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热门24篇)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热门24篇)

ID:7025539

时间:2023-12-05 05:21:45

上传者:HT书生

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记录文档,它能够提供教学的具体安排和步骤。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2.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根小棒(5捆),计数器(2人1个),课业本。

铺垫孕伏。

1.口算比赛。

12-9=21-5=35-8=27-8=50-6=43-7=50-6=。

2.用竖式计算。

探究新知。

生1:个位上0-6不够减。

生2:前面的是不退位的,后面是退位计算。(板书:退位)。

怎样计算这道减法算式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反馈。

用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从50根小棒里拿走26根的。

上台演示:先摆5捆小棒,表示50,(追问:从5捆小棒里拿去26根,没有单根怎么办?)。

当演示“拆开1捆时”,(追问: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

(拆开1捆是几根?)。

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和4根,得数就是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怎样算?(演示课件)。

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现在要减去26,(提问:个位上没有算珠,怎么办?)就拨去十位上一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个位上要拨上10个算珠?强调1个十是10个一。)现在就可以拨去十位上的2个算珠和个位上的6个算珠。剩下的算珠就表示50-26的得数,得数是多少?(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

用竖式计算。

(1)谈话: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根据刚才的演示,我想,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谁来说说。

(2)板书:演示竖式计算退位减的过程。

生:从十位上退1是10。

可以在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的“·”。(板书:·)你知道这个小点有什么用吗?

然后个位上10减6等于4,4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5退1是4,4再减去2,等于2,2写在十位上。最后的答案就是24(板书:24)。

集体轻声跟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3)这样,我们就通过竖式计算出了此题的得数是24,单位名称是~?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抽查两本并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1)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用竖式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题。

(1)独立完成,反馈。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3.解决问题p89第三题。

4.拓展。

45-1□=2□45-1□=3□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讲评。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已经系统的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并且前一节课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做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本课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节点生长”型。

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是一棵树上两个一级节点,而退位是其发展下的二级节点,不退位减法完全可以迁移到退位减法中来。因此,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及时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

(2)重视发展学生的“活动指导策略”。

教材安排了摆小棒的图,要学生从中解决退位减法的突破口,不同的操作,会得到不同的计算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合作,提倡算法多样化。

(3)“用数学”与“计算”融会贯通。以往的计算教学都是计算与应用想隔离,此处没有将“用数学”单提出来,而是将实际的情景作为先导,牵出我们需要研究的算式。这样的安排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的生活性与有用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引导矛盾。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6—8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学法。

1、迁移、推理。

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课件、小棒。

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减起的算理。本课的学习又为第四个信息窗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奠定了基础,为这一类内容的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结构上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教学时我力求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探究新知。

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本节课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练习,巩固深化,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中。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指导学生搜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1)摆小棒:

方法一:摆出47根小棒,从4捆里面减去3捆,即40—30=10;再从7里面减去2,即7—2=5;10+5=15。

方法二:摆出47根小棒,先从7里面减去2,即7—2=5;再从4捆里面减去3捆,即40—30=10;10+5=15。

(2)拨计数器:

方法一:拨出47个珠子,从十位4颗珠子里去掉3颗,即40—30=10;再从个位7颗去掉2颗,即7—2=5;10+5=15。

方法二:拨出47个珠子,从个位7颗去掉2颗,即7—2=5;从十位4颗珠子里去掉3颗,即40—30=10;10+5=15。

(3)竖式计算。

对照小棒图和计数器,引出竖式计算。

对照竖式问: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4个十减3个十等于1个十,1要跟十位对齐。)7—2呢?(7个一减2个一等于5个一,5要跟个位对齐。)。

第二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一个问题:“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竖式计算:68—25=?班内展示,交流算理。

第三环节——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同桌分工解决两个问题,指名让学生板演。

问:比较刚才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白:大数比小数多几,还可以说成是小数比大数少几。课件分层次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做题,班内集体订正、交流算理。第四环节——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收获,实现知识的系统小结,更实现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目标。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会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采用了买玩具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6—8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学法。

1、迁移、推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5)说教学准备:白板、小棒。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一】复习准备。

16-8=36-4=66-6=。

这三道口算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基础,为知识的有效迁移、正确推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情境导入。

1、引出问题。

2、出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6-8=。

师:36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怎么算呢?6减8不够减怎么办?【创新点: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

请你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准备好了吗?请动手摆吧!(教师巡视)。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现在不摆小棒,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减8得8,再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法二:10-8=2,26+2=28。

算法三:6和8差2,8-6=2,30-2=28。

算法四: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4、小结:(出示课题)。

【三】练习反馈。

教师:感谢你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将带你们去闯关,有信心吗?

