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埃及金字塔说课稿(七篇)

2023年埃及金字塔说课稿(七篇)

ID:73751

时间:2023-04-09 05:01:53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一

1、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喜欢上音乐课的同学请举手,喜欢听音乐的同学请站起来。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音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播放宋祖英的一段音乐录像)猜猜看是谁唱的?知道在哪儿唱的吗?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维也纳)

(2)提示课题。(板书)

(3)想不想看看音乐之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下面就请欣赏。

(二)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己快速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边看边想,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语句划下来。(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小节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三)学习第一段

(学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

(生交流,师指导)

指名读后,全体女生起立齐读。

过渡:同学们,维也纳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它不仅以景色优美文明于世,他的名字还始终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被誉为音乐之都,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吗?请你们自学文章的2.3.4节。

(课件出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2至4自然段中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边学边想,将你学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别人。

5、(课件出示)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集中成的“问题超市”。自选问题相机指导学习。

(四)、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a、学生自学,放舒缓的轻音乐

b、小组交流

c、集体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请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看音乐家图片。师:是的,维也纳曾是这些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从这儿我们可以体会到维也纳的音乐底蕴是多么深厚啊!)

(3)“摇篮”是什么意思?(最初成长的地方)理解后练习填空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2、交流第三自然段

(2)师:边点击,边解说: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3)、课件出示归纳性习题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 ,

可以看到 ,

还可以看到 … …

3、交流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小节内容。

(1)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四人一组之间交流一下,把你印象最深的那一点说给同学们听,开始。

(2)交流。

指名读后,全部男生起立读。

还有谁说?

(4)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同学们读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感受到音乐已经像他们每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一样,一天也离不开了。

过渡:同学们,维也纳处处洋溢着音乐,大街小巷处处充满着音乐,他是当之无愧的(生齐说)“音乐之都”,他在音乐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请大家齐读:(课件出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过渡:听了音乐,看了图片,读了课文,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生写,若时间多就交流,不多就下节课交流,然后随机结束并介绍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下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维也纳,去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感受那儿的音乐之美。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感受金字塔的特点及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掌握有关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热爱及对古埃及人民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金字塔的外形特点及构造,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为什么把这些建筑物称为金字塔?

2、这些金字塔又有什么作用呢?

3、你能用这两段中学过的词语来形容金字塔吗?

二、读中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胡夫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宏伟、精巧。)请学生默读这个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宏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精巧的句子。

1、感受胡夫金字塔的“宏伟”。(板书:高、大、多)

2、体会金字塔的“精巧”。(板书:平、紧)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去感受一下这种宏伟和精巧。

三、金字塔的建造。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1、学生猜想

2、播放视频。

a:师:看来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几千年前埃及人民想到的方法,你们小小年纪也想到了。那么课文是怎样为我们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b:师生交流(板书:运、垒)

c:此时此刻你想对埃及人民说句什么话?

四、教师小结

师:正因为埃及人民的智慧才有了今天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让我们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五、拓展:

(1)关于金字塔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试试?

(2)出示课后练习,查一查:

1、这么重这么大的石块是怎么磨平的?

2、法老们的棺墓又是怎样搬到金字塔里的呢?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三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但与我们这儿的小学生来说,缺乏与文本的共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学生在熟悉说明方法的同时也能由衷地为古埃及人民的智慧所倾倒,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片断描述:

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教学楼有多高?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读完全文,可以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更由衷地敬佩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一、媒体导入,读文质疑

课文的第一节有总括全文,辐射全篇的作用。因此在揭示课题后马上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来引起了学生的阅读第一节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读了第一小节后还想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学生相继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会举世闻名?”这些问题对全文呈现出一种包举之势。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划,独立自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存疑读文,理解课文

随着初读感知任务的完成后,直奔文章的重点段落来理解:(1)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2)理解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起来的。第三节它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在理解金字塔的宏伟时,我抓住“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楼”这句话,着重理解“相当于”联系生活经验,用教学楼的高来想象金字塔的高,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表象,使金字塔的高、宏伟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另外,我又将学习语言表达与感悟语言结合,通过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一个练习,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突破重点。在理解古埃及人民勤劳和智慧时,我用多媒体影象资料与文字材料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想象奴隶的艰辛,感受工程的浩大,在情感上深深地震撼学生,再读最后一句时,学生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活起来。

三、总结全文,质疑交流

在对第一小节质疑时就有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为什么金字塔能“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由于初读课文,他们所找到的答案一定不全面,让这样总括全文的问题放到学完课文后解决,这样在临近尾声时带着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走向金字塔,既起到了巩固课文又收获着深度思考的快乐。另外,我以为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什么,更是为了渗透教会学生观察、思考方法,又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课前课后的质疑只是想让学生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让他们的探究之路永不停息。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四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生:作者选择胡夫金字塔是因为它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师:这叫抓住典型。

……

师:看到同学们在读书之后都各有收获,老师很高兴。……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技巧。好的问题设计,往往能使教学驾轻就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学中,老师只是用了两个问题,就较好地完成了这一部分的教学,即“为什么只是介绍了胡夫金字塔?”“对于作者的介绍,你还满意吗?”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充分阅读文本,与文字进行了深入地对话,使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初识金字塔。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2.你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金字塔吗?

(一位学生站起来介绍: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坟墓;是角锥形建筑物;它的轮廓像汉字的“金”字。我马上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刚才一位同学介绍了金字塔的什么?同学们马上就想到了介绍了金字塔的作用、外观、名称的由来。这样做,既能检查听的同学是否认真,又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小结。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内容,课文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课文吧!

