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文化论文题目(通用16篇)

艺术与文化论文题目(通用16篇)

ID:6051127

时间:2023-11-05 10:42:56

上传者:影墨 艺术与文化论文题目(通用16篇)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用来参考和借鉴的样本文章,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医巫闾山剪纸融入校本教材充盈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2、新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

23、民间美术元素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24、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剪纸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25、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

26、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桦树皮在漆艺中的应用。

27、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8、儿童美术教学名师徐家林研究。

29、城市景观艺术中的超级平面美术研究。

30、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

31、水彩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应用。

32、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

33、邓白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34、当代浙派花鸟画研究。

35、会通履远-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绘画的初探。

36、用画笔替你的无声世界发言。

37、论原始美术和儿童美术的共性特点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影响。

38、马来西亚多媒体美术设计教育探讨。

39、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品数字展示及设计实验。

40、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

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

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

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

61、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62、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借鉴研究。

63、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64、中国民间泥塑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资源之方法研究。

65、蒙古族传统用具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语言的借鉴运用。

67、浅论线造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的运用。

68、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

69、试论美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

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

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

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

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

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

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

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

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

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

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

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

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

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

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

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

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

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

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

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

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

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

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

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

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

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

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

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

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

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

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

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

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

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

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

2、熊勇装饰画作品。

3、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审美体现。

4、将甲骨文引入幼师装饰画教学的探索。

5、版画装饰画的艺术微探。

6、现代综合装饰画《8364》。

7、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

8、传统水墨精神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9、当代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影响和应用。

10、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以动物装饰画教学为例。

11、装饰画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

12、五彩彰施,水墨积微——张仃的彩墨装饰画。

13、皮影艺术融入高校装饰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

15、谈装饰画设计教学新理念。

16、沥粉装饰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17、当代装饰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18、浅析装饰画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9、《运用俄罗斯传统梅津装饰画的元素做牛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20、《无题》装饰画系列。

21、浅析自然元素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22、李秋焘【装饰画作品】。

2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4、装饰画的审美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5、丙烯立体纺织品装饰画《宇宙下的星空》。

26、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7、浅析衍纸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8、中国古建彩画图案的装饰画(西番莲纹饰)。

29、浅析装饰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多功能立体化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及创新实践研究。

31、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32、植物腊叶标本手工艺装饰画的研究与开发。

33、装饰画创作材料的拓展性研究。

34、浅析傣族元素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表现运用。

35、黑白装饰画花卉作品欣赏。

36、线描装饰画教学——名画再创作。

37、《包饺子》装饰画。

38、装饰画风格教学研究。

39、榆木装饰画《静》。

40、室内设计风格与装饰画选择研究。

41、试论黑白装饰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42、黑白风景装饰画创作方法初探。

43、拼布艺术在装饰画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

45、彩陶纹饰分析及其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46、装饰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7、装饰画的色彩解读。

48、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9、基于画芯图像和画框图像的装饰画图像的融合算法。

50、巧用废鸡毛做出装饰画。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一)促进校风的建设。

一所学校的风气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良好的校风不但可以使学生自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学习,也会使教师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工作,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序。[1]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首创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美学教育便是“五育”之一,这是因为蔡先生深刻体察到美学所包含的道德约束力、精神感染力,是一个人获得进步的强大动力。高雅艺术因其所蕴含的美和力量,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是高职院校校风建设的上上之策。

(二)传承世界各民族文化。

艺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抽象和提升,蕴含着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各种抽象、形象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例如,京剧在响应国家号召走进校园之后,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接触我国最优秀的民族艺术,使学生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

(三)增加校园的文化氛围。

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时间长了,其审美能力必然获得大幅提升,生活、学习、行为会受到感染,形成良好的习惯。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学生良好习惯成为一种风气,那学校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必然是优秀的,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将轻而易举。文化艺术历经千百年风雨,得以传承下来的都是优秀的、有益于人类发展进步的艺术成果,我国各高职院校只要下力气、花时间引进,那么学生的课余活动必然会被吸引,并积极参与进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定会慢慢形成。

(一)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部门协作。

为了在我国高职院校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各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雅艺术相结合,建立健全一套既突出本校特色,又符合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运行体系。[2]学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协调各部门执行策划、宣传等事宜,根据本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选取合适的艺术团体,与本校联合进行演出、展览等学生参与性强的活动,有计划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定期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调整,以学生需求为根基,确保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能长期在本校展开。在确定活动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之前,学校可安排各学生团体展开有目的调查,以明确学生的喜好、要求,以及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上,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优化资源分布,突出地方特色。

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可适当引进当地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样做既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可发扬地方艺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另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离不开专业的艺术教师,这就需要各院校想方设法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扩大活动参与面,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要想顺利开展,并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其中,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3]各种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应担负起弘扬高雅艺术的责任,采用形式多样、现代感较强的形式,从引发广大青少年了解高雅艺术的兴趣开始,逐渐过渡到接受,然后上升到欣赏和主动扩散、传播,从而使高雅艺术在我国广大高职院校扎根,滋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此外,学校也要积极联合社会艺术资源,扩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内涵,从而建立一套学校与社会文化良性循环的运转体系。

三、结语。

学校应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进行普及,将高雅艺术引进学校,使每位学生都能近距离接触、欣赏高雅艺术,并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如果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够长期坚持,那必将带来中华民族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摄影艺术毕业论文题目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摄影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王利勇诉宁波旅游局摄影作品著作权侵权案分析。

从技术“贵族”到平民工具。

摄影创作中的时间性研究。

比较学习法在摄影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摄影对当下油画艺术的影响。

气息的嬗变。

十九世纪摄影技术发展与图像观念变化。

无限平行的延伸。

超现实主义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摄影作品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摄影对于招贴设计的影响。

高校摄影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论文题目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o

19.论声音造型与音乐艺术构思的表现

20.谈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21.论歌唱呼吸的艺术运用

22.共鸣训练对声乐技能发展的意义

23.论歌唱情感的艺术表现

24.试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25.论歌唱中的紧张与放松

26.论声情并茂

27.论字正腔圆

28.论“十三辙”与歌唱的民族风格

29.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

30.试论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色

31.从中国歌剧的发展谈歌剧的民族化

32.试论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构成

33.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34.《某歌曲》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

35.论宗教题材声乐作品在欧洲传统声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36.简述宗教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37.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及表现

38.舒柏特艺术歌曲风格与演唱刍议

39.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40.试论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41.试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音乐风格

42.试论合唱中色调与协调的辩证关系

43.论童声合唱训练的特殊规律

44.论指挥语汇在合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45.谈变声期的生理保护与声乐训练

46.声乐教学中技能教学法与形象教学法之比较

47.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48.试论某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

49.论欧洲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50.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51.浅论合唱音色变化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52.浅谈三声部合唱作品在艺术师范教学中的适应性

53.浅谈中国合唱发展的群众基础

54.浅谈地域音乐特征在其民歌合唱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55.浅谈演唱和声性合唱作品时声部音色的运用及要求

