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热门18篇)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热门18篇)

ID:6458774

时间:2023-11-10 02:56:02

上传者:书香墨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热门18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和提升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各位老师的指导和批评。

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理念的转变。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读《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四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和三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这本书的作用在编者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我们高二化学组9位老师,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以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环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为目的,深入研究教材,积极研究教法,一起讨论,相互鉴戒,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大家齐心协力,一学期下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到达预期目的,现总结以下。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将高考的必考内容上完后,面对选修模块的挑选,我们根据市的指导意见,参考其它学校做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形。肯定选取三个选修模块中的两个模块为教学任务。

这学期连续上选修5,另外要上选修3。推敲到选修3内容较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大,因此进度安排时,适当宽松,准备把第三章放在假期补课里上。在具体教学进程中,我们没有走过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由于老师们热情高,课的推动比预想的好,在本学期终止时,我们终止了新课。这不仅完成了在本学期终止新课的学校和年级的要求,而且上了两个选修模块,使学生真正地有了挑选的权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的发展线,是老师的生存线。为了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我们老师非常珍爱每次活动机会,积极探索,孜孜以求。

本学期分别举行了市级、区级、校级课内比教学。对于市、区级比赛,虽然我们组没有人作为参赛者,但是我们积极参与听课,大力支持市级比赛,为他们准备教案、说课稿等。对于校级比赛,我们按学校要求,在组内积极宣传,从说课、听课、评课等全方面落实。全部活动中,在学校张校长和学科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化学组全员参与,自始至终全程参与。课后及时进行评课,老师们环绕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贯彻新课改,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在学校二号会议室,我们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评课,参入人员有:学校张校长、学科李主任、全部高二化学教师。在会议上,老师们各抒己见,公平、客观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张校长和李主任对我们活动进行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全部活动,给我们提供一个探讨、交换、进步的活动平台,使我们受益匪浅,最后形成一份书面性的总结。

为了支持、配合年级、学校工作,我们老师在落实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中来。

这学期,年级要求学生为顺利毕业,本学期拿满学分,为高三集中精力温习备考争取更多时间。我们组老师非常重视,认真挑选研究性课题,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认识。在活动中,跟踪了解,及时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这有力支持了年级的工作。

本学期展开第xx届科技节活动,其中新增趣味化学实验比赛项目。这也是一个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爱好的机会。我们积极宣传,认真组织,师生共同走进实验室,老师指导学生探索,找到合适的实验条件。我们高二共派出7个代表队参与比赛,经过猛烈角逐,获得较好成绩。该活动成为学校科技节的一个亮点。

课堂有效性研究是湖北省教研室承当的研究课题之一,我校化学组参与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标准的编写。受学科李主任托付,本人写其中一节内容。对于此次活动,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深入学习别人的思维模式,揣摩编写意图。这不仅仅是个人名誉,而是影响着学校,因此本人严肃对待,不敢马虎。

和谐、高效、健康、幸福是我们化学组寻求的'境域。办公室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几乎每天有一半时间在办公室度过的,办公室可以看做一个大家庭。

和谐、稳固属第一,大家相互宽容、体谅、关照,能知道、包容,组内关系和谐,人员关系和谐。健康是工作的保证,为了健康,我们坚持打扫办公室,常常保持办公室的清洁卫生,另外我们组在办公完后,集体去打羽毛球,不但锤炼了身体,还增进了友谊。在健康、和谐的基础上,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就高起来了,我们严格遵照坐班纪律,乃至是来得早、走得晚。老师们乐于奉献,办公氛围很好,效率也就高起来了。

总之,在学校、年级的领导下,我们科学制定计划,环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而工作,经过我们高二化学组老师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并积极支持学校各项活动。当然我们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绝不躲避,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力争使我们的教学上台阶,为学校的工作做新奉献。

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素质的标准不断被学者们拿来探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完善,而我国还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2)、(6)班的化学,兼任化学教研组长和高二(2)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努力、扎实肯干,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本学期我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工作,按学校的要求,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我以身作则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课题研究结题中,我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化学实验创新技法浅探》,另围绕研究课题制作了优秀。

