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弟子规感悟和启发 弟子规的感悟(大全10篇)

最新弟子规感悟和启发 弟子规的感悟(大全10篇)

ID:4805083

时间:2023-10-17 03:36:50

上传者:薇儿 最新弟子规感悟和启发 弟子规的感悟(大全10篇)

编辑是对文稿逻辑性和条理性进行排查和修正的过程,它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其次,要注意审视文章结构和逻辑,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不连贯、冗长或重复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编辑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一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规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

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吗。”事后,爸爸和妈妈批评了我,我忽然间感到很惭愧,感到无地自容。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这件事令我羞愧难当,惭愧至今.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很好理解,自己身体受伤,亲友们就会为自己担忧,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损的话,人们不但会取笑自己,还会笑自己的父母教子无方,父母脸上也无光,从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二

如果有人问我,《弟子规》是什么?我会告诉他《弟子规》正如这春天里的一条路,沿途都是沁人心脾随手可采撷的花朵,而每次读《弟子规》,都将是一次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生命之旅。

曾几何时,我们都伫立路口,遥望千年的岁月,而心灵仿佛无所适从。而今,踏上这条心灵的归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字——“首孝悌”。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国人是最讲孝道的,所以古往今来我们对于“孝”的解读极为深入:我们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更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这与“孝”同为重要的“悌”,却如灰姑娘一般,被我们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我们甚至不知道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以及对长者的敬爱、对幼者的疼爱。所以悌是敬爱,是友爱,是疼爱,悌讲的是人性的博爱。

大家可知道,在中国古代,古人视“孝”与“悌”同等分量,“悌”的含义亦被古人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古人眼中,为了“悌”为了兄弟姐妹,纵是放弃生命,放弃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俨然成了那个时代一种翩翩君子的风度与品质。人们仰望她,追求她,尽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华的仙苑琼花,经久不息的绽放。

而今天,我们遗憾的看到,这朵琼花败落了,在经历了物欲与贞洁的激烈斗争后黯然失色。它在人们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

看,这些是不是其实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着平凡?非也!你可知道,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进步的一大步,而每个人的这一小步却能促成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悌不难,只要我们试着去改变自己一个小小的细节,去尝试一种新的举动!

当你这样做着的时候,你会发现天变蓝了,大地变宽广了,周围的人变得友善了,朋友越来越多了,烦恼越来越少了,身边的废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学们,希望从今天起,我们的心里都埋好一颗“悌”的种子,让我们用心的温度来深深呵护,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锦,小树发芽的时候,我们也就真的成长了!更希望我们能在《弟子规》这条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弟子规》漫长生命中行路的游览者,而不只是匆匆过客!

文档为doc格式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三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四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民族。我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颇受各国的赞扬和尊敬。经过华夏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扬,我国的德教更加深入,更加经典。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刚刚学会说话,我们的父母就会对我们进行启蒙教育,灌输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在生活中应有的礼貌与德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是这生生不息的依托,才成就了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文明。

目前,我国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通过学习,我们真正了解到这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的图书,不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本书全文仅360句,1080个字,但是这其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无不渗透着道德教育,我们每天的诵读,逐字品味,我们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境界又上升到了一高度。

我不知道同学们学了《弟子规》有什么收获,我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了学习《弟子规》的好处。我应该是一个不算懂事的孩子,但是自从学习了“入则孝”这一部分内容,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待父母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不会和父母有什么过多的交谈,总以为我们之间是有代沟的,说了他们也不懂。而现在我会主动和他们聊天,不但能和父母轻松愉快地谈话,有时还能细心地指出父母的错误,用委婉的语言让他们改正。最近我发现爸爸妈妈的笑容多了起来,我知道他们很开心。

与弟弟妹妹在一起要谦让,互相尊重、爱护。尤其是与朋友相处更不要斤斤计较,发生矛盾要谨慎忍让,不能说过激伤人的话,要尊重他人,这样友谊才能长久,沟通才能无阻碍。

我非常喜欢《弟子规》,字虽少,但浅显而深刻,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集中了我国道德文化的内涵,综合了人生中应谨记的道德规范,希望全国辛勤努力的学子都能成为一个品行高尚、温文尔雅的优秀公民,不愧“礼仪之邦”这一美誉。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五

我阅读和背诵这篇文章后,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节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儿童。努力做到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节 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决不能贪图钱财。努力做到团结大多数人,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学生。

第三节 使我知道了只有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好,使每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学好每一门功课。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第四节 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骗他人,只有诚实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可信的好学生。

第五节 使我知道了人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第六节 使我明白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我要必须充分表现自已的才华努力学好每一科功课,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六