二、     初读,理脉络。

2.学生自读。

3.检查生字词。

重点理解摩天大厦、角锥形、屹立与矗立的相同之处

(我把这些生字词单独出示,因为考虑到稍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学生思考问题,不想打断他们思路。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课生字词不多,也不难理解,可以放到课文中去学习。)

5.学生朗读后交流。

(1)地理位置、概貌

(2)金字塔的由来、特点

(3)金字塔的建造情形

(4)金字塔的意义

6给课文划分段落。

7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读。

3.交流。

(学生知道了金字塔的形状、多、巨大、恢弘的气势,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4大家用心朗读,有了这么多丰富的感受,真好!如果还能通过朗读来让听者也感受到这么多,就更好了!

5.指名朗读。

6.小结。

四、     作业。

写钢笔字。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六

昨天,我上了一节组内研讨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我该“教什么”。我先是把课文读了两遍,以希望内心里能涌现出一些构思的激情。可是好几天里,我一直是停留在以“导游的身份”去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层面,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存有兴趣去读这篇文字。然而我始终没有设计好中间的程序,因为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那样一来,我的训练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转换句式上,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而不可能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进行引导了,这样是有点偏离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了。再说,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究竟不只是告诉他们一些知识,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去思考和探究这些事物或现象。当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如果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在对语言的复述训练上,也是可以的。

我执教的班级学生,是属于基础不太好的那类,对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够,一般的常规模式的教学,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致。课堂学习中,常常会有很多学生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样一篇不是很生动的说明文,我应该怎么定位呢?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是我困惑最多的。

我又读了这篇课文,而且反复查阅资料,期求再寻找到新的视点。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我是一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到金字塔参观游览。导游针对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分别进行介绍。如果能转换好句式,效果应该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这种常规思维,因为在10年前,我就这样执教过这一课。

终于在上课的上午,我找到并编辑了一份文字资料,大致的内容是: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文明的一块丰碑;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有一种神秘的能量。我想把这份资料放在上课开始让学生拓展读,应该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也能较好地补充一些课文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就这样,我安心的走进了课堂。

整节课,我好像并没有讲多少话,都是围绕指导学生学而进行设计:第一个环节:1、2节课文是由学生默读完成的,我只出示了一个课文填空让学生完成:“金字塔坐落在           ,它的形状是             。金字塔是用来           。因为                ,所以称为金字塔。”第二个环节:引读第三节课文,围绕“宏伟”“精巧”找读有关句子,重点把用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金字塔的语句拿出来进行品读,以此体会到金字塔确实是宏伟而精巧的。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找出写建造金字塔方法的语句,在课文语言叙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画图来理解古埃及人科学的建造方法,并由衷体会到古埃及人是勤劳而智慧的;接着,我也出示了在课前收集到的比较清晰地绘图模型,学生更是惊叹不已。

这是我期望达到的目标,我的新思路是成功的。更主要的是,这节课,我好像真的没有讲多少话,几乎都是学生在读、在思考、在做,而且学生一直都是兴趣盎然的,这样的课堂效果,在我的班级里,也是极少出现的。

教学,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每天都要走进课堂的我们,一定要存有一点创新的理念,让自己在自我突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不断激发出自己最潜在的魅力元素。

《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

我在教学时,先有四大文明古国导入课题,让学生由课题质疑,进入文本的初步阅读,解决字词句的障碍;再进一步阅读课文,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文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哪些方面?二是金字塔的外形和结构各有什么特点?第一个问题解决后,也就是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条理和结构顺序。我出示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引出金字塔的外形宏伟、结构的精巧这一特点,再把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作为这一节课重点分析。通过这个自然段让学生学会几种说明方法,课堂的拓展练习也是对几种说明方法的巩固。

2、教后反思

首先对前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歉意-----耽误大家时间了!由于我对课堂节奏及时间把握不准,让各位多坐了十分钟左右。课上完之后,内心甚是不安。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加以批评指正。

1、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举世闻名的世界地位,那么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埃及金字塔的举世闻名入手,设置疑问:埃及金字塔为什么会如此闻名于世呢?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去品味、感受这茫茫大漠中的奇迹。如此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那么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告诉我,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设计时我曾想,学生到时候一定会捧着书本一字一句的把他们找到的读出来,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用一句话就概括全了。这让我突然发现,我的学生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而之前,由于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以至于一直不敢放手,使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依赖我的习惯。这个结果令我有些惊喜,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并且未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

3、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并深化情感教学,彼此互为相长,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另外,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读能熟记,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因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此处安排读的次数也比较多,讲解前后各齐读一次,中间自由默读一次,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这么宏伟精巧的建筑物,到底它是怎么建起来的?”对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这一环节,我想,与其我滔滔不绝的讲述,不如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中找答案更能加深印象。于是,我采取与第2自然段相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上述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寻答案并加以概括,那么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再次体会古埃及人民智慧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金字塔的建造至今仍存在许多谜,以此激起他们对人类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这不是重点,因此仅略为带过。

5、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前,我先给学生做小结,通过小结引导学生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辛,因此金字塔不愧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激起学生对古埃及人民以及金字塔的崇敬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这一段。最后的总结,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人类永远都能创造奇迹,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也许就是奇迹的创造者。

埃及金字塔说课稿篇七

1、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

2、继续学习积累与表达,在阅读中读懂文章结构,学习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师: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出示画面,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指名读。 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么优美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2、交流: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5、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

三、解决问题,重点研读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找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抓“许多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师: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人们在漫步时……(两句)师;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生: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在我们中国八月十五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们都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师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真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师:还有吗?

生: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师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配乐朗读第四小节)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1)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2)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四、学习总结,布置作业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师: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2、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