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初二语文大全(17篇)

黄山游记初二语文大全(17篇)

ID:6864462

时间:2023-11-27 06:00:32

上传者:雨中梧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我们从词语的选择、句子的构造等方面下功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参考。

初二语文作文游记去陕西

今年国庆节假期,爸爸妈妈趁送哥哥上西安上学的机会,带我游览了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是国家4a级景区,它还叫大慈恩寺。远远望去,塔高耸入云,沧桑厚重。

到大雁塔南广场,我们选位置停好车,妈妈排队买票。随后我们从大雁塔寺院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座宝殿。中间大雄宝殿香火兴旺。大殿里面有三座佛像:中间是佛教的创建者释迦牟尼,两边为佛弟子,东边迦叶,西为阿难,东西两侧还列着18尊罗汉和玄奘法师佛像。大雄宝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里面各悬挂一个钟和鼓,讲解员姐姐说寺院的人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从大雄宝殿向北走,就是闻名于世的大雁塔。大雁塔高64。1米,共7层,呈方锥形,塔底层边长25米,依次向上呈比例减少。角层塔的四面各有一个砖形拱门,每层塔的四角都有一个铃铛,有风时铃作响,整座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建筑艺术杰作。由于参观排队的人太多,我们没有到塔内,这是此次旅游最大的遗憾了。

大雁塔后面是玄奘三藏院。中间是大遍觉堂。堂的东南西是一幅完整的巨幅壁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玄奘从出生、出家、游学佛国到西天取得真经的全过程,是一个现实版的《西游记》。

大雁塔还有许多吸引游客之处,要想真正了解大雁塔,大家不妨亲自去看看,因为,百闻不如一见哦!

黄山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一偿夙愿,去领略黄山那奇峻壮丽的大好风光了。

初入山,山势虽连绵起伏,却总归平淡无奇。但当大巴忽地急转,眼前顿时豁然一亮:山峰如巨大的怪石嶙峋,远近高低错落林立,车行其中,随山势变换出不同的景致,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极高极峻的山岩裸露着光秃秃的石壁,却在岩缝中斜逸出虬结苍翠的枝干,那便是天下闻名的“黄山松”。好一派磅礴气势!

我们从山脚的“慈光阁”一路上行,经“立马桥”,到达天都峰下的“半山寺“。将近6公里的山路,走了两个小时,已经精疲力尽,感觉脚都要断了。稍作休息,便开始攀天都峰。一路上只觉得山势渐高渐陡,到后来几成90度的云梯,而两边扶手用的石栏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上山只能用手攀住前面的石梯借力。抬头是前面人的脚后跟,低头是下面人的头顶,只听到耳边掠过风的呼啸声,冰凉的山风吹走了我身上的湿汗,也吹得我摇摇欲坠,根本不敢往旁边看。

过天都峰,便是天下闻名的“黄山第一险“鲫鱼背。鲫鱼背,顾名思义,就像鲫鱼的背脊一样窄且滑。这是在两个山峰间架起的一道天桥,高达1800米,两面悬空,深不见底,令人胆战心惊。

过鲫鱼背再行半个小时,就是黄山一绝——迎客松。迎客松是黄山“四绝“之首,生长在陡峭的山岩石壁,伞状的树冠,翠绿的松针,苍劲的树干,风过时每一根松针都在向着游客迎风摇摆,发出”簌簌“的声音,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或许这就是迎客松名字的由来吧。

一路行一路看,云海中怒放的“莲花峰“、摇摇欲坠的”飞来石“、抓耳挠腮的“猴子观海”、惟妙惟肖的“猪八戒照镜子”……还有天狗望月、仙人指路、梦笔生花……黄山的奇山怪石也让我流连忘返。

夕阳西下,伴着绚丽的晚霞,我们踏上归途。虽然没有看到日出,但是我一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黄山!再见!等着下一次再相见!

初二语文作文游记去陕西

有些地方,一生可能就去一次;但是,有些地方,去一次就能让人记住,陕西便是这样。

这是我第二次来西安。

二十年改革看深圳,百年变迁看上海,千年沧桑看北京,五千年文明看西安”。“江南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国人,西安实在是不得不去的地方。陕西人说,陕西的版图就是一个跪姿的兵马俑,仔细看看地图,确实有几分神似。

有人说,在西安,随便踩着一块砖头可能就是秦砖,随便捡起一块瓦片,可能就是汉瓦。虽然有些夸张,可是,却也道出西安这座城市是多么古老。秦时明月汉时关,多少英雄在这里挥洒出了他们一生的豪气!秦始皇的“头枕山,脚蹬川,一手拿金,一手拿玉”的风水学说,让人为之迷醉;大汉天子汉武帝的魄力,使人为之折服;武则天的传奇,令多少人为之向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千古流传,多少人为之扼腕,为之叹息。历史走到了近代,“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又书写了一段新的传奇!他们为之付出了生命和一生的自由的代价而终生不悔!

由于天气的原因,飞机晚点至半夜才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本来想稍作休息休息就开始我的西安之旅的,没想到阴雨的天气一直持续到白天。所以,西安之旅的第一天我只能选择在距离下榻酒店不远的范围内活动。经过一番的衡量,最终,我选择了传说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大雁塔。大雁塔,咱们南方人首次看见的话肯定是有种怪怪的感觉,因为,在南方,我们看到的都是那种飞檐翘角的玲珑塔,而大雁塔,却是四周光秃秃的,带给人们的是古朴甚至有点笨拙的感觉!这也像印象中的西北人,是那么的憨厚、那么的淳朴!这里,曾是玄奘法师潜修的地方,如今被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场,成了西安的象征。而且,广场每天都会定时有音乐喷泉演出,当年僧人清修的地方,如今成了人们观看变换莫测的灯光与喷泉的悠闲娱乐的去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来到西安,有一个地方不可不去,否则,就是白来了一趟,那就是位于临潼区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七十年代,兵马俑是当地一些农民在打井时无意中发现的,于是这个震惊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才得以重见天日。而意识到这是文物的老杨,他的人生却跌宕起伏!现在临潼区的人们,依托秦始皇陵,发展旅游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副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

第二天一早,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进停车场,只见一排排停得整整齐齐的旅游车,就像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兵马俑在给秦始皇站岗放哨!那一尊高大的秦始皇雕像,让人感觉出霸气和威严!走进博物馆广场,迎面只见叶剑英元帅题写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座座古朴的建筑物有序的屹立着,建筑门楼上的匾额是用小篆题写的,分别是陈列厅和兵马俑一、二、三号坑。进了文物陈列厅,只见那些出土的文物静静地注视着人们,而熙熙攘攘的游客,在听着解说员解说的同时,不时地发出各种惊叹声!是的,我们祖先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工艺不发达的情况下所造出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有一位博物馆的资深讲解员曾经这样说:“怎样判定文物的真假?简而言之,在博物馆里能让你触摸的就是假的,是复制品;而用玻璃罩着保护的,就是真品!”也许,这句话不够全面和科学,但是,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厅里的文物,却是在玻璃罩下以真面目示人,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跟随讲解员进入一、二、三号坑,你会发现陶俑的形象逼真生动,比例匀称准确,千人千年,互不雷同。看着那些经历了千年仍然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感慨万千。感慨秦始皇这位千古第一帝的穷奢极欲;感慨当时百姓的水深火热;感慨当时工匠的鬼斧神工!最后我还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一号坑还在挖掘当中,而有些不能挖掘出来是因为泥土下面长眠的是彩俑,不能出土,因为一出土就会被氧化了。面对兵马俑,那种无法控制的惊讶、沉迷、陶醉、感动是每位细心游客能够领略到的。因为,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这么一个地方站着这么多士兵等待你这么久。

