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优质16篇)

比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优质16篇)

ID:6353040

时间:2023-11-08 22:01:10

上传者:雅蕊 比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优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教学创新意识。

比的应用教案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反思、总结。

小黑板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比的应用教案

使学生加深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加深认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二、应用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练习1310

一本书,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2∶1。

苹果筐数和橘子筐数的比是3∶4

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

要求说出各占几份,再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份之几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1.5倍。

公牛头数是母牛的1/3

摩托车辆数是自行车的2/5。

上下练习;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是什么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问:4∶1是哪两个数量的比?长和宽对应的总长度是40米吗?为什么?

要下求什么,再求长和宽?

上下练习。

明确题意后指出:能根据数量与比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它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学生口述后解答。说想法。

能把(2)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练习131213

同学们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的应用教案

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收集解决问题的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 、投影仪、课件。

8 + 3= 9 + 4 = 9 + 5 = 8 + 3 =

9 + 6 = 8 + 7 = 10 + 8 = 7 + 5 =

1.同学们,你们家养了什么动物?(学生说:小狗、小猫、小马、牛、兔等)。今天老师把我们最好的朋友小兔子请来了。出示课件1。它们是带着问题来的。请同学们读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室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a)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一共15只。

(b)按左右两群记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 + 7 =____(只),然后算出得数。

(c)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教师板书:

10 + 5 = 1 5

4.小结。

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显然,这两种算法比较好。同学们你们真的太聪明了,你们真棒!要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还愿意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吗?(学生:愿意)。出示课件2。图中有小鸟、小松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道题比较难,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做完指名说题意和算法。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2.同学们,还想做吗?接着出示课件3。树上有9只小猴,又跑来了3只。现在有几只?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3.同学们还想做。出示课件4。是一道减法题。先看有( )条鱼,再看游走了几只,问还剩几只?指名汇报,想法、做法。其他学生评价。

4.同学们还想做呀?出示课件5鸡图。上面有公鸡和母鸡,有白鸡和红鸡。是根据所学知识来安排的。看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例题的方法,找出本题的不同解法。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5.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数学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重要了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比的应用教案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比的应用教案

1、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滤镜对于增强图像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重点: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多媒体网络教室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利用图层样式命令制作了精美的文字特效,这些文字更好地表现了图像的主题,丰富了图像的内容。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过程中,怎样能创建各种唯美的图像特效。这就离不开滤镜的使用,滤镜不但可以创作出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电脑艺术作品,而且它更为初学者带来广阔的想像和创作空间。

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用滤镜做的图片。

1、这是铅笔素描画的效果,是用素描炭笔滤镜做的。

2、这个是山水画的效果,这个怀旧的效果,这个电影胶片的效果,应用不同的滤镜一张画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效果。

看了这么多张用滤镜做出来的图片,是不是我们也对滤镜充满了好奇呢!好的,现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实践操作

1、学生自己根据课本p93的“操作提示”制作水波效果图像,遇到问题左右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交流解决。

2、问题疏导

如果要处理的图像有多个图层,在使用滤镜时,它只对当前图层起作用,如果当前图层中有选定的区域,则只对选定区域起作用。

我们使用滤镜是为了增强图像的感染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处理时要尽量自然一点。

3、滤镜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甚至还可以与图层样式命令组合使用。现在我们就通过滤镜的组合使用来制作油画效果。

学生根据课本p94的“操作提示”制作油画效果

4、问题疏导

同一种滤镜多次使用可以增强这种滤镜的效果,可以用ctrl+f来实现。

图层的合并:图层—合并图层

三、巩固提升

1、自选一张图像,使用一种或多种滤镜,自创不同图像效果。

2、组内交流其创作心得。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动手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photoshop的滤镜种类繁多,而且各具特点,我们要完全掌握滤镜的使用,是需要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我相信大家通过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掌握滤镜的精髓,并且能够灵活的使用滤镜创作出眩目的图像效果,完成各种“不可能完成的”设计任务。

比的应用教案

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都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源基因来源;二是外源基因的表达成果。虽然教材内容繁多,杂乱无章,但是我们在掌握时只要抓住植物基因工程的外源基因是什么,该基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植物细胞,使其表达,产生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如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是杀虫基因。外源基因还有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成果是抗虫棉等。

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也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源基因,如生长激素基因、肠乳糖酶基因、药用蛋白基因、抗原决定基因等;二是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成果,如动物生长速率加快、转基因鲤鱼、乳房生物反应器、没有免疫反应的克隆猪器官。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工程菌”来生产药品,是基因工程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工程产业,可以通过转基因培育的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所谓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是将人们需要的某种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后导入微生物,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与传统的制药相比,它有以下优越性:

