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14篇)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14篇)

ID:7759417

时间:2023-12-24 18:43:46

上传者:雨中梧

教学计划应当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形成团队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氛围。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2.教学实录。

3.教学评价。

4.教学反思。

望疃学区中心学校。

石勇强。

石勇强。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三。

交流释疑。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

(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2、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大家在图。

(二)的上面涂一涂。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4/5÷3。

1/3÷5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9/10÷30。

15/16÷20。

14/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五、课堂。

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22页练一练。

(一)——分数除以整数。

=4/7×1/2。

=4/7×1/3。

=2/7。

=4/21。

石勇强。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交流释疑。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

(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2、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大家在图。

(二)的上面涂一涂。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老师教学点评:

本课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本课的基本训练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出表现在两点:(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2)加强了图形语言与算式、文字语言与算式转换的练习。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学生自主学习,及时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平均分理解了,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学目标达到了,但在有些方面还需改进,教学环节还要更紧凑,在时间把握方面还有所调控;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更丰满一些,多培养学生别人在说的时候应该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对算法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省去了旧知的复习,设计简单的知识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索数学。数学课不应只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在具体地操作、观察、实践中得出结论。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三、

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数学。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不足之处:教学设计的内容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本课的重点掌握得不好。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两个除法算式与一个乘法算式,比较已知数和得数,理解并概括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明确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例1。

2、改编条件和问题,用除法计算。

二、教学实施。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1)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师问:从图上看,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思路一:把五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五分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五分之一,也就是五分之二。

思路二:把五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五分之四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填空。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都是已知()与(),求()的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这个整数的()。

2、计算并验算。

分数的除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4/7÷2(2)4/7÷3。

=4/7×1/2。

=2/7。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对算法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省去了旧知的复习,设计简单的知识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索数学。

数学课不应只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在具体地操作、观察、实践中得出结论。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三、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数学。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它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后继性学习,为分数除以分数及后面的分数混合运算提供认知和学习基础。

教材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从中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我称这为倒数计算法。然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困生并不能正确运用倒数计算法,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并能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中我引进了通分计算法。

为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条: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老师准备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练习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平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1、复习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习题1:“把1/2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平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计算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1张饼里有2个1/2,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吃,4张饼就能分别8个小朋友吃,列式为:4÷1/2=4×2=8(个)。但这个过程并不能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倒数法解题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4÷1/2=4×2=8(个)并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数来计算。这时我引进了通分法来计算: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几个1/2。而4就是8/2,根据学生以前知识结构,学生易于知道里有8个,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方法,4÷1/2=8÷1/2=8;追问:8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再次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要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计算遵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而倒数法的意义很难被学生理解,但它简洁的计算过程又是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两种计算方法同时渗透,力求使让通分法成为理解倒数法的基石。

这个教学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大量练习,使用计算方法。

数学的归纳过程不是把一个单一的数学现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现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特征,这就是建模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我先出示了两道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1/3张、1/4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让学生模仿前面的例题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接着出示书中“画一画”的练习,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让学生体会借用图形来理解计算的优势,认识数形结合对数学解题的帮助,从而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

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观察比较,选择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用通分法与倒数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倒数法在计算中简洁优美。但让学生体会:如果觉得通分法更适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进行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数学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允许他选择并不优化的方法,等知识水平有了进步再来运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进行学习。

5、归纳总结,完善计算法则。

通过前面多次的叙述和大量的计算,计算法则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学生的语言不够简洁扼要。这时我提出:看谁说的计算方法与数学家说的方法最接近?并说出前一部分:“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让学生接着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书中的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提出鼓励性评价——太棒了,你们大多数都有数学家的天份。

板书内容较多,从学生的猜测到验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分数除法一说课稿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3份,第(1)题的算式是除数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平均74÷2,被74÷3,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7整除的。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在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单元在新知识起到了良好在铺垫作用。学生对倒数在认识,为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在倒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教学方法:

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不同颜色彩笔几支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用1去除以这个数.如果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即可;如果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如果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将这个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如果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其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二、算一算。

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2×2=4袋)。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2÷4=1/2千克)。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1/2÷15=?千克)。

三、探究新知。

师:我们怎么解决问题3的困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

1、出示情境图问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观察屏幕上的图,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在准备的长方形纸条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活动,师巡视。

组织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4里面有四个1/7,平均分成两份,是两个1/7,就是2/7。74÷2嘛?7。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板书算式)。

师: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你能说说你的大胆猜想嘛?(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

课件出示: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板书算式)。

师:看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探索一种能普遍运用的方法。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动手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怎样分。

学生活动,师巡视。

组织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4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生2:把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的几分之几?