课件。

设计辅导一位老师讲授了一堂优质课并获得区优质课辅导奖。

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学期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联系学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我任教的3个班级学生成绩人平分都超过了市统考平均分。

三、培优转差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都较差的实际,而本学期我的工作任务又很繁重,尽管如此,我还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辅导差生,使相当一部分差生得到了转化。在培优工作方面,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有关培训以及自己的自学,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搞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兢兢业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理念的转变。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读《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四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和三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这本书的作用在编者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2

页,当前第。

1

1

2

化学高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瞬间,20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工作、思想、学习较有新的提高,对生活、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回想点滴,今年年值得记忆。

20xx年3月初,我来到平安县水利局工作,3—7月份我被局领导安排在局办公室工作,8月初安排到局设计室工作,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学习思想总结如下:

1、迅速掌握业务工作。

2、坚守岗位,灵活应对。

设计室是局水利局一个特殊的单位,肩负着平安县全部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任务,今年我很荣幸的也加入了这个集体。参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我对水利工程和平安县水利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这对我开展以后的工作有了很大帮助,在此期间我完成了平安县湟水河防洪工程张家寨段横断面图纸绘制工作、冰岭山排洪渠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协助完成了平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及局领导下达的其他任务。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工作的这段时期,我服从领导的各项任务,不挑剔、不埋怨,每日按时上下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合理安排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早起锻炼,观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闲暇之余与各单位人员探讨解决困难,互帮互助。

水利局注重人才培养和思想意识的提高,成功开展了多次党情、水情学习。作为一名新人参加党情、水情学习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我认真参加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十八大精神与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平安县九届三次会议等学习活动,从中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在平时工作中,我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品质习惯,不懂就问,工作踏实认真、不好大喜功,与办公室工作人员团结和睦,关系十分融洽。

1、水利基础业务水平掌握不够,业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2、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欠缺。

3、水利信息化技术薄弱。

1、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2、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其它工作任务。

3、学以致用,发挥我最大的工作能力。

4、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学习。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时高二(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告一段落了,回首这半学期的教学历程虽教训多多,但总感觉收获也是蛮大的。现将这学期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写下来,以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鉴戒参考之用。谈到收获,我感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往在课堂上自己讲的较多,因觉得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提问这一环节也做的不好,有时一言堂,自问自答;有时提问学生,觉得学生回答的慢又不够全面准确,便急着纠正或补充,事实上还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这样一来暴露出许多问题,明明是课堂上讲过又温习多遍的知识,实际考核时学生的成绩却差得令人意外。

在听课评课进程中学习鉴戒了同事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明白了自己讲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的道理。所以我也试着让学生来自己学着说,试着讲。这学期选修课中主要讲授的是有机化学,知识点也较多,但是很整齐,思路很清楚。学好有机化合物的各类物质的性质是以后做好有机推断题的基础。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将学习官能团的性质作为训练的主项目。具体做法以下:

1.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

2.以小组情势整理学习研究内容的相干资料,梳理知识点讲给同学们听。

3.一同确立需要掌控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到达较好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特别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挑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成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形,将他们在作业进程显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我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形,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爱好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爱好;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8、9班两个理科班的化学教学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

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

既学习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制成材料实物标本”,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动手、对比、判断,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二(3)(4)(5)(6)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如下几点体会:

1、要充分认识了解你的学生,几乎每个学期我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半途接班,这个学期也不例外,这不,除了3班,4、5、6班是刚带的班级,而要命的是6班在20__年1月份就要会考,所以我在期初就和三个班级的班主任好好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而每次上课我都很认真的认识每个同学,这个是个头疼的问题,四个班级200个学生,着实花了我好些时间,不过付出总有收获,果然3、4周过去了,我几乎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且能将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和班主任一一沟通,我发现,这样不仅能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使得我跟班主任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这样也就能越来越了解我的学生,所以到后面的会考复习时,我能准确的将个别几个过关困难的学生揪出来强化,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学生不必不如师,借用了林副的话,这次的会考复习又比往年较轻松许多,原因在于在许副的安排下,我们采取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的方法,利用晚自修,将学生以“好带差”结对子的方法特别安排一个教师让学生帮学生,而老师只需在一旁督促,若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出马,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有减轻学生的负担,毕竟当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同学时,比较敢把自己最最薄弱的东西暴露出来,而不是像面对老师时,由于担心老师会指责而遮遮掩掩,似懂非懂。

