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续写(热门19篇)

草船借箭续写(热门19篇)

ID:6877781

时间:2023-11-27 09:11:03

上传者:文轩

优秀作文常常展现出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其他人的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一天,周瑜以公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二十条船,并让他对周瑜保密,鲁肃答应了。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船上布满了草人,等待诸葛亮调度。

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叫鲁肃和他一起去取箭,并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

这时,大雾漫天,什么也看不清。诸葛亮让军士一边击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听见了,以为敌军突然来攻,便让弓箭手朝江面射箭。诸葛亮命令把船一字排开,接受曹军的箭。

天渐渐亮了,船上的草人都插满了箭。诸葛亮让军士谢过曹操,便飞快地离开了。

诸葛亮船队如期靠岸,,十万支箭如期交给了周瑜的士兵。

周瑜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上一回,诸葛亮成功地以草船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因此气得火冒三丈,又生一计,想让诸葛亮当众出丑。

一天,诸葛亮来到了吴国军营。周瑜笑脸相迎,说道:“草船借箭这事儿你干得好,可是只有十万支箭,恐怕还是无法抵抗曹军。你回蜀国再打造十万支箭给我,你意下如何?”诸葛亮笑了笑,满口答应。

回到蜀国,诸葛亮马上命人打造了一只用木头做的飞鸡。众人循声前来参观。刘备甚是不解,问道:“军师,这木头鸡要如何飞上天呢?”诸葛亮神秘一笑,对刘备说:“主公,只要让人坐上去,一有大风就可起飞啦!”张飞听了,兴奋极了,说:“军师,让我来试一试!”只见他纵身一跳,便骑上了飞鸡。可是,张飞苦等许久,肚子都唱起“空城计”了,飞鸡还是一动不动。刘备敲着饭碗,走过来说:“三弟,下来吃饭吧。军师算过了,今日不会有风,三日后将有大风。”一旁的关羽也点了点头。张飞只好从飞鸡上跳了下来。

两日后,诸葛亮捋着胡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于是,刘备命人去曹营打探。探子回来报告:“曹营有许多箭。”诸葛亮欣然一笑。

三日后,张飞早早地坐上了木头飞鸡。果不其然,一阵大风刮来,飞鸡便慢慢移动起来,一米、二米、三米……飞鸡飞起来了,张飞喜出望外。飞鸡随风飘到了曹营,张飞坐在上面,对曹营的兵马一目了然。接着,张飞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笔和纸,三下五除二地画了一张曹营的部署图。

正在此时,曹操从帐篷里走了出来。他抬头看见天上飞着一只木头鸡,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叫上500名弓箭手向飞鸡放箭。霎时,成千上万支箭如骤雨一般射向飞鸡。飞鸡身上插满了箭,一下子变成了一只刺猬。然而,不等曹军开怀大笑,突然又来了一阵风,把张飞坐着的飞鸡吹回了蜀国。刘备等人见到刺猬一样的飞鸡,都忍俊不禁。

诸葛亮派遣将士把这十万支箭送到吴国,周瑜终于无话可说了。

《草船借箭》续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课)。

一、     教学目标 设计。

1、      认知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

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 。

感。

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乙方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在整个事件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因为它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识面特别广,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文内的知识,而应跳出书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学习内容。

三、     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 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中自己阅读、思考、质疑达到获知、探索问题之目的。

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探求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创新。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我采用这种多种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上的学生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主动探索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媒体设计:

整个这节课贯穿着网络的链接和搜索,以“蒙泰瑶光”编著软件和“powerpoint”为交互主线。其中“蒙泰瑶光”作为教师授课的引导工具,本节课中,我分别在导入  新课,突破重、难点,课后练习和拓展联系中运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时,提供参考网址时使用。

六、     教学过程 设计与分析。

(一)导入  新课(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探寻1700多年前那场智慧与胆略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

(二)进行新课(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同时质疑。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及广度。

汇报内容:a、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中哪些事例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4)有预见性。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话读一读。

4、师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1、电脑配图出示一个小故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三国故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课堂延伸(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学生边浏览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切编辑,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七、练习设计。

阅读分析: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病危期间,先向姜维传给他自己的兵书,又交代了军事安排。他吩咐杨仪,我死后不能发丧,做一个假诸葛亮木像放在车上,一切事务照常进行。

