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模板8篇)

最新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模板8篇)

ID:4543682

时间:2023-10-12 11:48:14

上传者:梦幻泡 最新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模板8篇)

范文范本可以是不同文体和形式的,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报告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意见建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一

去商场一般都是冲着购物的,或是闲逛逛,看看有没有看得合意的且顺便带回去的东西。可我们去逛商场却不是为着这个,只是为了满足女儿一点小小的要求,去看看商场一角的“娃娃”们。想着好笑,上个礼拜去过一回,还没看个够,要不是商场关门,我们还不知要看到何时,走时女儿还硬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肯离去,可见女儿是钟情于那一片小小天地的。

因着女儿的一份痴情,也因着我自己对那一片小小天地的难忘,我们又去了一趟。那个娃娃专柜是在二楼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光顾的人并不多,或是象我们一样来看看了之的人占多数。我们直冲上去的时候,专柜服务员已认出我们,知道我们并无买意,只是为着看一份的心情,她们自然也不多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怎么去欣赏那些陈列在柜台里的“娃娃”们。

女儿自是欣喜若狂,一上去就扑了过去,恨不得能抱几个就走,可她只是做做样子,然后放回原处,又痴痴地去欣赏别个“娃娃”。女儿的这种姿态很是让我高兴,要知道这么一个可人的地方,别说才八岁,童心未泯的女儿,就是我自己,不也有一种冲动的感觉吗!女儿天生就爱好手工艺术,各种画画艺术自是爱不释手。看到这些各式各样的.娃娃们,看到各式各样的娃娃服饰,更是喜不自禁。

为了不打扰各人的情趣,我们彼此也不说话,各自欣赏自己喜爱的娃娃们。

柜台因是占据一角,所以是成三角式排列的,三角的地方立着一块足足照得见整个身子的大镜子。只要兴趣来了,往镜子面前一站,你就能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的面孔,再侧眼看看周围的娃娃们,十分的惬意温馨。不禁顺手抱起一个正坐在柜台里的女学生模样的娃娃,往怀里一抱,那感觉竟象回到许多年以前,抱着襁保中的女儿。再看看女儿就蹲在一角正专心之至地看她自己喜欢的娃娃们沉思着,不仅感叹时光的飞逝,岁月的磋砣。忽然觉得这里竟象一个怀旧的地方,难怪这么安静恬然,似乎与购物无关。可是不经意间,人自己倒是想买回这些玩具,因为它与我本身已不再仅仅是一件玩具而已,而是一个能勾起某种回忆,勾起人遐思的有血有肉的生灵。

看来商机真的无处不在,只在于人的经营理念与模式,这一无声角落里,经营的不是顾客的喧闹,而是顾客的心态,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转身回头的顾盼流春,是一种无声的磁场效应。每个看看的人都不是最初想买的人,却不一定是最终不买的人。

我和女儿今天来是专门为着欣赏的,也就不提买的俗套话了。

总之个个是神韵具佳,让人过目难忘,无法形容的美感与舒适。

你看那些白种童男童女正坐在一张长长的沙发上,眼睛一律向上倾斜45度,有的斜斜地靠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似在一起看着天空上的什么新奇的东西,同时又在指点着什么,样子非常专注又好玩。下面一列是非洲黑人,一排子的婴儿,一岁的样子,个个圆脸胖腮的,咧着嘴笑,还穿着不同的服饰,不过一律是短的。短短的上衣无领无袖,且露出肚脐眼儿,下身则是一件很短的短裤,露出修长的胖乎乎的黑腿和脚,另加一顶很随意的帽子,或是用布围起来的一顶帽子,整个效里就出来了,很象一群玩耍的同伴。这些婴儿中,只有前面一个沮丧着胖胖的脸蛋,象要哭的样子,也是一身精简的短装。他处在众婴儿的前面,就象是许多同伴都在逗着他乐的样子。看着这些让人觉得十分的好玩。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二

左手香茗,右手香烟,凝两缕丝滑氤氲而纠缠,这渐冷的天,把秋挤到街角不见,一个转身,悄闻谁轻声哀叹。细绢换上锦缎,丝巾绣着流苏的画面,葱指推起的窗棂,风绕玉腕如藕段,青丝如云牵,弹指即破的肤颜,将韶华演绎如此蹁跹,莞尔的背后,迷离双眸浸染幽怨。