3、教研不是空架子,每周的教研活动,我和同备课组的张美容老师,先是集体备课,整理出统一教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情,设计出不同专题不同单元的学案,这样不仅能统一教学进度,也能以长补短。

4、保证课后作业的质量,课后作业不是随便让学生去完成课后的练习,而是要根据这节课的重点,布置对应的.强化练习,而且难度适中,针对我们学生学习情况,我们将平时的练习布置成三个层次,统一完成部分,深入强化部分,附加研究部分,这样不仅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建立信心,也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所提高,有所挑战。

5、不足之处,一个学期的教学下来,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我仍需要改进:

第一、板书设计的条理性。

第二、批改作业方面,如果可以应该尽量做到面批。

第三、实验改进方面。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本周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醇类和苯酚,现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将教学中的一些得和失总结如下:

1、教材处理好,可顺利流畅讲完课。并且重难点突出。

2、结合张素兰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1、第一次讲新内容,在细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2、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所有题型。

3、本周周过关没有及时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

1、要听不同老师的课,博取众长。

2、多跟老师们探讨,掌握好讲课的分寸和细节。

鼓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_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_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_。

课前预_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_,学_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_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绵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_。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_,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_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_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______的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_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_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高二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

转瞬间高二(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告一段落了,回首这半学期的教学历程虽教训多多,但总感觉收获也是蛮大的。现将这学期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写下来,以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借鉴参考之用。

谈到收获,我感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以往在课堂上自己讲的较多,因觉得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提问这一环节也做的不好,有时一言堂,自问自答;有时提问学生,觉得学生回答的慢又不够全面准确,便急着纠正或补充,事实上还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这样一来暴露出许多问题,明明是课堂上讲过又复习多遍的知识,实际考查时学生的成绩却差得令人意外。

后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同事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明白了自己讲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的道理。所以我也试着让学生来自己学着说,试着讲。这学期选修课中主要讲解的是有机化学,知识点也较多,但是很整齐,思路很清晰。但,有机推断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有机推断题作为训练的主项目。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然后便以小组形式整理学习研究内容的相关资料,梳理知识点讲给同学们听,然后一同确立重要需要掌握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多听课取长补短。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三、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四、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如《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教育》等,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学经验不足,在教材处理和难度控制上有时不当;有时时间较紧,上课语速过快,学生消化不及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首先,我想感谢高二备课组,高二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高二化学组在以余竹老师为科组长的带领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着眼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制定。

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坚持每周周四进行一次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质量。

每次新课前的备课都是集体进行的,每个教学环节、每个。

教案。

都能在讨论中确定,真正实现李校所说的资源共享;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观看优质课光盘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锐意创新对学生作业进行大胆改革。

按照学校的要求,高二备课组从本学期开始着手进行了教材整合,大胆改革创新,本来预计完成的教学任务为选修4,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都能积极认真地设计好课前的学案,和课后作业。导致教学进度进展顺利,按计划完成了选修4两本书的内容。这样学生就真实感觉到学案导学学习的轻松,老师也从繁重的传统教学中得以解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学案导学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学校安排了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尤其是化学组,每一位老师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使我受益匪浅。

五、追求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

我们手里的教材是大众化的,可以说既是适合每一所学校,又不适合每一所学校,说适合是因为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和知识纲要是学校都要抓住的,说不适合,是因为它无法兼顾每一个学校的校情,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对具体知识点做灵活的处理,鉴于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事实,按照学校的要求,高二备课组从本学期开始着手进行了教材整合,大胆改革创新,我采取了合理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进度的方法,并对知识点结合学生情况做了自己的处理,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建立化学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在班里组建兴趣小组,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优带差。积极开展学生讨论,使知识在课堂的基础上得以深化。在学生中间形成了“追、赶、比”的良好学风。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本学期我任高一(6)(8)(14)班共三个班的化学课,其中6班,6班是普尖班,8,14班是平行班。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现对本学期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从开学到现在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几个重要的理论知识。如:第一章中包括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等。相比必修二而言,知识的难度的增加,课程的数目的增多,都让学生有些难以适应。所以,在教学中一直都感觉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像是一直在赶进度,加深难度一样。