第三天,我向着今年世界旅游节中国主会场西岳华山进军。我是晚上十点钟开始上山的,因为一天中有两个最好的时段上山,要么早上要么夜里。我选择夜晚上山是因为等我爬到山顶的时候就可以看日出了。原本以为,晚上爬山的人会不多,没想到,游人络绎不绝,一问,都是冲着日出去的。从玉泉院开始攀登到登上北峰(云台峰)这段路,不算难爬,途中就是有个华山第一险千尺栋的370多个台阶…北峰并不是我的目的地,因为看日出的最佳山峰是海拔两千多米东峰(朝阳峰)。所以,稍作休息,又开始沿着唯一一条南通的路前进(自古华山一条路)…南下到“擦耳崖”,挽着铁锁上天梯,经过日月崖到苍龙岭。苍龙岭长约110米,宽不足1米,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沿着继续往上攀爬,经过了金锁关,又爬了不知多少个台阶,终于看到引导排写着“最佳观日台”心里一阵暗喜,心想,爬了5个小时终于是爬到了…但是仔细观察,写着东峰的指引排还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的,说着排排指引的方向看过去,顿时傻眼了…要上东峰必须得过云梯,这云梯可是几乎垂直九十度的峭壁上,只有三根铁锁和极为窄小的台阶。都到这份上了,攀爬吧…经过九牛二虎后,上去了,根本就不敢回头看下面。此时的东峰已经聚集了不少准备欣赏日出的人,大家都在静静等待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大家快看,出来啦!出来啦!每个人都叫喊着,看着远处东方那一抹红,仿佛所有攀爬带来的疲惫与恐慌都烟消云散了…等太阳完全暴露出来,才发现,我们离悬崖竟是如此接近!天下第一险果然名不虚传!爬过之后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奇险峻秀都尽收眼底,果然爬一次华山胜读十年书。

陕西是一个很有故事和内涵的地方…离开的时候还真的有点舍不得…。

再见时说句动人的话。

忧愁在心中搭起帐篷。

何时何地。

再有放牧的草原。

悲伤是你窗中的枫叶吧。

哪个季节不在郁郁苍苍。

以前的点点欢愉。

被当成书签。

夹在了看与未看的岁月。

都过去了,成摞的往事。

在大恸之时,放在心的角落。

俩人数星星,目光。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相遇。

就此说一句话吧。

一句很动人的话。

祝福在天之上地之下。

一个人的雨路。

撑一把花折伞在风中招摇。

步履蹒跚这一路的泥泞。

雨路孤独又寂静。

回望。

只有我的脚印一行。

面前。

道路蜿蜒着伸向远方。

天空。

云朵不停地哭着流浪、流浪。

转换八九条泥路。

绕过四五个村庄。

一只小鸟掠过身旁。

担心远方。

是否有等她的情郎。

目送它孤单地飞翔、飞翔。

心儿疑惑。

走过多次的地方。

缘何今天。

却要变得这样的漫长、漫长。

多想立刻翻过这片山岗。

就会看到那座火车桥梁。

甜蜜的心情曾令火车将口哨吹响。

多少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多少次我们害羞的将身影在桥洞隐藏。

多少温情的故事随着河水流淌、流淌。

马上就到老地方。

冲撞着胸膛。

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也看不清是否有人立在桥头上。

多么希望。

他就等在那个地方。

看见我的身影。

飞奔到我的身旁。

捧起我的脸颊。

给我一个湿润的吻温柔绵长、绵长。

那么长的桥梁。

终于看到的空旷。

他的身影却不知在何方。

心儿凄苦、凄苦、惆怅、惆怅。

那么多的话语该对谁讲。

雨伞、脚印、流水、我该怎么样。

只有雨滴与我相伴着迷茫、迷茫。

一种心情。

旅游真的不一定去很远的地方,只需换个地方换种心境一样可以收获多多,我算是真正深切的体会了一把,清晨的阳光给了我这个比较懒散的人足够的勇气,起床驱车就往目的地出发(大石山),20分钟的车程就来到山脚下,当我来到山前的那刻起,我想今天我来是对的,听当地的人说,这个地方才开采出来不久,由于这个季节关系,所以现在游玩的人不是很多,但如果是梨花开放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很远地方慕名而来的人来观赏,那时会有专人管理收取门票,我不喜欢那种过于的喧闹,我怀着好心情朝山路走去,说是山路其实都有木板一路铺垫着,边上有栏杆防护,这样的山路对于我这个不善于爬山的人来说是最好不过了,抬头看去山上树木葱郁,茶叶树排列层层,山峰不是很高,一座庙宇被环绕中间,清静怡人,确实是个修身养性的悠闲静地,初冬温暖的阳光透过树丛散露道路上,偶尔还有小鸟快乐的叽叽喳喳声,茶树上开着很多白色的小花,一直以为可以品尝的那种茶树是不会开花的呢,我赶紧拿起手机记录下我的新发现,山上树木品种繁多,有很大棵杨梅树,还有白果树,还有不认识的……木板道路一直铺到山腰结束,中间段有歇息的亭子供人休闲,如果约上几个朋友小坐真是妙哉。一路小走过来,也见到三三两两为数不多的人群,大概他们也跟我有着同样的意愿吧,只身来到名为仙桥的桥型大石前,往前就是陡峭又狭窄的山路,,窄的只能容一人之身,直通山顶,我战战兢兢的开始往上爬,每一步我必须很小心,因为唯有这里是没有经过人们的修饰,应该是它原有的风貌吧,经过努力我终于到达次山顶,站在山顶亭子放眼望去,心旷神怡,狠狠的做了个深呼吸,静静的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想着城市的那种钢筋水泥的森林,真的请珍惜这一刻!

幸福?幸福。

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面对这一天,听着伤感的歌,我流下了许许多多不舍得眼泪,内心从没有如此的空虚,像是迷了路的孩子,想找到一个没有伤害的避风港。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

是否还应该出现在那个地方,等待我想要的幸福。可是我说了再见,那再见面的时候,我又该怎么办,突然间有千百个问题重复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去回答哪一个。这算是一部没有结局的电视剧,主角遍体鳞伤,故事支离破碎,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我不知道那些因为有我的幸福,是否还会出现在你的记忆里,是否还会有那淡淡的微笑,我带走了回忆,把你的美丽依然留在那个地方,我别无所求的拥有了你,现在又是一无所有的走,心好痛,痛的让我失去了知觉,我不敢闭上眼,我害怕有你的出现,让我坐立不安。

祝福你,不管在哪里,希望你幸福。如果有一天,你遇见了我,把你的`幸福让我一起分享,因为我们彼此拥有过。而我,还会用原来的节奏,过着原来的生活!