1、第一关:()完成68页做一做第2题。出示32—5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后请一名上台展示并说说理。齐说、个别说。

2、第二关:祝贺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敢挑战第二关吗?()完成69页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我们一起去钓鱼吧!算对了你就钓到鱼了。(抢答)。

【五】板书。

36–8=2836–8=28。

26102016。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中文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包括进位和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减起的算理。本课的学习又为第四个信息窗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奠定了基础,为这一类内容的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结构上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时我力求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探究新知。

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本节课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五、教学过程。

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练习,巩固深化,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中。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指导学生搜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1)摆小棒:

方法一:摆出47根小棒,从4捆里面减去3捆,即40—30=10;再从7里面减去2,即7—2=5;10+5=15。

方法二:摆出47根小棒,先从7里面减去2,即7—2=5;再从4捆里面减去3捆,即40—30=10;10+5=15。

(2)拨计数器:

方法一:拨出47个珠子,从十位4颗珠子里去掉3颗,即40—30=10;再从个位7颗去掉2颗,即7—2=5;10+5=15。

方法二:拨出47个珠子,从个位7颗去掉2颗,即7—2=5;从十位4颗珠子里去掉3颗,即40—30=10;10+5=15。

(3)竖式计算。

对照小棒图和计数器,引出竖式计算。

对照竖式问: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4个十减3个十等于1个十,1要跟十位对齐。)7—2呢?(7个一减2个一等于5个一,5要跟个位对齐。)。

第二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一个问题:“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竖式计算:68—25=?班内展示,交流算理。

第三环节——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同桌分工解决两个问题,指名让学生板演。

问:比较刚才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白:大数比小数多几,还可以说成是小数比大数少几。课件分层次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做题,班内集体订正、交流算理。第四环节——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收获,实现知识的系统小结,更实现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目标。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会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说课稿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明确课题。

二、展开:

1、猜测活动。

2、试一试。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6-1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两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首先出示减法的旧知识,以便学生学生可以更好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再通过2008年北京争取到奥运会的举办地,从个地选票的差别将同学们引入新的课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而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其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先出示北京赢了这张图片,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练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先总结出列竖式应注意的事项再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我主要的采用的是用课件,但是板书上也会重点展示竖式的列法。

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被安排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口算。

5、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准确的口算。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教材采用了买玩具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6—8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学法

1、迁移、推理。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5)说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棒。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部分第二课时。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以下几点体现了“发展”的教学观:

1、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

布鲁姆说:“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讲述新的计算类型之前,要正确且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对于这点的处理,可以在提问的环节不压抑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还可以顺势复习旧知,有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自主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师将大家带入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发现矛盾“6减8不够减了”,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在推理和思考过程中学会交流和倾听,进行体验,激发更多的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计算36—8时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个方法创新的好机会。另外创新是在活动中生成的,要提供给学生活动的充足条件,这是创新的物质基础与可能性的前提。

【一】复习准备

16-8=36-4=66-6=

这三道口算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基础,为知识的有效迁移、正确推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情境导入

1、引出问题

2、出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6-8=

师:36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怎么算呢?6减8不够减怎么办?【创新点: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

请你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准备好了吗?请动手摆吧!(教师巡视)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现在不摆小棒,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减8得8,再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法二:10-8=2,26+2=28。

算法三:6和8差2,8-6=2,30-2=28。

算法四: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4、小结:(出示课题)

【三】练习反馈。

教师:感谢你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将带你们去闯关,有信心吗?

1、第一关:(课件)完成68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32—5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后请一名上台展示并说说理。齐说、个别说。

2、第二关:祝贺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敢挑战第二关吗?(课件)完成69页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咱们一起去钓鱼吧!算对了你就钓到鱼了。(抢答)

【五】板书

36–8=2836–8=28

2610xxxx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17-1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节课安排的是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的顺序:从个位减起。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退位减法作铺垫。它是下节课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减法计算之前,教材编排了一幅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的情境图,图中不仅呈现了学生正在看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的场景,而且给出了前5名的代表团获得金牌数的统计表。情境图一方面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还为后面教学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例题提供实际背景,将枯燥的数据赋予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教材将笔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通过解决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在美国和俄罗斯所得的金牌数比较中引出减法算式36-23,通过直观和学生的操作活动探讨,理解计算的算理,明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对于笔算减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仍然采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同时淡化了法则的文字表述,重点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笔算减法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知道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这是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基础和新知识的增长点。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体,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学设计时还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为后面学习退位减打好基础。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教师首先播放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获奖的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奥运会金牌榜,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在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口算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圆片,理解算理,并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尝试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通过对比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再次帮助学生巩固竖式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笔算的基础,而且已经对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少数学生来讲可能并不陌生,它只是学生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但是退(进)位减(加)法是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将以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首先是4道100以内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2道两位数笔算加法竖式计算,课前通过学生动脑想、动笔算、动口说,复习旧知的同时为新课做准备。然后视频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获奖的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奥运会金牌榜,通过小精灵提问:从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在学生认真观察表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提出让学生提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要求。学生如果提出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这个问题,就直接引入新课,学生多次提问没提到这个问题,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直接提问,并请学生列出算式,引出今天的新课,板书课题。

