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数学课的感受范文(12篇)

学生上数学课的感受范文(12篇)

ID:7210892

时间:2023-12-14 07:25:27

上传者:雁落霞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生上网课的感受作文

20xx年,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疫情袭来,全国封城,所有人留在家中,严格管控。

但是,这一年如同往年一样,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小升初,初三的学生需要中考,高三的学生需要高考......而我们,初二在校生,正值初中生涯中关键的时刻,要为初三以至终考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不懈怠,保持学习进度,教育局决定通过网课的形式来学习,获取知识。

学生们认真上网课,是另一种与病毒作对抗的方式,是我们学生的方式,这是我们对老师的支持对学校的支持,对祖国的支持。我们不能站在抗疫的一线上救死扶伤,也能在家中为抗疫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老师,同学和家长都不约而同地为网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各科任课老师不能再写板书,只能熬夜做ppt,来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正视知识点;家长们时刻在微信群里观察着老师们的“动向”,打印出来,督促着我们;同学们每天盯着电脑,认真地做着笔记,即使在没有老师看管的环境下也自觉地学习。

学校还很好地规定了学生的作息时间,什么时间该起床,什么时间该睡觉,让我们的一天充实,有意义,如同往日上学一样,不会让人松懈。

人们总是把各种事物冠上“双刃剑”的头衔,这也不无道理。网课也确实是把“双刃剑”。在家中上网课,丰富学识,生活作息规律,好处一定是有的,而且很多,但是也不得不说一些弊端。其一,在家中上网课,没有老师的时刻监督,没有班主任的突击检查,家长也不是能时刻在自己身边,我们很容易没有自制力,更何况是在自己安逸的家里;其二,网课毕竟是在电脑上,很容易出问题,给教学造成非常不良好的体验,效果也不尽人意。许多同学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网课的效果远远不如现实课堂的效果好,这也正是网络课堂的一大弊端。如果我们可以正视这些问题,网课,这场网上“抗疫战”,一定会赢。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可以重回学校,见到久违的老师同学,重回课堂。

学生作文:上数学课的感受

每当我想起上数学课时的情景,不禁之间便开始锤手抓头怅恨久之。

想起今天在办公室看见副班长所请教的问题,又想起了那本画满练习本,心情复杂所感最终也只能化为一句叹息,到此我已想通了。自行车已经是修好了,我骑着它直奔家去。

上网课的感受学生作文

今年的年很不同,我校换一种方式授课:网络授课。个人感觉通过钉钉这个app上课不是十全十美的方法。因为是在电子产品上开课,同学们可能不专心听课,老师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老师把知识精炼概括以使同学们尽快消化。

在网上上课时,老师如果叫我们连麦有一丝紧张,但紧张也不会影响老师的教学。在上网课时也有好处,大家不在一起也说不了话。在上完课之后还有“家校本”,这样老师也可以布置作业了。

可是一天都在手机电脑前写作业也对视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学校的课程很好,上午有徐老师给我们带领的操,下午有徐老师和我们一起作的.眼保健操,所以听课精力也很旺盛。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们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学习希望这次的病毒可以快点走,让我们回到阳光明媚的教室里学习。

疫情学生上网课的感受作文

今年,我们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因为武汉有瘟疫传染特别厉害,我们也不能出门了,最大的影响是,我们不能上学了。

于是老师们想了个办法--在网上上课,也就是我们说的“网课”。

妈妈给我报的课外班老师都打来电话,让我们下载一个叫“钉钉”的软件。准备好后,老师在钉钉上开启了第一堂网课,这也是我在钉钉上的第一次网课。我早早地准备好笔记本、《论语》书等文具坐在电脑前等着老师直播。