纪念那独特的地方。

你是否也会走进一个幽静美妙却无人知晓的树林?你是否也会静下心,倾听一场提琴的演出,你是否也想静下心感受花瓣在身边飘落的美丽。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一个不大,却很美丽,安静又舒适,它无人知晓,却在我心里,它毫不起眼,却让我无法忘怀,它——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树林。

这个树林,在旁人看来,没什么差异,可当走了进去,才发现其中的美丽,树林里有一条长一百米的小道,宽不过几米,可路的两旁却都载满了树,每一颗树都稍稍弯下了腰,树枝压着树枝,春天开满美丽的花儿之时,微风轻轻拂过后,花瓣随风而偏偏起舞,在风中轻轻飘落,好像一场美轮美奂的舞蹈盛宴。

伴随着落花雨的美丽,我站在这里,伴随着落花雨的美丽,我拿出自己最唉的小提琴在此弹奏,提琴声的清脆,落花雨的美丽,微风拂过之时发出柔和的哗哗声,仿佛都在为我而伴奏,它们是我最好的观众。

我沉浸在琴声与落花雨的美丽之中,每一次弦与弓的碰撞,都迸发出一个音符,音符与落花的碰撞,展现出的,便是最美丽的演出,就像天堂一般。

此后的每一天,我都到此来练琴,感受这里独有的美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尘世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有让人沉醉的琴声与美丽。

每一次前来,都是一次安静美妙的大自然的洗礼,每一次都是灵魂与音乐的碰撞。

每当我弹奏起自己的提琴,每当我独自欣赏这美丽的落花雨时,我都会感叹世界的伟大,竟能制作出如此美丽的地方。

这些我都不知道,那个树林,我去过几次之后,便因为家事离开了那个地方。有时我也会回想起那片小树林,有时也会想起那场落花雨。

知道多年以后,我再拿着提琴回去时,它早已不在,我的心里也不禁涌上一阵心痛和惋惜。

我再这在这曾经让我无比沉醉的树林的一处时,我再次拿出我的提琴,又再次为这片树林而弹奏,琴声中也道出了我对那片树林的想念。

这个树林,也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因为,我再也没有找到像那样的地方,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美好,那样的让人沉醉。

我想,这个世界的节奏太快,有时也需要静下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也是无比的让人舒适。

这个世界,真的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记住,或许它并不起眼,但它却很美丽,却让人如此沉醉,如此无法忘怀。

色达美丽的地方。

你有蔚蓝色的天空,你有飞翔在蓝天之上的雄鹰。儿时最喜欢躺在草地上望着蔚蓝色的天空,看着雄鹰自由的飞翔在蓝天之上。蔚蓝色的天空总能带给人很多的感叹。家乡原来是这样的美丽。

你有酸酸果,酸酸的。可是带给色达孩子的是快乐和永远的记忆。那是总喜欢夏天。那着钓竿去河边钓鱼。河水都是清澈的。似乎能味道水的味道。

色达的夏天是最美丽的。绿油油的草地,不知名的野花草地上随处可见。有的还有迷人的香味。远处的山是这样的雄伟。像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大好河山。

色达的夏天是玩耍的最好季节。这时到色达能感受到色达最美丽的时候。冬天是满天飘着的雪花同样是美丽的。不同的季节带给色达不同的美。

色达的环保也是很好的。有森林——森林里的空气特别的新鲜。早上走进森林能感受到色达早上的妩媚,它会让你心动,会让你爱上这样的地方。色达有喇叭花,它的美丽让人心动。爬到山顶看色达它更加的美,更加的让人心动。

色达的美让人无法忘记。它的美来自大自然给予的。它没有破(文章阅读网)坏全是原生态的。空气都是这样给予人生命力,这样给予人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色达的美就像哈达洁白而纯洁。色达的美就像色达的女孩漂亮而纯洁。色达的美像钢琴优美而让人心动。

黄山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次国庆,我们两家7口人有幸领略了黄山的著名三景:云海、奇松、怪石。黄山是天地造化的宠儿,置身其中,似觉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我被那里的美丽景色所折服,感叹自然界所赐予人类世界的神奇。山间绿树成荫,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着手站在那里。

黄山云海别有一番滋味,在云雾动静之中,随时可见云海翻滚,我觉得我们运气特别好,因为这几天黄山的景是最美的。妈妈的一个朋友说,她来了五次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日落之时,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天空,为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金色,朵朵浮云像一块块红绸,把山峦映得更加妖娆,令人如痴如醉,一个字“美”。

黄山的日出尤为壮观,旭日把血红的光芒撒在了雄伟的山峰上。瞬间,山峰就变成无数的火炬无声地燃烧。

黄山更有看不尽的飞瀑,数不尽的流泉,特别是在暴雨过后,黄山成了水的世界,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我也喜欢那些怪石。黄山的石以怪取胜,以多著称,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让我先来说说“猴子观海”吧。在一座笔陡的山峰上,有一块独立的巨石,好似一只猴子蹲在笔陡的山峰上,在观看远处美丽而又神奇的云海,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令人赞不绝口。我想:这飞来石果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走近细看,还真的像是一块巨石从天上飞到黄山一般,绝!太绝了!看,那边还有“猪八戒照镜子”,仿佛是八戒大哥穿着一件袈裟在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呢!还以为自己多俊呢!太可笑了。哎呀!我的八戒大哥啊,你老人家也够粗心的,一大一小两只“老鼠”正往你身边爬呢,它们可是来偷油的啊!这就是“老鼠偷油”。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一只“金鸡”仰望着天都峰,好像在引吭高歌,这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黄山还有许许多多怪石,如天狗望月、梦笔生花、仙人指路等。黄山的怪石数不胜数,有的还没有名字,讲上三天三夜也不为过。

松树是黄山的特色之一。翠绿的松针,苍劲的树干,十分壮观。最有名的要数长在山岩上的迎客松了,伞状的树冠,每个小枝上都有许多松针,伸向游客,随风摇摆,仿佛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大自然缔造了如此美景,难怪黄山能中外驰名了。我感受到身临其境乐趣的同时,也赞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次旅行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啊!

