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实用8篇)

最新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实用8篇)

ID:4576708

时间:2023-10-13 03:28:43

上传者:字海 最新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实用8篇)

环保标语不仅可以提醒人们珍惜资源,还可以教育人们学会节约和保护环境。环保标语要具有切实可行的环保行动和建议,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保的力量。消除雾霾,享受清新;环境友好,美丽无限。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

这是一本解决职场和人生困惑的书,当当特约评论员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

书中写道:“人类不可能4分钟跑一英里”(1.6公里)的思维模式在1954年5月被英国的长跑者班尼斯特突破,用时3分59.4秒,两个月后,另一位澳大利亚选手取得了3分58秒的成绩。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其他16名选手也纷纷打破了这个记录。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而是我们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禁锢”了。

去年6月,先生买了一辆长安cs75,他惊奇地发现满街都是长安cs75,并不是长安汽车多了,多的其实是他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两个双胞胎儿子,20年后一个成为了成功人士,一个则穷苦潦倒。

究其原因,兄弟俩拥有不同的心态。哥哥认为,自己的幸福自己做主,和老爸无关,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能成为那个成功的人;而弟弟则认为自己的幸福跟老爸有关,老爸不好,自己活得不好是正常的,自己不努力,他就成为那个穷苦潦倒的人。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

我们的心智必将经历:混沌(不知不觉)—察觉(后知后觉)—醒觉(当知当觉)—超越(先知先觉)这个过程。

古典老师在书中对success 这个词,从词源上做了解释。这个词来自中古英语“succeden”,前面是拉丁文前缀“suc”代表“靠近,接近”,后面是一个代表“走”的词根“cess”。

古典老师说,成功这个词的本义,不再是有钱、超过别人或者最终达成一件事情的代名词,成功的真正本义应该是:越走越近。

正如电影《荒岛余生》中,因为飞机失事,查克掉在了一个孤岛上,他告诉自己:只要保持呼吸,那就是成功。

我女儿小时候对写字感兴趣,于是我们给她报了书法班。在学习的过程中,书法给她带来了乐趣。

经过几年的练习,她获得了不少荣誉,从去年开始,女儿过年写对联。那一下午,她很兴奋,一下写了五副对联,写字这件事贵在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即让乐趣变成志趣。

有一位禅师外出云游,把心爱的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槽糕的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兰花摔坏了。徒弟非常担心,他害怕师傅会生气伤心。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不管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向禅师一样,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现在清单写作营,一天一本书,然后输出500—800字,对于读书小白,压力很大。我常常翻书就要2—3个小时,迟迟不能落笔,所以每天写完文章,打卡就很踩点。

如果抱着“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态,是不是能早些打卡?

杨澜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长。但是什么是成长?

古典老师在书中写道,成长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受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拥有关于成长为这个样子所有的资源。

来到剽悍读书人营的小伙伴们,我想大家一直都在努力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20xx,我们一起加油!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二

看完古典老师的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我很受感触,我认为古典老师正是这个时代中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或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它将有助你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推倒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就会发现改变命运的钥匙。

也许以前是父母在引导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

但现在,作为成年人,我必须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拆掉思维里的墙,从而不断超越自己!

古典老师在这本书里谈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譬如:买房、爱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过阅读,我产生好多对自身现状及未来的思考。或许会有一些担忧——对未来的担忧,但我也会克服它们,自信、快乐地生活下去。

更多相关读书笔记600字推荐:

读书笔记600字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600字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600字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600字

《国王的演讲》读书笔记600字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三

我很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可放松身心,开拓视野,散发思维。近期阅读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书中提到要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自己是什么样子?从小接受义务教育长大,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结婚生子,这是社会中普遍的样子,谁又能说这不是自己的样子呢。

偶尔看到一些微信推送,有些人选择归隐或者离开都市生活,离开焦虑与不安,寻找小城的安宁。这似乎与我们平常认为的拼命努力在大城市生存生活有些背道而驰,是对还是错?我认为这无关乎对错,究其原因大体是这些人认为在喧嚣的城市中忙忙碌碌,机械式的工作和生活脱离了生活本质,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没有梦想,没有追求,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而换一种生活方式,换成自己想要生活的样子。