当灯光开始黯淡,音乐开始伤感,幽暗的吧台角落,谁用手指轻叩马蹄声阵的快马扬鞭,如烟的女子,醉眼在芝华士与路易王朝间辗转,最忆上一个风轻云淡,暖了一世的流连。谁曾想,时光遭遇了誓言,转眼间魂飞魄散,多雨的屋檐,已不见曾陪伞淋雨的伞,湿了的发,在额头蜿蜒,一直缅怀着的`碎碎念,在午夜四处乱窜,盼一声安然,蚕丝被结成茧,囿一生情牵。渐渐入冬的寒,封冻了此生不见,远远地驻足,任泪成雪,在料峭寒风悄然时,在崖边那棵老树边飞舞盘旋。把身姿站成风景,不容靠近,一触即融的惨淡,空留前世今生的嗟叹。

阁楼的古筝,尘封了素弦,犹忆当年抚琴伏案,翻飞纤指将繁华上演。每个人都在恰好的时候出现,没有错过,只有不懂再将夙愿披上红妆,在侧门悄然初嫁,余生偏安。无世俗争斗的庭园别苑,小桥流水炊烟,倒骑牛背的牧童,清亮嗓音绕山,那四季不歇的古泉,浸了清丽娇颜,寒了青铜剑。塞外的孤客,只身游离这走不出的江南,归巢雀鸟,将黄昏叫的欢,星空为幔,和衣而眠,再梦那魂萦的塞北草原。呼伦贝尔的雪,将聒噪催了眠,那些心动的柔绵,将思绪拉的一眼望不到边。浅笑的唇角,连绵了唇线,旧伤何日换新颜,故事并未走远,寂寥岁月何时能坦然?放不下,思还乱,依旧于子夜时分拥被嘤啼辗转,谁都释怀不了的爱,何不放自己一条生路,无关痛痒的寡言,只为将生活的断层挤满,伤感在苟延残喘,那如花的容颜何日将生命点燃,如一支烟,迷了眼,醉了恋。

当争辩变得平淡,为每一个伤口扎上蝴蝶结去装扮,只待下一个春暖,花开满园。静守梦的彼岸,花开花谢又一年,没有理由的一往无前,只为将儿时的梦缤纷绽现。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飘逝如云烟,还记得最后微笑的眼,让人灵魂为之一颤,那近似虚脱的怀念,因着这秋风,唤醒沉睡多年的愿,旧时事已换装冬眠,下一个霜满天的清晨,木桥将现足印连绵。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三

记忆

上高中了还是一直不会写作文,要考试了还是练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很是着急。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念一些同学的范文,每每听到人家写出的好文章很是羡慕,轮到自己写的时候便是一筹莫展,写不出来。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思路狭窄,抓不住或者说找不出与题意相符的事例,这与生活经历有关。写作技巧也不行,不能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把要表达的主题隐含其中,而是平铺直入,往往把主题直接写出来,这样写,目的是想要明确主题,但实际效果并非是如此,反而显得不含蓄,没了吸引力。另外就是阅读量很小,掌握的词汇太少。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多少阅读材料,小说,文摘课外读物基本上就没有,水浒,聊斋,红楼梦,三国等名著作为封资修,都被禁锢与封杀,少儿读物是个空白,外国文学更是见不到,偷看被发现会定上个里通卖国的政治帽子。能看到的就是保卫延安,艳阳天等几部政治题材的八股作品,都是喊着一些政治口号。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也都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描绘出的人物形象都是高大全式的单一模式,内容假大空,十分单调,没有趣味性及知识性,文章没有任何文学内涵。语文教学感觉就是认识那点汉字和政治思想教材。即使如此,也要读,因为没的可读,所以篇篇课文都背的滚瓜烂熟。见到张报纸的机会都不多。看到点带字的东西就想读,但一读却都是一些批判文章。那些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战斗激文都是发誓言表忠心的决心书,有点词汇也都千篇一律,就那么几个如“口诛笔伐”一丘之貉”一脉相承”的用词,词汇十分匮乏。没有好词汇,就写不出优美的句子,文章写出来感觉不是那么朗朗上口。只有书阅读的多了,词汇积累丰富了,才能行云流水,落笔生花,也就有了“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词源倒流三江水”的境界,光鲜艳丽词句用的得当,写出的文章也就“一词詩生色,满笺尽染香”,脍炙人口,从而达到那一语惊醒梦中人魅力。