生1:

师:我们之前说,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

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被除数没变,除号改成了乘号(板书),除数3改成了3的倒数1/3。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画图或者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策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同样的平均分成5份,每份实际上是44的几分之几?分成6份,每份实际上是的77几分之几?(板书算式)。

师:同学们真棒!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师:现在大家会计算刚才我们上课一开始的这道题了吗?我们一起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完成教材上第56页的“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得出结论,并进行归纳,发现规律,注意了知识胡迁移)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做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不上一个条件?(0除外)。

五、作业设计。

课件出示练一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计算规律:做分数乘法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或者先计算再约分。)。

分数的除法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2、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14/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22页练一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14÷2512÷12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4/7。

()÷()=a/b8÷()=()/9。

()÷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米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5,8。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教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长方形纸、课件。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1、算一算。

9/10÷3015/16÷20xx/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22页练一练。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2.甲的是乙.。

3.乙是甲的.。

4.男生人数的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是多少?

3.一个数的是4,求这个数.。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鸭.。

人教版分数除法例三教学设计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解读第一段(7分钟)。

1)回忆上个课时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主预习的结果,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

2)齐背诵第一段后,提问:

a.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

b.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d.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e.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f.“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

g.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回答一个接一个问题时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学习的意义为何?)。

3)教师总结。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2、解读第二段(7分钟)。

1)同学们一起背诵第二自然段。

2)提问:

本段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

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

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用哪几个比喻?

(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层次和主旨--学习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3、解读第三段(7分钟)。

1)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段(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

4、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5、布置作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

刘里。

[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是数,它表示()。10/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4÷9=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

(4)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2、

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3)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三、拓展应用。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

人教版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4/7÷2(2)4/7÷3。

=4/7×1/2。

=2/7。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对算法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省去了旧知的复习,设计简单的知识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索数学。

数学课不应只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在具体地操作、观察、实践中得出结论。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三、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数学。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设计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有破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还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通过看图,找等量关系,巩固了学生的分析思路;通过三类题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类题的异同点,增强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对于学生分析和解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会做到:抓住特点,学而不乱。

人教版分数除法例三教学设计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自主尝试、讨论的学习方式经历调商的过程。

3、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调商的方法。

二、本节课是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设计了两组复习题,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巧埋伏笔。在探索新知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和调商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我觉得以下三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文具专柜的一角,把情境图用三个问题串连起来,第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试商。学生据题意列式为84÷21,并让学生比较与复习题的除数的不同,接着讨论把21看做几试商?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问题三,目的是强化调商方法。三个问题揉和在一起,但又“各司其职”,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第一题,()里最大能填几?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第2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第三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4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三、在课件制作和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

课件制作上,有两处遗憾,第一,口算得数打错,第二,练习题的第3题的第(1)小题,动画设计出错。

教学中,首先,开始时由于有些紧张,受学生的学习会在原有的试商方法上产生认知冲突的影响,所以在订正84÷21的竖式时,余数没有及时的订正,得数没有搬到横式后面。其次,在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说算理。我意识到,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另外,在请部分同学板演时,应该让其他同学注意计算过程,发现他们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检查时,不要我自己一个人说,应该点名请别的同学来指出不足,让同学们共同梳理,找到易错处。这时,老师在说这些重点之处时,应该放慢语速,引导同学们一起说,让他们通过说,巩固重点,减少出错率。第三,数学课堂语言不够精准,简洁。感觉有点啰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期望得到上级领导多指导!

关闭