杨仪、姜维和费一按照诸葛亮的嘱托,暂时扣压丞相病故的消息,有次序地撤退人马。

诸葛亮的遗体装在灵车上的一个龛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选的将士护送,要运回成都。

司马懿催动大军追赶蜀兵,以为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犹豫了,会不会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这时夏侯霸带着探子来报,五丈原蜀营已空无一人。司马懿听说后,半信半疑,率兵开向五丈原,果然蜀营空空。他唯恐蜀军撤走,赶紧带领人马向前追杀而去。忽然间蜀军掉头杀了回来,一面大帅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这可吓坏了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于是勒马往回逃,魏军兵将丢盔弃甲,自相践踏。魏军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两个魏将赶了来,叫司马懿不要惊谎。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与夏侯霸、夏侯惠向魏营走去。司马懿到处探听蜀军的去向,而蜀军早已不见踪影。

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遇见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他这才后悔不迭。司马懿十分感叹:“我不能料到诸葛亮的死啊!”

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条谚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司马懿再次引兵追赶蜀军,但已晚了。他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确实是一代奇才。司马懿无可奈何,只得带领队伍回营了。

此时,蜀营将士放声痛哭,为丞相诸葛亮举哀。

回答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又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八、教学过程 流程图。

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一天,曹操在军营里与诸位大臣商议国事,他越想越生气:这次让孔明骗去100000支箭,真是令我坐立不安啊!

可诸葛亮和他想的是截然不同,他想:曹操被我骗去100000支箭,心里肯定不好受,如果我领兵10000再加上周瑜打仗时剩下的50000支箭,肯定能胜利!

第二天清晨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水寨,天气和那时一样,诸葛亮和那时也一样,只不过原来的草靶子现在都是真兵了,曹操以为诸葛亮故伎重演就领兵50000攻打诸葛亮,心想: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也有今天,我看你怎么借箭,我的兵都不用弓箭都能赢。可是当曹操差不多接近诸葛亮时,箭好像下雨一样向曹操袭来。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可怜的曹操又被骗了!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自从上次被孔明草船借箭之后,曹操气的火冒三丈,发下重誓一定要把箭讨回来。

于是,曹操召集众谋士商量:“好一个孔明!诡计多端,几只破船和稻草人就骗走我军十万利箭,我不甘心。今日特请诸位来出谋献策,夺回利箭十万。”谋士蒋干想了想说:“丞相,我有一计。可让孔明乖乖地把箭还回来。”“哦!是何妙计,不妨说说。”曹操惊喜万分。“我们大可以先大声造势,声言近日准备大举进攻东吴。然后用孔明之计讨箭。”听了蒋干的`计策,众谋士于曹操连连称妙。“好,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办好了重赏。”蒋干得令后,第二天就做出了准备大举进攻东吴的架势。

再说东吴,周瑜先是一惊,转而有喜上眉梢,想:“孔明呀!孔明!上次你饶幸获胜,这次可不一定。于是,他派人叫来孔明,让孔明看了战书,可孔明却捧腹大笑。周瑜问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计?”孔明答道:“此事交给我吧!只需五百名弓箭手,就可把曹兵打得有来无回。”周瑜质疑地说:“军情紧急,不可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打不败了曹兵,我愿提头来见。”

交战的一天到了,又是一个大雾天。曹操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分乘五十条战舰直奔南岸,按照上次草船借箭的阵势让士兵呐喊,杀气震天。孔明一看这阵势,立刻让士兵向曹操的船放箭。此时,曹操正和蒋干在船上观战饮酒:“都说孔明料事如神,这回不也中计了,都是蒋干的功劳啊!哈!哈!哈!哈……”笑声未落,一支利箭从他头顶上穿过:“这……这是什么?”“火……火……箭”蒋干吞吞吐吐地答道。此时,曹操的船烧起来了,连曹营也难逃一劫。曹兵伤的伤,死的死,又一次大败而归。

周瑜得知孔明还箭后气的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啊!”说完口吐鲜血,晕了过去。

《草船借箭》续写

《草船借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了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

《草船借箭》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此文,要抓住本课的文眼“神机妙算”拎出主线,对课文做出以简驭繁、高屋建瓴的把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研讨,以“阅读——感悟——探讨——品读”搭建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与文本对话时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有胆识,有足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清理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课文“妒、督、鲁”等11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1、师播放歌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影视剧中主题曲?你们从这部电视剧中了解了哪些故事情节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书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识记字形: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丞(先写中间的“了”再写两边。

(3)理解词语:都督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神机妙算。

(4)指名分节读课文,生点评。

(5)交流围绕课题质疑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师: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借箭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师: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层层地讲清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请大家将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切入中心,引导探究。

1、读完课文,你最想用哪个词来评价诸葛亮?