上学时候的我很胆小,和同学们买了一样的羽绒服,虽然穿起来毫不起眼、普普通通,但我会感觉安全,其实我并不喜欢。很久以后我每每想起这件事都记忆犹新,通过这件事让我懂得自己喜欢的才是需要的,不被他人的行为言语改变自己,那不是我的样子。忙碌中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什么是我真实的想法,要追寻的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要为梦想而努力奋斗,我要在九三这个舞台上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所追寻的,也是我想长成的样子,我也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拼搏。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节奏很快,越来越多的人用金钱、权利、职位来衡量人生价值,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很喜欢张曼玉、林青霞、王祖贤那时候的美女,他们各有千秋,风华倾城,而不是现在统一版的“瓜子脸、大眼睛、天鹅颈”,相貌如此,追求亦如此,人的追求不能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追求才有梦想,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世界上有各行各业,声色犬马流光溢彩,确立自己的追求目标,把握自己的内心,丢掉无用的顾虑,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人生画卷由自己,浓墨重彩总相宜。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四

最近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识于蚂蚁私塾—重启思维的读书会,见识到了什么是“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个人喜欢听书和看书相结合,想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个人认识和重启思维以及充实一下我不羁的灵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古典老师的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认知类的书籍,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所谓成功学的书籍只喂读者喝毫无营养的心灵鸡汤。

书中对各种我们常见的思维误区和认知陷阱做了详尽的描述,并给出了一些作者建议的解决。

我们有些人受社会大众的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也好,思维和认知被无形的墙禁锢却浑然不知,本书作者的观点就像锤子一样,把禁锢你认知的墙一点点地敲掉,露出一个开阔的天空给你全新的视野。

本书的作者是古典老师,古典老师前期在新东方任职,是gre词汇首席讲师。他为了让更多的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找到自我,后期转向生涯规划,创办新精英生涯,现已成为中国最专业、培养认证生涯规划师最多的生涯教育机构。

现在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写一下感想吧,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01不要追求过度的安全感

不论是职场上、生活上还是感情上的安全感很多人都想拥有,其实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感。

安全感在很多时候是束缚人的枷锁,过度追求会让人生少了很多可能性。

小师弟就是存在过度追求安全感的问题,其实,在毕业找工作的期间,谁不迷茫谁不焦虑呢?有这种心态是正常的,年轻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

追求绝对的安全感,往往就容易把自己困在思维之墙,做什么都做不好,甚至有人把大把时间花在焦虑纠结中,从而选择了什么也不改变。

有人说,如果一直不断地尝试,最后一事无成怎么办?

在尝试的过程中要有目标性,不要像无头苍蝇那样到处乱撞,不是每条路都要走一遍,也不是所有的坑都要跳一跳,有些弯路和坑是完全可以避开的。

要有一个大概的整体方向,方向对了,无论哪个你是用哪种交通工具开哪条道路,最后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文中提到苏格拉底的摘麦穗的方法就很受用,当你路过一片麦田在不能往回走的前提下之只能带走一颗麦穗,如何选到尽量大的那颗呢?这就看大家如何取舍,如何选择了。

其实我们可以一开始先用一小段时间来观察麦穗的大小,确定了之后继续向前走,遇到比刚刚观察区里还算大的,就可以下手了。

职业选择也是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小样本观察和尝试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了解自己的能力处于什么样的薪资基准,然后做出选择并全情投入,这样的选择才会相对靠谱。

02拒绝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心智,表现为一个人经常把引起个人负面情绪或者导致个人失败的原因归于环境,而非他自身,这是非常影响个人进步和幸福的心智。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会不由自主走进“受害者心智”的模式,原因如下:

第一:我们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受害者,但是为了得到别人认可或者同情,经常过度夸大事情的结果和个人负面情绪,总是从外界找原因,从不反省自己。