网课开始了,还是老师熟悉的声音,但是网络好卡,老师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唉,原来热闹的课堂,一下了冷清了。我看看周围,没有了同学们你争我抢回答问题,也没有了大家一起的朗朗读书声,本来对网课还有点好奇的我,因为看不到同学们,跟老师也不能互动,一下子失落了。我面对电脑屏幕听着老师在里面受罪的声音想,老师藏在电脑那么小的地方里怎么能好好说话呢?万一再憋出毛病来可咋整?想到这里我笑了起来,把自己吓了一大跳,屋子里好安静啊。

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虽然网课不用像平常那样桥东桥西来回跑来跑去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在教室里上课,能面对面地听老师讲课,能跟同学们抢着回答问题。

希望这场病毒大战赶紧结束,我还能像以前那样去教室里学习。

大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感受

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我们即将离开这个幸福的摇篮,开始独自闯天下了。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课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面对未来的就业也有了信心和自己的计划。

就业指导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让我们充分好做心理准备。就业形势每一年都是非常严峻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压力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式更是相当严峻!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xx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力, 所以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同时,就业指导课上,老师也教会了很多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对于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相关的就业的法律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学习这些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以后出来找工作,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对于毕业生如何签就业协议书以及就业合同这些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些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劳动成果。而且我们也大致的熟悉了一些劳动合同法里面的相关内容,对于以后自己找工作相信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就业指导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应聘以及面试的基本知识还有技巧,同时老师也提醒了我们要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还有如何制作个人简历,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受用,因为学校在后来为我们应届毕业生举办了一次校园招聘会,我也非常珍惜这一次的机会。在参加应聘前,我先制作好个人简历,然后了解招聘企业的信息,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企业机构进行充分准备,最后去参加面试。通过面试,我知道了自己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让我用英文自我介绍,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感觉不是很顺利,所以以后面试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有,我感觉自己的目标还不够明确,只是为了应聘而去面试,没有自己的一个目标和要求,所以还需要认真考虑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目标。而且我也遇到了一些关卡,比如说企业只是要本科的,还有对我个人能力的质疑,这些问题我还不能很灵活的处理面对。当然我也知道了面试应聘的流程是怎样的,有了这一次的亲身经验,不管结果是怎样,相信在以后的应聘中自己更会成熟稳健,更加自信!

我觉得大学生选择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未来。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的。好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的心声的。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汲取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养料,反映真实的生活;而反映人们的心声的作品,必须能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必须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讲,怎么去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读懂艺术作品的内在之美。应该使学生清楚一点,那就是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缺少美的东西,缺少的往往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知道怎样让学生学会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客观世界中的美,以独特的心灵去感受自然中的美。为此,如何在生活、教学中,让学生用心感受美术的独特之美,从而让学生真心喜欢上美术课,让课堂丰富多彩,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就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特别是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的造型、美的因子、美的构图,从而认识到艺术之美并能感受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可惜的是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让美术教师帮助学生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去体验美,为生活创造美,并一起享受美。

二、角色转换,从艺术的角度感受美。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艺术的交流早已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但是怎样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画出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呢?如果你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你又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作品呢?这种身份的假定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身临其境的.眼光去认识、理解和审视艺术作品,并且学会以宽容、开放的眼界和态度看待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为美术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大画家齐白石艺术创作为例,就能很好的说明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是分不开的。齐白石先生不可能将家乡的草木带到北京,但家乡一草一木却都作为一种自然信息随齐白石先生来到了北京,并化作艺术信息传达出来,以实现齐白石心理的平衡;齐白石先生篆刻了许多方寄托着怀乡之情的闲文印,表现了齐白石先生自抒胸臆的一种手段;齐白石先生还写了许多的怀乡诗,如:“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又如“饱谱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这些诗句是齐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时所些的肺腑之语。这些都在说明齐白石先生的变法和着变意,变意和着变法,乡心伴着童心,童心也总念乡心。齐白石先生的作品《我最知鱼》,画着小鱼围逐钓饵,是他少时惯作之事,故能知鱼;齐白石先生77岁时画《墨猪出栏》,是因为他有一颗“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齐白石先生画那些黑蜻蜓、红甲虫,是因为他还记得乡里人叫黑蜻蜒作“黑婆子”,叫小甲虫作“红娘子”,这正是农民眼中的草虫,是农民的审美情趣;齐白石先生画鲇鱼题“年年有余”,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也是民间艺术喻意象征的特色。这类作品,是他的恋乡情结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也是他从毕生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却又远远高于生活的艺术。同时,作为美术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认识和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当中的美。还要注意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生活的感知体验和能力。比如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认识线条时,我会让学生在了解绘画中线条之前先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真实的线条和线段,如家里的电线、做衣服的尺子、门窗的边沿等等。这些活动都强化了学生对线条的视觉感知。因此,我认为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不能只是我们教师在讲台上平淡地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也不能只是不断地播放多媒体图片那么简单,而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比如带学生去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知这些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愿意学会去欣赏和尝试,这是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的开始。