我不喜欢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时是束缚自己的思路,写不出东西来。有时又是把握不住主题含义,写出来容易跑题。更多的时候是题目太大,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入手,内容写的大了,容易太泛泛,重点不突出。写小了,内容多空洞。按说正确的写法应该从小处着手,重点描述,折射主题,但实际一操作起来,却成了天下第一难事。总之,对写作文没有感觉。每年高考作文的类型与题目,就是今后一些年作文类型的模板,不停的去临摹。但每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又不断的创新和变化,让人摸不住头绪,把握不住方向与脉搏,总是一片茫然之中。

往往是一些女生的作文很优美,写出的东西娟秀雅致,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好是让人爱恋喜欢。是不是因为女孩子内心感情世界丰富,天生就会抒发自己情感的缘故,老天偏爱她们,禀予了她们这样的天赋,让她们都有那么好的文笔。好生令人羡慕并伴发丝丝嫉妒之意。说来却也真是如此,女作家的比例就是很高。

各种原因吧,其实主要还是知识面小和写作天赋不足所致。由于过去就没有打下写作基础,所以时至今天想写点东西依然也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四

第一次到北戴河恰逢酷热的九月,办完入住手续已是华灯初上了。宾馆距海边不到三百米,想了想,还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再去海边、观日出。

把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街道、拥拥挤挤的商场抛得越远越好,我喜欢这样的独处,我享受这净化心灵的孤独。

我歌唱大海的开阔,我赞美大海的胸怀,在北戴河我写下第二首关于大海的诗:

大海

天地间的弥勒

吸日月之精华

掀惊涛之骇浪

奋勇向前

追求没过一切

用满腔的热情

用博大的胸怀

包容天下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大海也不乏其“温柔”的一面。3月末我再次到北戴河,初春时节,水温较低,早晨的海边游人寥寥;朝阳下,一只小木船静静地泊在海边的沙滩上等待启航;太阳光穿透薄薄的.云层均匀地洒在浩瀚的海面上,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此刻的海面是那样的平静,像极了雨露滋润睡到自然醒的妇人,阳光透过纱窗均匀地洒在她知足的脸上,显得那般温柔。

此次到北戴河之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大海的图片,时常笔聊却从未见过的秦皇岛一位笔名姥爷的文友发来信息,“老杨,又到北戴河培训了,我去舟山了,培训几天?啥时候离开?”直到坐上到北京的动车我才给姥爷回了信息。姥爷去年底已经办理退休了,或许此时此刻的姥爷正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正如姥爷曾曾经所说,自自然然的相遇或许会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几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去了几次北戴河,感觉却是一次比一次淡然了。今随笔写下《记忆北戴河》,主要是担心大脑“内存”有限,用文字记录下在北戴河曾经怦然的点滴,记忆北戴河的异域风情,记忆北戴河的朦胧夜色,记忆长发艺人如醉如痴的音乐,记忆那位从未见过的文友。