3、带着你的体会来读这句话。

4、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草船借箭到底“妙”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设疑激qing。

(二)研读结合,读中品悟。

1、研读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指导朗读)“鲁肃看到这场大雾,心里很害怕”读。“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心里暗暗得意”。读。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师:你们现在就是胸有成竹的诸葛亮,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语句读)。

师:诸葛亮为什么这样神,能算出三天之后必有大雾呢?(板书:知天文)。

2、感悟识人心。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悟诸葛亮的神。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帮我的忙。”

师: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偏偏找鲁肃?接着往下读,说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师:是啊,神就神在他知(鲁肃),对,诸葛亮不但知天文,他还知人哪。(板书:识人心)。

师:那么诸葛亮光知鲁肃吗?他还知谁?(曹操)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是这样的吗?往下读,“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

(2)品味诸葛亮的笑。

师: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为什么笑?(为自己的计划能实施而笑,为鲁肃的憨厚耿直而笑,为曹操的轻易中计而笑……)。

(3)创设情境,品悟诵读。

教师导读:诸葛亮对着曹营笑着说,读:“雾这样大……”(指导读出轻蔑的笑)诸葛亮对着周瑜笑着说,读“雾……”(指导读出胜利的笑)。

3、品读懂地利。

(1)研读“诸葛亮下令,船尾朝东……呐喊”。

师:体会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来布阵?(巧妙、节省时间、方便快捷,还可以演一演)这样的巧妙布阵缘于什么?(懂地利)。

(2)品味“顺风顺水”“飞”等词语。

师:诸葛亮懂地利还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师:你觉得这句话了哪个词最有研究价值?(顺风顺水、飞一样……)。

师:你从这些词中读明白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

三、师结合板书小结: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集中反映了诸葛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事件的结果是如期交箭,但我们看看起因是由周瑜妒忌开始,因此也该由周瑜“自叹不如”而结束。这样既点明了中心,又照应了开头,还突出反衬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干。

四、延伸探讨,走向课外。

1、演课本剧。选取文中一个人物,抓住人物特点,分角色塑造人物形象,然后演一演。

2、开展班级读书会,再读《三国演义》,深入领悟诸葛亮的机智过人。

3、讨论:在你心中周瑜算是英雄吗?为什么?

续写草船借箭续写草船借箭

自从上次周瑜败给了诸葛亮,让周瑜很没面子,于是经过上次的教训,周瑜又去找诸葛亮对质了。

周瑜拿出手机叫了滴滴,出租车果然很快,不用3分钟就到了诸葛亮的别墅。“切,不就是你比我能干,比我聪明,比我帅吗?这也用不着才离开我就去奔小康了吧!”周瑜一副忌妒的样子说道。“叮咚——”诸葛亮听到门铃声后就立马踩着平衡车出来接客了。

“哎,老兄,今日你不去打王者,怎么有时间来找我呀?”诸葛亮疑惑地说,此时的周瑜灵光一现,又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于是装作生病地说:“诸兄,我最近由于工作太过于辛苦,不小心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听到这话,诸葛亮立马放下手机,担心地问:“是啥子病安?”周瑜叹气,轻轻地说:“这种病让我全身都没有了毛,简称“没毛病”。说完还装模作样地使劲挤出一滴眼泪。诸葛亮听后吓了一跳,空气中都弥漫着尴尬。周瑜找借口说要去接水,诸葛亮一个响指,机器人便把水端过来了,周瑜又说他要去参观一下别墅,机器人把房子的平面图给送上来了。最后周瑜只能说他要去卫生间,这才有机会离开诸葛亮,去实施他的阴谋。