第二:很多人过度把自己当作“受害者”,这是一种安全策略,深究其实是源于自身的不自信和懦弱。

他们表现出“我最惨,所以你们都得帮我,不可以欺负我,借钱也只能我问你们借,你们怎么好意思还叫我还?”的状态。

当受害者理所当然地得到同情、谅解和帮助的时候,久而久之,假扮的受害者就会越来越像真正的受害者,一事无成还乐于对他人进行情感绑架,从而走上恶性循环之路。

0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等待不如行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等待不如行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就像“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

我们面对事情,可能出于害怕事情结果的失败,只停留在等待,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

又可能出于是拖延症,迟迟不想解决事情,拖到事情最后又急急忙忙寥寥草草的解决,最终事情没干好,自信心也受挫。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完美主义者”,有些人就想一下子把事情弄得完美无缺,总是揪着一个无关重要的点而否定全局,追求完美固然是好,但是完美也是有个过程的,一口吃不了胖子。要记住“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行动起来,勇敢踏出一步,慢慢总结完善才能更接近完美。

等待的成本,犹豫的成本,拖沓的成本往往超过即时行动本身的成本,毕竟,就算最后是最坏的结果,也比没有都没干的强。

就像我当时开公众号写文章一样,写作扔下好多年了,文字的敏感度不高,身边文学大咖太多,我总是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价值,太烂了,经常一篇文章快完成就放弃了,就这样进入了恶性循环,幸好有你们的陪伴,我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坚持下来了。

其实“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等待不如行动,技能和能力是慢慢培养的,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自己今天比前天进步就是一个大进步了。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五

1953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继续租房住;

1956年巴菲特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创业,(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

1958年公司开始持续获利,等到1962年,巴菲特有了第一个一百万;

20xx年,巴菲特成了世界首富,当时身价620亿美元。

书中观点:一套房子可能消灭一个梦想,书中拿了两个人作对比,一个有房贷,一个无房贷,随着时间的推移,房贷者赚到的大部分资金都还给了银行,而无房贷者,大部门资金都投给了自己,无论是自身价值的提升、升职、跳槽的机会都差异很大。

你会发现一旦买了房子,你会很快计划恋爱、结婚、生子,随后整个人就差不多稳下来了,因为结婚、生子就是在房子内进行的。

书中观点:不要只和结婚的人谈恋爱

书中观点:不要只和结婚的人谈恋爱

有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相信大家理解各异,但是想说的是婚姻真的是我们的生活的终点吗?有意深思者,我建议读一下《自私的基因》,我很认同里面的一句话,我们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基因在操控,你的情绪和行为,因为无论何等基因,他们的目的都是自我复制、迭代、传递下去,而属于我们自己的仅仅是那23克的灵魂。所以我觉得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肉体,真正主宰你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那自私的基因。

看到了这段话,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对于爱情的理解,我认为是灵魂的融合,直到看到在这段话,我发给几个朋友看,大家反馈的消息都是觉得这种关系不存在,这样的状态大家表示女人在家里的地位是一直走下坡路,而男人则是一直走上坡路的,有几个女生表示拒绝进厨房,不当黄脸婆……。我的理解是:人很关键。不能因为自己遇人不淑或是见惯了身边朋友的不幸婚姻和恋爱就映射到自己身上,人跟人均不同,其实你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前提是男生的认知和境界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他知道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女人照顾好家庭,让家里井井有条,温馨和谐。

书中观点:上帝不需要你成功,只需要你尝试

是的,这句话是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之一,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一直渴望摆脱传统的人,但是现实中确实一直裹足于此。

现在真正的翻翻看,发现很多观点已经熟烂于心,甚至觉得部分内容有些陈旧,可见知识的更新与变化之快了,不过总体下来还是见到了耳边常常引用的案例:因特尔放弃储存器、巴菲特租房结婚、沉没成本等。

整体来说全书不是很客观,缺乏事实依据,主观性较强,多半是古典个人根据自身经历而写。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六