昨天,睿琦放学时说,今天有一个作业是要家长做的:记录孩子的变化,写践行感受。说实话,起初孩子每天回来背几句《弟子规》时,我们并没多加留意,把这看作和以前背的《三字经》一样,毕竟现在社会上正流行着国学热。一直以来,睿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的问题,让我们很烦恼。直到开学伊始的家长会上,徐老师把践行《弟子规》作为我们班的教学计划和家长交流时,在被徐老师教学育人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庆幸孩子遇上了个好老师同时,也隐约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让睿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践行《弟子规》近两个月来,睿琦确实是有了些进步。写作业时,和家长讨价还价的情况少了,例如他写错字后,让他多订正几遍,他不再嚷嚷着强调老师也只要求订正三遍;当他想玩耍和我们要求他学习时,他也能按要求先学习再玩耍,不再意见很多,有时写作业也能不拖拉;睿琦的运动平衡协调能力弱,以前稍稍锻炼一会儿,他就说累了,不肯练了,现在基本能每天坚持练跳绳、跑步;睿琦是一个心很善的孩子,对长辈很孝顺,有好吃的会主动留给长辈,长辈生病了他会主动关心;在公车上,他也会主动给年长者让座;对社会上的弱者,他也很有同情心,有一次,他非要我给一个常年乞讨者钱,并说,他们其实也很可怜的。当然,睿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的进步还不是非常明显,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睿琦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七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本站小编来看看弟子规读后感悟吧!

最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什么叫品学兼优……这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要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有学问。

“入则孝”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每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每次让我做家务的时候,我总是找借口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想着帮妈妈分担一部分家务。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父母的教诲。

“出则弟”里教导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对待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敬,要和睦。每当我读到“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在对待长辈的礼貌方面做得不够好,应该礼貌待人、乐于助人。

“余力学文”是教育我们学生学习的时候要专一,要深入。每当我读到“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时,我就觉得自己在读书的时候这本书还没看完,又拿起其他的书来看,到头来无疑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看完了我的读书心得,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弟子规》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高兴,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高兴,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

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

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八

“冬则温,夏则清”,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不禁汗颜起来。冰天雪地,我们不冷,因为我们屋内有暖气;烈日炎炎,我们不热,因为我们室内有空调。而我的父母呢?冬天加棉被取暖,常常喊背压得疼痛难忍却还是暖不热被窝;夏天,风扇转出来的是热风,夜里常常被迫坐起来。特别是我的母亲,她生有多种疾病,近年来,气管炎越来越严重,冬不能着凉,夏不能见一点凉快,在别人借助洗澡、风扇等方法降温的时候,她也只能依然穿着长袖衫,尽管汗水浸湿了衣服,但却不敢往风扇前站一站。夜里连热带蚊子叮咬,常常出一身痱子,脸上留下的是一片一片的红疙瘩,当我提出要为他们买空调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不会用”为由拒绝。而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放下了。今天当我又坐在空调房间的时候,我的心再也凉快不起来了,我辛辛苦苦抚养我长大的父母,正在忍受着酷暑的煎熬,我的心在颤抖,儿女不孝啊!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学期将要结束的夏天,由于工作繁忙,我常常早晨吃不上饭,一个学期下来,我落下了胃病,消化不良,胃隐隐作痛,我的心情非常低沉,我的三哥年纪轻轻就是因为胃病去世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一面催促我来郑州作检查,一面四处打听民间药方。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夏天,母亲是不知道热的。暑假来了,她本应该回家,可却一步不离地伺候我,一日三餐端吃端喝,煎中药,叮嘱我不要动也不要心急,趁假期把病养好,开学了才能工作。望着母亲微驼的、衣衫贴在身上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已经七十五岁了,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来,我有什么道理让一个老人如此为我担忧呢?我不再整天躺在床上,而是走出房间,融入到同事中,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两个月下来,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就是一朵经历风霜的菊花。真是“身有伤,贻亲忧”!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如今,父母年老多病,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我却无法“昼夜侍”。我工作在外,一两个月也不回家一次,只能是一周通一次电话,电话那端能听得出是母亲的气喘吁吁,传过来的却是“我很好,不要挂念”的平安语。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眼神,此时此刻,一首歌响在我的心头:“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就把她作为对天下所有父母的美好祝愿吧!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九

《弟子规》学习感悟“孝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善待许多人。而弟子规最初也叫《训蒙文》。它做为传统文化中儿童的启蒙读物的形式出现,虽然形式简单,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但是它承载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孩子教育的作用。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念。

