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通用8篇)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通用8篇)

ID:4780120

时间:2023-10-16 15:59:10

上传者:笔尘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通用8篇)

高一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的要求和挑战。小编整理了一些高二教案范文,供广大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参考并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一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教学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教学的乐趣。

4.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号。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1、教学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教学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教学。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终,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二

1、了解月饼是中秋节最主要的食品,知道月饼的特征;

2、会对月饼进行分类数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各种月饼实物、图片

1、看月饼

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我拿来的月饼是怎么样的,要求幼儿能依照形状、大小和里面包的馅来说。

2、数月饼

3、放月饼

(1)分组放月饼,我是按什么规律来放月饼的?

(2)我可以和哪个组一起放月饼,是怎么放的?

(3)自由组合放月饼。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三

1.学习画各色各样的菜肴,表现年夜饭的丰盛。

2.自主舔画餐具,表现热闹的年夜饭的场景。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学习画各色各样的菜肴,表现年夜饭的丰盛。

自主舔画餐具,表现热闹的年夜饭的场景。

美术活动用手。作画工具。

一、以过家家导入

1.引导幼儿回忆:你过家家的场合?

2.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旁。了解每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全家人坐在一

起吃饭,这餐饭叫什么饭?(年夜饭)

3.观察图片,请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菜,它们看上去怎么样?

4.我们再来学一学吃年夜饭时的样子吧!引导幼儿用手做剪刀状当坐筷子,

夹菜、说说祝福等场景。

二、学习画年夜饭的制作

1.教师示范讲解:根据幼儿的讲述,示范画各种菜肴的`简笔画。先画菜,然后用封闭线条把菜肴圈起来,表现“装盆子里的菜。

2.好丰盛的一桌年夜饭啊!大家团团圆圆过个年吧。

三、幼儿创作“团团圆圆年夜饭”

2.幼儿耐心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面清楚,不要太糊)

3.活动结束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桌上的菜肴,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四

1、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9月xx日为“快乐中秋节"活动。

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

1、学一学:请若干名志愿者家长给孩子示范做月饼。

2、做一做:幼儿利用橡皮泥、超轻黏土,运用团、压、捏、刻、印等技能,引导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月饼来。

3、画一画:小组合作画一个心中的月球。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团团圆圆在台湾的生活,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团团圆圆在台湾的生活,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话题导入:“游动物园”,(出示“园”)学生可自由谈游动物园的经历和感受,谈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说熊猫:由最喜爱的动物,引出“熊猫”(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介绍对它的了解。

3.板书课题:团团和圆圆,比较识记“园”与“圆”。

4.指导书写:“团”、“圆”,要点:方方正正一个框,两竖站直不歪斜。框内部分要适中,大了太挤小了空;围字框的笔顺规则。(学生描红、临写)

5.读课题,引发猜想:团团和圆圆,他们的名字相似,他们性格一样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可爱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长句子注意停顿,把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轮读课文,随文识记:

(1)第一自然段指导要点:“宝岛台湾”、“木栅动物园”,(先词、后短语,再连词成句)

(2)第二自然段指导要点:“男生”、“女生”;“一有空就爬高上低”;“啃竹子”,指导策略:对比读,仿照说,动作模仿。

(3)第三自然段指导要点:读准确、通顺即可。辨析“宝岛”、“宝宝”的宝,出示“宝”字演变的过程,体会其义,指导书写。

(4)第四自然段指导要点:第一句长句子注意停顿,第二句轻声以及合影留念这个词,最后一句的“纪念邮票”。

3.练读短语,展示朗读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宝岛台湾”“木栅动物园”“爬高上低”“啃竹子”“小朋友们”“受欢迎”“合影留念”“纪念邮票”。(指名读,)

(2)将这些词语放回文中,学生自由练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想象补白

1.再读课题,出示图片,验证猜想。

2.对比朗读,感悟特点。

3.学习“男”字,指导书写。

四、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做手指操。

(2)回顾本课随文学习的生字:团、圆、宝、男。

(3)对照书写要点,先描红,再仿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说故乡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宝岛台湾”、“宝宝”、“受欢迎”、“合影留念”、“纪念邮票”。

2.你知道团团圆圆的故乡在哪儿吗?出示图片:四川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两岁时候的“团团”、“圆圆”。

3.引导学生观图,自由表达感受。

二、品读想象,说宝宝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认识团团圆圆一家的新成员——宝宝,出示图片。

3.想象补白:宝宝会像谁呢?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4.指导朗读,读出节奏与快乐。

三、体验感悟,说喜爱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中的中心词。(受欢迎)

2.自读思考:从那几件事,可以看出受欢迎?

3.创设情境,想象体悟:

(1)指名读第二句话,学习“朋”、“友”、“队”。(出示“友”的象形文字,以及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文化以及表达的意思;出示排着长队的图片,感受“队”以及渗透规则意识)

(2)指导书写“朋”、“友”、“队”

(3)情境对话:你为什么愿意排这么长的队去看大熊猫呢?