2、自主探究,尝试探疑。

计算36-23=学生最本能的可能想到的是口算的方法。因为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方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3、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摆、画圆片理解算理,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尝试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4、展示汇报,点拨释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摆圆片的过程。鼓励学生展示算法的多样化,重在学生摆圆片来理解笔算算理,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同时,讨论对比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5、学以致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前两道题除了利用数形结合摆圆片,同时注重想的过程,尤其是个位得0和十位得0两种情况竖式的写法。第三题蝴蝶下面藏着几,对比笔算加减法,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巩固计算。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课堂总结。

先总结出列竖式应注意的事项再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周一、根据学校安排,我讲了一堂公开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用奥运赛比分引出题目56-18,让学生通过摆圆片来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和“为什么在个位上加10”两个关键问题。

在交流算法的时候规范了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方法以后,我又出题目让学生动笔演练,并让4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1、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退位方法,知道从十位退1,并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整节课,能基本按我的思路下来。但重点环节还须停顿时间长一点,让学生细化。

3、对学生加强了练习,让他们得到了巩固。

1、课堂上,讲授重点环节时时间停顿太短,学生还未思考完,我已步入了下一步。今后教学中在重点环节须停顿时间长一点,让学生细化。

2、让学生自己在座位上独自做题时,高估了二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给予的时间不够,以致对答案时回应太少。

3.讲完练习题目后,未给予学生时间来修改自己的错题,以致让他们改错意识淡薄。

4、忘记在适当的时候,出示课题。导致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内容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5、整堂课以自己讲授为主,未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动手,多思考,不能灌输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深深的感到,因为是教育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要更加足够细致,多强调细节,从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有太多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非常感谢参加听评课的老师们,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磨平身上的棱角,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大公鸡和小乌龟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小乌龟对大公鸡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公鸡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师: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大公鸡、小乌龟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明确课题。

2、试一试。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3)十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回忆操作过程,弄清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的道理。

6、阅读教材。

7、小结:以学生为主。

5、专项练习。

不用计算,判断开始时的10道题是否要退位,若要退位就拍掌三下。

6、选择其中4道题进行计算。(对比练习)。

分小组练习,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7、请你当医生。树林时里有许多树生病了,你会帮它们治吗?

出示树上写的式题的练习。课本第21页第7题。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式题,现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算一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掌握。

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小结计算方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19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本节课我试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2、能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不会的小朋友借助小棒摆一摆(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3、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是怎么办的?

4、能用摆小棒的形式边摆边说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台演示操作过程。

师问:你看明白了吗?

谁能把他演示的过程再说一遍?

有不同的方法吗?

6、教师电脑演示,小结,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师问:回到竖式,个位是要先算(16)-(8)。

十位上要算(4)-(1)。

教师板书16、4。

过渡语:这是我们想的过程,列竖式时我们应这样写:相同数位对齐………。

1、师问:如何记住从十位退位了“1”呢?

(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个小圆点,提醒自己十位减少1后再减)。

2、教师质疑:这道题可以从十位减起吗?

为什么?

1、多伦多比巴黎多几票?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2、师问:你想提醒大家些什么?(十位上的0不写)。

会做吗?试试看。(上下齐做,反馈说算法)。

师:整十数减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个位上要算(10)-(4)。

有没有不是用10-4的?

十位上再算(4)-(2)。

学生尝试归纳计算法则。

学生在探索新知的经历中,要面临问题、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在教学中遇到比较难学的内容,不易掌握的知识点时,经常让学生先体验挫折,后体验成功。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建立在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类题大多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作为教师不要去为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带入教师预设的中。应该放手让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氛围的形成。对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了解每一种计算,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

2.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50根小棒(5捆),计数器(2人1个),课业本。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比赛。

生1:个位上0-6不够减。

生2:前面的是不退位的,后面是退位计算。(板书:退位)。

怎样计算这道减法算式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5)反馈。

a.用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从50根小棒里拿走26根的。

上台演示:先摆5捆小棒,表示50,(追问:从5捆小棒里拿去26根,没有单根怎么办?)。

当演示“拆开1捆时”,(追问: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

(拆开1捆是几根?)。

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和4根,得数就是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怎样算?(演示课件)。

b.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现在要减去26,(提问:个位上没有算珠,怎么办?)就拨去十位上一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个位上要拨上10个算珠?强调1个十是10个一。)现在就可以拨去十位上的2个算珠和个位上的6个算珠。剩下的算珠就表示50-26的得数,得数是多少?(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

c用竖式计算。

(1)谈话: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根据刚才的演示,我想,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谁来说说。

(2)板书:演示竖式计算退位减的过程。

生:从十位上退1是10。

可以在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的“·”。(板书:·)你知道这个小点有什么用吗?