56.浅谈演唱复调性合唱作品时声部音色的运用及要求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摘要:培训教学实践的大学生的外在美,培养良好的举止,仪表、修养,加强人们的素养和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体育教学任务。本文论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锻炼方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形体训练;作用;方法。

形体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以芭蕾为基础),结合经典、身韵、民间和各个民族的舞蹈进行综合训练,可塑造人们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可以说它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它起源于芭蕾、舞蹈、体操的基本功训练。适合的人群比较广泛,尤其适合女性。目前在许多高校,形体训练逐渐地成为了体育课的黄金搭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通常认为形体训练的作用为:。

1、体能训练、身体的外部环境刺激。刺激的连续的特点,协调,速度,力量,使身体处于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中枢神经将准备动员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协调和配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神经活动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此外,培训形式还需要行动迅速和准确;和快速和准确的行动可以通过大脑的命令下来。先进的大脑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形体训练,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建立一个快速、准确响应类型反应,和大脑随时纠正行动,精细运动信息的存储。后经常反复刺激,改善人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使大脑更聪明。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工作能力的功能,使其更健康和聪明。

2、形体训练对于矫正体型有很大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有很多人虽然毕业成绩优异但由于形象气质不佳而被聘用单位拒之门外,因此有了前车之鉴后,他们,她们也都开始疯狂的开始寻找打造自己完美形象的大门。故而,瑜伽和健美操便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3、形体训练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形体训练得当了,她们完美的身形塑造出来了,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也提高了,面对外界的挑战也不会因为不自信而out了。这样对于很多毕业求职者无不是一种鼓励,这样她们也才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实力,同时从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造福社会的举动。

4、对于国体教育,有很多大学生的健康已经受到了隐患。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大学之后一个与之不同的生活开始了,形体训练便成了很多人的寄托,在这里他们可以放开身心,寻找属于自己的快感,这里何不是她们的加油站?同时,这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内生活,也是增强体魄的好方法之一。

5、形体训练在增加学生能力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双人完成组合动作的章节中;心理承受能力,具体体现在基本功训练的章节中;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行走练习、创编健美操和舞蹈章节中;敢于表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具体体现在各章节练习内容和练习方式上。不过我还是要说形体训练固然重要,但万不可过度。我们知道瑜伽是备受国际青睐的塑身活动,可是亦有个别人,由于过度偏爱而“走火入魔”,有的人练瑜伽甚至开始不分时间地点:汽车顶马路边屋顶都可以成为她们洒脱的地方,殊不知害人害己?形体训练这门课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外在气质和内在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形体的好处在于提供了一条从内在外在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方式。内敛的人学习爵士可以更加自信,更乐于表现自我;奔放的人学习芭蕾可以更加稳重,更能表现出落落大方。弥补性格中弱点的人,才更具魅力,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基本站立姿势,手脚位置和练习,舞蹈步法结合实践和基本技能实践的`酒吧垫系列。主要实践的基本姿势,训练正确的站,坐,行走,跑步,头面部动作和性能。基本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各种各样的运动行为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年轻的人们倾向于忽视形体训练,所以经常出现不直身体,胸部,概述了一边肩膀脖子,腿弯曲和其他不健康的身体。通过形体训练,从实际出发需要练习一段时间,会建立一个健美的身体姿势。头面部动作,别人是最重要的方式来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通过体育锻炼,使其有正确的姿势和性能,为了丰富美丽的头部姿势和表情的脸。外部和内部培养人的美,和谐和统一,健身俱乐部锻炼的形式训练,不仅使用芭蕾舞,舞蹈,体操伸展运动训练身体的优雅姿态,而且传播他们优雅的艺术精华,发展文化的内涵,对人类精神之美和形式统一,有助于提高从业者的现代气质和优雅的风度。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1)内容丰富广泛。

与其他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群众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是经过不断的积累形成的,这种群众文化经历岁月的沉淀,蕴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涉及面较为广阔,既可以是人们生产活动中凝聚的文化,也可以是民间庆祝、祭祀等习俗,是多种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档案载体也各种各样。

在管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时,就要求广泛搜集档案资料,不能仅限制在某一方面,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化管理。

(2)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在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群众文化管理单位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文化活动,来保障群众文化的延续。

而外部业务和内部业务共同构成了管理单位的两大业务体系,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档案管理。

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实施难度较大,在进行个体性管理的同时,还要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出发,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制定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实施整体性的管理对策,这样才可以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3)形象性与多样性。

形象性及多样性也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一大特点,在体现形式方面也各不相同。

针对一些综合性较强,且规模较大的群众文化活动,其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就要求在收集和整理活动基本资料的同时,还应存储一些影像资料,即搜集到录像、剧本、音乐、曲谱、照片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这些大型综合活动包括音乐会、文艺演出等。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尽量做到资料在声音、图像和文字三方面的统一,这种管理特点取决于群众文化的本质,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

2档案管理的特殊措施。

(1)搜集民间资源。

正因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内容复杂、形式多样的特点,虽然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整理和存储了大量的档案信息,但仍然还有一些文化档案资料散落在民间,影响了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在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就需要利用社区的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积极地投入搜集档案资料工作中,为群众文化的完善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化事业管理机构要将档案资料的搜集理念灌输到居民心中,给予居民相应的奖励对策和优惠措施,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这些艺术资料的搜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将民间遗留的文化艺术档案整合起来,从艺术品收藏者手中采购和换取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料,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

(2)重视档案建设。

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广大人民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意识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具备较高的管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能够认真、负责地对群众文化档案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归档,为后期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应用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使群众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

(3)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想使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就需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首先,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大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资金支持,适当的增大资金投入,并构建专项的资金管理部门来规划和调配群众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财政支出,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调动社会力量,让各方面的社会资源也加入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推广力度,广泛搜集分布在人民群众中的文化艺术档案,鼓励广大民众将群众文化档案捐献出来,或复印相关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充实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3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1)服务决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存储和保留的档案资料能够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保障。

可以基于整体的角度,统筹分析档案资料信息,保证服务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免使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发展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指导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是档案开发和利用的根本体现,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保证这些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共享,确保决策人员可以实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为研究提供资料。

从管理目的角度来看,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将大量可靠、准确的资料提供给研究人员,便于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探索。

时间长、任务繁重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特点,需要管理人员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可以为研究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实现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丰富文艺生活。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是群众文化的根本来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回归本质的原则,将文化活动渗透到群众中,实现艺术档案管理与人们的有机融合,发挥这些档案的真实效用。

可以借助这些艺术档案指导群众活动的开展,对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丰富,激发广大人民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使群众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真实地体现出来。

群众文化事业管理单位应借助存储的艺术档案资料,开展摄影比赛、创作竞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对这些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料进行复印,重新制作成不同形式的动画和宣传册,以话剧、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使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重新回归到群众中。

4结束语。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利用效率,管理工作内容广泛,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弘扬群众文化的前提。

这就迫切的需要强化群众文化档案的管理力度,将档案构建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循序渐进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深入民间搜索和整理群众文化艺术资料,将政府部门同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最终达到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效率和利用率的目的。