黄山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如此美名,暑假我们全家有幸一睹了其风采。

在去往景区的车上,导游给我们简要介绍了黄山,黄山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其次是高明顶,海拔1860米。

到了黄山脚下,我们乘坐缆车由下而上。从缆车上俯览黄山,真美景尽收眼底!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一下缆车,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迎客松,它像一位主人一样,伸出手在欢迎我们,它的旁边有两棵彬彬有礼的陪客松。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矗立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它们以石为母,顽强的扎根于强石巨岩裂隙,千姿百态。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倚岸挺拔。

一路上,不仅仅是松,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有黄山的怪石。黄山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经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黄山的怪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气,观看起来也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莲花峰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我的腿酸得不行了,下山途中不时地听到有劳动的号子“嘿哟嘿哟”的轻喊。是当地一些挑担的老人,他们挑着100来斤的担子,个个都是满头的白发,满脸的汗水诉说着他们生活的艰辛。看着老人们离去的背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正因为有他们这些默默付出的劳动者,才有了我们游客们的方便。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了行程。但黄山的奇与秀让我流连忘返,也让我彻底明白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正含义。

黄山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假期时,我们家来到了我向往己久的黄山。爸爸开着汽车,竟然四个小时才到黄山市。我们找了个宾馆住。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着索道来到白鹅岭。一看,我不由得愣住了。黄山不愧是聚集了峨嵋山的秀、泰山的险,华山的奇。

说到险,西海大峡谷真是当之无愧!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似乎望不到尽头。它紧紧挨着悬崖峭壁,游客们在这条水泥小路上一个挨着一个地往上爬。有的手脚并用,有的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向前爬;有的干脆走步歇一步……我紧握着妈妈的手,一步一个台阶,气喘吁吁地往上爬。偶尔向下一看,吓得两腿发软,下面是万丈深渊啊!

说到秀,黄山真是一副巨大的画卷。瞧,那迎客松,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只见它张开双臂。神态奕奕地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山峰是莲花峰海拨有一千多米呢!

后来,我又游览了光明顶等其他名胜古迹。下山后,我不禁感叹道:黄山真美啊!

黄山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对黄山心生向往。

随着缆车的徐徐上升,我终于到达了。到了山上,世界仿佛变换了季节,明明是夏季,但这凉爽的感觉却又使我不得不怀疑。走了不过数百米,就来到了黄山第一站—迎客松,有着天下第一松美誉的它郁郁葱葱,充满生机,他伸出手向我们问好,就好似招待朋友的主人一样迎接着我们。

越过迎客松,我们向今天的目的地—天都峰进军,它是黄山所有山峰中最陡、最险的一座峰。起初山不是很陡,算不上难爬,但在爬过第一个休息平台后,山逐渐开始变陡,垂直落差很大,单凭着双腿往上蹬有些吃力,幸亏山两旁都有绳子,可以抓着绳子继续往上爬。

不经意间我回头往下一看,万丈悬崖近在眼前,吓得马上转过头来,不禁放慢了爬行速度,心里想着:“万一我手一滑没站稳,可怎么办?从这掉下去小命肯定不保啊……”种种可能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但在这个时候,我已无法退却,我不断的给自己打气:“怕什么,男子汉大丈夫,纵使千刀万剐,火中取栗也要闯过去”。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台阶上略有点积水,有点打滑,险情不断,每次我都能有惊无险的紧紧抓牢绳子,努力向上攀登。

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半山腰,这时感觉我的腿就像不属于我自己,无法控制它向前迈进,通过好一会儿的休整才逐渐正常起来。走着走着,山变得有些平缓,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鲫鱼背”,这儿之所以叫做“鲫鱼背”,是因为山的两边一棵树也没有,几乎垂直,就像鲫鱼的背一样光滑陡峭。

由于十分狭窄,只能容一个人慢慢通过,我心中有些胆怯,试探着伸出一只脚,两只手紧握着绳子,慢慢往上挪。两边不断有石子往下滚落,怎么还没有到山顶啊?我呐喊着,“这简直就是空中独木桥”。后来也就好了些,但多少还有点恐惧,过了“鲫鱼背”,终于到了山顶,眺望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就如仙境一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此景,这种自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自豪,不仅仅是因为欣赏了沿途的美景,而是因为战胜了黄山带给我的挑战,摘取了胜利果实,用实际行动征服了自己。人生亦如此,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强者,自己被自己打败才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初二语文游记作文

游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它以表现某一地区的风貌为主,用来记述有关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神化传说和游人自己的感受与情思等等。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游记。

作文。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今天8月25日,一大早,我准备好雨伞和饮水,放进背包,坐上爸开的车,我们出发了。爸爸说由于担心下雨,这次我们选择了一条比较平坦、好走、却比较远的路来上山,但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决定要一口气登上目的地。

进了山门我们一路往上走,还走不到10分钟,我已经汗流浃背了,脸上热辣辣的。我们边走边欣赏着两边的景色,路上人们熙来攘往,大概是因为假期的关系,看来大家都有着加强健身的意识了。我们沿着山路一直往上爬,山路两旁都种满了高大翠绿的大树,隔一段路就有一个休息点,设满了石凳,到处是绿树成荫,往下看山间的泉水哗啦哗啦地往外流,真是感觉舒服极了,那漫山遍野都开满了不知名的花,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我们走到了一遍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就像一块巨大的绿地毯,到处都是嫩绿的小草,山里一阵清风吹来,小草和小野菊摆动着身体,好像在向我们呼唤,风把烈日下的热浪带走,留下一片清新,真是使人心旷神怡。

大约20分钟后,我们走到了“八卦阵”,爸爸告诉我离目的地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前面是一个很陡的坡,他关心地问:“累了吗?需要休息一会儿吗?”,我在想:“我们要一鼓作气地到达目的地,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不能气馁。”我从背包拿出了饮水喝了两口递给了爸爸,回复说:“我们还是继续吧!”我们继续前进,从大道转入石阶山道,又走到了一处称“平安桥”的景区,走着走着,我觉得双腿沉重了起来,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爸也说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样子,我看了看爸依然在前坚定的走着,我心里也给自己不断的鼓劲“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山顶公园”目的地,看着汗水从我们额角不断地流下来,但掩盖不住胜利喜悦留在我们脸上的笑容,我们站在山顶,俯瞰山下一些小矮房子错落在山间,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的美景,白云山美景使我陶醉,使人流连忘返。

这一次登山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毅力,让我们这些整天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管是多年生活在这儿的居民还是路经此地的游客,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风景倾倒。

金秋十月,我搭乘火车来到杭州。沿途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弄得我眼花缭乱。但比起精致、典雅的西湖还是逊色一些。杭州市一个游玩居住的好去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又以西湖最甚。

沿着湿润的青石路面往前走,两旁的参天古树相互环绕延伸至远方,这青石路的尽头,便是西湖十景之一—曲苑风荷。抚摸着别苑的大理石外墙,感受它的纹理,感受它的苍老,凹凸不平的表面诉说着历史风雨的侵蚀,青灰色的表面已被剥落,只留下光秃秃的墙,一尊巨大的青铜鼎架立在门前,更能显出古色古香、人文韵味。越过门槛,成林的竹子映入眼帘,娇小的竹叶挂满了水珠,竹的翠绿像要和水珠一起滴似的,怕是用最好的颜料也调不出如此单纯纯洁的绿吧!“君子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这可爱的翠竹更增添了一分高雅。

越往竹林深处起,四周越渺远,朦胧,无形的水汽像云一样萦绕在身旁,好像漫步在云海,那抹绿又时隐时现,真是神仙的住所了。这就是云栖竹径。

西湖的桥也是很多的。大多是石拱桥,其中以断桥显著。断桥也是西湖十景之一。传说许仙与白娘子便是在这里相逢相识的。起初,听桥名,我以为桥是断的,但看到以后,才知道是座弯曲很大的拱桥。站在桥上,向下俯视,哀残的荷叶在风雨中摇曳,大片积水堆积在荷叶上,几乎把它纤细的腰压折了,偶尔一阵清风掠来,只见它稍稍弯曲将水倾出,又笔直地弹了回来,几株荷叶同时将水倾出,“扑通,扑通”好像在说着什么。如果你够仔细,你会看见金鱼在水中遨游,瞧它们正在荷叶下躲雨呢!