四、介绍背景,说心愿

1.介绍“团团”和“圆圆”名字的由来:1月28日,在大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通过观众投票确定赠台大熊猫的乳名为“团团”和“圆圆”。

3.如果让你再给团团圆圆的宝宝取名,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

4.回顾整体,通读全文。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知道杭州西湖龙井茶等是有名的好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幼儿尝试自己泡茶、品茶,体会品茶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龙珠和普尔茶。餐盘中有干茶叶、与其对应的泡好的茶叶和茶的名称。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烫手”的警告标志。小茶壶6个、一次性纸杯数、餐巾纸、中国地图、傣族的乐曲、竹子的`图片。提供温开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阶段:

赏茶与品茶

1、寻找标志

1)让我们来看一看标志上面有什么?(杯子冒着热气)

2)这个标志在向我们说什么?(小心杯子烫)

3)这个是警告标志,它在告诉我们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时候要小心烫手或烫嘴。

4)那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茶)

5)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聊茶”

2、聊茶

1)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茶?你的爷爷奶奶喝茶吗?

3、幼儿带着问题赏茶。

活动中,教师建议:“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4、幼儿集中。

普尔茶:猜猜看普尔茶产于中国的什么地方?(云南)

云南带哪个省的下面?(四川)

放一段傣族的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跳一段孔雀舞蹈。)

白茶:一提到白茶,就会让我想到“中国竹海”。(安吉)

安吉白茶有白茶仙子的美称。茶叶长得就像是凤凰的羽毛。颜色像玉石一样。是茶中珍品。

教师敲木琴,让幼儿唱一唱江南小调《茉莉花》

菊花茶:只要我说一段话,小朋友就会猜出菊花茶的产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一处古建筑,称得上世界第一,它是什么呢?

5、小结:茶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种茶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可以说,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幼儿了解茶文化

1、谁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幼儿回答关于茶的传说。)

2、那么茶到底分几种呢?(红茶、绿茶、青茶或乌龙茶、花茶)

3、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4、所以,秋天比较适合品绿茶。让我们一起来泡绿茶,品品它的味道怎么样?

5、教师示范泡茶的用具和要求。

1)茶具:紫砂壶适合泡其它的茶叶。

2)要选用好的矿泉水。

3)先放茶叶、到一点烧开的矿泉水,先让茶叶慢慢地泡开,然后在倒入开水,等一小会。

4)品茶:要双手扶住茶壶,双手端杯。小口抿茶水,让茶香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5)在等茶叶的时间里,和幼儿一起讨论一下茶的保健作用。

三、幼儿尝试泡茶。

1、两个人一组,选择好自己想要品尝的茶。

2、注意小心烫手。

3、幼儿泡茶。

4、幼儿间相互品差或者向家长敬茶。

四、整理用具。

活动反思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七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会还潮、变质。

2、通过尝试操作,学习几种简单的封口办法,在实验中比较发现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标记作记录。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已开封的食品包装袋(如:暑片的包装袋)保鲜袋,毛线、双面胶、塑料夹、封口夹、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开袋的饼干,大记录表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

出示已开袋的'食品,提问:

(1)食品吃不完,就这样放着,过几天吃感觉会怎样呢?

(2)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儿讨论交流。

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办让食品吃上去还是香香的?

3、幼儿实践交流。

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

师:你的袋口封住了吗?,你是怎样封住袋口的?

4、实验比较记录。

(1)师:小朋友刚才都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幼儿实验,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封口,看哪种方法不漏气。

(3)进行记录,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下贴一个五角星。

(4)师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明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就象这个食品封口夹,夹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经验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没吃完的食品要封口,还有什么时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样封口?下次,我们小朋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将塑料袋封口。

四、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其它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结束部分,以教师的介绍来引导幼儿认识更好更先进的封口方法和工具,使幼儿在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基础上又积累到了新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所学内容。同时,以教师的鼓励,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中有信心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生活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中班团团圆圆中秋节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泡茶,激发幼儿对花茶的兴趣,知道花也能泡茶。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花茶的名称。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花茶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小勺若干,开水壶(茶桶)六只,各种花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语言导入

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累吗?。(累)现在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休息、喝水)对啊!我也累了,看看,这里有水吗?(有,幼儿桌子上的茶杯里有白开水)喝吧,喝吧!

2、情感深入

哈哈,我可是第一次和你们做游戏哦,来为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成功干杯(幼儿在位子上举杯)(让幼儿发现我的茶里有东西,而且是有颜色的)想知道为什么?好,可以!

二、体验理解

1、认识可以用来泡茶的花

那你们先来看看,我的茶杯里有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花)真棒!

找找啊,花在哪儿啊?对。在你们的桌子上,认识吗?哦,不认识,那怎么办啊?(幼儿想办法认识)这样吧,我们请今天来的客人老师告诉我们,你拿好你想知道名字的花的名字卡,找客人老师问,它叫什么名字,喝了之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知道后可要记住哦,把它告诉你周围的'好朋友,这样不就都认识了吗?(幼儿开始行动,并要求幼儿认识后将字卡放回原处。)

2、了解粗浅的茶文化

来吧,把你认识的花名告诉大家吧!(要求说话完整)告诉你们哦,我们中国,是茶的故乡,就象常州是我们的故乡一样,所以呢,这个泡茶啊,可有讲究了,让我先来泡一杯茶吧!(教师示范,并用语言讲解步骤)

3、尝试自己动手泡茶

幼儿自己泡茶,并说说自己泡的茶:什么名字?什么颜色?味道如何?

听清楚要求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茶叶不能放很多

水只能倒半杯*当心开水烫,注意次序

细心观察,相互交流

三、内化迁移

1、请朋友或客人喝茶,考虑一下该如何敬茶?为什么要用双手?表示什么?

2、创意泡茶:多种花放在一起,或者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想象一下可以放那些食物?(水果、冰糖、干果等)。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简单又直观的认识了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知道了泡茶茶具的讲究,泡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之道,是我国传统的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