(1)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表达效率高,无需大型装置和大面积厂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药品。

(2)可以解决传统制药中原料来源的不足。例如,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一名糖尿病患者每年所需的胰岛素需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脏中才能提取到。1978年科学家用2 000 l大肠杆菌发酵液得到了100 g胰岛素,相当于从1 000 kg猪胰脏中提取的量。又如,生长激素是治疗侏儒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一名侏儒症患者每年需要从80具尸体的脑下垂体中提取生长激素。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就不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上获取原料。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

活学巧用

【例1】 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其优越性在于 …

a.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

b.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c.现代生物技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群落

d.现代生物技术可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题提示: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决该类题目的规律:基因工程是在两个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克服两物种之间由于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障碍。

答案:abd

【例2】 下列实例中,涉及基因重组的是( )

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

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

c.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并获得成功

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

解题提示:袁隆平培育出的超级水稻品种是利用杂交技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培育成功的,故a对。c项为基因工程的产物,基因工程也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即把不同种生物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并得以表达的过程,故c对。b项克隆小绵羊的产生是无性生殖的过程,无基因重组现象。太空育种是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故b、d错。解决该类题目的规律: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性生殖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二是dna拼接技术即基因工程。

答案:ac

比的应用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练习139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说课稿

本节课是北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象形统计图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统计图对数据处理的方便,从而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小熊请客”的情境,让学生帮小熊调查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动手操作进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在班内展示;通过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三部分进行教学。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说课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4~55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懂得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猴山上有件喜事,猴王给小猴子们分桃子了,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48个桃子和两只猴子)。

让生充分读取图中的信息,并说出要分的桃子的数量,为了公平要平均分等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我知道有两只猴子。

预设生2:我看到一些桃子。

师:那么有几个桃子?

生:有48个桃子。

师:那么他们怎么分才公平?

生齐说: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展示题目的一半: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师:那么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展示全题)。

师:说的真好,请坐!

生齐读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48÷2的算法和算理。

1、动画激趣,引导分法。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怎么把这48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面上将这些小棒平均分成2份,现在动手分一分吧。

生汇报分法:

生: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桃子,然后再分单个的每只猴子分4个桃子(生汇报师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他说的好不好?

师:那你们都同意先分整篮的,再分单个的,对吗啊?

生:对。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那这道题目怎么列呢?

生:48÷2=(师板书)。

师:同意吗?(同意)。

师:为什么用除法呢?

生:因为除法表示平均分。

3、生用口算的方法表示出分桃子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口算过程正好与分桃子的顺序对应。

师:那这个怎么算呢?会算吗?

生:会。

师:赶快动手,看看谁的算法最多。

生探究算法,师巡视,生解说自己的算法师板书。

师:好了。算出来了吗?

生:算出来了。先40÷2=20(个)再8÷2=4(个)最后20+4=24(个)(师板书)。

师:对吗?

生:对。

师:她算的过程跟我们分的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他也是先分整篮的。再分单个的。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

4、尝试探究列竖式。

教师讲解48÷2=24的竖式计算过程及算理:

(在分析算理的过程中,合理地把分桃子(分两次)-口算(两步算式)-竖式(两层)三个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列竖式计算除法的想的过程跟分桃子、口算的过程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写竖式的方法。

师请生说出写除法竖式的顺序(师板书)。

生:先把除号写好。再写被除数。再写除数。

生:先算十位,2商在十位。再算个位,4商在个位。

(竖式计算算法: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个10,,所以在十位上商2,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2×4=8,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所以最后写0。)。

师:说的真好,太棒了。他把我们分的过程和口算的过程用什么记录下来了?

生:用竖式。

师:竖式的计算过程有两步。跟我们分的过程一样的。

师:那么你们的竖式都是先算的十位再算的个位吗?

生:是。

师:那么如果他们不告诉你分的过程,你们从竖式上一眼能看出先分的十位再分的个位吗?(能)。

师:列竖式更能看出我们分的过程。不正确的同学请改正过来。

师:答:每只猴子分24个桃子(生说,师板书)。

总结竖式:孩子们。我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除法,那么竖式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位?(十位)商写在什么位上?(十位)。再算个位。个位上的数字对齐落下来。商写在个位上。

5、完成试一试,集体订正。

48÷4=69÷3=86÷2=。

三、情境延伸,深入探究48÷3的算法和算理。

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师:猴王正想按你们的方法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时候,这时候,又来了一只猴子,他也嚷嚷着要分桃子。猴王只好把桃子分给3只小猴。

师:每只小猴分多少个呢?想一想。他们每个人还能分24个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来分桃子的猴子多了一只。

师:那我们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出示第二个问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出示题目)。

师请生列算式:48÷3(师板书)。

2、探索分法。

师:那我们先帮猴子分一分。拿出你们的小棒代替桃子。想一想,怎么分。请开始。我看看那组的小朋友合作的。

生操作分桃子,师巡视。

师:分好了吗?