桥的西面便是雷峰塔,纯金的塔尖给人无限的向往,站在断桥上也可以看到。与断桥相连是苏堤,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大道上,这时雨已经停了,两岸的垂杨柳在风中吹拂,像是在整理自己的头发。我想到了他,一位失意的政治家,一位豪迈的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感受到他的心了,那种美景带给他的快乐,那种无法说出的满足,他留下了苏堤,让我感受到了这极致之美。宽阔的大堤将西湖水截成两半,而两边自成一番盛景,没想到当年治水之举,竟造就了如此美景。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秋天中的景色也是唯美的。西湖十景,绕胡分布,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西湖盛景精华。

烟雨笼罩下的古巷,犹如那位多情的诗人,残败的古树正摇曳着她的风姿,似乎在努力证明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渔歌低吟,江南烟雨迷蒙。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一袭书卷,揣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

我仿佛看到了你当初的烟雨迷蒙的小巷。我竟信了你,撑了把油纸伞,走了进去。我想要替你寻到那位丁香一般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遗憾。

可如今烟雨笼罩下的雨巷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民居,大多是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了一片,隔断了天空。那里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这些古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椿、槐、松,它对古巷的遮蔽更使得其更具有神秘意义。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相似,可他们又摇头了,“你不是他,他不一样。”是啊,我又怎么能和你一样呢?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正如古巷存在的意义。

可实际上,自从雨巷成为外来者的观看之地,雨巷便逐渐迷失它原来的本性。它所有的摆设,都只为博游览者的一笑。在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的今天,文化却日渐萎缩。人们为了商业价值与经济利益,不惜把雨巷与文化联系割裂开来。这是何其的可悲!一张门票便可进入的价值是多么地下。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是否有注重精神上的需要。

雨巷已变了样,往昔的烟雨今日已是浓雾弥漫;往昔的多姿多彩今日已失去了它的生活表情;往昔的叫卖声早已被汽车鸣笛所取代。而那位丁香一般的女子呢?我寻不到,我只能站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重温你当初的梦与遗憾。

雨巷忘记了。它忘记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而被人们践踏为旅游胜地;它忘记了自身的封闭悠然的生活,而主动接纳精华糟粕的兼收;雨巷忘记了……雨巷与当今的川流不息,灯红酒绿的城市已然融合为了一体。或许,只有哪个春天的早晨,当渔歌再次响起,当渔民再次出海,雨巷上空,再次梨花落雨,身后响起一串串清脆的风铃,雨巷才会恢复它原本的真实与朴素。

我离开了你的路,离开了雨巷。那条路好深好长,可那不是我的路。那里被我浅浅的足音叩响,那里已太喧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是否还能正视雨巷的价值。请在烟雨迷蒙中还雨巷一个天光!

《满井游记》初二语文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二)美育渗透。

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难点、重点。

1、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重难点突破:阅读,体会文中的激情。

阅读——讨论——体会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五、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读:

1、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俊难攀的恒山。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

2、范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点拨3、整体感知: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佳作。

4、学生自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障碍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5、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集体解疑,教师点拨。(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举着酒杯、红装:穿着艳装—名词动用)。

b.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板书)。

c.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讨论明确: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满井游记》)。

d.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喜悦(板书)。

e.这篇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同桌讨论)讨论明确: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做铺垫。

尾段则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

(二)小结。

这篇短文优美动人,融情于景。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

《满井游记》初二语文说课稿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首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的字词意思及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一、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1.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2.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3.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要求学生在三个步骤之后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有个总体的把握。

5.对这四个步骤作个简单的小结。

三、课堂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再次重温《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学的赏景方法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力求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介绍黄山的初二语文作文

暑假到了,我和姨夫、姨妈、妹妹一起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海南之旅。海南是一个美丽的海岛,风景如画,那里有形形色色的热带植物、金黄的沙滩、湛蓝的海水、美丽的椰树长廊……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和新鲜美味的海鲜。

去海岛天堂,当然是要坐既快又舒服的交通工具——飞机。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既激动又紧张,突然听到“飞机起飞了”,我往窗外一看,只见大树、汽车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一会儿就没影了。然后,我们就来到了云的世界,在天上,云朵密密层层,有的像一个高大的巨人、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一只乖巧温顺的小羊……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过去了,我们降落在了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在海南的第二天,我们去了海南的著名景点——分界洲岛。在这里,风景如画,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椰树、金黄的沙滩。这些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如今,终于身临其境了。来到海边,我们面对那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心里无比激动,我们飞快地跑到海里,在海里捉小鱼、找贝壳、捡珊瑚……突然,一个巨浪扑来,我喝了一大口海水,真是太咸了!妹妹也开心的笑了起来。

海南的七月有点热,晚饭过后,我们来到所住小区的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分浅水区,中水区和深水区。他们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游泳池的底部有不同的图案,池旁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儿、大树、小草。小区的周围种的有:椰树、棕榈树、扶桑、赤槿、日及……漂亮极了。而海口的夜景更加美丽,在空中,有无数个小星星在向我们眨眼睛,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而准备的仪式呢!

转眼间,海南之旅即将结束,这真是一次快乐的旅行呀!美丽的海南,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海南在我心中总是神圣的地方。它总是像大海般的窗帘一样轻轻地飘逸着,荡进我的梦乡,送来一个安详甜蜜的梦。

终于有一年暑假,我踏上了去海南的飞机。一次旅游,一个心愿;一个地点,一次丰收。

在我梦里,大海很大很蓝,如一块纯净的玻璃一样。但现实的大海完全不一样。大海,更像一块飘逸而来的绸布。碧蓝碧蓝的海水在涌来,一朵朵波浪像一只只小手推上来各种小礼物。五彩斑斓的小贝壳,细如面粉的小沙子,还有小巧玲珑的海螺、缤纷的珊瑚沙……黄得发白的沙滩,金光闪闪,它真如一个大而连绵的陈列柜,陈列着各种贝壳、海螺等“物品”。望向海的边缘,水天一色,一股股波浪平静地铺过来,荡起蓝毯子般的浪,在海滩边绽开一朵朵雪白的花。

初识海南,看到自然充满憧憬地赠予人类的美丽风光。

黄山游记作文字初二

“快跑,我们赶不上了。”妈妈不停地催着,我和爸爸拼命地往上跑。

大家知道我们在干嘛?这是我们全家参加一个旅游团正在黄山丹霞峰的山腰上。因为丹霞峰是黄山看日出的最佳位置,现在离日出还不到十分钟,妈妈能不着急吗?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只见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在黄山云海的映衬下,美极了!这时,妈妈不停地按着相机的快门,记录着这壮观的一刻。