只见周瑜来到了书房,把所有的有关草药的书都像抛铅球一样从窗口丢到了树林里。然后又去诸葛亮的卧室,把所有的机器人的电源都关了,最后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诸葛亮身边。诸葛亮轻蔑一笑,从他身后拿出了电脑,原来粗心大意的周瑜忘记了电子产品。诸葛亮打开浏览器,发现了世上没有这种病的药,就察觉到自己被骗了。但他不慌不忙地对周瑜说:“老兄,这世上没有这种病解药,你应该准备后事了。哦,还有,我在书房和卧室装了摄像头……”

千算万算的周瑜怎么也没算到诸葛亮的心思,最终还是自作自受啊!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看到曹操老是斗不过诸葛亮,我准备帮曹操一次,我坐着时空机来到三国时期,看见曹操正准备放箭,我大喊:丞相,等等,不要中了诸葛亮的当。”曹操一脸疑惑:何方之人?”哈哈,丞相,本人是坐时空机从现代来的,其实诸葛亮想借15万的箭,就用草人来引诱您。”我一边闪着扇子,一边得意地说。此话当真?”曹操似乎有写怀疑我是诸葛亮的人。丞相你就看我的吧!”忽然,城外想起了诸葛亮的声音:曹贼,不敢出来迎战了吧,我就知道你的水军差,哈哈!”丞相,我来对付。”我边说,边从多啦a梦那借来的百宝袋里拿出天气调整器,我把下雨的照片放进去,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我急忙拿出放大器把曹操的城堡放大。当我忙完了,发现诸葛亮已被洪水冲回老家了。我递给曹操一个放大望远镜,这是什么?戴戴看,咦,前面是什么,不是刘备的营吗!哈哈······”曹操赶忙放下放大望远镜,请我吃了顿庆功宴,嗯,还是三国时期的饭好吃。请您留下当我的军师吧。”只见曹操跪在地上请求,不好意思,我还要回去发明更厉害的武器呢,下次再会。”我坐上了时空机大声地说。

续写《草船借箭》

自从诸葛亮借箭获得成功后,三国曹操发誓一定要诛灭蜀汉,刘禅也更加想去除三国诸葛亮。诸葛亮了解自身境遇风险,便串通鲁肃,让鲁肃帮助监控周瑜。果真出不来一周,鲁肃那边就拥有信息:周瑜三日后让诸葛亮去进攻曹军旱寨,周瑜为此为托词,在中途的两条路都伏击一万人,待诸葛亮赶到时袭击。

诸葛亮听了,想着:周瑜竟然还不死心,简直搞笑。我一定要好好地玩下这一周瑜。诸葛亮携带一万大军,每一个兵士携带弓弩、短刀、盔甲、长矛、巨盾统统备好。诸葛亮还刻意选择一支敢死队,由一百名精兵构成。敢死队提早一个时辰考虑,去正前方探路。直至一个时辰之后,精兵重新出发。诸葛亮在大军正中间,大军以六列纵队行驶,诸葛亮被巨盾护住。

就说周瑜又一次失算,他在通往旱寨的两根道上都下不来了伏击,正巧曹操也在大道上干了提防。吴兵见魏兵,就好似周瑜见曹操,那必然是杀的昏天黑地,你死我活。竞技场上尘土飞扬,却早就被诸葛亮的先峰军队发觉,诸葛亮思索了一会儿,便命部队就地修整,储存精力。待正前方决出输赢再前行。一些将士疑虑道:为何不动另一条路?诸葛亮表述道:l《孙子兵法》r里说过l鸟起者,伏也r那条路空中有鸟回旋,就表明那条道上有伏兵。

竞技场上还没有分离出来输赢,周瑜的兵不但打但是曹军,还一直向前冲。历经一个多时间的作战,吴兵无一生还,而魏兵也只剩一百多人,诸葛亮把她们一举歼灭,这时候早已是申时了。三国诸葛亮命精兵一路杀向旱寨,戌时才到达。诸葛亮让兵士点起火把,直接闯入旱寨,把旱寨烧了。周瑜又一次计策落空,拿诸葛亮万般无奈。

文档为doc格式。

《草船借箭》续写

《草船惜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0册第五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训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4进行。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

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

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复习旧课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垫铺,使教学前后衔接。

1、请一位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神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个词语提出什么问题?