三、做到教学性、思想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上做到教学性、思想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提高正确的审美素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特别是注意对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的培养,进而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艺术作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艺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反作用于社会。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美术教学的生命力也应该是做到教学性、思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美是客现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去发现和感受各种各样的美,并学会运用各种美学理论和美术原理进行家庭摆设,以及个人日常穿衣戴帽等。美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美的内容、美的形式使人们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去感受艺术中独特的美,从而提高审美修养,并通过作品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态度陶冶人们的情操,启发他们的心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学会如让学生从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且综合美术教育、整合并重构教学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改善单一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美术课,最终实现创造美。

学生停课不停学上网课的感受

2020年,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疫情袭来,全国封城,所有人留在家中,严格管控。

但是,这一年如同往年一样,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小升初,初三的学生需要中考,高三的学生需要高考......而我们,初二在校生,正值初中生涯中关键的时刻,要为初三以至终考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不懈怠,保持学习进度,教育局决定通过网课的形式来学习,获取知识。

学生们认真上网课,是另一种与病毒作对抗的方式,是我们学生的方式,这是我们对老师的支持对学校的支持,对祖国的支持。我们不能站在抗疫的一线上救死扶伤,也能在家中为抗疫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老师,同学和家长都不约而同地为网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各科任课老师不能再写板书,只能熬夜做ppt,来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正视知识点;家长们时刻在群里观察着老师们的“动向”,打印出来,督促着我们;同学们每天盯着电脑,认真地做着笔记,即使在没有老师看管的环境下也自觉地学习。

学校还很好地规定了学生的作息时间,什么时间该起床,什么时间该睡觉,让我们的一天充实,有意义,如同往日上学一样,不会让人松懈。

人们总是把各种事物冠上“双刃剑”的头衔,这也不无道理。网课也确实是把“双刃剑”。在家中上网课,丰富学识,生活作息规律,好处一定是有的,而且很多,但是也不得不说一些弊端。其一,在家中上网课,没有老师的时刻监督,没有班主任的突击检查,家长也不是能时刻在自己身边,我们很容易没有自制力,更何况是在自己安逸的家里;其二,网课毕竟是在电脑上,很容易出问题,给教学造成非常不良好的体验,效果也不尽人意。许多同学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网课的效果远远不如现实课堂的效果好,这也正是网络课堂的一大弊端。如果我们可以正视这些问题,网课,这场网上“抗疫战”,一定会赢。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可以重回学校,见到久违的老师同学,重回课堂。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感受和感悟

我们来看一节高三第一轮复习课,课题是“数列求和”.课堂教学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识聚焦”(学案用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回顾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主要是类似自然数构成的一些特殊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并复习了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如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

第二阶段是“点面讲考向”(学案用语).分为三个探究:探究一是分组求和法;探究二是裂项相消法求和;探究三是错位相减法求和.每个探究各配有一个或两个例题.在每一个探究完成之后,教师都要针对方法进行小结.

观察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授课教师还是关注到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中,如每个例题都是让学生先做,再找一个学生说解法.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调动不够充分,教学氛围略显沉闷.