生:分好了。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上前演示。

师:听清楚了吗(清楚了)。

生说过程,师(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每只猴子先各拿一篮。拿走了3篮。把剩下的一篮10个,和8个合起来再分。每个猴子拿6个。(课件演示)。

3、研究算法。

师:谁能把你分的过程用除法竖式写出来呢?

生汇报竖式步骤,师板书并解释每步的含义。

师:余数1是什么?(1用红笔描出)。

生:表示1个10,余下的1个10和8合起来再分。

师:这样做的请举手。师评价(1在十位上表示1个10,)。

4、巩固练习。

65÷5=84÷6=。

四、总结竖式除法计算方法。

1.观察,对比48÷2和48÷3这两道题竖式的不同。

提问:请生观察两个竖式,请问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个十位都除的尽。第二个十位上有余数。

2、小结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被除数十位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

师小结:我们今天研究的是什么竖式呀?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师板书副标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再看看这两道题448÷4=和726÷6=。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也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补齐副标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其实他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位数不同。

比的应用教案

转基因动物是指转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

我的发现:

2.分析说明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伦理。

探究发现:(1)导入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

导入的方法、使用的受体细胞等都会影响到基因导入的效率和基因的表达,因此在基因工程操作时要进行筛选和培养。骨髓作为受体细胞使用的最多,对它进行细胞培养、干细胞分化、使用造血因子等方法可增加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

(2)导入基因的安全性。

导入的基因是否引起重要基因的失活或更严重地激活一个原癌基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因此要重视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3)基因治疗与社会伦理道德。

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符合伦理道德的,但试图纠正生殖细胞遗传缺陷或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来改变正常人的遗传特征却引起争议。

我的发现:

3.利用微生物生产药物有何优越性?

探究发现:所谓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是指将人们需要的某种蛋白质基因,导入微生物,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与传统的制药相比有以下优越性:

(1)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表达效率高,无需大型装置和大面积厂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品。

(2)可以解决传统制药中原料的不足。例如,传统的胰岛素生产方式是从猪和羊的胰腺中提取,获得1g胰岛素大约需要100g的猪胰脏,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但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即能大量生产(1000l大肠杆菌发酵液可得到100g胰岛素),又不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上获取原料。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说课稿

1、说教学内容(点击课件)。

《尾巴的功能》是义务教育新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通过“我”与动物的对话,介绍了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全诗共有6个小节,每节四句,句式比较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风趣幽默,富有童趣。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规范的要求以和我对低年级小同学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了解,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点击课件)。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2)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以和自由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动物、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引发同学对诗歌的喜好。

3、说教学重点:(点击课件)。

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说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分组、生字卡片、头饰、同学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

二、说教法(点击课件)。

为了给同学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同学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课件,创设多种情境,带同学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中,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合作、探究法: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小朋友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相信小朋友和解放小朋友。在教学中,我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合作识字,分角色朗读扮演,合作编诗,自主探究动物世界的奥妙。

3、分角色朗读扮演法:《语文课程规范》十分重视个性化的朗读。我让同学扮演喜欢的角色,在朗读与扮演中加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和对各种动物尾巴功能的体验。

4、仿写法:依照诗歌的句式,鼓励同学大胆的编写诗歌,达到语言积累和能力迁移的目的。

三、说学法(点击课件)。

语文学习不只要协助同学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我设立“创设情境——朗读感知——自主探究——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点击课件)。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喜欢听故事,这是小朋友们的天性,一上课我就给同学播放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话故事。(请看大屏幕)。

揭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尾巴的功能》。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布置了三次读书,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层层加深,层层提高。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生字婴幼儿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再读课文,把句子读连贯。”(3)“哪些小朋友们能正确顺利地朗读课文,请站起来读。”

在自由读课文以后,我把生字卡片发下去,让小组长带领他们那一组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一起学习生字。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同学已经知道课文讲了(点击课件)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我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小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阅读。