二、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师(插问):那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

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样。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及了。

三、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思考题(一):

首先引导学生指读有关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再指导学生摘录句子中的“大雾漫天”,最后启发学生明白: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是因为他懂天文。

思考题(二):

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四、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

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去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

五、导之以说。

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

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既能使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

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困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一天,周瑜借商量军事请诸葛亮造十万枝箭,并希望他不要推却。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等他走后,马上吩咐军匠故意延迟。诸葛亮请鲁肃借他一千个草把子插在二十条船上,每条船要有三十名军士,并不能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第一第二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他请和鲁肃他一去借箭。这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头朝西,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并叫军士擂鼓吶喊,逼曹操放箭。曹操果然上当。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回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天亮了,诸葛亮会师了。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想追也追不上了。

周瑜知道诸葛亮借箭的经过,长叹不如。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诸葛亮借箭成功后,周瑜越看他越不顺眼。

在一次酒席上,周瑜突然长叹一声,诸葛亮和诸位大臣们很奇怪,周瑜说:“和曹操交战的武器是有了,可对方有十万大军,我们只有三万大军这场仗难打啊。”周瑜一说完,大臣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最后大家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让他来解决这事,周瑜一拍桌子说:“诸葛亮最聪明,让他来做最好不过了。”诸葛亮说:“都督,臣愿在四天之内放火烧了曹营军粮。”周瑜听后说:“就这么办。”

第一天到第三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到了第四天三更东风刮的特别大,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个士兵,他带着20个士兵爬到曹营军粮库的西边放了一把火,火被东风刮到了粮库里,火迅速烧了起来,曹操不但没了军粮,还死了五万大军。

周瑜知道后只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实在比不过他。”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曹操得知中了孔明的草船借箭之计后,气得头昏眼花,发誓一定要把箭给夺回来。

于是,曹操立刻召集众谋士商量:“孔明诡计多端,用几条破船就骗去了我10万支利箭,让我好没脸面,我真不甘心,请诸位帮我想想对策。”

谋士蒋干说:“丞相,我有一计,可以让孔明把10万支利箭给我们乖乖送回来。”丞相说:“哦,快说,是什么计策?”蒋干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也可大造声势,声言近日准备大举进攻东吴,等到大雾弥江的夜晚,像孔明那样把船连起来,再在船上放满稻草人,用青布幔遮起来,在对着对方大喊,引他们把箭往我们这儿射。这样箭就可以顺利夺回来了。”

众人听后,连连称这条计是条妙计。曹操大手一挥,说:“好,这件事就由蒋干全权负责,办好了重重有赏。”

蒋干得令之后,立即频繁调动军队,训练水军,派人四处放风,造成曹军准备近日攻吴的架势。

再说东吴,周瑜接到战报后,先是心中一惊,转而又喜上眉梢,心想:“孔明呀孔明,上次让你侥幸获胜,这次看你还有什么绝招。”于是,他找来了孔明。孔明看了战报,哈哈大笑。周瑜问:“先生有何妙计?”孔明说:“我只要500名弓箭手,就可以使曹军有来无回。”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孔明说:“军中无戏言,愿立军令状在此,不能打败曹兵,我愿提头来见。”周瑜高兴极了,立刻拿来纸墨,像上次草船借箭那样让孔明当众立下军令状。

鲁肃见了周瑜问:“孔明只要500名弓箭手怎能打败曹操10万大军?”“他能?还要我做什么?不过这是他自己请战的,我又没有逼他。你再去探听探听,看看他在做什么?”

鲁肃见了孔明,不无担忧地问:“先生,500名弓箭手怎敌曹操的10万大军?”孔明说:“自古用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说曹操此时来犯目的何在?”鲁肃说:“不就是攻取我东吴吗?”“不,进攻是假,讨箭是真。”“那先生打算……。”孔明说:“你给我备足500斤棉花,100斤桐油就足够了。还有,这件事不能让都督知道,不然我计划全完了。”鲁肃一口答应,等见了周瑜,果然不提此事。

曹兵在大战这天大败而归,曹操叫到:“孔明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周瑜知道孔明还箭之后仰天长叹:“老天啊!既生瑜,何生亮!”说完口吐鲜血,一头栽倒在地。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自上次草船借箭后,周瑜意识到自已的错误,意识到因为自已想除掉诸葛亮所以使两国之间的不友好,所以周瑜自已亲自来向诸葛亮请罪。