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传承及保护农村民间文化艺术,关键是做到后继有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对实现文化价值传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文化艺术因为多种因素渐渐失传,这实际上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全面发挥民间艺人在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并鼓励乡土民间艺术家,激发民间文化艺术活力,建立好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基础。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扶持。通过培养农村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名人,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通过农村的民间艺人,用艺术表演效果去感染并影响农民,提升农民改变自我意识。同时,也需要造就并培育农民身边的多样文艺能人,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创办文化艺术的积极性。

二是,全面挖掘文化艺术传承人的潜能,通过民间文艺队伍工作当成切入点。乡村文化广场是文化艺术传承人的主要活动场地,为彰显地方特点,要让文化艺术传承人主动担当民间文艺队伍组队、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工作,比如成立秧歌队、小剧团等,同时,还需要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民间队伍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发挥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组织领导作用。

三是,发挥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倡导作用。积极鼓励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广泛参与到各类比赛中。通过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自我提高机能,并以此作为示范,进行积极推广,培育民间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此外,乡村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起到净化民风的作用。通过编排一些广大村民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广泛宣传民间艺人在保护民俗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群众能感受到身边的优秀文化,以此来影响广大群众,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自觉意识。

文化在农村的走向与发展过程来看,文化产生的力量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开展生产与经济建设中的自觉运用与创造。但是,从农村文化艺术传承从创造到运用、发展来看,这是今后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指导农民去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承担起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使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开放意识。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

三是强化农民主体创新性意识培养。确立广大农民的自主性意识,能让农民在文化层面发挥其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开发农民创新意识,打造农民创新品格,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

三、总结。

总之,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之路任重道远,既要坚持完善针对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与传承相关的法律,还需要做好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队伍,最后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自觉意识,提升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水平。

文化艺术生产问题初探论文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伊苏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迈进,并烙刻着某时代的特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整个国家及民族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而在大形势背景下依靠各民族祖先形成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也就契合了群众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包括民族服饰、诗词古经。思想观念等在内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某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的展示。在历史车轮向前的滚动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不论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更新进步,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都是我国的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气质的反映。而它的所有,追根溯源,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于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更要注重对它的整合、创新与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很多都以某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传承下来,并保存了它们原有的特点。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受人喜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广布五湖四海。这就对我国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也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拓展与创新活动。为了使我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方面也应高度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群众文化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事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对其必须充分重视。

3.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之与群众文化得以更好的融合。由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族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进程中,并不会无故消亡,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保护和继承,以此最大性的发挥它的功能与效用。对于当今我国的一些法定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传统文化遗留的产物,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并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实现我国优秀民间民俗的承接与发展。同时,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要用世界的眼光,汲取外国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与我国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发展。群众文化在与新时期发展特点的结合中,它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例如以前的祭祀神灵至今的庆祝丰收,逐渐演变为一种平常都能够进行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演变过程中,不仅对传统文化赋予了其时代的特色,而且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实现了继承中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群众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了群众文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经济不断的发展中,消费民俗学、经济民俗学也随之兴盛起来,并成为一股潮流,从而引起许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并且怎样有效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所重视的一大现实问题。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使其发展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者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实用性。因此,为了利用好它的这一功能,我们要从它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入手,把我国的服饰、餐饮等行业不断向前推进,使之成为最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先进文化。

总的来说,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当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把这些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当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的信需求,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把新型的文化色彩应用其中,使文化的多元化得以更好的展现。

文档为doc格式。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在用人单位的面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了。其实如果你能够好好准备,加上临场镇定的表现和充分发挥,你一定能够轻松过关。下面就是用人单位面试过程常见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指向。

一、性格、工作期望和理想方面。

1.请简单介绍你自己;

2.你描述一下你自己的性格和倾向;

3.你有什么兴趣和爱好?

4.你通常与哪种人相处最融洽?为什么?

5.你认为什么人最难相处?你会如何去面对他们?

6.你认为你在哪种工作环境中最能发挥你的才能?

7.你有没有制订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8.什么是你选择工作的首选因素?

9.五年以后你对你的工作有什么期望?

10.你对你的事业有什么长远的打算?你打算如何达到它?

11.你认为要怎样才能算事业成功?

12.你如何处理你曾遇到的困难?

13.你认为你是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问题解析:

第一至第五条问题是用人单位想了解应聘者是否能够与其他人相处和谐,主要考察应卫者的处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他的团队精神。

后面几个问题是用人单位想从中了解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价值相符,主要考察应聘者对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有多大程度的认同,以确认应聘者能够真正融入到公司中去。因此对于应聘者来说应该更多了解企业的相关背景和业务,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相关知识。

二、学校生活与学习计划。

1.你在学校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哪一门课?为什么?

2.你认为考试成绩能否反映你的实际才能?

3.在这几年的学校生活中,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4.你从课外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5.你有没有考研、出国留学或其他方式继续深造的打算?

问题解析:

从以上问题用人单位能够了解应聘者的学习生活以及在校园的基本表现,从而去考察你能够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这一组问题其实与前一组问题是丝丝相扣的,因此,如果应聘者信口开河,随意对答,很容易陷入前后矛盾的困境,这样用人单位会怀疑应聘者的诚信。因此,面试前应该做好准备,仔细想好这些问题,避免前后矛盾。

三、申请职位与部门。

1.你为什么申请这个职位?

2.你为什么想加入本公司工作?

3.你对本公司有多少了解?

4.你了解这份工作的职责吗?哪一方面最吸引你?

5.你认为你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在哪方面?

6.假如你被录用了,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7.你为什么认为你非常适合这份工作?

8.你认为你的哪些经历会有助于你即将担任的这份工作?

9.你认为在本公司成功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10.你还申请了什么职位?你若被多家公司录用,你如何选择?

11.你能否到外地工作或者经常出差?

12.如果工作需要的话,你能否加班?

问题解析:

在仅仅一次不长的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如何去判断应聘者的求职诚意与个人素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这些问题深入了解应聘者对职业的态度与职业素质,从而判断应聘者是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而对于应聘者来说,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同时也对它的尊重与向往,而这些主动的态度恰恰是公司判断应聘者是否有诚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的优点与缺点不是通过它来确定取舍的标准,而是从职业发展来考虑的。应聘者如果就事论事地谈缺点,往往会陷入困境。因此在以适应的语言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缺点时,还应该提出克服这些缺的方法,面试人员其实对应聘者有什么样的缺点(除非是致命的)并不感兴趣,而是想了解应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工作经验。

1.你有什么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2.简单描述一下你参加某次活动的情况以及你的职责。

3.你从学校和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4.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5.在学校和社会活动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6.你认为在学校获得的工作经验能否应付得了新工作?

7.在学校中你和同学相处得如何?

问题解析:

面试人员希望能够从你有限的社会经验中衡量你到底有多大的'成份符合这份工作的需要。因此作为应聘者应该强调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或者社会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能够运用到这份工作上。

应聘者应该注意的是不随便去指责别人,这会上面试人员觉得应聘者不够成熟与宽容,从而会怀疑应聘者的处事能力与协调能力。

五、工作技能及语言能力。

1.你有没有参加一些专业考试,成绩如何?