然后个位上10减6等于4,4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5退1是4,4再减去2,等于2,2写在十位上。最后的答案就是24(板书:24)。

集体轻声跟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3)这样,我们就通过竖式计算出了此题的得数是24,单位名称是~?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抽查两本并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

3)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用竖式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题。

(1)独立完成,反馈。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3.解决问题p89第三题。

4、拓展。

45-1□=2□45-1□=3□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讲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生:“当然了”。

师:“你来说说”?

师:“说说理由”

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创新火花的碰撞,令我高兴,令我激动。因为我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种计算方法呀。课达到了高潮,在引导小结、比较那一种计算方法最好,计算最快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在作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选择简便的数式计算,或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用起来最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环节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在。

1、创设了民主气氛。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观察北京申奥情景图和统计表,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究。课始,我问学生“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汇报算法时,“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2、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介绍各自的好方法。例如:教56-18=学生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整节课虽然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每学生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得到收获,老师教的也轻松。但是在课后从学生的作业看,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在十位上,有的退了1十位上不打点,十位漏减退的1,还有的做成了加法而做错。通过反思,表面来看是一节成功的课,缺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确答案,缺少了动手操作。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科书第68页。

小棒、实物玩具、卡片,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卡片)。

11-5=36-4=29-3=。

16-8=12-4=13-6=。

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实物玩具,并贴好商品价格。)。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洋娃娃(45元)玩具小熊(6元)恐龙模型(5元)。

绒毛小兔(3元)电动狗(24元)玩具汽车(36元)。

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师: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

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

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

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

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师: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36-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

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

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三:8-6=2,30-2=28。

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练习反馈。

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2、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73、56、48。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摘下放到相应的筐里,每个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后派一名代表上前。

练习设计,紧密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应用体验:借乒乓球。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教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

如46-3=4343-6=37。

37-5=3232-4=28…。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专家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36-8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这个星期一直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口算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和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学习的内容需要退位,属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学习的层次和难度上就有了一个高度。

在进行教学时,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课堂中捕捉信息,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而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要拆一捆小棒,在这个地方就要问学生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是多少个一?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进行操作。接下来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个方法了。

二、及时引导,为笔算作好铺垫。以前学的进位加去都是强调满十向十位进一,属于顺向思维,而现在是退位减法,属于逆向思维,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个位思考,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让学生上台演示说说操作的方法。突破个位不够减,退一作十再减的难点。也为后面的笔算作好铺垫。

四、计算题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这个环节如果注意不好的话,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费。就是要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

1、要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楚题目,摆竖式的时候不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摆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学生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要提醒学生摆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片段。

学生纷纷把手举的很高,都想表现一番。

师:“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根据竖式计算出来的。”

生:“当然了”。

师:“你来说说”?

师:“说说理由”

本环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直接出示了题目50-26,让学生自主探索,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法。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交流算法的时候,我请多名学生说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同时规范了竖式的写法。

我的思考:

(1口算过后,我又出示了两题,一题旧知,一题新授,可能两题一起出现,学生争分夺秒的时间观没有,对后面的新授讲解势必会有一些影响。一题一题的呈现,更能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和想解决出问题的冲动。

(2)教材中例题是以两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邮票为题材,从而展示出新授内容。计算本来就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我直接出示了题目,可能一开始出现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学生可能想计算、想解决问题的兴趣更大,这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讲解完50-26这题后,学生可能掌握的不是很好,还没能完全吸收新授的知识点。在这我可以再出一题类似的进行巩固练习,这对下面的教学试一试(不同类型)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也一定掌握的更加牢固。

(4)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58-26和50-26这两题时,学生说的不是很重点,那是因为我在前面引导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意思,以致在这个环节中,以我的语言居多,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5)在做课堂作业的时候,自己要注重练习的题目类型,学会设计题目,避免出现类似的,每一题的出现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让这个巩固练习更具有实效性。

在这节课中,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能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磨平身上的棱角,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个位0-6不够减,到十位借1,借1做10。

2、10-6=4。

3、十位借走了1还剩4,4-2=2。

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时,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思路,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借。

4、十位被借走了1,要去掉。

5、横式的结果不要忘记了。

6、看清数字,不要写错了。

7、看清楚符号。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加深记忆。整节课虽然老师对学生扶、放手结合来教学,通过计算、比较、发现、交流、总结来巩固新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讨算法的过程中来,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收获丰厚,老师教的也轻松。但是从课后学生的作业看,有很多的地方仍然出现错误,比如: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借了1十位上不点点,十位漏减借走的1,而做错。

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