听导游小胡叔叔介绍,黄山上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一上山,就发现黄山上的松树确实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黄山松树的枝桠全朝着南方伸出,朝北的方向一枝都没有。叔叔说这是大自然物种进化的结果,现在这种树就被命名为“黄山松”。可不能小看这些黄山松,这山上的每一棵松树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树龄了,所以每一棵都十分珍贵。

丹霞峰下来去光明顶的途中,小胡叔叔让我们大家停下来,他指着一棵很不起眼的松树问我们:“这棵松,树龄不长,只有四百多年,但它已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我左看右看,也没发觉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见叔叔指着它的根部说:“这个答案还是我来揭晓吧。你们看,它的根长在什么地方?这棵黄山松是从石头里长出的实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发现这棵黄山松的根正牢牢地扎在一块大石头上,并将这块石头分裂成好几块。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力量竟如此顽强,一棵小小的种子,为了生根发芽,居然将坚硬无比的石头分裂成无数块。种子虽小,但它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多么值得我学习呀!”

在叔叔的指引下,我们还欣赏了黄山的许多怪石,如被誉为“镇山之宝”的飞来石,黄山最大的怪石“敖鱼驮金龟”,还有最有意思的怪石“猪八戒照镜子”等等。

最后,我们来到天都会府,也是黄山迎客松的所在地。只见黄山迎客松在几棵陪客松的映衬下,展开手臂迎接着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仿佛在说:“黄山欢迎你们。”这时,我才真的感到自己登上了黄山。

《满井游记》初二语文说课稿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首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文章的字词意思及文章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一、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文章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1、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2、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3、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要求学生在三个步骤之后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文章有个总体的把握。

5、对这四个步骤作个简单的小结。

三、课堂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再次重温《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学的赏景方法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力求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写景特点。

3、学习赏景技巧。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培养自身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简案)。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五一出游经历导入。

2、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创作主张。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翻译,教师巡视并指导。

5、教师讲解其中重点字词,例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6、理清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7、点出文章重点在于第二段之写景部分,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要点】介绍四步赏景法,让学生通过作品领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将《满井游记》的字面意思及文章思路理了一遍。很明显,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作者在早春二月时出城游玩,看到了满井的满园春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而《满井游记》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描写满井春光的第2段更是写景妙笔。上节课,我布置给大家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将第2段的写景部分改写为现代文。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业情况。

2、作业情况。

现在我念两份作业,大家注意听,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份作业做的好原因是什么。(选择2份作业,一为照课文翻译,一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加工)。

教师小结: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将第2段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严格忠于原文,但是少了一点的灵气,请注意,我的题目是改写,而不是翻译,而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将一幅很有立体感的满井春光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十分生动。

3、联系写作问题。

说到写景的文章,大家现在都普遍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有点难度,不知道该如何将死的景物写活。要写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从欣赏同类文章开始,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满井游记》的第2段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赏析一篇写景文章。

二、介绍四步赏景法。

(一)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从作业看来,很多同学赏析文章只是拘泥于原有语句,思维受到了限制,少了一点的想象力,文字是死的,而如何将它起死回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积极而合理的想象,让作品所描述的形象活现于我们的脑海里,从而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鲜明、深刻的感知。说了半天,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下。

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2段,同时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北京东北郊的满井,在早春二月时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光,听的时候,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呆会请一些同学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班得瑞onedayinspring)。

学生自由描述脑海中呈现的满井春光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例如,写到作者一群人初到满井时见到的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对满井风光的总写,而应该在脑海中活现出高柳夹堤的形象画面,感受作者一望空阔时的神情,只有排列整齐的高大柳树分列在大堤两边这样一幅很有气势的画面再现于我们的脑海,柳树的形象才会鲜明突出,我们对高柳夹堤才会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易于感受作者放眼四方时轻松而舒坦的喜悦神情。

通过这样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觉得脑海中的满井比起课本上的更加立体了呢,所以在赏析写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赏析写景文章的第一个步骤--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板书)。

(二)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接着,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个步骤--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板书)。

在我讲之前,先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对这个步骤的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画面是死的,如何使死的画面动起来呢(学生也许会提到景物的活动,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到画面中的人和动物)。

教师小结:有时候,仅仅投影式的再现画面还不足以显示出描述对象的内涵与丰韵神采,难以显示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动化画面,让作品的静态化成为连续活动的镜头,并且要力求读出镜头中的声音与色彩,只有这样,景物才会生动起来,才会充满了灵气,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与活泼的情趣。

师生共同赏析《满井游记》的第2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我们阅读时应尽量让它活动起来。老人们掬泉水煮茶,从容地细品;青年男子们举杯畅饮,高歌助兴,杯盏脆响,歌声高亢,姑娘们身穿艳装骑驴缓缓而行,很闲适地顾盼留恋。甚至连动物都参与其中,显得喜气洋洋。(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想象)这样,我们就能从这幅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的动态画面里立体地感受一种融洽而闲适的情景氛围,体会到作者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与陶醉之情,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仿佛自己也在满井郊游,也欣赏着这幅美景。

这就是赏景的第二个步骤,要求大家从再现出的静态的.画面中品味出动态的美,感受周围的氛围。

(三)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比喻,作者在写水和山时分别用了一个比喻句,说水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说山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细细品味这两个喻体便可以把握初春之时满井景物的鲜明特征:水是冷而清的,山是明净而秀丽的;拟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移情入景,心境物化,将自己对春景的喜爱,陶醉之情投射在了动物身上。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感受出满井景物的这些特征,并予以生动的描绘,在于他投身于初春的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兴奋与喜悦,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我们在赏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文中所用的修辞,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三个步骤--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四)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经过再现画面、动化画面、品味修辞三步骤之后,我们已经能较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了。最后我们当然要回过头来再次纵观全文,归纳文中所描写的景点,理清写景层次。第四步骤--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中先写自然景物,再由景写人,继而又由人及物,层次清晰。写自然景物,先总后分,分写时由山到水再到万物;写人,先写他人情态后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写物,不仅写出了飞禽游鱼的外在形态,更是写出了他们内在的神。这样回过头来归纳一下景点,把握了写景层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对文章的行文结构获得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那么以上我向大家介绍了赏析写景文章的四个步骤,当然,不是说在欣赏每篇文章是都要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今天只是让大家对赏析写景文章初略的有个认识,当遇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的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过我们大家一同对《满井游记》的赏析,如果再次让大家来做昨天的作业,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今天所学的四步赏景法实际地运用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

请大家翻开上册课本,也是一篇很短的文言文,请看《湖心亭看雪》,在上个学期我们只是简单地赏析过这课,那么,在大家深入分析过《满井游记》之后,能不能对这篇课文有另外一番的领悟呢?这篇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现在就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重新解读《湖心亭看雪》,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意境,呆会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的所见所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四、课堂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以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为例,介绍了一些赏析景物的方法及步骤,现在我们最后一起回顾一下四步赏景法: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文章中的画面,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其次,我们不能满足于投影式的静态画面,而是要将静态画面动化,组成一系列连续的镜头,将自己投身进去感受那种情境;第三,注意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通过它们来把握景物的特征;最后,记得要回过头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归纳所有景点,理清文中写景层次。希望大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久而久之,大家的写作水品自然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发掘出美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四步赏景法。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初二语文说课稿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写景特点。