2.你计算机水平如何,会哪些软件?

3.你的普通话水平如何?能否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

5.你懂得其他语言吗?

6.你有没有参加过与这个职位相关的培训?

问题解析:

面对这些问题应聘者应该如实回答,切忌夸张失实。现在一些毕业生往往在简历中描述自己的计算机或英语水平时爱用“精通”、“流利”等稍显张扬的词语。但这些能力往往很容易当场进行测评,应聘者一旦有所闪失,用人单位便会认为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应聘者应该从所学知识与应聘职位要求方面向面试人员描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培训有助于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需要,符合该单位职位的要求。

六、时事问题。

1.你看了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了吗?你有什么想法?

2.你认为最近政府的哪些措施会对本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3.你主要注意哪能些方面的媒体报道?

问题解析: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关心时事,并能从中敏锐地发现相关信息,应聘人员往往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些问题主要是想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中发现应聘者是否能够广泛地吸取各方面信息,并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假设。

此文章共有2页12。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传承及保护农村民间文化艺术,关键是做到后继有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对实现文化价值传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文化艺术因为多种因素渐渐失传,这实际上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全面发挥民间艺人在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并鼓励乡土民间艺术家,激发民间文化艺术活力,建立好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基础。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扶持。通过培养农村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名人,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特别通过农村的民间艺人,用艺术表演效果去感染并影响农民,提升农民改变自我意识。同时,也需要造就并培育农民身边的多样文艺能人,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创办文化艺术的积极性。

二是,全面挖掘文化艺术传承人的潜能,通过民间文艺队伍工作当成切入点。乡村文化广场是文化艺术传承人的主要活动场地,为彰显地方特点,要让文化艺术传承人主动担当民间文艺队伍组队、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工作,比如成立秧歌队、小剧团等,同时,还需要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民间队伍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发挥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组织领导作用。

三是,发挥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倡导作用。积极鼓励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广泛参与到各类比赛中。通过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自我提高机能,并以此作为示范,进行积极推广,培育民间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此外,乡村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起到净化民风的作用。通过编排一些广大村民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广泛宣传民间艺人在保护民俗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群众能感受到身边的优秀文化,以此来影响广大群众,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自觉意识。

文化在农村的走向与发展过程来看,文化产生的力量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开展生产与经济建设中的自觉运用与创造。但是,从农村文化艺术传承从创造到运用、发展来看,这是今后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指导农民去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承担起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使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开放意识。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

三是强化农民主体创新性意识培养。确立广大农民的自主性意识,能让农民在文化层面发挥其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开发农民创新意识,打造农民创新品格,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

三、总结。

总之,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之路任重道远,既要坚持完善针对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与传承相关的法律,还需要做好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队伍,最后培养农村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自觉意识,提升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及保护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

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

摘要: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

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中专美术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

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

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

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摘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文章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在一次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大部分学生按照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排序。

端午竟成了学生眼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将圣诞节和端午节相比,一些学生更喜欢圣诞节。

今天,部分年轻人不重视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不重视传统手工艺而崇尚西方的科技产品。

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或听到这样的报道便很揪心。

笔者不愿看到漠视乃至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希望传统文化艺术只能成为人们脑海里的模糊记忆,而人们徒留悲叹和深深的惋惜。

笔者希望尽最大的努力通过美术课的教学传递重视传统文化的信息,感染、影响学生,让他们在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道路上有所作为。

笔者认为,重视传统文化艺术应该从学校、从课堂抓起,让学生形成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识,尊重、呵护传统文化艺术。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照本宣科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应该有所作为。

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华被尘封在角落里。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时尚。

而传统文化艺术很古朴、很稚拙、很耐人寻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笔者认为,教育者有必要在课堂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课本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长期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品德修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

如何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笔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师队伍中提倡再学习的必要性。

现在一些教师从教后在具有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已无心继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再加上本身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难以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代表了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须加强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学习。

现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痴迷于中国的京剧、武术、书画、皮影、剪纸等文化艺术。

一个伟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云“技进乎道”,对于教师来说,技就是教学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文化为基础。

教师学习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只有这样,其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

二、在教学过程中让传统文化艺术与教材相结合。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如,在建筑中我们看到故宫的布局严谨、左右对称、色彩绚丽、庄严神圣、前朝后寝等,处处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还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过体量、布局、空间、色彩等体现了自然、等级、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比。

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体现的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具体表现有修剪得非常整齐、壮观的树木苗圃以及高耸入云的尖顶等,严谨的计算和度量也体现出他们严谨的思维与科学观念。

这就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

教师在关于建筑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宽教材的知识面。

三、教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每周必须上一堂书法课,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亦是我国古今教育的要科之一。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重视对书法的教学。

往往许多难以口头讲明白的知识点现场一演示学生就悟到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示范的好处,千万不能省掉。

总而言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最终还是要回到根源上来。

现在,有的人不愿拿笔,不谈文化只谈名利,沉迷于手机、网络,看到这样的情景,教育者有必要及时作出应有的反思与行动。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以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

因此,笔者希望大家共同守护中华传统文化。

艺术论文题目

通过水袖的教学,使学生扩展肢体的表现力,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实现不同力量、幅度的转换,挥运水袖展示无限的形态美。

锻炼学生身体内外各部分间的协调和配合的完美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人文精神和意蕴的熏染,在挥运中展现自我,放飞梦想。

谈起水袖大家并不感到陌生,相传关于水袖的舞蹈源于汉而盛于唐秩于宋元,而后水袖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一种特技,在传承两千余年的今天,水袖是中国古典舞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它的运用继承和借鉴了戏曲中独特的形态、鲜明风格的表现。

随着水袖自身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也逐渐脱离了戏曲表演的程式,更加注意水袖的舞动性。

在舞蹈语言中,水袖是舞者抒情达意的重要媒材,而今中国古典舞中水袖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凝结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标志,使观者望而即知此舞为何。

所以,水袖的运用是舞蹈表现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对于教学而言也是一门重要的训练课题。

“翩若惊鸿,宛若蛟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中将飘逸清美的水袖特征一语点破。

这是水袖独具的艺术语言,就传承和发展这一部分而论,两个重要的要素不得不提——即肢体力和表现力。

肢体力是水袖挥运的作用力,挥运的形态美是独特的表现力,此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容,通过肢体力的运用才能施展水袖独特的表现力。

若水袖仅仅被局限于一种程式而言,这样舞蹈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律美反而流于形式,丧失自然而然的韵致。

在对于肢体力的训练和表现力二者的关系而言,我认为,两者间相互承载密不可分,水袖语言性成于肢体之力而流露于表现力,艺术语言承载着肢体形态和思想情感。

就水袖的教学而言,京剧大家王瑶卿讲形体表现有三大要素:表情看眼睛、动作看水袖、身段看脚步。

由此可知水袖基本功是衡量表演者功夫深浅和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虽说王瑶卿先生提出的观点是针对戏曲表演而言的,但舞蹈表演亦同样受用。

学校舞蹈基本功是培养艺术表演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传授水袖的基本功能对学生日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在水袖教学中系统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教学中肢体力的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协调“三节”是外部力的转换。