《拆掉思维的墙》读书笔记

老师的推荐,手机上读完了,不知道是不是完整的一本。感觉对自己工作规划清晰了一些。

开篇便讨论了房子问题,正如标题,买房,卖梦想的房奴。梦想这个词在中国已经说烂了,但异常赞同这话。买房,就是放弃了各种可能,放弃了接触新的趣味,放弃一种生活方式。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法便是提供一个安稳的房子。定居在某个小空间了,以后的.生活就安稳了,也意味着不再有突破。相对于背负房债,每月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去提升自我,积累人脉,不得不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但前提,回归自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足够的自我规划与执行力,不然,留下的钱也是扯谈没意义。终究是要切合实际地去想自己的路。很赞同高晓松那句,买了房了只剩下一个角落是我的,但没买房,可以走遍世界。也许对无数买不起房的人来说,也是个极好的自我防御。安稳与安全感,正是女人所需要的,让一个女人跟随过一种不安稳的生活也不实际。最现实的想法,还是独身一个人,能遇到可以理解的。也是极幸运了。我也奢望着有那么一个女人出现在我生命中。

培养自己一个人活得好的能力。对于自己,想想又有点无聊,自己生活其实不太有品味。衣服穿在身上也不在意,话说我也是快一年没买过衣服了。食好像也没要求,吃饱了就好,不是拉出来了就一样了嘛,像我这样狼吞虎咽的人,食什么似乎都一样。不同的是,有骨头的我会担心卡了喉咙。自我感觉还行,活得挺好,也有自己喜欢狂热的事物。只是别人看来就太寒酸了些。()但我似乎也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但再怎样,我还是会带上面具,演好某个角色,以获得有利的安全感。也许是有点“异类”,但也是个正常的人。也许不讨人喜欢,没人认同,但也不致人讨厌。

后面还有些关于成功学和星座上的正确解读,赞同,非一般的赞同,作者有逻辑更深层次地表达出来了。以前看到空间一些人的成功学或是星座的东西,都想说些什么,但不知道如何有力地论述。以后再看到有人转这些东西,我想,我会在评论里打上一句,推荐你看一本书《拆掉思维的墙》,相信以后你就不会去转这些东西了。

思维模式形成了这么久了,会比较难改变,但愿意去改变就是好事。只要接受了,思考了就是收获。

最后,引用作者对成功的定义:成功,长成为自己的样子。很喜欢这话,成为自己的样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七

万事万物都是一对矛盾体,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坏的一面。

以前,因为早之前的经历,让我渐渐的只看到坏的一面。所以,会恐惧会害怕。就像书中所说的漂泊者,在行进的过程中目的就是躲避那些风险和困难,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初衷,本末倒置,偏离了航线。这就是我的思维和心智模式的问题。

现在,希望自己能像一个航海者,坚定一个最原始的目标,只看到目标达成之后的成功和喜悦。不管路上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去想。让自己只看到好的一面,让自己更有勇气和力量。须知道,只有经历过海浪和风暴,自己才能更强大。困难,来了就来了,着手解决便是。

想起了李鸿章说过的一句话:“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未来遇到的困难不去想它,等其到来了着手解决,不因自己内心的恐惧而使其更强大。过往的事情后悔的也不去念念难以释怀。

万事万物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坏的一面。明白了穿越过坏的一面便会到达其好的一面!世上没有纯坏的东西,所以能要在坏东西面前看到其背后的好东西,这样就不再害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篇八

一个网友推荐我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说是很不错的读物。由于家里事多,耽搁下来,前段时间才看,这一看,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拆掉思维里的墙》强调了人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变换角度,不然就会思维定式,给我们认识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是因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这是《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感动了很多人,也很好的理解了成功这个词。坚守你的梦想,只要你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你就是成功的。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读完这本书,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突破现实生活的禁锢,着眼于长远与未来;突破心智模式障碍,找到全新的思考方式,作为教师,我深知在我的思维中还有许多顽固的思维之墙,我所要做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拆掉思维旧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