诸葛亮见了,便把周瑜请到自已家里。一起讨论两国如何打魏国的都城——益州。周瑜指着地图说:“益州这个地方易守难攻,益州那里风景优美,士兵们肯定都没心思打仗了!”诸葛亮笑着说:“将军这句话说的好,但如果我们的士兵练习的地方也风景秀丽不就行了吗?”“军师这个问题说得好,但我们如何占领呢?”“这个问题将军不用说,我们可以‘围魏救赵’呀!”周瑜连忙拍手叫好。

“什么!吴国派军队去攻打荆州,快去派兵支援!”曹操急忙说。突然外面战火声响,原来去打荆州的消息是假的。城外无数支箭像雨一样下下来。吴国的功城机已经把益州撞开,魏国士兵逃的逃,死的死,伤的伤。曹操穿上战衣骑马逃跑。益州很快成为了两国的地盘。

从此,周瑜和诸葛亮强强联合一起为国家效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说只需三天,他还下了军令状。

周瑜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计划。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便向他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并要求不能让周瑜知道此事。

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令弓gong弩手朝江中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的草把子插满了箭,诸葛亮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周瑜见此,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先生,最近几日对岸的曹兵总是来骚扰我们,使我们丧失惨重,究竟有什么门径来对付呢?”“都督大可放心,我愿意带兵前往攻打。”诸葛亮说。“你,一个文文静静的军师,也带兵打仗?”周瑜问。“不信,我愿立下军立下军令状,假如失败了,甘愿受罚。”诸葛亮说。周瑜说:“笔墨伺候。”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说:“请都督三天后,到江边观战。”说完,诸葛亮扇着扇子笑着走了。周瑜心想:“你这个诸葛亮,这回看你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诸葛亮刚走出周瑜大帐,鲁肃就仓卒跑过来对诸葛亮说:“你又想出了什么花招?”诸葛亮说:“这回还得请你帮我的忙。”“帮什么忙?”鲁肃说。“请你为我预备六千名弓箭手,五十条船,把上次借的十万支箭造成火箭,我自有妙用,不外这件事不能让都督知道,不然我的筹划就完了。”

鲁肃私自拨了五十条战船,每条船上配一百二十名弓箭手,照诸葛亮说的,把上次借的十万支箭造成火箭,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依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把周瑜请到岸边观战,自己就坐在战船中批示作战。

这时候江面上大雾漫天,六千名弓箭手乘五十条战船全部武装向北岸驶去。船靠近曹军水寨的时候,诸葛亮下令叫兵士擂鼓大声呐喊,对岸的曹军听到呐喊声,仓卒向曹操告诉:“诸葛亮带兵杀过来了!”“有多少人?”曹操问。兵士回答:“江上雾太大,看不清。”曹操一听,心想:“你这个诸葛亮,又想骗我放箭,我不会再受骗了。”便下令:“敌军叫得越大声,我们就越不理,不要再受骗。”诸葛亮见曹军没有动静,便抓住机会,下令叫弓箭手射火箭,火箭不仅射中曹军兵士,还点燃了曹军的粮仓,火光冲天。这时,又刮起了大风,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曹操这才知道受骗了,但为时已晚,只好狼狈地逃跑了。可是他的大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不到一万。

诸葛亮站在战船上,扇着鹅毛扇,哈哈大笑起来。

周瑜看到诸葛亮把曹军打得狼狈不堪,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这以后,周瑜不敢不尊重诸葛亮了。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话说,诸葛亮借到十万支箭后,周瑜更想灭了诸葛亮这个眼中钉。于是他要求诸葛亮再次向曹操借十万支箭,诸葛亮掐指一算答应了。

周瑜心想:“曹操已经知道草船借箭这一计,这次绝不会上当了。”