所谓“三节”即是肢体关节的“起、承、转、合”的关系。

若以人体为喻,则头部为稍节,腰腹部为中节,脚足为根节;以臂膀为力,则掌指是稍,肘节为中,臂膀为根;下肢则以脚足为稍,膝关节为中,胯为根。

训练稍、中、根节三者协调是形体动作的根本。

“三节”的规律表现为稍节起、中节承、根节合。

重点训练中要求头、腰、脚三段力量均衡,其次是脚、膝、胯的协调统一。

再次是腕、肘、肩的承接。

教学中要掌握各个部分的主次、力量强弱、幅度大小等关系。

是通过以局部练习为“点”,各个点熟练协调成“线”继而成“面”。

水袖的教学方法是“由点扩面”、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

二、“六合”是挥运的关键。

“六合”以内外“三合”为分,内“三合”指:心意合、意气合、神气合;外“三合”则是手脚合、肘膝合、肩胯合。

心、意、神、气的协调和交融是水袖的蕴涵,手、脚、肘、膝、肩、胯诸部的协调是展示水袖“长袖善舞”的韵美。

“六合”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内外完美的协调是水袖自由挥运的关键所在。

三、律动是挥运的技巧“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是诀窍,水袖挥运以律动来体现,律动体现为“相反而相成、相克而相生”。

“反衬劲”是修长水袖的用力点,逆向取势可以产生千态万状的动态美。

四、“字”是基本形态。

所谓“字”形态是水袖练习的基本动作形态,单一的“字”是掌握水袖的入门基础。

熟练掌握可以进行发展变化,不同角度、不同组合的训练可以达到千变万化的形态美。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单一的“字”形态是丰富姿态的母体。

形态练习仍然体现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特点。

五、水袖的其它技法。

水袖除了掌握上述所论的基本要点外,还有撑、冲、扬、抖、挑、勾、拨、掸、甩等具体技法。

它们都是多种基本要点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而产生的丰富性。

出袖、收袖、扬袖、绕袖、搭袖、撇花等技巧都要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六、挥运的内涵。

个性是艺术的独特魅力,学生在训练水袖的灵秀、圆畅、飘逸、洒脱等方面感染性灵。

启发学生从性格情绪等特殊性中发现自己,喜、怒、哀、乐是水袖表达内心的重要语言。

教学训练中,重点强调“情”带“动”,产生“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

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具体教学,能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水袖的艺术语言。

教学训练让学生掌握水袖的技巧,利用水袖的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身体内外的艺术修养。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舞蹈打下扎实的基础。

闽剧早期经典剧目渊源流变简论【2】。

闽剧又称福州戏,起源于明末,诞生于古闽县、候官县,在福州十邑及宁德、三明、南平等部分县市流行,是福建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到如今已走过了四百多年的历程,一大批优秀的闽剧作家,改编传统剧目,编写新戏,使这个古老的剧种依然充满了生机。

下面试选取历史最为悠久的三部经典传统剧目,探寻渊源,考证流变,梳理其在现当代的重要改编本及演出情况,并加以点评,以小见大,展现古老的闽剧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概况。

一、紫玉钗。

闽剧中流传最久最广的古典剧目之一。

作者相传是清代乾嘉年间一位翰林,但姓名难考。

而经《闽剧志》编辑部考证,疑为明末福州名士曹学佺所作。

故事取材于唐代蒋防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继承了它的悲剧精神,延续了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模式,以悲剧结局。

主要剧情为李益客居长安,与霍王庶女霍小玉相恋,结为夫妻。

后李益回乡探亲,另娶望族之女卢氏。

霍小玉相思成疾,耗尽积蓄,无奈遣婢浣纱典当定情之物紫玉钗。

义士黄衫客知悉,义劫李益至霍宅,霍小玉业已病笃,见李哭诉其负心后气绝身亡。

该剧批判了李益的负义,对无辜被弃的痴情女霍小玉以深切同情。

全剧情节人物都极其精简,主题突出,以唱为主,在唱词中叙事抒情,重点渲染了女主人公霍小玉在李益负心后的哀伤悲苦,曲词华雅,哀婉动人。

其“曲文乐谱,在闽剧中均居最上乘”“其乐调渊穆淡远,曲词悱恻缠绵,较乱弹实有过之无不及”。

邹有年有首题为《过石仓观剧》的诗,记载了该剧演出时情景:“声色传诗篇,具有风人旨,神明约昭旷,吐辞斯远鄙……作使皆名娟,携来亦佳伎,情爱苟适场,何悔鸡与雉。

”足见《紫》剧之优美。

从闽剧音乐上看,它包括了全部基本的逗腔曲调,是逗腔音乐的典型作品,“凡童伶初习儒林,都拿《紫玉钗》一剧开蒙”“学习闽剧的人无不把它奉为圭桌,作为必学的课本”。

清光绪二年(1876年)前后,儒林班首演此剧,之后平讲班相继开锣。

传本有两种,一是黄衫客先出场的福州集成堂本(1876年)和福州九庆堂本(19);一是洗纱先出场的折子戏。

最早为张晚青订正的龚礼逸《紫玉钗》参校本(1932年)。

后有陈鹤章的修订本(1944年),及胡孟玺的。校订本(1949年)。

此外还有评话本《紫玉钗》流传。

嗣后,林步瀛参照福州评话本及折子戏唱词改编的全本戏(1926年),由闽班旧赛乐演出。

1952年,福建省闽剧代表队按折戏排练,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戏曲汇演,并为大会作展览演出。

1957年,剧作家陈启肃据明代汤显祖传奇《紫钗记》和闽剧传统剧目《紫玉钗》福州九庆堂本,重新改写成十二场全本大戏。

开头列表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

将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模式改为才子佳人相爱的模式,男主人公李益由负心变为坚贞,但仍保留了悲剧性结局。

悲剧主因由李益的负心,变为卢太尉玩弄权势,强拆散李霍,主题也因此改为批判强权邪恶势力。

主要剧情变为唐高门才士李益,与寒门霍小玉相爱喜结良缘。

新婚之夜,官差报喜,李益得中状元,小玉担忧李益出外做官夫妻分别。

因此,李益为谋留京任职,请卢太尉帮忙,未料到卢太尉却看中李,欲招其为婿。

李婉拒后,卢太尉于是怀恨在心,公报私仇,计拆霍李,令李入赘卢府。

黄衫客侠义相助,李霍才得以相见并消除误会。

卢太尉遣人追至霍家并胁迫李回卢府,混乱之中久病的霍小玉悲愤吐血,香消玉殒,最终悲剧收场。

改编本1959年由福建省戏曲巡回团闽剧代表队排演,并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

二、间祭。

闽剧传统剧目。

作者清咸丰生员邱庆禧。

根据郑丽生《明清两代福建戏曲作者考略》一文考证,此剧约作于光绪十二、十三年间(1886—1887)。

咸丰、同治年间的文儒班,演唱以《紫玉钗》为首的逗腔曲本,但唱词过于典奥,不够通晓,难以得到广大普通市民广泛接受。

针对此弊端,光绪初年,后起的达云霄、驾云天等12班剧组,改进唱腔,注重曲本的通俗化,《墦间祭》因此应运而生。

邱庆禧根据《孟子·离娄》里的一章“齐人有一妻一妾”编为戏剧,杂进“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一节,主要讲述齐人好逸恶劳,却常向妻妾夸耀他每日在富贵人家饮宴酣醉。