3、学习赏景技巧。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培养自身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简案)。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五一出游经历导入。

2、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创作主张。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翻译,教师巡视并指导。

5、教师讲解其中重点字词,例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6、理清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7、点出文章重点在于第二段之写景部分,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要点】介绍四步赏景法,让学生通过作品领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将《满井游记》的字面意思及文章思路理了一遍。很明显,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作者在早春二月时出城游玩,看到了满井的满园春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而《满井游记》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描写满井春光的第2段更是写景妙笔。上节课,我布置给大家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将第2段的写景部分改写为现代文。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业情况。

2、作业情况。

现在我念两份作业,大家注意听,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份作业做的好原因是什么。(选择2份作业,一为照课文翻译,一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加工)。

教师小结: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将第2段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严格忠于原文,但是少了一点的灵气,请注意,我的题目是改写,而不是翻译,而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将一幅很有立体感的满井春光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十分生动。

3、联系写作问题。

说到写景的文章,大家现在都普遍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有点难度,不知道该如何将死的景物写活。要写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从欣赏同类文章开始,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满井游记》的第2段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赏析一篇写景文章。

二、介绍四步赏景法。

(一)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从作业看来,很多同学赏析文章只是拘泥于原有语句,思维受到了限制,少了一点的想象力,文字是死的,而如何将它起死回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积极而合理的想象,让作品所描述的形象活现于我们的脑海里,从而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鲜明、深刻的感知。说了半天,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下。

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2段,同时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北京东北郊的满井,在早春二月时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光,听的时候,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呆会请一些同学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班得瑞onedayinspring)。

学生自由描述脑海中呈现的满井春光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例如,写到作者一群人初到满井时见到的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对满井风光的总写,而应该在脑海中活现出高柳夹堤的形象画面,感受作者一望空阔时的神情,只有排列整齐的高大柳树分列在大堤两边这样一幅很有气势的画面再现于我们的脑海,柳树的形象才会鲜明突出,我们对高柳夹堤才会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易于感受作者放眼四方时轻松而舒坦的喜悦神情。

通过这样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觉得脑海中的满井比起课本上的更加立体了呢,所以在赏析写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赏析写景文章的第一个步骤--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板书)。

(二)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接着,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个步骤--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板书)。

在我讲之前,先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对这个步骤的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画面是死的,如何使死的画面动起来呢(学生也许会提到景物的活动,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到画面中的人和动物)。

教师小结:有时候,仅仅投影式的再现画面还不足以显示出描述对象的内涵与丰韵神采,难以显示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动化画面,让作品的静态化成为连续活动的镜头,并且要力求读出镜头中的声音与色彩,只有这样,景物才会生动起来,才会充满了灵气,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与活泼的情趣。

师生共同赏析《满井游记》的第2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我们阅读时应尽量让它活动起来。老人们掬泉水煮茶,从容地细品;青年男子们举杯畅饮,高歌助兴,杯盏脆响,歌声高亢,姑娘们身穿艳装骑驴缓缓而行,很闲适地顾盼留恋。甚至连动物都参与其中,显得喜气洋洋。(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想象)这样,我们就能从这幅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的动态画面里立体地感受一种融洽而闲适的情景氛围,体会到作者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与陶醉之情,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仿佛自己也在满井郊游,也欣赏着这幅美景。

这就是赏景的第二个步骤,要求大家从再现出的静态的画面中品味出动态的美,感受周围的氛围。

(三)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比喻,作者在写水和山时分别用了一个比喻句,说水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说山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细细品味这两个喻体便可以把握初春之时满井景物的鲜明特征:水是冷而清的,山是明净而秀丽的;拟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移情入景,心境物化,将自己对春景的喜爱,陶醉之情投射在了动物身上。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感受出满井景物的这些特征,并予以生动的描绘,在于他投身于初春的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兴奋与喜悦,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我们在赏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文中所用的修辞,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三个步骤--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四)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经过再现画面、动化画面、品味修辞三步骤之后,我们已经能较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了。最后我们当然要回过头来再次纵观全文,归纳文中所描写的景点,理清写景层次。第四步骤--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中先写自然景物,再由景写人,继而又由人及物,层次清晰。写自然景物,先总后分,分写时由山到水再到万物;写人,先写他人情态后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写物,不仅写出了飞禽游鱼的外在形态,更是写出了他们内在的神。这样回过头来归纳一下景点,把握了写景层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对文章的行文结构获得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那么以上我向大家介绍了赏析写景文章的四个步骤,当然,不是说在欣赏每篇文章是都要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今天只是让大家对赏析写景文章初略的有个认识,当遇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的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过我们大家一同对《满井游记》的赏析,如果再次让大家来做昨天的作业,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今天所学的四步赏景法实际地运用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

请大家翻开上册课本,也是一篇很短的文言文,请看《湖心亭看雪》,在上个学期我们只是简单地赏析过这课,那么,在大家深入分析过《满井游记》之后,能不能对这篇课文有另外一番的领悟呢?这篇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现在就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重新解读《湖心亭看雪》,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意境,呆会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的所见所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四、课堂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以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为例,介绍了一些赏析景物的方法及步骤,现在我们最后一起回顾一下四步赏景法: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文章中的画面,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其次,我们不能满足于投影式的静态画面,而是要将静态画面动化,组成一系列连续的镜头,将自己投身进去感受那种情境;第三,注意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通过它们来把握景物的特征;最后,记得要回过头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归纳所有景点,理清文中写景层次。希望大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久而久之,大家的写作水品自然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发掘出美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四步赏景法。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兵马俑游记初二语文作文

8月8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陕西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秦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秦兵马俑是被当地村民打井时发现的,当时被挖出来的时候秦俑全身都是色彩鲜艳的彩绘,但可惜的是两小时后颜色全都退完了,之后国家动用了许多人力与资源去挖掘、拼装兵马俑的陶片,最后由1979年10月1日开放。馆内陈列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和“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秦始皇陵史称“丽山园”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座陵墓。1987年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了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巨大的1号俑坑,眼前豁然开朗,展厅非常宽大,顶棚由一根根长长的钢筋支撑成的没有用一根立柱撑在俑坑里,破坏俑坑原来的形象。我低头向俑坑望去,整个俑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仿佛一支规模庞大的秦俑军队展现在我的眼前,其中前三排是最整齐最高大的,听讲解员说他们是兵马俑的先锋,我仔细的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材魁武高大,身高在175厘米——190cm之间,它们种类繁多:立射俑、官吏俑、步兵俑、骑兵俑、武士俑,马俑。它们各司其职,认真工作。它们的神态每个人都不相同,据说是用真人当模特,打造出的模型,连头发丝的纹路都能看清楚,我觉得那些制造陶俑的工匠真是巧夺天工,令人惊讶啊!