本节课授课教师对高三复习的定位是怎样的呢?作为高三教师是否明确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到本节课就是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对数列求和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呢?我们看到的教学是教师更关注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是否准确和对数列求和四种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应用.显然,授课教师的复习定位是值得商榷的.他把数学复习理解为学生记忆公式和结论并能够熟练应用公式、结论,忽视的是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复习的落脚点应该是放在这两个公式推导的数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是为什么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求和采用的是倒序相加法而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时运用的却是错位相减法?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最终都要归结为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本质的认识上.如果是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就能够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很好的思维基础.

对于数列求和四种方法的教学也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问题的理解上和解决数列求和方法的探寻上.不要像实际教学过程那样,先复习方法,再在所谓“探究”的幌子下进行方法的操练.这样的“探究”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他(她)不需要想什么,只需要把“探究”名义下的“方法”运用到相应的题目中即可.

符合教学逻辑的做法是,直接给出数列求和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中去探索相应的数列求和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确定学生需要明确:首先要判断这个数列的属性,如果是特殊的数列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那就直接用求和公式;如果不是特殊数列,那就研究这个数列的通项,并根据数列通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展开的教学是以知识逻辑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符合研究数列的思维逻辑的.

本节课授课教师对每一种数列求和的方法都做了小结,力图帮助学生提炼出一些东西来.但是从教学的实际过程看,这样的提炼有点就事论事,提炼的高度不够.原因在于授课教师还是满足于对于具体方法的落实上,而没有看到方法背后的思维价值.这也表明授课教师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研究还不到位,当然也和教师持何种数学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这位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充分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列求和的四种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方法,即在判断出某数列不是特殊数列之后,只要研究它的通项,也就是从项的值与的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思维逻辑的基础是对“数列的前n项和。

”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数列的前n项和。

不是一个简单的求和计算,我们要明确的是数列的前项和。

也是一个数列,也就是数列的前n项和。

是关于n的函数.如此,数列。

也有可能是特殊的数列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而求数列的前n项和。

本质上是确定和序号n的关系,也就是明确函数的自变量n与因变量。

的关系.

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一定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思维的转变的,这种转变的基础在于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我们要坚持用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们理解教学的内容,要教会学生会用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来理解学习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其真正的教育价值.

高三阶段课堂教学的定位要以知识为载体,要提高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从数学思想、观点上启发学生本质地思考数学问题.高三数学教学要赋有逻辑,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学习数学不是靠记忆的,学的好与不好与记与记不住公式、结论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清楚:高三数学的复习质量和效率是要靠每一节课的高质量来落实的;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是要靠教师有思维规律的教学来造就的.

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三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考生可以跟着老师讲课速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多做自己的练习题,把不会的内容搞明白,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实在太难的题目就先放弃,高考数学百分之八十是基础题和中等题目,所以考生不要费尽心思去抠难题,这只会影响考生的复习时间。

数学公式是很重要的,如果考生不背数学公式,高考数学题根本解不出来。考生可以边背边背公式边做练习题,这样结合会加速记忆。考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要注意书写规范,找出题目的关键,在进行答题。考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也要尽可能地写上公式,然后看对答案,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高考数学答题套路。

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小题和填空题只需要答案,不需要过程,所以考生能用简单的方法就用简单的,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不会的题目记下题号,等答完答题以后再去思考,如果思考也找不准思路的话,选择题按照abcd的比例去蒙一个答案,填空题蒙1或者0,千万不要空题。做高考数学大题的时候要弄清楚题干,可以把关键词用笔画出来,这样考生可以更直观的进行答题,大题不会的话也没关系,大题都是有步骤分的,考生可以写出有关的公式,这样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

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心得感受

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的侵扰,教育部下发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小的时候写作文,题目是20__与现在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呢。我提起笔在纸上写道:“它将会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问题,教学方式也改为了在网络授课,学生再也不需要去学校,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真没想到,对未来的小小幻想竟可以生根发芽,在20__的到来中真的实现。