其妻怀疑,一日便跟尾随其至东郭墦间,见齐人向祭墓人华周妻、杞梁妻甚至向守墓的墓客乞食,愿为孙子,恬不知耻,丑态百出。

而齐人回家依然厚颜夸说,其妻羞怒万分,当面痛陈齐人丑相,劝诫其夫,令齐人幡然悔悟,誓言改过自新。

结局虽然有些仓促,流于俗套,但全剧不长,剧情集中紧凑,曲调以飏歌为主,唱词道白,多为福州方言,颇多警句。

剧中华夫人与婢女春香的八段盘关调唱词则雅俗共赏,清新明快,平仄和谐。

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福州演出时,即深受欢迎,观众屡看不厌,历久不衰,成为民国间闽剧、清唱的传统剧目。

民国初长乐“汾溪鞠社”诗人刘仲珊、施子衡两位听曲行家观后赋诗称赞:“不向孟尝门下游,吹箫也自算名流。

须知暮夜潜踪者,狗盗鸡鸣更可羞”(刘仲珊);“富贵黄粱总一丘,眼前白骨昔王侯。

九泉涓滴容分惠,醉饱何须妻妾谋”(施子衡)。

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郑丽生先生将《墦间祭》与《紫玉钗》并举,赞誉有加,称为“窗下”剧本力作。

西方性文化与身体艺术论文

做为中国一个美术院校的学生,凭自己就把西方当代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分清楚实在太难了。这种可能性不是一味靠在学校刻苦研究就能实现的,毕竟你要研究就得有研究的材料,这一点,国内可能不完全具备。另外,即使从学校的老师那儿聆听训诲都未必能听到,因为对西方艺术史的脉络清晰的,在西方取到真经的“唐僧”毕竟也是少数。而在他们,大概以为这基本的常识性的艺术史和脉络是不需要自己再多此一举地讲说一番的罢。中国的院校课堂上不是有专门的美术史课程吗?自己且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没必要掺和这一脚罢。他们似乎是从发展脉络清晰的`奄奄一息刻板的西方艺术体系逃回了不成体系的却蓬勃待发(至少是待整理且皆有可能)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体系。

然而中国现在的艺术体系和脉络完全是属于自我整合阶段,也一心想跟西方艺术接轨,但舞弄了半天,似乎也没接上,倒是搞得个的热闹非凡——什么主义都有,而有的主义在西方已经进了坟墓,只留下几个名子在艺术史上写着,并把几件作品陈列在美术馆里作为纪念,这都是宣告xx主义的死亡,因为有新的xx主义发展替代了它。然而在中国,你会看到在西方已死的xx主义还在挣扎,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嫌疑,只是转移了阵地的感觉。各种死亡的西方xx主义在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红土地上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虽然说是玩儿别人玩儿剩下的,倒也自得其乐。一片红火光景。像一个派对,奇怪而有魅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的国民性中有“拿来主义”的根,你玩儿我也玩儿,大家一起玩儿。听起来这是个玩笑话,不过确实也拿来了很多,以至于西方很多流派从标本的命运在中国似乎“起死回生”了。尽管听说西边某主义已经“玩完儿”,但这不正好吗?你玩儿完了就该我玩儿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方不亮东方亮”嘛。另外,我想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脉络和界定的不清晰造成的,而且对这些“西方神话”有憧憬,中国的艺术圈现在也在创造很多神话。

这样玩儿下去,肯定是各玩各的,也许永远没有“东西合璧”的那一天。有人说地球已经是一个村儿了,资讯又这么发达,以前不可能,但现在怎么可能接不起来呢?我想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外部环境,硬件改造的问题,这绝对是一个软件升级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细节大于大关系的问题,是要经过几代不断换血(很关键的环节:教育环境),在大关系逐渐明朗,细节渐渐到位,东西体制和操作逐渐规范,国际间的展览、评论、艺术家之间的交流都一体化时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村儿的感觉。

西方的艺术家在头脑中对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脉络和各主义的界定会如此清晰,我想这跟他们的教育和思考方式、整体的人文性格有关。所以他们总能给自己一个定位,且不断能梳理自己前进的方向,无论自己所作的受到怎样的追捧或批评,这个清晰地脉络总是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因为是在预见艺术史,且参与艺术史。这一层上,西方的艺术家们在有意扮演“先知”的角色。当然在这个角色中艺术家最多只参与了一半,评论家至少是另外的一半。这一点,中国的评论界和艺术界是缺乏的。总之,清楚些总要比摸着石头过河好。

当然,太清楚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会局限,会陷于不自由。好比大家一起做游戏,玩了几天下来,便渐渐有了规则,有了禁区禁令,这自然会限制参与游戏的人。西方艺术发展到现在的瓶颈也许就在于此,一切都太规范了,看似自由的艺术(一个主义对一个主义的更替,就是为了打破规范追求自由,但往往又多了一层限制)却越来越不自由。本来为了好玩儿的艺术越来越不好玩儿了,个人化的行为如今成了集体操作的流水线,造星(艺术家的成功)、生产(集体行为)、艺术家的创作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在他背后有很多人和机构,在他前面有很多不确定,在他周围有很多钱在运转,这和一个商场里的货物的距离越来越小,艺术家不再是自己艺术的主宰,艺术也早从圣殿中走下圣坛,如今已在运作超级规范成熟的“怡红院”沦为了明码标价的“风尘女子”,艺术家便是卖“儿女”的生育工具,生了卖,卖了生,这生育跟生意掺和在了一起,已由不得艺术家自己想怎样了。

艺术本来就是很玄的事儿,艺术流派的归类和界定似有迹可循有证可考,但在发展中要完全梳理清,尤其是当代艺术之后这一段儿,实在是太难了。这在西方也使得很多艺术史家茫然,使得艺术家茫然,更况论让中国的艺术学生!所以在这一说不清的进程中怎么前行,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有效的教育和学生个人的准确判断能力。所以应该在弄清西方艺术发展史和清晰界定各个时期的基础上,多了解西方艺术现状,多思考自身的艺术发展实际情况,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愿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像中国近代的发展进程一样,从西方取得了理论,然后摸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艺术中心转移到东方也许将不再遥远,在西方艺术和其市场面临瓶颈的时候,也许会真应了这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方不亮东方亮。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

摘要: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受先进文化背景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社会大众需要的不仅仅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开始提高了对精神文明的关注与发展,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先进文化的进步表现。

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增强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实现精神文明境界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也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环节,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性要求。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群众文化教育活动创新开展的途径。

关键词:先进文化背景;群众文化;教育活动。

群众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国社会大众参与群众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娱乐活动。

