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通用8篇)

2023年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通用8篇)

ID:4608565

时间:2023-10-13 19:33:00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通用8篇)

高一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综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阅读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一

1、谈话: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

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说到竖式时板书。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四、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书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三

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字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字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点是:1、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

2、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素材,信息量大。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

4、注重选取真实的数据数据。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课时安排:12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四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信息窗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今天阳光明媚,让我们一起去田园看看吧!

(三)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四)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179+364=

(1)估一估179+364≈

(2)独立做一做

(3)交流做题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

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179

+361

生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

注意:连续进位,把进的小1写在横线上。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计算加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前一位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的小1。

2、自主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3、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1)估一估

(2)学生独立试做

(3)遇到困难(连续退位)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生边说师边板书计算过程:

435

-276

159

注意:连续退位,把退的1加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计算减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前一位数相减时,不要忘记减去退的小1。

4、自主解决: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二)自主练习

1、第2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图章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再进行计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2、第4题是一个找规律算一算、填一填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第一、二组数并寻找其内在的规律。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并按规律将其他两组数填完。

3、第5题是一个数学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广泛。游戏前,要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和方法。游戏可同位两人进行。

4、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这一问题的策略,即要找出到珍禽馆有哪几条路,算出每条路是多少米,然后通过比较再来回答问题。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相应问题并解决。

5、要继续注重学生说算式的过程。

6、进位的“.”现退位的“.”应让学生标明,刚开始学生记不住,可在竖式上标明变化后的数字,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明白错的地方,掌握方法。

7、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179+364=

(1)估一估179+364≈

(2)独立做一做

(3)交流做题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

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179

+361

生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

注意:连续进位,把进的小1写在横线上。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计算加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前一位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的小1。

信息窗2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有0的和整百数减三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田园小卫士--七星瓢虫,你们认识猫头鹰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到田园看一下,看看猫头鹰的工作场面吧!(出示情境图)

(三)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师板书有价值问题)

(四)探究新知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2)自己试着做一做

(3)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用计数器拨一拨)。

(4)全班交流。

(5)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205

-116

89

生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

思考: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1)估一估

(2)学生独立试做

(3)遇到困难(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呢?)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生边说师边板书计算过程:

300

-116

184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5、做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05300

89184

答: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89只.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184只.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一)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二)自主练习

1、第4题是一个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巩固整百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上,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根据该题的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购物时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第5题是一个估算练习的题目。教学时让学生岔气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3、第7题是通过一些动物奔跑速度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说说袋鼠、长颈鹿和鸵鸟奔跑的速度,然后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4、第8题是一道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能放得下210张光盘,并能作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信息窗3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信息窗3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钓鱼比赛

1、(小黑板)小猫钓了6条鱼,小狗比小猫多钓了4条鱼,小狗钓了多少条鱼?

(1)想一想:谁钓得多,多多少?

(2)用小棒摆一摆,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3)怎样列式子

(4)在这个算式里,6、4、10分别表示什么?

2、(小黑板)小猫钓了6条鱼,小狗钓了10条鱼,小猫比小狗少钓了多少条?

(1)用小棒摆一摆,再列算式。

(2)全班交流

(二)情境导入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学习新知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1)想一想,能用小棒摆吗?为什么?

(2)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表示题意呢?

(3)根据图分析数量关系

(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5)根据算式说意义。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1)你会贴纸条吗?

(2)独立列式子

(3)根据式子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小结: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想清楚谁多、谁少,多了多少,少了多少。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用加法,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时就要用减法。

(三)随堂练习:运动会比赛:

射击比赛:小羊射了120环,小牛比小羊多射了28环,小牛射了多少环?

