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优质8篇)

最新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优质8篇)

ID:4706642

时间:2023-10-15 06:39:19

上传者:琴心月 最新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优质8篇)

通过高一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授课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六年级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

(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

(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1、通过此游戏活动,使幼儿出不理解粗细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请幼儿将粗细相同的用线连起来。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一、导入

1请幼儿观察情境图“三只小猪”的内容,请幼儿找一找什么粗什么细。(如:粗的树和细的树、粗的萝卜和细的萝卜等。)

二、基本过程

1老师将粗细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请幼儿找出哪个粗哪个细。(如:铅笔细,油画棒粗,老师的杯子粗幼儿的杯子细等。)

2让幼儿再次感知粗细。

让幼儿观察铅笔画出来的字和蜡笔画出来的字有什么不同,观察老师杯子的影子和幼儿杯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如:铅笔画出来的字细,蜡笔画出来的`字粗。老师杯子的影子粗,幼儿杯子的影子细等)

老师发给每个幼儿手中两个物品,一个粗,一个细,当老师说到把粗的放在头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老师说把细的放在脚下,幼儿做相应动作。

三幼儿探索操作

1幼儿用书

请幼儿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数数看有几只毛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几个数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想一想,粗的笔会写出哪个数字?细的笔会写出哪个数字?

请幼儿帮每个毛笔找到他的数字朋友,连在一起。

四、游戏:我和杯子做朋友

过程:老师带领小朋友边走边拍手说儿歌:小朋友,走一,走,小朋友,跳一跳,我们一起玩游戏,找个杯子做朋友。说完,老师说指令:快快走到粗的杯子旁边。快快跳到细的杯子旁边。幼儿做相应动作,幼儿会玩后也可以请某个幼儿来说指令。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分辨物体的粗细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