第二天,诸葛亮依然按照第一次草船借箭一样准备好便出发了,靠近曹军水寨时,他们擂鼓、呐喊。曹操便下令放火箭,诸葛亮命令士兵用水灭火,所以船迟迟没有下沉。

曹操看了,便把镇守卫仓库的士兵也调来支援,诸葛亮带领的20只船渐渐撑不住了,于是全体跳海游回了岸边。

曹操本以为这次可把诸葛亮气坏了,但没想到诸葛亮一行在前方吸引将注意力的同时,鲁肃却带着士兵悄悄溜进了曹军的仓库,搬走了十万支箭。

周瑜这次还是没能除掉诸葛亮,差点气得吐血。曹操知道真相后更是气急败坏,决定要给诸葛亮一个大反击。

曹操命令把战船用锁链拴在一起,以便发起猛烈攻击,诸葛亮则不慌不忙将几架“火船”逼向曹军,因为曹军的船只全被拴在一起无法分散,“火船”立刻引燃了所有船只。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让他打胜了一仗。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曹操知道孔明草船借箭事成功之后,每天都在为这十万支箭发愁。觉睡不好,饭吃不香,气得火冒三丈。

一天清晨,曹营召开大会,曹操对谋士们说:“你们给我说说各自的计策!”没有人回应。曹操一拍桌子,怒吼道:“废物!难道你们就没脑子思考吗?”蒋干想了想,站起来自信满满地说:“将军稍安勿躁,我有计策。”

“哦,你有何意见?”曹操问道。“诸葛亮那种计划我早就用过了,只是当时我有事,没有及时赶到罢了。”他慢慢地说,“我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把每条船连起来,我们展示在上面行动或打仗不就更方便了吗?”曹操连连拍手称赞,可他又问:“如果孔明用火攻怎么办?”蒋干还沉浸在他的才华中,赶忙说:“不会的,东吴不会想出来的!”

于是,曹军便给东吴下了战书。清早,曹军就布置好了船,孔明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诡计,命人准备火箭,自己摇着羽毛扇,当做不知道。

曹军刚踏上船顶,火箭齐飞,火光冲天。曹军被烧的哭爹喊娘,有的还被淹死在江里,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曹操回营后,暴跳如雷。不仅丢了十万之箭,还弄丢了几十条船。气得曹操吐了血,对天发誓:非要杀掉孔明,从能解心头之恨!

《草船借箭》续写作文

21世纪的一天,诸葛亮正在“博客网”上畅游。忽然,收到周瑜发来的“伊妹儿”。打开一看,原来是周瑜想请诸葛亮在10天内赶造十万枚火箭弹,还说是公事,不要推却。诸葛亮略一思忖,便爽快地答应了,还说三天就能造完。周瑜收到信息,欢喜得不得了。

下午,诸葛亮就用飞机把鲁肃给请来了。给他倒上一杯xo,说:“鲁兄啊,周将军让我造火箭弹的事,你知道了吧。”“知道。”“那就好,我想请你帮个忙。”“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诸葛亮说:“你只要借我20艘战舰,每艘舰上派30位官兵,并在舰上安上储弹库就可以了。这事,可不能让周将军知道,不然,任务就完不成了。”

鲁肃回去后,按诸葛亮说的,果真没把借战舰的事说出来,只说他不需要各种造火箭弹的材料,只要按时去江边派汽车装运就好了。周瑜有些奇怪,但没过问。鲁肃私自调出20艘战艇借给诸葛亮,并派出600名官兵。

第一天,诸葛亮出席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研讨会”。第二天,他又飞到北京去看了一天的奥运会比赛。第三天凌晨,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战艇上,鲁肃纳闷地问:这是干什么去?”“去取火箭弹哪。”“去哪儿取?”“等下就知道了。”说着,诸葛亮就按下出发的命令按钮。此时,大雾笼罩着江面,波浪滔天,战舰很快接近曹军水域,诸葛亮下令将战艇排成一字形,并用雷达骚扰曹军。

曹军的防御系统很快就收到周军进攻的消息,曹操说:“天气情况不好,敌人突然来犯,不能轻易出击。马上传令炮兵师,给我用火箭弹轰。”

诸葛亮喝了口咖啡,从容地在电脑上敲了几下键。只见电子干扰系统启动,曹军那飞奔而来的火箭弹都像中了邪似的乖乖地飞进早已打开的储弹库里,不一会儿就满了。突然曹军在监控系统上出现了一行醒目的大字:“谢谢曹丞相的火箭弹!”曹操知道上了当,可诸葛亮早已满载而归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