跑步比赛:小兔跑了265米,比小马少57米。小马跑了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

2树林医生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黄鹂:

喜鹊:

146146

184134

答:喜鹊捉了184只虫子.答:啄木鸟捉了134只虫子。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2、鸽子每分钟扇动360次翅膀,乌鸦每分钟比鸽子多扇动60次,丹顶鹤每分钟比鸽子少扇动140次。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卡片游戏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各种鸟类265种。海洋性水生动力比鸟类多153种,淡水鱼类比鸟类少157种。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

6、树林医生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黄鹂:

喜鹊:

146146

184134

答:喜鹊捉了184只虫子.答:啄木鸟捉了134只虫子。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五

练习十(教材第83页第1-6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

二、进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和自己的同桌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4题。

(1)教师幻灯片出示10+4○10,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

(2)问:你怎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3)介绍经验:不用算,10加上4,肯定比10大。

(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

3、完成第5题。

(1)教师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

4、完成第6题。

(1)教师幻灯片演示,找学生示范。

(2)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3)将所填写的数读一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

如: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

(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

(3)小朋友之间游戏。

6、完成第8题。

(1)教师出示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在书上填写。

7、完成第9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2)在书上填写得数。

8、完成第10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填写,只要学生填写的正确就可以了,不要求全部写出来。要表扬写出很多答案的小朋友。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六

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

教学目标

l、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练习“千以内的数”,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页,回忆:

1、如何读、写千以内的数

2、千以内数的组成

四、练习

(一)、读一读。

804123347487970

(二)、填一填.画一画。

()408259()

(三)、四大名著(连一连)

2个百l个十l个百2个十8个一9个十8个一1个百9个一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对答案,错的同学自己纠正。

(四)、巩固练习

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605的“6“表示6个()。

410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五、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2.605的“6“表示6个()。

3.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完成课本16页自主练习2、3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七

课题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教师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1、会计算整百数减三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设计1、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往中互动学。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欣赏画面,渗透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

活动二

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各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方法。

活动一

活动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新课标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课堂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代表发言时,我鼓励学生清楚响亮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做到数学语言简练,准确。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表达的欲望,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一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位新的田园小卫士,瞧,他是谁?想参观它们的工作场面吗?(课件: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景,并有配音介绍。)

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猫头鹰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它们。)

活动二

(一)师:请同学们学生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踊跃举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及鼓励。

学生小组合作,谈论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然后动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究。

(三)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是怎样解问题的。)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活动三

(一)进入海底世界,在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请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集体订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活动五

奖励学生一些海星和贝壳,并解决海星与贝壳上面蕴藏的数学问题。

活动三

(一)以“海底世界”的形式出示练习题,激发了学生巩固练习的兴趣,在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海底世界”的趣味练习,包括教材中的自主练习1、2与自主练习3,这几个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来解决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二)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既达到了检查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目的,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最后的这一个环节,教师在海星和贝壳上蕴藏了一些数学问题,再次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在愉快的探究过程中再次巩固了所学新知,并体验到了探究了快乐。

课堂小结

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二)师:谁来把你的计算结果交流一下?

请学生上台交流,对计算正确的学生予以鼓励。

活动四

学生迅速计算,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呢吗?说说你的收获好吗?

引导学生就知识与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05

-116

199教学反思本节课还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脉络,重点是掌握算理。推算的过程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教师少说、精讲,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索探究空间是这节课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通过到讲台上板演,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感到困惑最大的是:0借位后又被个位借走一个,变成了多少。根据这一问题,我又重新组织学生参与了讨论。应该说,这节计算课上得还是比较扎实。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数学课上设计了小游戏,对学生来说既益智又是一剂放松良药。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本课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合作学习的时间偏多,学生自主考虑的时间反倒少了。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

使用青岛版教材已接近两年,在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它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前面的教学中我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创设一个大情境,串联在一起,努力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使我对“情境串”这一教学理念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就是“情境串”中的“串”不应只体现在单元教学中,而更多的应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一堂课中用一个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的完整的故事把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这一连“串”

的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尤其是在这节课中,以“灭鼠能手”为主题,依据情境的发展分五步展开教学,我将“情境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将故事“串”连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起着过渡语的作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来估算。

……

3、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拖把纸张

上半年132把106把483令

下半年128把143把408令

(1)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75+75+75=225(张)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会读字数会写字数

王月532398

张强710379

(1)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在本节的练习过程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情境中,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较上节课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退位后忘记减1,这部分计算知识属于重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应该同过各种形式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周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