学生情况感悟:

(6)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相对于(8)(14)班要好一些。但是,初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坏习惯仍然不能及时的加以纠正。比如:在预习、自学习惯方面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学案的完成还不能自觉自主。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用了很多的功夫对学生慢慢的培养,教育,监督。(6)虽为普尖班,就单科成绩而言,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都不够好,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意识,主动学习愿望都很弱,还有书写习惯不规范是整个学生的通病。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二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中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适应了高二的学习生活,也养成了的很多好的学习习惯。感悟: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有如下收获和感悟:

在工作中的收获:

1、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多的学科,所以,对于要求记忆的化学知识点,在课上课下都进行反复的提问和听写,强化学生的记忆;2、对发给学生的学案尽量及时编写,及时抽时间进行批改和讲解,并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3、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思,并加以及时的改正;4、做好每周或者两周一次的测试以及月考试卷的批阅,并做好对应的补偿性训练;5、从心灵上靠近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尽可能多的理解帮助他们,不随意的不伤害学生。

组内学习收获和感悟:在高二组内公开课上。为了给自己一个改变思想、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机会。我认真拜读、参看了《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校发给老师的一些教学视频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触,给了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育启示。虽然,那一节课的结果和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也不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习上的,还有心灵的。不足之处:刚刚接触新课改知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把握的不是很准,不知道扩展到什么程度,不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度的调整难度和知识点。

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化学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题目的编制总离不开一定的化学知识背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化学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2)精讲精练。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苦干,更要注重巧干,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这一块必须牢牢抓住。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息息相关,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精讲。当然,光做到精讲还是不够的,讲与练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到精讲的同时,一定还要做到精练。我们的练习一定要精选,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能覆盖我们所讲的化学核心知识,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的选取,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要有一定“变”的前提与可能。

(3)注意发散。我们不管是讲知识点,还是评讲习题,尽可能做到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衔接,所讲知识要有一定的跨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的观念,才能较好地形成比较完整与系统的知识网络,对知识的理解也才有可能比较深入。习题的讲评,如果能做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讲,长此以往,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巩固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4)加强研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要注意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习题;研究高考。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平时的教学应当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诚然,搞好中学化学的教学工作,不能一躇而就,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只要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化学教学工作必定会更加美好的!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绵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习,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习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文科班(7、8)和理科班(1、2)的化学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文科班化学会考任务以及理科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第一次带文科班的会考,经验不足,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同组的老师也积极配合我们,从他们那里获得很多有用会考的资料及教学经验。通过会考这次的历练,使我在业务水平上获得很大的收获。

二、主要工作。

(1)文科班面临化学会考任务,针对文科班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差生面较大,期中考后就进行及时扶差工作。我与许玲玲老师将4个班中基础差的学生集中起来分为两个教学班分为普通班与提高班利用傍晚17:20-18:00这40分钟进行扶差。离会考一个月时间,在班级里实施结对子一帮一的方法,这些措施取得不错的效果。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二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一个人负责将下一周的教案草稿提出,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定案。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课件。

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单元上课前一星期完成。每专题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专题由专人负责出题;每专题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4)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开展了溶液的酸碱性这节公开课,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工作中足之处。

(1)在分层次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2)后进生面较广,扶差工作需要各任课教师多多引导及鼓励。

(3)课后时间要利用,很多学生都是上课听一下,下课后没有把化学当一回事。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对于优秀的学生教辅《化学与评价课课练》每题都要尽量去做;对于中等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做;较差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班的学生只要做课本上的习题。

(2)减少后进生面,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先将后进生进行分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可以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类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类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3)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在晚自修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测、在规定时间内做练习卷并做简单的讲评。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现在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内容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形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达到,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可以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情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每一份工作我们都要进行。

总结。

反思,在工作中找问题,在实践中改正,今年我担任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化学老师,以下是我的。