上网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逐渐适应这种生活。那些本该见到的人此刻由于疫情的爆发不能再相见,但知识则依靠互联网联系了千家万户。

使用微信授课,没想到平时不苟言笑的政治老师用着俨然一副“岁月静好之图”的头像,没想到用着本该走文艺范的语文老师头像竟是!愤怒的小鸟!人设终究还是和现实分道扬镳了。

但是网课还是有更多刺激之处的。比如说上课回答问题被艾特的慌张;上体育课,老师让你发视频的慌张,早上差点起晚在截止时间前一秒打卡的慌张。说着说着,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像一天被cue五次的本人,真的是在网课的推行中感受到了老师对我莫大的关怀。这种刺激往往可以在一瞬间分泌大量多巴胺,让我还没清醒的小脑瓜一瞬间回神。

网课最有趣的一点是善用语音转文字功能。看着这些文字,我只想问:“在吗?为什么你能发语音?”其实网课的推行益处很大,就比如语音,不会的可以再反反复复地听,再也不用担心有哪里没听懂啦。

总之呢,网课肯定是利大于弊的。相信同学们可以把握住这次的宝贵机会,好好学习,不负韶华。

让高职学生感受大学英语课的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以愉悦的心境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才能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

只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本源。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比如,学习《千克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1千克的重量,用手掂一掂重1千克的各种物体:木块、苹果、糖、味精、铁条、鸡蛋等,并说说感觉如何;再让学生数一数1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学生的认知世界中建立的原型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刻。

二、亲身经历,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亲身经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圆:铁皮做成的圆、硬纸板做的圆、铅丝围成的圆、布剪成的圆、钟表针尖形成的圆等等,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合作交流,想出办法测出圆的'周长。后三种圆的周长无法操作,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已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很快又能体验到“不管是什么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认识了圆周率,体验了参与过程的乐趣。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例如,学习《比例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画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学习《统计图表》后,可以让学生课余时间到校门口统计各年级买零食的情况,制出统计表或统计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相应措施;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火柴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怎么包装?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设法测出一块土豆的体积等等。

四、学会欣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美学价值。

数学是美丽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时,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拼出一幅幅图案,有的学生拼成房子,有的拼成热带鱼,有的拼成火箭、有的拼成宫殿……然后请学生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说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验到图形的和谐之美。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观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数学的美,使他们产生动手实践的欲望。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

按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的要求,主要教育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国防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等。我们按照“筛选定位、分类按序、切实可行”的原则去实施教育,正如李铁映同志所指出的:“历史和国情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蕴含着不同的认识层次,在进行这一教育时,应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确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正确指导方针。

《纲要》强调:“特别是发挥好课堂教学渠道的作用”,这是因为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多有直接或蕴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些学科又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思想品德课就有着直接性和系统性的优点,为此,我们将每册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的课文加以提炼,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加以体现,“潺潺流水”就自然地润进了学生的心田。

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课文中本身就溶铸着爱国主义内容,同样可以提炼组合。还有数学等学科,亦可将课文中显性的和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强调挖掘。?就是班队活动,我们在“总体方案”中亦按“引知、激情、促行“,确定了“教育总目标”和年级“具体目标和内容”。因此,我们在教育实验前,要求各学科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的统筹下,发挥各科优势,拟定本学科的专项教育活动方案,并按确定的内容进行学科教育教学活动,还注意积累和总结。