同时,群众文化作为国民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国民素质的直接客观反映。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日益显著,加强对文化背景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这样的建设活动能够降低社会大众的生活压力,发挥出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力,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缓解生存矛盾,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让社会大众的精神追求得以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能够实现共同发展。

针对于我国群众文化的不足表现进行分析,发挥出文化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力,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1群众文化在先进文化背景下的内容表现。

群众文化在先进文化背景的作用下,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形成以及大众精神文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中包括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社会大众都应当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关注,通过选择更为合适的发展模式来确保群众文化教育活动能够实现新时期的新发展。

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群众文化教育活动应当结合于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融会贯通,以此来带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的稳定开展。

同时,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核心,包括了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涵盖了文明表现形式的方方面面。

2群众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2.1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的认识存在不足。

群众文化的本质离不开社会大众,群众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但是,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依旧是对娱乐活动的简单运用。

同时,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速度较慢,导致社会文化对其的推动作用无法有效实现。

并且,政府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文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力。

同时,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我国的文化意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2.2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投资力度不足。

因为思想偏差的存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在针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未能发挥出实效。

首先,文化建设活动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群众文化的系统构建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的财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其次,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需求矛盾,带来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后续力难以达到预期,也就出现了组织形式涣散,缺乏优秀的组织表现。

2.3群众文化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落后。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接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想要在这样的环境实现对群众文化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加强对建设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

同时,也要借助于对群众文化的引导来激发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的认识与关注,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与传播,以此来带动整个文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团队既需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也需要加强对文化艺术建设活动的投入热情,二者缺一不可。

2.4区域性群众文化的差异性表现。

文化建设活动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的发展将会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使得文化艺术理念的推广程度更高,群众文化也就能够以更为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在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建设水平的落后,导致了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形式与表现形式都处于落后状态,整体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地区性文化差异。

3借助于先进文化来实现对群众文化建设方法的完善。

3.1对意识观念的改变。

群众文化的建设活动与民生质量的提高有着紧密联系,这是文化建设活动的重中之重,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建设活动本身也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支持。

此外,还应当以先进文化作为指导方针,促使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紧密地围绕着先进文化来实现不断发展,激发群众的推广作用与学习意识,形成更为符合社会实际与民族需求的群众文化体现。

再者,领导活动本身也应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此来确保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能够与文化建设之间产生体系效应,增强文化建设发展价值。

3.2提高资金投入力度,降低地域差异的影响。

针对于群众文化的发展矛盾,政府各级部门应当首先实现对发展观念的转变,加强对群众文化的重视,以此来加大资金投资力度,促使文化建设能够得到来自于财政的稳定保障,实现体制上的发展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降低区域间的群众文化建设差距,借助于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来让企业文化能够与群众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3.3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专业水平。

专业化的建设队伍能够有效地提高群众文化的发展质量。

在进行队伍建设的时候,应当首先做到对从业人员的优化选择,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来提高人才的引进质量;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即加强对工资薪酬与生活福利的保障,以此来保持优秀人才的参与积极性。

3.4建立更为多元化的群众文化融合模式。

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运用,发挥出民族文化的优越性,使得群众文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国际文化相融合,为多元化的群众文化融合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4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也应做到与时俱进。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既需要来自于政府的正确认识与资金支持,也需要来自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认可。

以此来确保我国的群众文化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缓解因地域限制与经济差异化所带来的发展矛盾,让群众文化能够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培娥.小议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青春岁月.(01)。

[2]陶新喜.论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j].大众文艺.(23)。

[3]冯晓薇.当代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索[j].戏剧之家.2015(15)。

西方性文化与身体艺术论文

任何一种音乐流派乃至一首音乐作品,都是离不开乐器的,其中乐器形式的演变对其影响尤其巨大。西方古典音乐与钢琴的关系亦是如此。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古钢琴叫做克拉维卡,其制作年代大体是在12世纪至14世纪之间,为欧洲所使用。其外形为长方形,于木箱之上添加一些琴键,有的在四条腿的内侧右部大约三分之一处安装了音板,其右端和厚板相互连接,其弦轴也被固定在这块厚板上,而弦是经由马桥后被固结在音板的另一侧。另外,腿内左侧三分之二处安装有键盘,键子的后面有平头钉固定。弹奏时,后端抬起,平头钉随之敲击弦而发出声音。羽管钢琴在结构上与古钢琴是大体一致的,不同的是弹奏时由安装在键子后面的羽毛管触动琴弦而后发出声音的。

由于古钢琴以及羽管钢琴,发声都相对较弱,音量变化也很少,故逐渐被槌击式钢琴所代替。所谓槌击式钢琴,它是将羽管钢琴加以改进,即在木槌上包裹皮革而成。与古钢琴相比,其音量可以通过演奏者敲击键盘的力度随时变化,弥补了古钢琴存在的音量过小以及无法调节的`缺陷,从而增加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后来,钢琴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例如,18,塞巴斯蒂安?艾拉尔把击弦结构改为复震奏结构,从而使得弹奏者可以以更大的速度,更快的频率敲击键盘,从而弹奏出更为复杂的音乐作品。1825年,阿尔菲斯?巴考克第一次使用铸铁弦架,从而增加了弦架对于琴弦拉紧之后所产生张力的承载能力,紧绷的琴弦不再会以弦架的变形而变得松弛。这一改变使得钢琴的音准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1850年,乐器制造家又对钢琴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支撑结构与弦列的交叉排列以及复震奏式击弦机相结合,从而现代钢琴最为理想的结构形式被确定了下来。

不仅乐器结构形式的变化,音乐理念以及键盘技巧的改变,也会导致音乐风格的改变。西方古典音乐即是如此。下面,我们从西方古典音乐所经历的三个时代,来具体探究其变化。

1西方古典音乐之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代的代表人物dd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在演奏乐曲时,手指几乎不离开键盘,以极其细微的动作轻松的进行弹奏。因此,手指是完全可以独立活动的,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行云流水般的弹奏下去。故巴赫的音乐中,充满着颤音、回音、依音、波音等装饰音,从而使得音的力度以及延续变化得以代替。

从这一时期的钢琴弹奏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音乐家的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了上流社会的需要而作,总体来说是为了显示上流社会的财富及其地位。故其音乐特点在于十分奢华,装饰性的音符十分之多。节奏也十分的强烈,而且短促富有律动,旋律也十分精美。复调音乐在乐曲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同时,节奏的思想,即在乐曲之中加入的小节线,也在这一时代开始萌芽。这些形式在后来直接演变为了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以及交响曲、前奏曲等钢琴作曲方式。总之,巴洛克时代的钢琴音乐体现了强烈的秩序之美,强烈的节奏以及复调式的和声,都是和谐、规范、重复旋律的最好体现。