到了2号坑,我看见了镇馆之宝跪射俑,为什么说他是镇馆之宝呢?因为考古人员发现了20几个跪射俑的碎片,只有两个能拼接完整,一个送到陕西省博物馆,所以这里只有唯一的一个跪射俑。只见他单膝跪着,手拿弓箭,目视前方,这个俑也揭示出了古代的一种作战方式。我又去看了著名的铜车马,铜车马和真车比例是1:2,跟真车的构造一摸一样,车厢是个小棚,棚顶是伞状结构,结构非常的精巧,前面有个铜人在驾车,驾驭着前面的几匹铜马,铜马也是栩栩如生,车身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宝贝,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如果有兴趣,就来参观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山游记作文字初二

9月28日,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我起了个大早,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安徽——黄山。坐上了黄龙的大巴车,开始了黄山之旅。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终于到了安徽的黄山市。今天我们先在山下的宾馆住,下午就去山下的景点游玩。

我们先来到了山下的景点——翡翠谷。翡翠谷是黄山东海最长的一条峡谷,深约20公里,谷中怪岩耸立,流水潺潺,气势非凡。环顾四周,皆削岩峭壁,古树茂密,怪石与洞穴错落有致,狮子岩、海蚌滩、观天洞、玉叠岩等景观惟妙惟肖,物状逼真。最引人注目的是翡翠谷中那100多个大小不一的潭池,潭池里的水看起来水色各异,趣味无穷,让我流连忘返。谷中还有瀑布、竹海,飞水和绿竹相互辉映。翡翠谷也叫“情人谷”。走出翡翠谷,我们又来到了九龙瀑,九条瀑布飞流直下,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银河落九天。

第二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索道排队,我们坐上了云谷索道到了白鹅峰,一直向上攀登,经过黑虎松、雨伞松、连理松、竖琴松、探海松,终于到了始信峰。始信峰位于黄山北海之东,海拔1683米。此峰四面临空,巧石争妍、奇松林立、悬崖峭壁。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不上始信峰,不知黄山松。我们登完始信峰到丹霞峰看了日落,这时的太阳好似一颗金丹一样悬在空中,把万里长空染成了橘红色。太阳徐徐下降,摄影爱好者频频举起相机摄下即将与我们告别的晚霞,记录这美妙的时刻。

第三天,凌晨四点半,我们就摸黑向光明顶前进去看日出。望一望天空,满天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在我们去的路上有许多游客也向光明顶走去看日出,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光明顶。光明顶上已人山人海,因为人太多,我看不到,爸爸就把我背了起来,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等待看日出,我被冷得瑟瑟发抖。6点零5分,左右的人们沸腾起来了。太阳像一个小红球,突然从地平线上,不,不是地平线,而是从云海间跳出来。开始是半个,到后来,就变成了大红球。一轮红日冲出重重叠叠的云层照得我睁不开眼。!我不由得感叹:啊,太阳,你给万物带来生机,给人们送来温暖!

看完日出,我们又去了迎客松、鳌鱼峰等等。8点10分,我与爸爸妈妈步行下山,到山脚有9公里的路程。导游叔叔提醒我们,下山时要侧身侧脚小跑下山,这样对两膝的受力小,感觉会轻松省力些。我和爸爸妈妈就按照这样一路小跑着下山。一开始,还不觉得累,可是,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步伐越来越沉重,像灌了铅似的,恨不得马上坐在地上。可看看旁边的老爷爷老奶奶,心想:老爷爷老奶奶都不肯罢休,那更何况我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也不能放弃呀!于是,我鼓起勇气继续向下前进。这样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温泉停车场。我坚持下来了,虽然非常得疲惫,但我战胜了自我,非常得开心。

黄山带给太多的震撼,再见了!黄山。下次我还会来。

黄山记北师大版初二语文教案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相信同学们肯定都有登山的经历。我曾经去过泰山、雁荡山、天台山和其他一些小山。(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谈谈自己登山的经历)。我们曾经读过不少关于登山的文章,如《雨中登泰山》、《登泰山记》等等。自己也可能写过关于登山的文章。大家想想看,一般登山的游记是怎么写的,从什么地方写起?明确:都是按照登山的过程来写的。从山下写起一直写到登上山顶为止。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让读者明确自己的游踪,理清游览的线路。

一般风景优美的名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应该在哪里?明确:应该是在最险峻的地方。毛泽东曾说过“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举自己登山的例子。)最险峻的地方往往风景最美。

那么一般作者是如何来表现山的险峻的呢?明确:写山势陡峭,写山路艰险。这样描写山的艰险,是什么目的呢?明确:写攀登山的时候很艰苦。还可以表现不怕困难的精神。表现人对山的征服。表现人对山的征服。具体地说,是表现个人,即登山者对山的征服。这种征服就通过我们登山的过程体现出来。人总是有一种征服欲的。而最好的征服,莫过于征服山峰。而要表现这种征服欲,最好是选择最险峻的山峰。(举例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山)我曾经一个人登过泰山,它虽然说不是很险峻,但要登上顶峰也非易事。(举例我登山的经过,及有些人放弃的故事)。

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的这类文章有些不同。那么,都有哪些不同呢?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呢?下面就翻开课本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写出了黄山的总特点,黄山的奇丽与险峻。第二部分写登山的历史,历史上,登山者“仅”有寥寥几人。第三部分写我们今天的登山。第四部分写我们在山上所见到的美丽壮观的景色。

三分析第一部分。

请同学阅读第一部分,注意这部分的最后一句,“它封了山。”其中有个动词很重要。就是“封”字,请大家把它圈起来。

1.“封山”是什么意思?

明确:就是封住进出的要道,不让任何人进入。

2.它为什么封山?它是谁?

明确:它是大自然。它封山的原因是不愿意把这么奇丽的景色给予人类。一个“封”字,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出黄山的险峻程度——人迹罕至。

明确: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山峰之奇;二是云海之奇(注意“拨”字);三是树木之奇;四是温泉;五是最高赏赐:摄身光。

4.再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篇课文在描写这种奇特的景色的时候是怎么写的?

明确:是按照山的形成过程来写的。

5.黄山的形成是否真的如课文中所说的那样,是大自然有意安排的杰作呢?

明确:不是。这是中虚构的写法。这样写,给人的感觉好像这黄山是给大自然制造出来似的。所以这样的写法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说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这里的“崇高”“卓越”一般是对人而言的。作者把大自然人格化了,说它“创造”“安排”了黄山胜景。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由此可见,“它封了山”,表现了一种它对人类的不屑一顾。因为人在它的面前太渺小了。

6.正因为黄山是如此的伟大,所以自然会想到有没有人登临它。(引导《过万重山漫想》中也是先写景色的奇丽伟大,在联想到人的活动。)。

四分析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仍然没有写到登山的经过,而写的是历史上登黄山的记载。

这些登山记载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说明登山之难,还是紧承“它封了山”。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登山者都不是一般的人:黄帝是神;太白是仙;有记载的“仅”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以上都是侧面写黄山的“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