2.确定课外活动内容。

课外活动教育,主要是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每学期确定主题内容,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内容的确定,有抽象性的大主题和在其前提下的阶段性、具体性、层次性的教育内容。从大主题线索来讲,主要对学生进行“三史一志”的认识和教育,即认识祖国的耻辱史、奋斗史、发展史,教育学生树立志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教育学生展望未来,为了心中的祖国,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作贡献。在实施教育时,我们又确定了每学期的主题教育内容,如“难忘的耻辱史”、“我心中的祖国”、“党在我心中”、“武汉革命史迹我知道”、“为我中华洒热血的英烈们”、“国旗、国歌、国徽、国都我知道”、“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接过革命火炬,誓做跨世纪接班人”等。当然,在具体活动时,又考虑到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年龄和认识差距,不搞一刀切,再接年段确定具体内容,如开展“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教育活动,低段为“学校变化”,中段为“家乡变化”,高段为“社国变化”。再如外出“春游”“秋游”,我们也确定了由近及远的具体内容,规定每年段的瞻仰点、参考点、联系点和踏青点、考察点、实践点。随年段渐升渐进换点,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能对家乡的主要革命遗址、名胜古迹、厂矿建筑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中受到教育。

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引知、激情、促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活动的过程,亦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而且其效果往往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同时,规范化的活动过程,能促使老师、学生在较长准备过程中,皆重视,皆参入,皆受益。

1.设计活动过程要考虑年段学生特点。

如前所述,一至六年级学生各方面是有差异的,其活动过程亦应不同。一是规定由近及远的活动范围;二是设计由易到难的活动形式;三是明确由浅入深的认识范畴。如“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活动,低段重在集体方面,主要使低段学生在了解班级、年级、学校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学习、生活、成长离不开集体的道理,教育他们“心中有集体”;中段重在家乡方面,主要让中段学生在调查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和查找水果湖、武汉市有关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教育他们“心中有家乡”;高段重在祖国方面,主要让学生在搜集祖国有关基本知识和伟大成就的过程中,?认识祖国的伟大的发展,?教育他们“心中有祖国”。当然,在具体比赛时,采取的比赛形式也是不同的。

2.设计活动过程要考虑指导者的实情。

众所周知,开每项活动,离不开具体指导者--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又由于诸因素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全面了解、掌握本年段教育活动中的有关资料,也就无法指导本班教育活动,这样也就达不利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目的。为使教育活动中途不受阻,也能更好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协助,我们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一是明确活动主题、内容、要求;二是提供活动资料,指导活动方法,我们编印有关资料,发给指导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

3.设计活动过程要考虑活动步骤的渐进性。

每项活动的终端亮相(即大型集中性活动),只是活动过程的最终检验,其实最佳效果体现在每一活动步骤之中。为此,我们特别重视活动过程的设计,即在“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上下功夫。如“武汉革命史迹我知道”的活动,就分为“拍照展览”、“外出瞻仰”、“搜集资料”、“分班演讲”、“集中竞赛”这五个步骤。这些渐进性的活动过程,无疑促进着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

三、多样变换活动形式。

依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发展到较概括的、抽象的理性认识。这一认识发展是在主体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下,经过同化、适应而进行的。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活动形式对于转化、发展学生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空洞的说教,学生感到乏味;单一的'活动形式,学生感到疲倦;只有多样的活动形式,才能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教育活动的延伸。因此,我们多样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产生新感受,并乐意在新颖有趣的活动中接受认识和教育。

当然,活动形式的变换,要依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条件而定。除学科有机渗透外,课外教育活动形式更要不断求新、求实。我们常变换的活动形式有:讲故事、演唱歌曲、阅读书籍、看电影电视、影评视评、参观访问、征文和知识竞赛、请革命老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瞻仰祭扫烈士墓、新闻发布会、现场技能表演、设计小报、军训远足等,这些活动形式在某一主题教育中,不是单一采取的,而且兼而有之。如“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知识竞赛中,我们将观、说、写、画、剪、塑、演、唱等形式融于一体,从中也培养检验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每年寒、暑假,在学生中开展“童年留下的足迹”的摄影、调查活动,特别是实施的可视、可听、可思的“团路电视工程”,动脑、动手、显示才能的“星光工程”,定点、定时、定人进行军训的“绿装工程”,更具有特色,活动形式的教育功能更突出。