2西方古典音乐之古典主义时期。

维也纳音乐时期,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在钢琴的弹奏上,由于维也纳轻动作机钢琴的改进,古典音乐的标志性人物海顿(franzjosephhaydn)和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确立了独立奏鸣式的音乐结构模块,从而使得乐曲中的个性化旋律得以从背景之中很好的突显出来。这时期的弹奏者,在弹奏时继承了羽管式钢琴的键盘控制风格,既轻柔又不失紧凑,在弹奏不时之中还带一点华彩的效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是朴实、真挚的。之所谓“古典”,其实更为准确的来说,它指的是古希腊以及罗马所处的“经典的古代”。18世纪上半叶,启蒙运动兴起,与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相同,启蒙运动更进一步的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启发人们去摆脱教会以及封建的思想束缚,去勇敢的追求思想的自由以及个性的张扬。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反对世俗君权的口号,主张人们要回归自然,推崇人的理性,音乐也受其影响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dd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音乐特点渐渐的走向了质朴与平民化,音乐风格也趋于完善和成熟。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调音乐取代复调音乐,成为音乐的主流。尽管古典音乐的萌芽是在巴洛克时代,故带有明显的巴洛克痕迹,但是不可否认,这时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基础的主调音乐依然是当时音乐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的音乐,要求作曲家在作曲时尽量去掉繁琐而无用的修饰,回归到最为质朴、自然的状态。在风格上人们更加崇尚轻松、简洁的主调音乐,反对过于刻意严肃、装饰的巴洛克音乐。在这种推崇自然、而又饱含激情、合乎理性的音乐审美思想的指导下,清晰、明朗的旋律从之前复杂的、多声部的复调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往主次不分,几条旋律同时进行的复调织体,也转变为以主要的旋律线为基本,其它的声部只作为陪衬和辅助的主调织体。因此,这种主调音乐旋律大都比较清晰。

第二,和声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功能和声(“主dd下属dd属dd主”为主体建立起来)以及功能和声的调性体系是当时音乐的主要骨架。此外,这一时期,和声的词汇也更加的丰富,手法上更为多样,故在音乐旋律的表现力上更为丰富、立体。

第三,受到启蒙运动及其法国大革命的感染,这一时期的音乐在风格上,使人文主义更为突显,逐步的脱离了天主教的内容,主题是“人”,而不是“神”,人文精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另外,作曲家也逐渐的认识到,钢琴不仅要表现出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还应该要学会模仿人类说话或者唱歌,特别是模仿能够表现普通人感情的说话或者唱歌方式。这就要求乐曲在旋律上以及结构上,不仅要有对比,还要有适当的对话,从而轻动作机钢琴音乐变得更加的丰富,也更加的生动和有趣。

第四,音乐的结构形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奏鸣曲因其严谨清晰的结构、细致的质体、平易近人的语言,取代合组曲等曲式,成为主要的音乐形式。另外,变奏曲在这一时期也被广泛的采用。

总而言之,古典主义音乐的自然、简洁的主调音乐风格与巴洛克时代的严肃有序相比,音乐风格更为鲜明、规范,同时处于自然平衡原则以及适当的比率指导下的对比原则,也使得音乐的主次体现更加的完美,境界更加高尚。

3西方古典音乐之浪漫主义时期。

随后,音乐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dd克莱门蒂(muzioclementi)的钢琴弹奏也称为一绝,可与莫扎特比肩。他的钢琴弹奏,技巧极其华丽,转调也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与同时代的音乐家相比,其表演更为具有魄力、更为大胆,也更加的华丽多彩。

在表演的效果。此时及之后,钢琴的功能逐渐的被提高,钢琴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随后的舒曼及肖邦由于更为协调的使用了延音踏板,故能弹奏出更为曼妙而且富有诗意的音色。并且肖邦还认识到了手在弹奏时的弱点,从而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自身的技巧。

从钢琴的弹奏技巧我们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多偏向于幻想,作曲内容比现实生活题材更加广阔。音乐家更多的去挖掘音乐在曲调、和声以及旋律等多方面的表现性,从而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彻底的突破。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作品更注重主观情感的变化,主张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来表达甚至是宣泄作曲家的感情,所以无论是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船歌》还是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的瞬间》,都带有这样一种汹涌澎湃的美。

三结语。

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乐器以及音乐的表达形式,在西方古典音乐的任何时期,无论是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尽管为了适应音乐表现的需要,其结构以及弹奏形式发生了无数的变化,但其存在都为音乐作品的本身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与表现力,可以说从钢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很好的窥见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倩影。

艺术论文题目

我国艺术类专业的办学大都历史较为久远,改革开放之后得到迅猛发展。

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某些高校的教育实际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跟世界的距离越拉越远。

各艺术类高校在长久的教学实际中均有对专业的侧重以及教学方法、投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新的教育模式探索时应当首先分析各个艺术类专业的差别,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当今市场经济的需求,独立地去进行教育模式发展方向探索。

例如,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因此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将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进行整合,重点要加强两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交流,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探究其本质的联系,将两个专业优势互补,消除各自发展的盲目状态,从而促进教学方法的提升。

2.以人为本,改革旧有教育理念。

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的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通病,这个现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更加明显。

因此艺术类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背离艺术精神的本质,更应当强调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尤其是注重呵护学生在追求艺术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

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够仅仅因为学生富有个性而对他们存在抵触心理,我们更应当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个性优势。

教师在日常管理中不可采用打压政策,而应当鼓励学生探索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本质,鼓励其加强艺术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充分运用奖励政策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总之,艺术没有界限,艺术的本质是热爱生活,新的教学理念也应当以人为本,充分结合艺术的本质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在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自信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3.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

旧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往往侧重于对艺术类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其实如果想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艺术类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必不可少。

在教学实际中,应当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透过马克思主义来感悟生活、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应当抓好人文素质教育,即相对于专业技术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例如语文、英语、历史等等相关知识。

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全面的认识世界、感悟世界,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影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结合相关人文知识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处世哲学、以及思维方式等等,最终达到受教者不仅仅为了生存学习艺术,而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艺术的目的。

4.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艺术重在感性的认知,认知水平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息息相关,从艺术的本质来说,思想德行是塑造艺术家灵魂的基石,因此良好的品德行操是艺术展业学生的必需品,所以学校更应当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铸建德、行艺术的双丰碑。

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应当重视艺术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义务劳动、进行爱心捐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其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心。

二、结语。

当代教育使教育不断走向国际化、科学化。

艺术类高校教育改革也应当不断贴近世界发展形式、符合学生的个性实际。

学校应当反思自身发展情况,革除旧有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艺术类学生管理探析【3】。

一、艺术类学生特点。

1、思维活跃不僵化,自由想象力丰富。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受其专业影响,思维大多活泼跳跃,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相对而言则不够重视现实,或者说是忽略现实,沉浸于天马行空的理想世界。

和普通大学生相比较对事物更加敏感,却看得不如普通大学生有深度。

热爱专业艺术,但很少关心现实尤其是时事,更有甚者缺乏现实世界常识。

热衷于创造设计,行事往往比较自我。

2、情感丰富充满热情,艺术生大多性格直接,情绪表现明显,有领导力。

艺术类学生比起普通学生更加遵从内心喜好厌恶,常常感情用事不够冷静理智,无法理智的看待事物。

正因如此,艺术生不喜欢被约束,很难正确的去看待一些管理条例或者规章制度,不能理解老师管理的一些做法,冲动的感情就会促使他们直接对抗管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