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啦。这里有个词是说大禹爬的山,过的河很多很多。哪个词(千山万水)指名说。

出示图,你瞧,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大河。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山多,水多。(1——2个),齐读。

这里每一座山他都爬过,每一条河他都趟过。这就叫:齐读走遍。(给词加点)

走遍了千山万水,大禹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补充介绍

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说大禹吃的苦特别多,找到了吗哪个词谁来读一读(千辛万苦)

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齐读"吃尽".

词语读好了,句子你们一定也能读好。自己练习读,看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评价:大禹吃的苦真不少,不过不算多;你是不是被大禹感动了,连声音都变了。)齐读。

这只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呢。大家看这句,出示句子,齐读。

这里有两个词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划出词,哪两个词

挖通大河,劈开大山是怎么回事画图理解。

这段话你也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大禹是多么地辛苦啊,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大禹从下定决心治水到察看水流和地形到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吃了多少辛苦啊,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

补充大禹父亲治水的故事。跟大禹父亲相比,谁的方法更好

小结:是呀,不管做什么事,不但要吃苦,还要用上巧妙的方法。

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对,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又富有智慧的人。

指导生字

过渡:大禹治水一治就是十三年,在这十多年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小朋友们可以课后找一找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下节课再来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发现小朋友读书读的不错,不仅书要读好,还要把字写好。

出示:治洪

分析结构:看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范写,要求注意看每一笔的位置。

生描红,指导。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五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六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认识汉字11个,学习会写11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课文,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大禹治水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2、指名说说有关大禹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大禹的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板书)

二、分层朗读,随文识字

初读感知此处可灵活机动,也可随文识字。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你记住生字了吗?

3、小黑板出示:依次出现课文的几句话,画出生字,指名读。

4、强调难读的字:“堤”“塌”

5、复述课文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受。

6、学生质疑

随机写在黑板上

三、精读品读

1、略读课文,思考: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子谈谈

(3)重点理解: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指导学生读课文

重点理解词语:

“才”“仅仅”“就”“却”

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想像说话:在治水中,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他是怎样克服的?发挥自己的想像,说说大禹经历的苦难。

也可以结合查找的有关大禹治水资料来谈谈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段

2、学习课文第五段

指名读课文

想想人们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3、总结课文

大禹是敢于奉献、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英雄。

4、解决质疑

四、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大禹的传说?课下找找,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一定把洪水治好

大禹治水垒起堤坝奉献

为人民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认识的字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抢读生字卡片。

及时复习巩固。

3、指名复述课文。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禹仰塌”的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禹仰塌”容易错的地方。

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3、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

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牲、叮、烂、仅、荣”等其他生字。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

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

4、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

住主拄

三、作业:

1、复习生字。

2、继续查找其他大禹奉献的事迹。

[大禹治水(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17.大禹治水

走遍吃尽挖通劈开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填空。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一文,知道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指名读。

3.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1.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

(3)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2.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3.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读。

五.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了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六.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说说记忆方法。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

2.齐读第一节。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一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2)学习第二、第三句。

a.指名读。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b.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的九?它表示什么?

e.指导朗读。

2.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数量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四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四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mei()倒dao()

mo()dao()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父亲引导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篇十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习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大禹治水》教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