四、切实强化活动效果。

系列活动的开展,无疑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但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会导致一种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误解,即是“软性的”,由此变成“阵热症”,不愿投入过多精力,不必经常去抓,更不去考虑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整体延续等问题。“一阵子”过后便是“降温歇气”,本来产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效果,由于不利因素的影响,结果是“前功尽弃”。因此,强化活动效果,不可忽视。

1.克服“一阵子”的思想,注重活动开展的持续性。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虽然是小学生,但他们却是我国跨世纪的接班人,对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推进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克服“一阵子”的思想,自觉担负教育的责任,对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为此,我校在“总体实施方案”的制约下,按学期、按中心、按要求,定点定时定人,按年段循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教育研究,并检查、记载、指导、总结,不断创设教育氛围,促使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巩固、持续和发展。现在基本形成了年段定向教育和学校循环教育的路子。这一点在“总体教育方案”和“现实教育活动”中都有体现。

2.弄清活动的内外联系,认识活动的整体性。

一项教育主题活动的展开,学生受益并非限于主题活动内容的范围,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整体效应。如“国旗、国歌、国徽、国都我知道”的竞赛活动,教育的本身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歌、国都,激发热爱情感,而且在开展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还孕育着其他教育和培养因素:集体主义、协作友爱、积极进娶自强自豪和认识辨别、表达表现等。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活动效果。现在,各班还在学校统一活动结束后,依据活动内容、场面、名次,自行再次组织评论、谈感受、写作文活动,特别是这些系列活动为他们写作文提供了素材,“有话”可写了,自然受到师生的欢迎。因此,弄清了活动的内外联系,就能认识活动效应的整体性,就能变过去那种“我要你搞活动”为现在的“自觉要求搞活动”,变过去主题活动结束“歇口气”为现在的“再发挥”“再活动”,自然强化了教育活动效果。

3.改变单一的思维模式,体现活动内容的真实性。

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多元化环境之中,受其“正负”影响是难免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就不能采取过去那种“一切都好”的单一的思维模式,顾此失彼地处理教育内容,既要坚持积极正面的教育,又要根据实情诱导认识。如在“发展史”教育中,我们既以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又要以国情中的“人口问题”、“耕地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问题”等唤起学生的“忧思感”,以便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并从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因此,我们要在传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真正地诱导学生接受认识和教育,促使学生从社会上接受的“负效应”的困惑中,重新形成新的认识,并自然产生树立志向的内驱力。

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心得感受

20__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湖北省,席卷中华大地,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健康,国家做出“封城”决定。这场无声的战役,同时也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安排。全国中小学延期开学,但学生们的学习并没有因此停止,“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政策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和恐慌。通过调整教学方式,老师各出妙招,运用网络、手机等工具及时发出教学指令,网上授课、个性化作业及批改等各种人性化的举措让学生们在停课期间仍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实现了家校“零距离”对接。

一开始听见这个消息时,我的心里很担忧:不在学校上课,我们怎么学习、上课、交作业呢?如今,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不但让我用另一种方式“回归往常”,更让我感受到了老师“润物细无声”的伟大。

老师们为帮助我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可谓是煞费苦心!尤其是班主任李艳老师,带领我们创建群聊、自己编写课件、录制课程、下发学习任务以及笔记。

最重要的是,我担心老师们会因为上交作业太多而草草批改,但数学倪克琳老师、英语任旭杰老师并没有丝毫敷衍,仍像在学校般认认真真、一如既往,并且根据每个同学作业的不同给出不同的鼓励性评语。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我在这里对老师们真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您们辛苦了!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不但教导我们认真进行主学科的学习,科任学科也没落下,因为她们时刻关注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班主任李艳老师每天给我们发关于音乐、美术、科学等科任学科的课件,并且换着花样的督促我们做眼操、锻炼身体、积极劳动、关心时事、热爱科学……真是用心良苦啊!

请大家看下我在家的表现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