接着,我播放这四种动物的录像。(点击课件)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同学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然后,我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这个“说”的环节,既巩固了同学对四种动物尾巴功能的理解,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最深的那一句。我抓住教学契机,用课件展示一些科学们利用仿生学制造的许多高科技产品。(点击课件)。

4、分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课文是人和动物的对话,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置,(点击课件)把课文分成五个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小组五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扮演。步骤是:(点击课件)我请一组同学上台,给他们戴上自选的角色头饰进行扮演。为了创设情境,我在扮演前设计了一段讲解词.(点击课件,出示扮演的图片)。

教师大胆地、富有创意地处置课文,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活灵活现的扮演,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接着,我引导同学从表情、动作、语言、配合等方面对扮演进行评价。“你觉得谁扮演好,为什么?还想给谁提点意见呢?”从而以评促演,精益求精。

在充沛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让同学运用以往背诵的方法,可以边朗读,边背诵;可以分小节背,再连起来背;也可以同桌互背、竞赛背等。通过朗读,培养同学语感,积累语言。

5、资源共享,拓展延伸。

除了知道课文中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呢?这个问题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小朋友们纷纷把自身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一些动物尾巴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听。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同学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生。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了解,我把自身收集的一些资料展示给同学看。(点击课件)并且,我把上网查到的这篇课文的下载诗读给大家听。最后,我让同学都来当诗人,根据课文的句式,合作编诗歌。这个仿写的环节,既是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一个灵活运用,也是合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同学迈向文学殿堂的起步。

说课小结:

总的来说,我优秀教案的立足点在于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引领同学运用喜欢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同学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取代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分析,让同学自身的独立考虑取代统一答案,让同学自身独特的感性体验取代课堂的众口一说,千篇一律。整个过程为张扬同学个性、激扬同学灵性服务,让同学的思维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充沛的发挥。

比的应用教案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看图列算式。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考虑到孩子对减法应用题理解有难度,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次自编减法应用题。首先运用了挂图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方法,然后让幼儿结合图片练习自编应用题。再过渡到联想生活实际编应用题,最后让幼儿根据图片,编题、说题、写题,由浅入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习自编减法应用题。

(2)根据数字或算式进行仿编、创编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图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巩固复习加法应用题,以问答形式回答所提问题。

二、学习看图自编减法应用题。

情景导入:

(2)提问,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请一名幼儿把算式写出来,刚才老师让小朋友根据挂图完整的吧这幅图复述出来,这种形式就是减法应用题,应用题有他必然条件,一件事,两个数字一个问题,这是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那么老师让小朋友根据老师给你们讲的上述条件请小朋友们看图编一编减法应用题。

(3)出示小鸟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仿编应用题,并把算式写出来。

三尝试用数学创编减法应用题。

四探索用减法算式创编应用题。

进一步加深巩固,让幼儿根据减法算式进行创编如9-3=?

五自由发挥编减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六游戏操作练习:

七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带着礼物回家给爸妈编应用题。

比的应用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应用题练习。

三、

四、作业。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练习139。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文档为doc格式。

比的应用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应用题练习。

三、

四、作业。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练习139。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比的应用说课稿

《数铅笔》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内数的数数、比较及加减运算,对20以内数的组成也有了初步认识。本课教材安排了“数铅笔”这一情景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并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通过数实物、表示结果、圈一圈的活动,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感知以10当一的优越性,自主建构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课前准备:

1、学具:小棒100根。

2、课前调查活动: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手操作为主,让学生的操作中启迪思维,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体验数学,体现自主探索的优越感。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性,初步渗透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一)检查课前调查并复习。

[教学预设:学生说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你们回去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里面互相说说你发现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数。并且说说这些数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巡视指导)。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的物体的个数超过了20个,你们还会数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新课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

(1)师:这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数小棒的方法。

(2)优化数法,练习10根10根数,边摆边数。

师:你最喜欢哪种数法?为什么?

[教学预设:10根10根数,因为最快。]。

那我们也像那个小朋友一样,10根10根数,并且我们利用带来的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1捆是10根小棒,那么10个一就表示1个什么?2捆小棒表示2个什么?5捆,8捆又表示什么?数一数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十”和“一”]。

(3)学生跟着老师在一次十根十根数100根小棒。并用皮筋把10捆捆在一起。

(4)明确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

2、圈一圈,数一数。

数p2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游戏:接力赛。

教师说清游戏规则:两人做游戏,一人说出3个有规律排列的数(如34、36、38)另一人接着按规律再数出3个数。

4、练习5(开放题)。

四、总结。

谈自己本课所学到的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比的应用》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方案。

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