再临北戴河,我将只是路人。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五

夜深了,窗外秋风渐凉。风凉了,屋子里溢满秋天味道。

秋天味道渐浓的九月,我的思绪渐渐沉寂。

沉寂,一如这秋天,有点凉的夜晚。窗外街角,灯火已是阑珊,夜,无声地叹息。

静坐在这深的夜,我的记忆,它躺在远处,那个静静的角落。不久以后,那记忆便会布满岁月留下的灰尘。

如果有风吹过,我的记忆,它还会醒来吗?醒来后的记忆,是不是还能回到过去。

台风要来了,今晚有点闷热,那个习惯了在那里喝咖啡的天台,高处也没有一丝风。深邃的夜空,云飘动着,只是星星没有了影踪。

台风的前奏,安静,如这深的夜。远远地,隐约听见几声闷雷,轻轻地敲打着天壁,配合着的`,是接着来的依稀闪电。

要下雨了。台风,在琼州海峡的那端,悄悄开始了狂扫之旅。

去年这个时候,也是台风登陆。算是领教了台风,你如孩子般说。可以想象你满足的笑,在嘴角边挂着。

你在那场暴风雨中,匆忙的步履远离小镇。那时候,中秋的月儿,藏在很深的云层里,始终没有露面。

开始下雨了。此时,凌晨一点,我听见窗外雨滴敲打树叶发出的声响。咖啡的作用,让我一夜听雨,直到早晨。

风,灌进屋子里来。凉凉的,有点潮湿。响雷,闪电,邻家的小狗不停地叫,这雷电吓坏它了。

想起了去年,朋友们聚会,在ktv里唱的很欢,要回家了,出来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在雨水中浸泡着。那一次,也是风雨夜,那一次,我被淋湿了,微风细雨的浪漫,那一刻荡然无存。

许多时候,玩起来,像极了不懂事的孩子,那些儿时因为顽皮没少挨骂的孩子。明明离开童年已经几十年了,却以为自己还是小学时,做早操站在最后边、当过班长、对男同学可以大声呵斥的那个女孩。

那些记忆呵,甜蜜的、温馨的、伤心的、忧郁的,全都静静地在那个角落,躺了那么多年。

你的枕边,有雨声吗?你的梦里,有雨吗?我坐在这里敲打着文字的时候,我的窗门是打开着的,雨的味道,一阵阵地涌进来,雨声,渐渐浓密了,那节奏,越来越快。

台风雨,不浪漫,我却在雨的夜,让思维停止,让心灵与风雨一起跳跃,一起放肆。

让所有的不愉快,在风雨中冲刷掉吧,冲刷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要留在我的记忆里。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六

幸福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把那段美好的记忆定格在村头的小桥之上了。

仿佛那是天赐的缘分,好像那是夏日的一个黄昏。是七月,也许是八月。

大概刚有一场雷阵雨打这儿走过。村头那座百年石拱小桥被洗刷的干干净净。那几年我每天晚上就站在桥头等她放学回家。

傍晚的余辉,从云缝里钻出来,洒在雨后的荷塘上。微风过后,那些晶莹的水珠,就吻在碧绿的荷叶上,宛如滚动着的珍珠。

满塘的荷花开得正旺,白的雪白,红的娇红。岸柳,悬挂一串串清脆的蝉鸣。

池塘里的蛙鼓,渐次展开黄昏的宁静,不善言谈的荷,早已在浮萍下布置好暗香,一只灵巧的蜻蜓落在花苞上。

我伫立在桥上,边等她边独享这黄昏荷塘美景。不知什么时候,她悄然站在了我的身边。

她伸出如酥的.手指,指着前方一片绿树掩映的建筑,很自豪地告诉我,那就是她任教的乡村子弟学校。

我们并肩走下小桥,在桥头一棵柳树下我们停下了脚步。她手牵柳条给我讲述校园里发生的许多动人故事。她说她很幸福,她不仅拥有这满塘荷花,而且还有一群像荷花一样的孩子。

当我们走到校园门前,她转身向我微微一笑,挥挥手走进了校园。这微笑一下掠去了我的心。这微笑,从此,成了我一生追求的幸福和荣耀。

三十多年过去了,她那甜甜的微笑,早已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她那微笑挥手的姿势定格在我记忆的小桥之上。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中年,到了退休的年龄,每晚我们相互搀扶散步走过小桥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在桥上伫立一会,我们手扶桥的栏杆,望着前面的荷塘回想当年的幸福时光,仿佛我又想起当年她的微笑和挥手的姿势,突然又嗅到了当年荷塘飘来的袭人荷香。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七

1.文治书院

报读公馆中学的时候,不知道它曾经叫做真如书院,更不知道它的创始人是何方神圣。合浦东片四、五个乡镇一千多平方公里区域数十万人口,也就仅有一所高完中而已,所以大家都没得挑,糊里糊涂的就报读了,也算得上百里挑一了。