教学。

反思工作。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

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考虑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中看重的是学生在该类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高一这个基础年段,广度甚于深度。不能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识的难度,毕竟高一学生不会全部去念化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一、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二、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连天平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整个学期中,全员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三、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讲题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现在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内容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形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达到,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可以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情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一学年即将结束,对教学中的感想进行反思,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回忆一年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新教材与旧教材从内容、版面、插图等相比,均有较大的改变。旧教材注重知识的架构与系统性,但课后习题与高考严重脱节,所以另配省编练习册,做辅助教材使用。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习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

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如果教学中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可以推测学生在学完这本教材后,学习能力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但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课时不足,在完成教材的同时,又要完成省编练习(如不完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考试成绩),加上高二年的会考复习决定了新课必须提前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只可惜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看来在现行一切为了高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学生的了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骄傲、娇气并存,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聪明、活泼,但生活上攀比严重,敢花钱,擦黑板也怕把衣服弄脏(不绝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学习,对学习无兴趣,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和部分学生闲谈,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只要赚到钱,人生就成功。至于如何赚钱、钱的作用、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等一概不知、不想,更谈不上如何做好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每想到此,真感到是教育、教学的悲哀,真为我们国家捏把汗,怕我们的祖国后继无人。

三、对教与学的两点看法。

一套好的教材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注重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淡化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淡化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即使有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拘泥与形式,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短期的效应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不能主动学习,不能刻苦学习,而长期的结果将是未来的青年自私、冷漠、贪婪、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让教育教学回归理性,明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真正为我们改革开放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针对我们的学生近几年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不要总把升学率做为学校工作的首要目标,否则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而应该老老实实抓好学生的双基,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不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机器,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方法,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也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化学高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高二理科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主要是进行总复习,高三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和广东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广东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以来我不断研究了近五年各地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才能筛选训练题和资料,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五、下学期努力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爱你疼你。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化学高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二(1)、(2)(3)班共三个班的化学课,其中3班是理科班,1、2班是平行班。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现对本学期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从开学到现在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几个重要的理论知识。如:第一章中包括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等。相比必修二而言,知识的难度的增加,课程的数目的增多,都让学生有些难以适应。所以,在教学中一直都感觉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像是一直在赶进度,加深难度一样。学生情况感悟:

(3)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要好一些。但是,初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坏习惯仍然不能及时的加以纠正。比如:在预习、自学习惯方面还没有养成好习惯,学案的完成还不能自觉自主。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用了很多的功夫对学生慢慢的培养,教育,监督。就单科成绩而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都不够好,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意识,主动学习愿望都很弱,还有书写习惯不规范是整个学生的通病。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二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中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适应了高二的学习生活,也养成了的很多好的学习习惯。感悟: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有如下收获和感悟:在工作中的收获:

3、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思,并加以及时的改正;

4、做好每周或者两周一次的测试以及月考试卷的批阅,并做好对应的补偿性训练;

5、从心灵上靠近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尽可能多的理解帮助他们,不随意的不伤害学生。

组内学习收获和感悟:在高二组内公开课上。为了给自己一个改变思想、适应新课改理念的机会。我认真拜读、参看了《新课改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校发给老师的一些教学视频资料。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触,给了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育启示。虽然,那一节课的结果和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也不一定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但是,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习上的,还有心灵的。

不足之处:刚刚接触新课改知识,对于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把握的不是很准,不知道扩展到什么程度,不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适度的调整难度和知识点。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化学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题目的编制总离不开一定的化学知识背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化学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2)精讲精练。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苦干,更要注重巧干,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这一块必须牢牢抓住。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息息相关,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精讲。当然,光做到精讲还是不够的,讲与练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到精讲的同时,一定还要做到精练。我们的练习一定要精选,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能覆盖我们所讲的化学核心知识,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练习的选取,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要有一定“变”的前提与可能。

(3)注意发散。我们不管是讲知识点,还是评讲习题,尽可能做到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衔接,所讲知识要有一定的跨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的观念,才能较好地形成比较完整与系统的知识网络,对知识的理解也才有可能比较深入。习题的讲评,如果能做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讲,长此以往,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巩固无疑是大有好处的。(4)加强研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要注意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习题;研究高考。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平时的教学应当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诚然,搞好中学化学的教学工作,不能一躇而就,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只要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化学教学工作必定会更加美好的!

任课教师:胡素红。

日期:2018年1月15日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x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x,学x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x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绵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x,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x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x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