在我个人初次接触弟子规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是蛮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仔细品味读过之后才发现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个人觉得他是一种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一个绝佳范本。对照弟子规的内容,我个人感觉是非常惭愧的。因为一共才七篇,而我个人人呢,几乎是没有一篇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所以,很是感叹着二十几年来茫然虚度而不知礼节,甚至连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懂。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也感到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大学刚毕业,涉世不深的基础上可以接触到弟子规。让我有一个接触弟子规,改善自己行为规范的机会。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缘分来接触到这个东西。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回头看看,才觉得终生所悟也不过弟子规中之一两句话而已。所以来到孚嘉之后,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

说句实在的话,在接触弟子规之前,我对自己身上的毛病几乎可以说是熟视无睹、甚至可以说是在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可以称之为错误。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已经存在了,而你却没有意识到。就是诸如此类的一个意思吧,我个人也记不太清原话是怎么讲的。总体来说吧,学完弟子规之后我发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还有很多之前做事做人的一些错误方法。更多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就是学完这个东西之后,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宽容,比以前有一点点格局了。之前的话自己也是一个做事比较不考虑后果,比较叛逆做事情也比较急的那种性格。之前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这个性格也伤害过别人。虽然那时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哥们儿,朋友。他们也都不会和我计较,但是现在想想真的做的挺不对的。别人都宽容我,而我却肆意妄为,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弟子规不是有讲到同是人皆须爱吗。一般的人我们都要去爱她,保持一颗博爱的心,那更何况是对我们好,给我们帮助、爱我们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在我们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获得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可以和你计较,愿意真心帮助你的人。特别是在这个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出了学校之后,我真正的理解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差距。

回想这半年上班的时光,感觉自己成长真的蛮大的。但同时也受了很多委屈。或许这就是成长所应该付出的代价吧。或许这些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小儿科,但是对我,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曾经那么叛逆的人来说,或许这种改变真的是一种很痛的兑变。不过,后来还好,也是比较有缘认识了禹鸿飞老师。后来也正是因为他,我才有这个缘分加入孚嘉的大家庭。有机会接触弟子规,接触国学。所以我一直都很认为,他肯定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或许在别人的眼中,我身上的改变是没有人可以看出来的。只有真正了解我的家人,大学同学,他们现在要是见到我,肯定会感觉到我身上莫大的变化。特别我自己感触是最为深刻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独自思考,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才真正的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变了。变的会容忍,变的会谅解别人,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和别人争执,变得不再觉得坚持自己的观念是多么的有价值,变得不再喜欢为了一件事情和别人喋喋不休。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变化对我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单纯的感觉到至少这样我可以不再那么容易去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让我变成一个平和淡定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可以说是自己是一个比较犟的那种类型吧。在家里的话,家里人都比较容忍我。以前和老爸吵架什么的都太正常了。一般的话老爸都基本主动给我道歉的那种。虽然那时候心里也满难受的,但是却没有现在,特别是在学完弟子规之后感受来的强烈。有的时候真的很想给老爸他们打个电话道个歉,但是总是觉得那样好像很难为情的样子。所以现在的话呢,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他们多一点关爱。不再像以前那样伤害他们。伤害我们身边爱我在乎我的人。因为也只有这些人才会被我们伤害。别的不在乎我们的人,他们才不在乎我们做错什么事呢。所以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那些爱自己关系自己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还有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在很久以前一直有一件事情让我内心一直耿耿于怀,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伤害我最深的人。一段时间我是直接把她列为我人生的黑名单。决定永远都不跟她来往了,但是后来吧接触弟子规之后再想想以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觉得自己其实也没那个必要了。过去了就过去了吧何必再斤斤计较。即使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恩怨再深又能怎么样?况且过多的在乎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不会过的快乐。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有是转念一想,其实也没什么,不久是一点事儿吗,也落不着怎样,只要有一个宽容仁慈的心,我相信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伤害到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比别人强大了很多。

还有就是弟子规中提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一些规范。我觉得也挺重要的,虽然说我们现在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基本的礼仪规范,道德操守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是应该去注意的。特别是在我见到我的客户区总之后,更坚定了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我们高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质。而区总本人呢就是一个对生活品质要求特别高的人。做事情也特别有条理特别严谨的'人。在见到区总之后短短的几个小时的交谈,给我的感受实在是太深刻。我感觉这么多年上学的经历都没有他给我的一席谈话来的实在。

特别是他给我的两个忠告都是来自孔子的话。第一句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二句是关于养成好习惯的勉励。那就孔子的这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同时在此呢,我也想把这句话分享给别人。我们没有生而知之的天分,那么我们学而知之还不晚。所以在此,我希望所有有缘接受到弟子规的同仁们要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机缘。认真学习,相信它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弟子规感悟和启发篇十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