入学后才知道,原来公中之前还叫文治书院,虽然那时已改了名,但镌刻在图书馆(原来的教学大楼)门额上的“文治书院”几个大字还是依稀可见。

我入读书院时年13周岁,体重不到50斤,身高不到1.5米,比同龄人矮了一截轻了小一半,幸好脑袋瓜还算聪明伶俐。那时根本没什么远大理想,整日想的就是如何能争班上第一,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可惜除了初一时测验成绩偶然得过几次班级第一外,再无其它亮点。

既瘦且小又矮又弱的我顶着一个大脑袋,埋没在竞争激烈毫无生机的校园里。虽然眼眉粗黑,似有凌云壮志,无奈体格实在是恭维不得。更可恨当年连一身新衣服都穿过,平日上学穿的都是两个大哥穿过多次的衣服,裤头又宽又松又旧又破,东一块补痕西一撮线头,洗得灰白翻毛,黯淡难看,特别是裤裆又肥又大,简直能拖到地上。女同学看过来的眼光都是怪怪的,一些壮实的男同学更是不时起哄耻笑。我当时正是心理敏感的年龄,不禁羞赧难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家里特别穷吗?虽然年年超支,但好象我父亲在一个什么国营厂当个小领导,不至于这么寒碜吧?平常没一餐饱饭,逢年过节没有鸡腿吃也就罢了,为什么父母无视我的起码需求,以为这样是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磨练我的意志吗?或是认为我年纪尚小,根本无需新裤鞋帽,高一褡低一褡有块布保暖遮羞就行,容易打发得很?我因此自卑不已,滋生出一种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愿跟人家比新潮比穿着,自己跟自己怄气。以至后来父亲在大哥的要求下给我买了一条新式皮夹克,我也赌气不穿,让它空挂着一直到烂。现在想想,也是犟得可以的了。

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挡得了我年年得奖,基本上每个学期都是校级三好学生。但从来都没得过县级以上三好学生——也是后来才知道,县市以上三好学生是要学校推荐才有资格参与评比的'。而我以为学习成绩是第一要义,且天性倔强,不会逢迎,不会拉帮结伙,有时路上见了老师也不敢与之对视或打招呼,低头匆匆而过,言行举止殊为不敬,甚为不讨人喜欢,在老师眼里,我只是个不起眼的“小d”,不活跃,不合群,少与老师来往,偶尔也因顽皮捣蛋给老师责罚——因此被老师有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虽然阻止不了我好学上进,甚至学有所成。但内心深处,似乎总是有一层说不明道不白的东西在阻碍著书院与我的进一步亲近,我们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渐远渐淡——每有回忆,真是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2.看电视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是个新鲜东西。那时大哥刚从部队复员回家,我们感情很好。

夏季白天炎热,晚上却凉风习习,吃过饭,到山边清泉洗过澡,如果村上放影员说今晚没有电影看(那时公社有个流动放影组,经常到各大队各村庄轮流放电影,以革命战争片或英雄模范事迹为多,社员们欢天喜地,尤如过节般高兴),他就用自行车带着我,去2公里外的本家叔叔那里练功夫,有时车大炮(客家方言是聊天的意思,不是后来指的不着边际谎话连篇)。烟是不太抽的,偶尔喝茶,茶果当然少不了,这是孩子的最爱。茶果约母指头大小,用一团面粉炸得焦酥,外面沾一层芝麻糖油,咬一口,“唦”一声碎屑跌落满地,甜味芳香诱人,忙伸出舌头乱舔一气,惬意到极点。大人看了哈哈大笑,抓一把瓜子过来,说到一边玩去。如果运气好,能在沟渠石洞里网到一笼天然塘鲺,或是用电烛照到一桶田蛙,则皆大欢喜,那晚的夜宵肯定丰盛无比,大炮可能一直“车”到凌晨还没散。那时,不想着长大后的种种理想,也不用担心读书不过关引致老师家长责罚。简单而快乐着,暂时忘记了不久前还在啃芋头菜根的艰难。

突然间,听说公社大院配有电视机(黑白的)了,晚晚都在播电视连续剧,同村青壮年闻讯雀跃。虽然搞不来电视周报,但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村人很快打听到每个频道每个时段的播放内容(其实那时也仅有两三个台的节目而已)。大哥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加上去湖南当了几年兵,回来后更加不安分,时时琢磨着找个时间去尝鲜。

一天晚上,偶而得知当晚开播电视剧的消息,便早早洗刷完毕,兴冲冲载着我向公社所在地冲去。

还没到公社大院门口,已经听到远远传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许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的嘹亮歌声,那是正在热播的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对少年人的诱惑力十足。不断催促大哥,快点,再快点,赶不上位置了!更怕电视演完了。进得大门口一看,不禁傻眼了。黑压压一大群人,拥聚在公社的大球场上,中间摆一台电视机,灯光灰蒙,人脸闪烁。前面的人或坐或趴或蹲,中间的人或站或立,后面人有的踩在凳子上,有的俯首乱钻。我年小力微,拼命踮着脚尖,使劲蹦,都无济于事,根本近不了电视的边,也看不到屏幕。时不时有个画面从大人的胯下射过来,我尚来不及反应,那人的大腿就合拢了,让人犹如拉屎刚拉半截就让吓得一激灵猛地一收肛般难受。

当我三步一回头地跟随大哥离开公社大院时,竟没有一丝羡慕或失望的感觉。看天上繁星点点,夏夜虫鸣,心中五味杂陈,心头一片空明。

躺在角落的记忆散文摘抄篇八

在一楼西厅冲门处放着一张床,一张只有四条木腿的古老民用床,即使这样的床很久以前在农家也是极其奢侈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被人们渐渐遗忘,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才能证明它的存在,甚至缺之不可。床上只放着几根稻草,没有席,更没有海绵之类的东西,稻草上是一个蓝色的褥子,蓝色的被子下面躺着一个人,身穿蓝色棉袄,头戴蓝冒,面无血色,骨瘦如柴,双目紧闭,口中含一个铜钱。这个人叫师孟林,他死了,死了就放在了这里。

时光逆转,岁月倒流,我们会发现,师孟林曾是一个非常彪悍的汉子。他自小习武,身材矫健,力大无穷。婚后妻子生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为了生存、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只要能挣钱的活,师孟林都干,搞建筑、卖粉条、下砖窑……他吃苦耐劳是众所周知的。最后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拉运木头,这个活很能挣钱,但也很费心费力。为了多挣几块钱,师孟林总是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干起活来他一个人能顶几个人,买树、刨树、装车、拉运、卸车……马不停蹄。有时为了把一根粗大的树干装上汽车,他会被累的胸闷心跳气喘吁吁。为了赶路,一天只吃一顿饭对他来说早习以为常,有时候到了深夜才吃晚饭……辛苦没有白费,不到几年时间,家里有了可观的存款,还盖起了让村民羡慕的二层小楼。

因为过于劳累,病魔悄悄在这位硬汉身上滋生,慢慢侵蚀着他的肌体。老早他已经感觉干活没有力气,腰酸、背沉、腿无力,继而脖子一侧上长出一个大疙瘩,头也扭转不便。即使这样,贴着膏药的他也没有休息片刻,因为他的任务还很大,上有老母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儿子有待成家。

膏药没有让脖子上的疙瘩消失,身体反而越来越不舒服。无奈,在妻子陪从下来到邢台人民医院查看,专家诊断为淋巴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这是他意料不及的,他不相信自己会得这样的病,抱着一丝希望来到石家庄二院,检查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拿着诊断书他呆了,他似乎看到死神正在向他招手。一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汉子转眼间颓废不堪。

消沉一段时间后,他突然意识到,他不能死,他还没有完成任务,一家老小都还离不开他啊。从此师孟林开始了痛苦难熬的.电化疗治疗,治疗结果让他和家人非常满意,肿块消失了。

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两个儿子的婚事,在他和妻子的努力下,不到三年时间两个儿子相继成家生子。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在二儿子结婚前几天,他再度感觉到了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儿子结婚,破坏婚庆的喜庆气氛,他咬牙坚挺着。当二儿子的孩子出生以后,他再也支持不住霍然倒地了。从此师孟林再也没有下过床,家人要给他治疗,他拒绝了,他知道治疗已经没有意义,只会增加家庭负担。

走了,就这样走了,永远的走了,这张简易再不能简易的床成了他人生最后下榻的地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